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杨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杨认为教育教学的精髓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而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
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控制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任务实施和质量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英语教学行为作为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其开展过程中必然是以一定规则系统为依据的。按教育教学的特性及其逻辑递延,我们可将教师基于特定教学任务为获得课堂过程效果和教学效度的最大化,在课堂时空情景中组织和控制受教者主体行为、交互活动及其方式的方法体系称为: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最高管理者,其人格魅力、综合素养以及对学生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及其管理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个一线英语教师都知道,要使课堂教学效应有最大化的发挥,必须要保证课堂活力(Classroom dynamics)处于被激活并持续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基于学习主体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其中介语水平和性格特征,来组织、控制和协调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设计至少应该考虑到并体现出3项基本的原则:1.使学生认同规定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对象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学习;2.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维系教与学的互动反馈;3.使学生的中介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并在受控的、连续进行的课堂活动中逐渐实现学习迁移。
然而,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严格课堂纪律和行为准则为有效进行的保证的。对于任何学校,这种师生体认且必须在课堂时空内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体系在执行力上的缺失,导致了课堂管理的无效,教学的效率效度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认为,课堂纪律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必须信守的“基本法”,也是教学活动及其管理正常实施、教学任务完成和质量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须把课堂纪律的严格遵守当作课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使之成为上文所述的3项基本原则的支持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的功能,是随教学情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从根本上讲,在教学中师生行为是双主体,教学内容是对象客体,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构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有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协调者,有时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有时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或管理者。无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其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必须是:以自己的爱心、知识、能力和智慧,建构和优化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形态,使之成为高分高能高素质的未来型人才。
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中,英语作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外语必修课,始终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几乎是每堂课都涉及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然而,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基于对这四项技能的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来进行有效的综合/分项课堂教学训练设计呢?后文仅对中国中小学英语的听力技能训练问题进行探讨。
从本质上讲,英语听力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目标语语流中信息的听辨理解练习,能够对给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命题、思考言外语境和扩展语用,为建构驾驭目标语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得,无不是从听力理解开始的。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的行为占45%,说、读、写的行为分别仅占30%、16%和9%。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若不把听力理解放在首要的位置对学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训练,要学好英语是难以想象的。遗憾的是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人们似乎并没有充分体认到这一点。事实上,由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缺失或不足而造成的结果,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其他3项技能的建构和发展,使得英语教学长期处于事倍功半的状况。
一般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内容和方式,应该按学生认知水平和与之相应的教学目的来设定,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应从单词、短句的听音模读开始,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听辨信息反馈的语音、语调和重音,进行及时指导或纠正,使学生能把所听到的目标语语言信息同相对应的图画、实物或相关内容建立联系;教师应尽量以英语来组织教学,频繁借助各种表情、手势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逐渐通过实物、图片或老师动作的启示,听懂词句、对话和简短的配图小故事,以及对课堂活动过程中的简短提问作出正确的反应。这样,便可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英语语感,为其他3项技能的进一步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中国中学生来讲,目标语Listening comprehension训练应避免重结构轻语境的倾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及其所传递的语义信息的同步听取和加工的能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自觉地把结构要素同语义要素建立联系,将其所构成的命题意义的连贯语流纳入上下文语境和语用知识的框架中,对特定话语内涵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来实现全面提高听力技能的训练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应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中介语状态,设置微观层面的专项训练。例如,语言形式要素的训练内容有:音素、词汇、缩写或略读/连度、句子及其重音和语调的听辨,各种句法/语法和惯用法的分析,语意群和语段标识的鉴别,等等;语义、语境和语用要素的训练内容有:语段/篇章的关键词的确定,话语及命题中心意图的判断,上下文关系的推断,语篇内容层次的划分,语用及其外延拓展意义的推测,等等。
(待续)
责任编辑:何雅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杨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杨认为教育教学的精髓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而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
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控制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任务实施和质量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英语教学行为作为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其开展过程中必然是以一定规则系统为依据的。按教育教学的特性及其逻辑递延,我们可将教师基于特定教学任务为获得课堂过程效果和教学效度的最大化,在课堂时空情景中组织和控制受教者主体行为、交互活动及其方式的方法体系称为: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最高管理者,其人格魅力、综合素养以及对学生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及其管理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个一线英语教师都知道,要使课堂教学效应有最大化的发挥,必须要保证课堂活力(Classroom dynamics)处于被激活并持续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基于学习主体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其中介语水平和性格特征,来组织、控制和协调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设计至少应该考虑到并体现出3项基本的原则:1.使学生认同规定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对象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学习;2.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维系教与学的互动反馈;3.使学生的中介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并在受控的、连续进行的课堂活动中逐渐实现学习迁移。
然而,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严格课堂纪律和行为准则为有效进行的保证的。对于任何学校,这种师生体认且必须在课堂时空内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体系在执行力上的缺失,导致了课堂管理的无效,教学的效率效度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认为,课堂纪律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必须信守的“基本法”,也是教学活动及其管理正常实施、教学任务完成和质量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须把课堂纪律的严格遵守当作课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使之成为上文所述的3项基本原则的支持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的功能,是随教学情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从根本上讲,在教学中师生行为是双主体,教学内容是对象客体,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构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有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协调者,有时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有时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或管理者。无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其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必须是:以自己的爱心、知识、能力和智慧,建构和优化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形态,使之成为高分高能高素质的未来型人才。
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中,英语作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外语必修课,始终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几乎是每堂课都涉及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然而,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基于对这四项技能的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来进行有效的综合/分项课堂教学训练设计呢?后文仅对中国中小学英语的听力技能训练问题进行探讨。
从本质上讲,英语听力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目标语语流中信息的听辨理解练习,能够对给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命题、思考言外语境和扩展语用,为建构驾驭目标语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得,无不是从听力理解开始的。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的行为占45%,说、读、写的行为分别仅占30%、16%和9%。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若不把听力理解放在首要的位置对学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训练,要学好英语是难以想象的。遗憾的是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人们似乎并没有充分体认到这一点。事实上,由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缺失或不足而造成的结果,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其他3项技能的建构和发展,使得英语教学长期处于事倍功半的状况。
一般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内容和方式,应该按学生认知水平和与之相应的教学目的来设定,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应从单词、短句的听音模读开始,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听辨信息反馈的语音、语调和重音,进行及时指导或纠正,使学生能把所听到的目标语语言信息同相对应的图画、实物或相关内容建立联系;教师应尽量以英语来组织教学,频繁借助各种表情、手势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逐渐通过实物、图片或老师动作的启示,听懂词句、对话和简短的配图小故事,以及对课堂活动过程中的简短提问作出正确的反应。这样,便可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英语语感,为其他3项技能的进一步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中国中学生来讲,目标语Listening comprehension训练应避免重结构轻语境的倾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及其所传递的语义信息的同步听取和加工的能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自觉地把结构要素同语义要素建立联系,将其所构成的命题意义的连贯语流纳入上下文语境和语用知识的框架中,对特定话语内涵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来实现全面提高听力技能的训练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应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中介语状态,设置微观层面的专项训练。例如,语言形式要素的训练内容有:音素、词汇、缩写或略读/连度、句子及其重音和语调的听辨,各种句法/语法和惯用法的分析,语意群和语段标识的鉴别,等等;语义、语境和语用要素的训练内容有:语段/篇章的关键词的确定,话语及命题中心意图的判断,上下文关系的推断,语篇内容层次的划分,语用及其外延拓展意义的推测,等等。
(待续)
责任编辑:何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