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中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从古至今我国就提倡因材施教。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学生存在着数学基础、数学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教师采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势必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于后进生也会降低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进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108-1
每个人存在着差异性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依旧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使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能力弱的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数学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实施原则
1.水平相近原则
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进行同层次的划分。
2.差别模糊原则
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建立的是动态的分层,对于进步的学生进行升级,对于退步的学生进行降级,但是这种变动不应该进行公示。
3.感受成功原則
在我们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教学的方法还有适当的练习作业时,应该坚持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
4.调节控制原则
因为我们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和讨论为主,教师要善于引导,讲解重难点,引发学生思考,调整控制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层指导。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
1.善于发现学生特点,总结学生差异
在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并且及时总结学生的特点,找出学生的差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跟指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倒三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相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各个击破,然后再选择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都能够掌握,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在进行完新课的教学后,教师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题目和一些有比较新颖的解题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学生的思考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抢答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就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根据。
2.设置差异性教学目标
教师既然对学生进行了分层,那么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分层。分层备课也是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提升和自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统一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引出知识点,在提问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一般具有预习的习惯,容易理解简单地题目,那么我们就让中间层次的学生回答这个环节的问题。而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到题目中去。经过一堂课的讲解后,学生基本都掌握了一节课的内容,这时候再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加入进来。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法》知识时,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且能够运用基本法则进行简单运算,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还需要能够借助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要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后,鼓励他们进行难度大的题目的尝试。
3.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他们能够充分掌握现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多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独立解决,活跃学生的思维。
对于中等生,这些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但是理解上并不通透,使得这些学生在解题时无法真正地应用所学的内容,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学生多接触发散性的题目,而不是重复进行一些基础题目的练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时,我们可以给他们出一些创新性的题目,例如如下图1所示AB=AD,BC=DC,AC与BD相交于E,通过这些条件你能够得出哪些结论?(不添加辅助线,不标注其他字母。)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目,可以尝试让中等生完成。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基本上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题目在课堂中就很难以全部吸收。教师应该利用课下进行必要的辅导,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的厌倦。多给这些学生鼓励,让他们先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发展。
综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才能够通过针对性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发展。本文针对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浅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赵胜利.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N]. 甘肃日报,2009(003).
[2]周新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J]. 新课程(中学),2015(04).
[3]庞进发.用发展的观点思考高一数学概念课的导入[J].数学教学通讯,2015(06).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108-1
每个人存在着差异性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依旧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使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能力弱的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数学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实施原则
1.水平相近原则
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进行同层次的划分。
2.差别模糊原则
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建立的是动态的分层,对于进步的学生进行升级,对于退步的学生进行降级,但是这种变动不应该进行公示。
3.感受成功原則
在我们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教学的方法还有适当的练习作业时,应该坚持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
4.调节控制原则
因为我们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和讨论为主,教师要善于引导,讲解重难点,引发学生思考,调整控制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层指导。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
1.善于发现学生特点,总结学生差异
在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并且及时总结学生的特点,找出学生的差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跟指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倒三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相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各个击破,然后再选择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都能够掌握,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在进行完新课的教学后,教师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题目和一些有比较新颖的解题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学生的思考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抢答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就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根据。
2.设置差异性教学目标
教师既然对学生进行了分层,那么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分层。分层备课也是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提升和自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统一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引出知识点,在提问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一般具有预习的习惯,容易理解简单地题目,那么我们就让中间层次的学生回答这个环节的问题。而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到题目中去。经过一堂课的讲解后,学生基本都掌握了一节课的内容,这时候再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加入进来。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法》知识时,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且能够运用基本法则进行简单运算,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还需要能够借助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要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后,鼓励他们进行难度大的题目的尝试。
3.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他们能够充分掌握现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多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独立解决,活跃学生的思维。
对于中等生,这些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但是理解上并不通透,使得这些学生在解题时无法真正地应用所学的内容,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学生多接触发散性的题目,而不是重复进行一些基础题目的练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时,我们可以给他们出一些创新性的题目,例如如下图1所示AB=AD,BC=DC,AC与BD相交于E,通过这些条件你能够得出哪些结论?(不添加辅助线,不标注其他字母。)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目,可以尝试让中等生完成。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基本上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题目在课堂中就很难以全部吸收。教师应该利用课下进行必要的辅导,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的厌倦。多给这些学生鼓励,让他们先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发展。
综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才能够通过针对性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发展。本文针对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浅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赵胜利.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N]. 甘肃日报,2009(003).
[2]周新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J]. 新课程(中学),2015(04).
[3]庞进发.用发展的观点思考高一数学概念课的导入[J].数学教学通讯,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