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之痒时,给自己的爱情7问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8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情感生活中,我们通常都希望得到一种信心,和爱人手牵手直奔美好未来。然而相处久了也可能会面临情感危机,这时我们却常常埋怨他人或自怨自艾,其实更好的方式是不妨先问问自己: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种自我追问的方法看似简单,却能帮我们拂去表象,找出和爱人之间真正的问题所在。你可以尝试下面这种简单的方法,自问自答,探究真实的自己,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使用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清楚该问什么样的问题,不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情感关系的目的是让人快乐吗
  “不。”心理咨询专家戴维·范·德·旺特博士说,“一段段的情感关系就像是一面面镜子,我们从自己的伴侣那里,看到的是反射过来的自己。与其追问自己这段感情能给你带来多少快乐,还不如问问自己:这段感情让我收获了什么?”
  感到压力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你们的关系存在“问题”。不快乐的感觉可以让你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问问自己,是什么让我感到有压力?把问题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要放在伴侣的缺陷上。你可以试着平心静气地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谁)让我产生了压力?这份感情为我带来了哪些改变?”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很可能找出那些真正困扰你的因素,也许不是来自伴侣以及生活的压力,而是来自你自己对于改变的不适应和不协调。当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或许你会对你们的感情产生一种久违的新鲜感。
  伴侣意味着什么
  伴侣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即便让我们感到毫无价值、寡情少趣的伴侣,其实都会给我们带来某种安全感。失掉哪怕“一钱不值”的伴侣,也会让我们感到惊恐与不安。
  所以,了解你的伴侣的同时,应当问问自己:“我们的情感关系表明了我是什么样的人?这种状况下我得到了什么?如果改变这样的关系会发生什么?”
  旺特博士指出:“你当然可以因为不快乐而结束一段关系,但是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探究,同样的痛苦与困惑可能在你的身上重演。”
  有时候,我们对伴侣的要求高于对自己的要求。伴侣能肩负起我们对情感的所有寄托吗——兼有父母、朋友、姐妹等人对你的关爱。不能否认,有时我们就是希望伴侣“一专多能”。如果伴侣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就问问自己:“他(她)真的必须给我带来这么多东西吗?”
  当你找到了伴侣的定位,就不会因为过分要求而让对方感到压力山大,也不会让自己太过失望。而与此同时,你也就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应该做什么了。
  7个问题问问你自己
  Lucy
  34岁 外资咨询公司资深顾问
  与搞艺术的丈夫相恋8年,结婚3年。近来感觉婚姻无趣,丈夫忙于工作,对自己体贴不够,沟通很少。因为怀疑丈夫不再爱自己,工作也受到干扰。Lucy尝试用“7个问题”进行自我探察。下面是她的回答——
  1. 我对自己情感关系状态的感觉如何?
  婚姻是安全而乏味的,亲情多于爱情。
  2. 这段关系中,对自己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不约束他,不给他压力。
  3. 在这段关系中,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我不愿意被束缚,不想承担责任,包括感情和对方家庭。
  4. 这段关系中,哪些方面给我带来压力?
  家庭关系。我希望让双方父母亲戚都满意,避免产生误会。但即使长辈的做法也会有问题,他父母向着他,我父母向着我,无论我怎么做,似乎都容易有矛盾。
  5. 我是否只在意自己伴侣的幸福感,而不在意自己的?
  不,都在意,而且更在意自己的。
  6. 我喜欢自己的伴侣吗?
  喜欢,不喜欢就不嫁了。他的性格、爱好都让我喜欢。而且,他还有我喜欢的帅劲儿。也很喜欢他随和的性格,没那么多事。搞艺术的人也让我崇拜。他心宽,待人随和,不小气。
  7. 我们是否都能聆听对方的需求?
  能,他更能。我说话多,他不太爱说话,但他会听我说,而且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
  Lucy小结
  “做完了上面的问卷,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很爱丈夫,而且对婚姻也基本满意。过去,我很少意识到自己是比较自我也比较任性的人。而且我发现,婚姻的乏味感其实并不是和丈夫的关系造成的,而是与公婆的相处有问题。我决定与丈夫好好沟通一次,同时认真想想,能具体做些什么,让我与公婆的关系更融洽。”
  问过答完后怎么做
  如果你已经回答了上面“关于情感的7个问题”,你一定得到了某些有用的答案,接下来做些什么?给自己或你的伴侣写一封信,但不要发出去。一定要手写,这样可以放缓思维的过程。你会发现,你比大部分时候更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还可以跟你的伴侣讨论你的答案。但不要指责,尝试用“我觉得”这样的口吻,代替“你总是”这样的发难。
  如果你必须要结束一段感情,一定要小心处理。对他(她)曾在你生活中的意义,心存感激吧。即使对方伤害了你,结束就是了,就像我们每天都会结束很多事情一样。(摘自《心理月刊》)
其他文献
这些血就是儿子的命  宫潘河是辽宁省普兰店市安波镇金鸡村人,妻子叫王传香,比他大两岁。家里只有4亩水田,几棵苹果树,一年收入不过万元。儿子宫敏12岁时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常鼻子流血。当时的医疗技术,移植骨髓很危险,宫敏只得经常去医院输血,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  “我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我想送给他一份希望。”宫潘河一直小心翼翼守护着这个秘密,“我不让孩子知道他得的是啥病,
期刊
职场上应该注意什么,我想来想去,还是说说好习惯吧。在职场求生,养成好习惯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习惯是及时。收到的邮件,24小时内一定回复。约好了会议,要及时赶到,交通拥堵、闹钟没响不是借口。  第二个习惯是学习。一年至少要读4本严肃书籍。严肃书籍的定义是,不是通常在机场能买到的,不是近5年出的,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  第三个习惯是动笔。在现在,能想明白、写清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眼高手低的年轻人越
期刊
负能量从我小时候就陪在我身边,虽然当时我完全不认为它是什么好东西。  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县城还没有辅导班,每到寒暑假,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我爸还会另布置作业给我,通常是一天写一篇作文。我写过头3天之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于是冥思苦想、东拼西凑,拿给老爸看时,他会说:“前面两篇还能看,后面就越来越差劲了。”他有时去朋友家做客,回来后就对我说:“我今天看了XX的作文了,人家比你小两岁,水平却够你
期刊
最近收到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的邮件。  大约10年前,我家做了一个月的Host Family(交换生接待家庭),一名来自德国的中学生住在我家里,她的名字叫薇弗卡。虽然一起生活了一个月,但是德国人太过严谨的性格,加上非母语交流,我们之间并没有变得很亲密。  薇弗卡离开北京后,我们之间保持着邮件沟通。从她的邮件中,我知道她在离开中国后又寻找了两个类似交换生计划,在每个国家住上几十天,了解这些地方的普通
期刊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曾当选为《亚洲周刊》“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而她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已故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1952年,李银河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她在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少年时代被一列火车拉到内蒙古兵团,后又到了山西,度过了5年知青生活。1974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李银河被推荐到山西大学历史系。197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光明日报》工
期刊
新年好运来敲门,你应该散发哪种吸引力才能让它来得更快,给你的2013带来更多助力呢?  Q1光临你的好运是哪种?  1. 如果可以,你希望拥有哪种魔法?  A. 飞天术  B. 点石成金  C. 心想事成  2. 你会选择跟随下面哪位学习魔法?  A. 当然是哈利·波特  B. 伏地魔,他最厉害  C. 校长邓布利多  3. 如果你成为故事里的人,你觉得自己应该是:  A. 被爱得死去活来的那个,
期刊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每天的播出时间只有5分钟,却稳居收视率的前几位,即使现在人们有那么多渠道了解天气信息,即使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但每晚7点半的这5分钟,还是有无数人守候在电视机前。  明天的天气是个秘密  现在的人也许无法想象,在60年前,明天是啥天气这件事,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还是个被严格管制的军事秘密。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气象机构成立,那时候它的名字是中央人民
期刊
同一件事,员工眼里是这样,老板心中是那样,“异想”世界每分钟都在办公室上演。能看到老板所想的,你就站在了老板的高度。  关于工资  员工:我没有迟到没有早退,领导让做的我都做了,再辛苦的活儿我也做了,1年了我应该涨工资。  老板:做的活儿还是这些活儿,水平还是这个水平,让我怎么给你涨工资?生意那么难做,也不见你们多操一点儿心,如果你真能干,我能不给你涨工资吗?  关于公平  员工:这件事儿的起因是
期刊
如果在一年前提到马苏,你对她的印象可能只是许合子、关萍露或者“孔令辉女友”,但因为2012年的全面爆发,马苏有了更多让观众熟知的“代号”。2012年,是马苏出道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她有8部电视剧播出,被称作“新晋电视剧女王”。手持“最受观众喜爱女演员奖”的小金人,她终于明白:时间总会慢慢给人恩赐。  观众席到领奖台的距离很近,但我走了很远  也许是第一部戏太过顺利,让她以为自己能成为赵薇第二,没想
期刊
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二”变成了夸人的话。无数文艺青年前仆后继地给自己贴上“二”的标签。其实,这个字很多年前一直作为骂人的话被广泛使用。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因为经常语出惊人,老师总当着全班数落她:“说话不走脑子。”她到底说了什么,我现在记不清了,但每次全班都哄堂大笑,好像鼓励老师点评得对。但其实同样的事、同样的想法我们都有过,只是从来不说,还惯用哄堂大笑来把自己撇清,显得我们不“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