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洞穴奇案”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学者富勒(Lon Fuller)在《哈佛法律评论》中发表的"洞穴奇案"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笔者在阅读过萨伯(Peter Suber)的《洞穴奇案》一书后获益良多,也对此案作了思考。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洞穴奇案"作了简要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案情简介;第二部分提出了"洞穴奇案"的争议问题所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是对案件所作的分析,主要针对四名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进行了思索和论述。最后一部分是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
  关键词:洞穴奇案;故意杀人;法的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罪阻却事由
  一、案情
  "洞穴奇案"(The Case of the Speluncean Explorers)发生在纪元4299年的纽卡斯国,当年5月上旬,五名洞穴探险协会成员①进入一个位于联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岩洞探险。当他们深入山洞时发生了山崩,巨大的岩石挡住了他们唯一的出口。
  一只救援队伍火速前往现场,但是营救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预计。在营救过程中仍然不断发生山崩,救援进度被拖延,其中的一次山崩更是牺牲了十名营救人员的生命。在此期间,山洞内因严重缺乏各种供给,五位探险者很可能在营救成功前就饿死。不久,营救人员通过无线设备与洞内探险者取得联系,当探险者问及何时才能获救时,他们被告知至少还有十天,并且依据当时洞穴里的状况判断他们无法撑过十天。随后一名探险者威特莫尔代表其他人询问医生:若吃掉其中一人,可否使大家存活?医生犹豫后不情愿的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威特莫尔又问:通过掷骰子的方式决定谁被吃掉是否可行?医生、政府官员、牧师均不愿答复。然后通话中断……
  待救援成功后,人们获知,威特莫尔已被同伴吃掉。从生还者的证词获悉,是威特莫尔首先建议用掷骰子的方式并提供了随身携带的一副骰子。但在投掷骰子前,威特莫尔撤回了其同意,其他人指责他出尔反尔,坚持继续掷骰子。轮到威特莫尔时,一名被告替他投掷,并要求其对是否认同投掷的公平性表态,威特莫尔未表示异议。投骰子的结果最终指向威特莫尔。
  幸存的四名探险者获救后被指控为谋杀维特莫尔,接受法庭审判。几名法官针对本案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二、争议问题
  本案存在诸多极具探讨价值的争议问题,但是受篇幅和笔者学识、认知的局限,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中的一个:即如何认定四名被告的行为性质。四名被告实行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此有两种观点:有观点认为构成,因为四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另有观点则认为不构成,因为考虑到当时所处的情境,四名被告已经不处于纽卡斯国现行法律调整的范围,他们自行达成了新的契约,其行为受新的契约约束,而依据新契约他们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下面将对此作详细阐述。②
  三、案例分析
  本案事实清楚,证据明确。四名被告在山洞中杀害了同伴威特莫尔,杀人时是抱着吃掉威特莫尔的血肉供自身活命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仍然为之,不难认定其故意的心态。四名被告的行为属于谋杀(murder),客观上与主观上相一致,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依据纽卡斯国的法典规定:"任何人故意剥夺了他人的生命都必须被处以死刑。"据此应被判处死刑。这是依据当时实行的法典所应当作出的判决。虽然这不是一件寻常的谋杀案,但是作这样的判决结果是当时法律所允许的唯一方案。尽管同情心会促使人们体谅这些人当时所处的悲惨境地,但法律条文不允许有任何例外。③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们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也在触犯法律的时候平等地承担同样的罪责。
  以上是依据纽卡斯国法典的规定所作的认定,笔者倾向于这样的认定。但是本案并不是一桩寻常的谋杀案,作出这样的判定必定会引起争议,就像《洞穴奇案》中所描述的那样。本案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发生在一种极端的情境之下,四名被告的行为看似属于一种"别无他选,不得不做"的情况。人的生命权受到威胁,除了以一名同伴的血肉供其他四人活命,没有其他方法能支撑他们直至救援完成,如果不牺牲一名就会让五名探险者一起死。在这种情形下,要怎么选择呢?这个问题如果交由任何一个人回答,笔者预测大多数人包括笔者在内都会作跟他们一样的选择。然而,是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合法的,应当被豁免的?是不是在类似于这样极端的情形下发生的案件不应该依据常理分析而应该被认为是特殊情况对其加以特殊对待?争议由此产生。
  这其中涉及到法律与道德之争,人性与法理之争,管辖权之争,秩序与自由价值之争,自然法学理论与实证法学理论之争,等等。何其复杂与困难,超出了笔者的能力范围。法学界甚至整个学界争论至今而尚未争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包括虚构出案件的作者富勒(Lon Fuller)本人和将评述"洞穴奇案"的五种观点又增加了九种的萨伯(Peter Suber)也未作出有倾向性的判断,笔者没有能力作全面的分析,仅在接下来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首先,从事实的角度看,四名被告实施了杀人行为,对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笔者认为不管以什么理由抗辩,任何人应该都无法否认这一事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即使构成,考虑到被告们所处的极端情境,他们是否不能适用于一般规定而应当被特殊对待?大约有以下几种与笔者看法不同的观点,笔者针对每一种会作相应的评述。
  1. 纽卡斯国当时所颁布的法律或实定法④,包括所有的法令和判例,都不适用于本案。实定法建立于人们在社会中可以共存这一基础之上,一旦不存在这种可能,实定法将失去效力。在本案中,人们不通过剥夺他人的生命就无法生存下去,这种极端的情形下,人们能够共存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支撑这个社会的法律秩序也失去了意义和作用,因此本案不能适用纽卡斯国的法律,也就不能构成法律中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可以将几位探险者所处的洞穴看作是独立于现实社会以外的一个社会,他们在这个新社会中制定了新的契约,他们会受新契约的调整。并且将生存下去作为第一优先考虑的他们,不能被认为是处于"文明社会的状态",而是应被当作处在"自然状态",根据当时处境相适应的原则,他们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这一观点成功地避开了四名被告的行为触犯纽卡斯法律的硬伤,认为以他们当时的状态,他们的行为根本不受纽卡斯法律的调整。这种假定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假定开始和结束的期限是不确定的。几名探险者脱离纽卡斯法律约束的时间点是什么?是他们进入山洞的那一刻,是他们被饥饿逼迫到某种难以忍受的程度而进入"自然状态"的时候,还是他们投骰子达成契约决定吃掉哪一个人的时候?再看他们在新社会订立的新契约,个人可以订立协定以此作为授权允许同伴杀死自己并将自己的身体当作食物,并且这种协定一旦达成即不可撤销,当事人如果试图撤回,其他人可以运用暴力强制执行契约。合同法比惩罚犯罪的法律具有更高的效力。受到现行法律和道德的影响,笔者无法认为这种契约是合理的。此外,如果认为对本案应该适用自然法而不是纽卡斯的法律,那么首先审判此案的法官们,他们是纽卡斯的法官,被授权执行纽卡斯的法律,处于实定法而非自然法状态下的他们,如何具备解释和适用自然法的权力呢?其次一个适用自然法的案件,哪里有必要接受纽卡斯法庭的审判呢?这场审判变得毫无意义。
  2. 本案是一桩与众不同的案件,不能依据一般的判断标准。它所处的情景十分极端,四名被告处于无从他选的境地,他们所作的选择是迫于无奈并且大部分人都很可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应当对他们予以理解和宽恕。
  案件的特殊性毋庸置疑,四名被告确实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情,从原作描述中可以看出。笔者认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四人脱罪的借口,这里的脱罪是指被认定为不构成犯罪。即使他们最终被行政赦免了或是因其他什么原因免受刑罚处罚,但这些都不能说明他们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不构成犯罪。
  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人,不管有任何理由,只要触犯了法律的规定,都应当被法律一视同仁,接受法律平等地审判,接受制裁。违反了这一原则,法律就不再公平正义,会没有威慑力,会变得没有意义和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一个触犯法律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理由,有的人出于无奈,有的人是因为不懂法,但是所有的这些理由都是个人的,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和利益的借口。
  此外,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四名被告作出那样的决定是情理之中的,换做任何人,笔者认为大多数人包括笔者自己,应该也会这么选择。但是情理之中并不一定就是合法的,同样大多数人的选择也不一定是合乎法律的。那么法律一点情面都不讲吗?法律被制定出来不符合大多数的选择那还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不合理的吗?法律有情面,在量刑的时候能体现出来。但是,量刑之前必须要走给行为定性这一步,先认定是否违法犯罪,再谈其他。在定罪上,法律可以说相对比较不留情面。如果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还可以讲人情,那么随后的自由裁量更会变得没有尺度和边际。必须先把好定罪这一关。
  在符合犯罪构成时,也存在不被定罪的情况,即行为存在犯罪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等。可遗憾的是本案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事由。因此,四名被告也不能据此脱罪。
  四、结论
  "洞穴奇案"中,对四名被告应当适用纽卡斯国的法律进行审判,其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故意杀人罪。本案中也不存在任何犯罪阻却的事由,故最后应判四名被告故意杀人罪成立。依据纽卡斯国法律"任何人故意剥夺了他人的生命都必须被处以死刑"的规定,应被判处死刑。
  注释:
  ①五名探险队员包括了四名被告和一名受害者。
  ②由于"洞穴奇案"原作者没有对纽卡斯国的法典作详述,笔者无从得知判案所依据的所有具体条文。但是根据几名法官的陈词,可以推断该国的法律与现今各国的法律在精神上和具体规定上基本一致。因此在分析本案时,笔者会援引中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③引自《洞穴奇案》中首席法官特鲁派尼的陈词。
  ④这里的实定法相对于自然法而言。
  参考文献:
  [1] 【美】萨伯著,陈福勇,张世泰译,《洞穴奇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 胡媛.法哲学的盛宴--评《洞穴奇案》[J].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3] 廖奕.洞穴奇案的司法哲学[N].检察日报,2010(8).
  [4] 商奕璠."洞穴奇案"疏议[J].法制与经济,2011(7).
  [5] 肖梦黎.洞穴奇案的中国司法解读[J].社会纵横,2011(6).
  [6] 余宸歆.自然状态下人性与法律的博弈[J].安徽文学,2008(6).
  [7] 钟慧.审判何以可能--简评"洞穴奇案"[J] .法学论丛.
  作者简介:芮骕骦,1990年1月27日生,女,安徽马鞍山人,现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2012级法硕(非法学)学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的,为了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职业技能,必须强化实习过程管理,建立必要的实习管理流程以及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实习效果,才能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技能水平。通过对实习流程的优化与相关制度的紧密配合,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使得"师带徒"实习模式发挥出对学生实习更高效,更先进的效果,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一致满意。  关键词:物流管理
期刊
摘 要:提问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活"起来。提问式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方法,营造气氛,启发学生,还要注意及时总结评估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情况。  关键词:提问式教学;意义;方法  一、提问式教学的定义  近些年来,国内有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在尝试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效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期刊
摘 要:随着"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管理者应该具备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教育管理伦理性的探讨有利于改善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呼吁和倡导道德的教育管理行为;有利于在法律基础上,借助道德伦理来更好的实施管理。  关键词:教育管理;伦理性;现实生活;解决对策  现代教育管理既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特性主要体现在其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动态管理活动,具有其他管理
期刊
摘 要:微博的兴起契合了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从微博的含义、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微博在思政工作中的价值,通过调查问卷对微博的使用现状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通过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建章立制规范微博运行、选拔培训组建专业团队等举措将微博引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微博的含义、特点  (一)微博的含义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对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情况。分析了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依据相关的理论和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课程安排管理和任课教师的特点,提出应将教师、课程和与课程相关的其它因素作为调查重点;介绍了调研的方法和问卷的设计,;最后对已经取得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以期得到各位同学和老师的指正。  关键词: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期刊
摘 要:"实践探究型"课型是当下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回应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以"依法保护环境资源"教学为例,探讨"实践探究型"课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丰富相关理论与课型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实践探究型;课型;教学  "实践探究型"课型,是指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创设一个模拟实践任务,并通过若干关联的课堂 情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开展小组协作、探索新知、践行理论,自主完全学习
期刊
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各种电商平台风起云涌,移动支付愈发便捷,购物环境准入没有了时空限制,消费路径相较之前明显缩短,这些都促使了社交媒体语境下,网络“种草”行为的兴起。作为人们的消费指南,这些“种草”信息一方面帮助他们在众多的商品中做了筛选和精简,而且适度合理的消费也让人保持了愉悦和健康的心态。但另一方面,花式“种草”的结果是让人们深陷消费欲望的“黑洞”,“种草”成瘾,进入不停地“种草”与“拔草”的“恶性循环”。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种草”的研究虽然不多,但是对于消费主义的有关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
宋城饭店原系A县旅游局所有的国有饭店。王芳于1995年4月开始在A县宋城饭店做服务员,三班轮流工作,但每年的4-8月县旅游旺季时,经常在饭店内单位加班。1998年,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的号召,将县旅游局所属的宋城饭店纳入国有单位改制范围。宋城饭店从国有企业转变为个人所有的私营饭店。1998年12月份,宋城饭店领导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体研究讨论,制定了改制及分配补偿方案。
期刊
摘 要:人格刑法学不仅是关注犯罪行为,也不仅是关注犯罪人,而是将它们综合起来考量,因而人格刑法学中的刑事责任理论不但注意了犯罪行为,还通过行为具体分析了犯罪人和犯罪的原因。量刑原则始终贯穿着量刑活动的始终。我国的量刑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社会环境造成的责任由社会承担,真正实现刑法实质上的公正。笔者希望能在人格刑法理论的视野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量刑原则。  关键词:人格刑法;量刑原则;罪责刑相
期刊
摘 要:对言论自由美国法院形成了一系列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支持下,保护言论自由成为常态,公民就公共议题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然而在某些场合有些人却假借言论自由之名,实现其他目的,言论自由有变质的倾向。言论自由的对象应该具有公共性,公共议题的言论也应该是在公域内并受相关因素的限制。  关键词:言论自由 言论对象 言论自由限  言论自由是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司法判例形成的司法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