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美学意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长久以来,中国古曲独特的古典风味使其在音乐殿堂中有着十分稳固的地位。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乐器,将其演奏出的曲调中融入古曲,不但使钢琴曲的生命得以延伸,同时一种新的艺术魅力也应运而生,这是音乐演奏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本文阐述了钢琴演奏中国古曲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以及钢琴演奏的美学因素,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古曲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意蕴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古曲 钢琴 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钢琴的前身是拨弦古钢琴,也叫做羽管琴键,它是西方的一种古老乐器。从拨弦古钢琴的出现,到古钢琴的诞生再到现代钢琴的普遍流行,乐器之王的宝座无可厚非的带到了钢琴的头上。在中国,伴随着国内学堂乐歌和音乐学艺术的发展,钢琴这个西方乐器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后来钢琴的创作和演奏在国内得到很好的发展,很多国内艺人、学者都钟爱于这一西方乐器。这些相关的艺术家与学者在调性、和声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民族化”的探索,将中国的一些古曲改编创作成为钢琴作品。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储望华改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陈培勋改编的广东古曲《平湖秋月》,黎英海改编的古琴曲《阳关三叠》,王建中改编的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和古琴曲《梅花三弄》等等。
   一 钢琴演奏古曲的出现
   中国古曲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是通过一些传统的乐器进行演奏的乐曲,这些乐曲知名度很高,经常在中外的表演中演奏,我国的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是古代一些文人创作的,现在普遍认为的中国古曲是中国古诗歌中的曲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背景,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钢琴音乐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充满西方音乐文化色彩的乐器,钢琴被拿来和中国的古典音乐相融合,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出现,成为了民族音乐中的一块瑰宝。作为我国文化中的一种外来乐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古典音乐文化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内钢琴热的现象持续升温,接触和学习钢琴的也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一些年轻的钢琴家不断地涌现出来,很多都在国际舞台上有过精彩的演出,很多国外艺术家对我国的钢琴事业作出了认可和肯定。同时,随着古典风和中国风的盛行,国内越来越多的钢琴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独特的音乐风格也随之形成,他们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智慧与古典文化的神韵,其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也极强。其中,根据中国古曲改变的钢琴曲,例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蕴,是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些由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是有它自身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原因的。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文艺思想受到左派思想的影响,整风运动的展开给音乐界带来了极大的昂波,这个时候的音乐创作比较倾向于政治性以及民族化,对西方的一些理论和演奏技艺进行了否定。受到这样的政治氛围的干扰,好多音乐家,特别是作曲家在自己创作的同时,将重心偏向于对一些曲子的改编,也就是把一些不包含政治色彩和历史因素的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进行钢琴作品的改编,这成为了国内钢琴音乐的一个潮流。60年代后期,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很多钢琴创作者被认定是资产阶级或崇洋媚外等等,并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后来中国钢琴界就一蹶不振。直到两年后,《黄河》钢琴协奏曲的产生和流传使得钢琴获得了生存下去的可能,很多这类典型的作品都出生于那个时期,比如《二泉映月》、《阳关三叠》等。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时期,好多作曲家忽略了环境的艰辛,他们对钢琴艺术的热情和信念使他们创作出了美妙的音乐作品,并流传下来供人们欣赏。直到现在,好多古曲改编成的钢琴曲还在被我们赞叹,他们无一不体现出优美的美学意境。
   二 钢琴演奏的美学因素
   1 本体
   根据美学的角度,我们觉得钢琴音乐的本体是乐音和乐音的运动形式,乐谱音乐本题的承载者,钢琴演奏作为一个二度创作,要先对作品文本和原创进行理解,演奏者在进行每一次的演奏时,都要重新进行乐谱的创做,与此同时,也造就了钢琴的本体。
   虽然,相对演奏者而言,钢琴的演奏属于二度创作的过程,但是对于听众而言,钢琴的演奏是其本体的一种展示,它能够给听众带来一个鲜活的音乐本体。演奏者要想将音乐本体很好的展现出来,就必须坚持不懈的练习,并对音乐本体采用正确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体验,它是为二度创作提供灵感的,并且是饱含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体验活动。这种体验活动需要演奏者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这种具有扎实功底的创作才能满足人们对钢琴音乐本体的客观需求。
   2 个性
   我国古曲多是古代的诗人词人创作而成,其美学意蕴在于对文人情感的衬托,对时代特点的反应,其中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是历史的写照,中国风很浓。另外我国很多优秀的词曲,都是出自一些著名的诗人之手,这就使中国古曲有了很强烈的艺术氛围,欣赏音乐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优美的诗词意境中,陶冶了听众们的情操。
   鉴于我们对钢琴作品没有明确的规范,所以,它们所变现出来的各种美学意蕴也不一致,不同的人演奏同一个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对钢琴作品进行感受和理解的,每一位演奏者也都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存在着,这种无法替代的存在就是一种个性的昭示。这种个性,不是一朝一系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演奏者自己不断的进行艺术的积累和创新,这种个性是与众不同的。
   3 共性
   作为与个性对立的存在,我们认为共性是存在于个性的基础之上的,在钢琴演奏中也不例外,钢琴演奏中没有能够脱离个性的共性。钢琴演奏中的共性就是说,不同的演奏家对同一个曲子进行演奏时,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作品本身对其有限制。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钢琴艺术就如同汪洋大海,它包含着很多不同的风格,每个作曲家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同一个作曲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不相同,同一个作曲家不同时间的风格又形成了一种共有的风格。因此,在发挥各自个性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其共性。
   4 感性与理性
   钢琴音乐是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演奏者一直都处于情感的体验之中,它能够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和审美意境。情感对于每一个作品来说都非常重要,每个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做出的反应也都是不同的,他们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各有特色,各有美的感受。除了感性的存在,钢琴演奏中的理性也尤为重要,首当其冲值得关注的就是演奏技艺。作为一种纯理性的产物,在进行钢琴作品诠释和演奏的时候,如果没有演奏技艺或者在某些环节的演奏上有所欠缺,那就等于其对作品的理解都谈不上,就跟不用说表现作品了。其次,理性的又一突出表现是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之中,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对演奏有非常理性的把握。因为钢琴的打击乐性质造就了其特殊的结构,演奏家在进行演奏时,如果有音符输入错误,将无法改正,所以在演奏时,演奏人员要有理性的思维,提前想好下面要演奏的音符,避免出现失误。
   因此,我们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技巧,另一方面还不能忽视对作品的情感把握,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将作品的整个意境与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当我们在演奏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时,更是要注重这种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因为古曲一般都有其相应的产生时代与背景,有着特定的感情基调,在演奏风格上面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的。如果我们在演奏这类作品的时候,只单纯的注重钢琴的弹奏技巧和手法,而在情感方面无动于衷或者与原曲的感情基调背道而驰,那么这样的演奏本身就是失败的,这样的音乐作品往往很难与听众产生共鸣。
   所以,我们在演奏的时候,首先要对作品原作的产生时代与背景有所了解,还要对其的演奏风格和感情基调做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不能拿到曲子就只顾练习。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可以对作品的古曲原型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了解古曲是通过哪种乐器来进行演奏的,在演奏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经过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我们才能准确的把握和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弹奏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其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色,要去体会在秋月的清辉下,杭州西湖呈现出的是怎样一个静谧迷人的景象,在实际的演奏中,我们一定要将自己和演奏的音乐带入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之中,去体会这种诗一般的意境,最后还要将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来。而当我们演奏《二泉映月》这样一类的作品时,首先要明确音乐的感情基调,将全曲弥漫的苍凉、悲哀的情感表现出来,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艺人过着的苦难生活体现出来,将其对旧社会制度的不满表达出来。只有对作品做到全面深刻的了解,我们才能掌握其作品的精髓。
   三 古曲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意蕴
   除了对音乐作品情感上的把握,在具体的钢琴演奏中如何充分体现美学的意蕴呢?下面我们就以《阳关三叠》和《春江花月夜》这两个作品为例,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阳关三叠》这首曲子的词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个送别诗,虽然作者创作出来并不是为了用于唱歌,然而,这首诗写出来没多久,就被录入了乐府。后来它又被谱入钢琴曲并流传到现在。整个曲子被分成三段,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后面的一段拥有副歌的性质。这个曲子很淳朴而且也具有情趣,整个曲子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
   《春江花月夜》最早是以琵琶曲的形式问世的,这首曲子分为十段,非常优美和抒情。后来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它的旋律十分婉转、质朴,节奏也很流畅,演奏起来丝丝入扣,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春江月夜的美妙景色,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作曲家根据键盘乐器的原则和特点,对这两首古曲进行感情式的改编,在追求民族性和声的同时,还进行了创作技巧的独特构思。作品打破了西洋和声的一些限制,利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对民族乐器的音色进行了模拟,这种生动民族性的和声和传统的西洋风格进行了非常强烈的碰撞,产生了浓厚的美学意蕴。
   进行钢琴曲的改编过程中,采用民族化的和声,和弦常采用四度和五度的重叠。在织体上,在和弦中加入自认音,使得曲子更有旋律。经过改编之后的曲子,层次更加清晰,音效也更具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古琴、钟鼓和箫进行音色的模拟,在让音色变丰富的同时,还保留了过去的自身风格。将古曲用钢琴演奏出来,使得节奏更具弹性,塑造出来的形象更具特色,那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起伏、张弛和抑扬顿挫通过钢琴展现了出来,使其表达的情感更加浓厚,艺术形象更加独特,曲子也更具内涵。此外,这些曲子也展现了作曲家浓烈的民族情怀。
   四 小结
   《春江花月夜》和《阳关三叠》的成功改编,以及其他的一些优秀作品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等等,它们对民族乐器音效的模仿非常出色,把浓厚的民族风融进钢琴的表现技法之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已到了新的水平,有力证明了钢琴在很好的表现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在表现手法上也具有很好的适应力和潜力,同时拥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雪蕾:《根据传统器乐曲改编钢琴曲探索民族化的钢琴音乐语言》,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 吴晓娜:《中国风钢琴语境的拓荒者、先驱者——论老志诚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琴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 卜莉:《简论解放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及重要作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 倪素萍、张建平、颜永红、吕士楠:《语音音色变换的现有技术分析》,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2003年版。
  
   作者简介:聂卓,女,1980—,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北华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 《聊斋志异》相对时空观主要指时间和空间在虚实两个世界相对及相互的转化与交融,包括两种空间的自在并存、相互交融与相对从属三种表现形式,两种时间长度的不等和相等两种形式,这是其亦真亦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基本成因与主要表现,造就了《聊斋志异》打破现实逻辑、天马行空的现代小说品格。  关键词:《聊斋志异》 相对时空观 美学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被认为
期刊
摘要 在现阶段的翻译界,就中国译学如何发展一直都成为众多学者关心和争论的核心问题。中国译论发端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在现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亟需有一个现代转换过程。本文在基本认识中国译学的定位、对比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在建设中国译论方面的作用后,提出了中国当代译论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译论的优势,同时将西方译论融入其中,这样才能顾此而不失彼,实现中国译论的大发展。  关键词:中国译学 传统译论 西方译
期刊
摘要 本文依据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为自建英文语料库,借助Wordsmith和AntConc功能,对这部小说的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得到对文本更加理性的诠释,而且更深入探讨了将语料库检索软件运用于揭示文学作品特征的新途径。  关键词:欧·亨利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语料库检索 文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情感隐喻有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相似之处是出于不同民族的相似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感知;不同之处是因为隐喻的产生还受大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英语 汉语 情感隐喻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隐喻作
期刊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对长春市四所高校中的四十五名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处在中等水平,且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表现出不均衡分布。他们的交际技能和跨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尤其在后一项上相对薄弱。SPSS软件分析数据表明,受试者的不同背景因素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动机 跨文化知识 交际技能  中
期刊
摘要 徐克是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武侠电影宗师,研究其武侠电影的类型策略——反其道而行之、高科技元素和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巧妙融合、对侠义精神的独特诠释,对中国类型电影来说,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从他最新导演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武侠电影 类型电影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
期刊
摘要 鼓吹乐是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乐种之一,在河南省新蔡县尤为繁盛,在婚丧喜庆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鼓吹乐。但至今,新蔡县的鼓吹乐从未得到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吹鼓乐作为民间乐种很有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从其乐队概况、区域文化特色以及传承、发展的原因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鼓吹乐 概况 流传不衰 文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J648.7 文献标识码:A     鼓吹乐是中国人民群众最熟悉不过的器乐演奏形
期刊
摘要 在二胡练习曲的发展历史上,刘天华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方乐器特别是提琴系列练习曲的编创经验,创作了四十七首二胡技术练习曲,改变了传统 “以曲代功”的练习方式,为二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试通过对这四十七首练习曲的创作特点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以期对当今二胡教学与练习曲创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刘天华 二胡练习曲 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练习曲作为提高人们音乐技巧
期刊
摘要 河南坠子是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它的成熟与发展综合了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优秀成果,吸收了戏曲音乐的成就,也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歌曲的精髓,同时又启发和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河南坠子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有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河南坠子 民族声乐 科学发声 气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曲艺更是
期刊
摘要 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莫扎特一生都热衷于歌剧创作,并且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多部具有哲理性、艺术性的歌剧作品。本文就以莫扎特的三部经典歌剧作品为着眼点,探求其“平民化”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歌剧 创作理念 启蒙运动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自古希腊、古罗马的古代文明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在西方音乐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数不计其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如沧海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