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话题”设计在教学流程中的优化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问式教学盛极一时,但因教师对文本的精读不到位,设计的提问过多,从而简单应答的“碎问”,盲目随意的“追问”,与文本理解无关的“空间”等现象屡见课堂。如何摆脱单一的问答形式,如何提高设计问题的实效性及对课堂语文活动的指导性成为语文界同仁思考的焦点。而“主话题探究教学模式”则是一个富有实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问题提出】对学生而言,从小学跨人初中的大门,是学习历程中重要而崭新的一页。对任教七年级的初中语文老师而言,9月1日,面对拥有6年专门语文学习经历和约14年生活积累的新生,存
有幸结识了赵谦翔老师,更荣幸拜赵老师为师。这次拜师的经历让我亲身体验到了什么是教师的高境界和真魅力。
讲评课是高三语文复习常见的课型,讲评课的效率直接制约着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益。怎样上好讲评课,使讲评课的效率最大化,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思考的焦点问题。笔者最近随机听取了一节
“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是《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这里作者不是把飞快的“小船”比作“脱缰的野马”,或“离弦的箭”,或“出膛的子弹
四、控制失语的策略(一)课堂的基本要求1.基于文本现象学号召我们“回到事物本身”,语文教学作为对文本本身的再创造,自然也离不开师生的阅读接受,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向我
一、以感促思教前,读着雨果先生写的《巴尔扎克葬词》和《巴尔扎克之死》,我的心怦然而动。当读至第三遍,我流泪了,并写下这样的文字。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三篇比较“特殊”的文章,分别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以下简称《琵琶行》)(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3册)苏轼的《赤壁赋》(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
拾遗:对原作者作品中某方面的见解或主张、知识的遗漏之处加以补充完善,以便读者对问题有全面了解的文章。拾零:将零散在各种资料中的同类材料搜集、整理、编辑成文。漫谈:不拘泥
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渺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个“秋”字,把如缕的哀怨与愁绪熏染得迷迷离离。而自他的弟子宋玉于《九辩》中一语道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就成了心
各位与会专家:大家好!我因故不能出席会议,请容许我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热烈而诚挚地祝贺“中语泰斗长白行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语文高峰论坛”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