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对文学作品的检索分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依据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为自建英文语料库,借助Wordsmith和AntConc功能,对这部小说的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得到对文本更加理性的诠释,而且更深入探讨了将语料库检索软件运用于揭示文学作品特征的新途径。
  关键词:欧·亨利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语料库检索 文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人们建设大型语料库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用于词典编纂和语法研究。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将语料库研究方法应用于文学领域。因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是作者在文字交流中形成的独特魅力,是作者创作意图在字里行间的反映,所以研究文体风格必须源始于作品的文本,即语言的使用。语料库正是从这一点切入了文学赏析和文艺评论的研究,即已经收入语料库的大量文学作品逐渐成了文学赏析和文学评论的有利资源,而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文学语篇进行分析,以此“把隐含的结构显现出来同时激发人的想象力,并可检验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对研究作家的某种语言特点或作品的主题表达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避免了传统文学品评中只注重概念演绎或生搬各种文学以外的理论进行穿凿附会的弊端。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但受到广大中外读者的喜爱,也激发了众多语言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国内对于欧·亨利作品的研究非常多,本文作者在查询中国期刊网时,以“欧·亨利”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210篇论文;以“最后一片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为关键词查询,结果有47篇论文。这47篇论文主要从主题意义、故事情节、角色剖析、人性美学、象征意义等各个侧面对此作品进行解析,方法上主要是描述性的分析。本文研究则基于语料库,使用Wordsmith及AntConc软件检索,对文学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从新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在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刻画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特点,达到对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更理性、更客观的分析,以此为研究文学作品寻找出一个更新、更深入的途径。笔者将利用BROWN文学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进行比较。
   二 文本检索分析
   本文主要使用的语料库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英文原文构成的语料库TLL,为了使检索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选取通用语料库BROWN作为参照语料库。一部作品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作品中意象的丰富程度。本文借助Wordsmith软件中的Wordlist工具对语篇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自动生成词表,通过词表可以得出该作品的一些基本的文本信息,同时笔者将这组数据与BROWN文学语料库数据相比较,统计比较表明:该作品的形符数为1,024,远远低于BROWN语料库的标准形符数1,200,490,属于较短的文学作品,符合短篇小说短小精悍之特点。该文本的类符形符比为47.3,超过BROWN语料库标准的39.04,说明该作品虽为短篇小说,但词汇变化量却并不小。平均词长为5,与BROWN语料库的4.48基本持平,说明作品中的词汇基本属于较简单词,有较多常用词汇。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该作品用词贴近生活,词汇难度相对小,句子及篇幅不长,较容易理解,这都大大增加了其可读性。
   以上是通过Wordsmith语料库软件对作品的文本分析得出的量化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理性的诠释。
   三 主题情节检索
   我们知道,通过观察关键词词表中排在较前的关键词,可以得到该文本的最关键信息(关键值越高,说明该信息越重要),如故事中的主题、主要人物、时间、地点、背景、关键线索等描述信息。用AntConc软件对《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文本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一个主题词。透过主题词表可以看出:这个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意词依次是her(26次)、Sue(24次)、said (22次)、Johnsy(21次)、Behrman(12次)。从这几个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称代词、人名和动词看,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Sue、Johnsy和Behrman,由此我们可以猜出,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围绕着这三个人物展开的。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时,必定要花费一番功夫。尤其是检索发现,Behrman在作品的中后部分出现频繁,即可推测出中间后面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这正符合欧·亨利小说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结尾这一特点。
   “说”(said)是这部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说明文本主要由对话组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从其对话方式中得到。
   再从人名上下文搭配的检索结果,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描写的是华盛顿贫民窟的三位贫穷画家如何相濡以沫、彼此帮助的故事,是一曲美好心灵的颂歌。
   检索Sue可知,苏和琼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Sue and Johnsy had their studio);在琼茜不幸染上严重的肺炎,并且其病情越来越重的时候,苏为琼茜悲痛,同时也在尽最大力量帮助琼茜,在生活上照顾琼茜。检索Johnsy可发现,琼茜染病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并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她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You needn't get any more wine,"said Johnsy,……Then I'll go,too)。作为她的朋友的苏很伤心,也很烦恼,便将琼茜的想法告诉了老画家贝尔曼。于是,作品中便出现了另一个主要人物贝尔曼。检索Behrman可以得知,贝尔曼是个老画家,脾气火爆,终日与酒为伴。他画了近四十年的画,仍一事无成,虽然每天都说要创作出一篇惊世之作,却始终只是空谈而已(Behrman was a failure in art)。然而,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且那片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当琼茜看到那片经历了凛冽的寒风和细雨的叶子仍然挂在树上时,便想一片经过凛冽的寒风的树叶都可以存留下来,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她又重拾生的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可是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真相才刚刚打开:原来,为了帮助琼茜重拾活下去的勇气,老画家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一片藤叶。为此,年过六旬的贝尔曼染上了肺炎(Mr.Behrman died of pneumonia)。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贝尔曼终于完成了已等待多年的杰作。这片叶子堪称是贝尔曼的生命杰作(it's Behrman's masterpiece)。
   以上分析十分符合欧·亨利的小说创作特点,即:善于描写百姓的大众生活,情节生动,布局精妙,结局出人意料。
   四 人物塑造检索分析
   语料库检索最常见的形式叫做KWIC(keywords in context),即“语境中的关键词”。文本中的主要人物一般会出现在主题词表(或关键词表)较前的位置。如果输入人物关键词(如表示姓名的名词和其人称代词等),利用检索软件检索全文,定能把该词及其共现的语境按照字母顺序罗列出来。搜索到的相关词和短语就构成了搜索词的共现语篇(co-text)。这种微型语境可以为我们进行搜索词的搭配分析和文章的主题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将所收集到的词和短语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就能够描述人物的外貌、活动、性格、心理活动等方面。利用AntConc的concordance plot功能,可以得出作品对三位主人公的描述。从情节分析图中可以看出,Sue和Johnsy在作品中开篇到结尾的分布比较均衡,这与作者在通篇作品中对苏和琼茜的描述是符合的。而Behrman的分布不均衡,在开始几乎没有Behrman的分布,作品后部Behrman的分布则密集起来,这表明Behrman是在作品中间出来的人物,符合作者在结尾对他的渲染。欧·亨利在文章末尾突出地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老画家形象。贝尔曼伟大形象跃入我们眼前,让我们对老画家肃然起敬。
   通过检索发现,小说对琼茜的描述,重点放在了对她眼睛进行了描写。在小说中,作者对eyes的描写有6处,而且这些描写正好与故事情节发展一致,从琼茜空洞无望地瞪着双眼,等待死亡(Johnsy’s eyes were open wide);到她毫无生机地凝视窗外,数着一片片正凋零的落叶(keeping her eryes fixed out the window);直到她闭上眼睛,煎熬过风雨交加的黑夜(closing her eyes),再次睁开眼睛,惊异地发现那片正由绿变黄的叶子依然顽强地挺立于风雨中,致使琼茜开始重新审视生活,恢复生活的勇气。这些正好是琼茜对生活失去信心到重新恢复希望的一个心理过程。同时,读者可以体会到这片顽强的叶子给予琼茜多么强大的力量。
   通过检索还发现,作品中还有一个线索式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医生。doctor在全文出现9次。观察doctor左右的词汇内容可以发现,作品通过医生场景来描述琼茜的病情发展。医生第一次出现时候,是在走廊上向苏宣布琼茜的病情几乎无药可救,(doctor invited Sue into the hallways,"She has one chance");医生第二次出现是在隔天下午,他告诉苏,琼茜的病情有了好转,生还的希望是百分之五十(doctor came in the afternoon"Even chances,");医生第三次出现是在隔天早上,他告诉苏,琼茜完全康复了。同时,医生告诉了苏另外一个可怕的消息,楼下有个老艺术家突然染上了严重的肺炎,并且必死无疑(The next day the doctor said to Sue:“She's out of danger.”)。这些描写,不仅是在通过医生告诉苏以及读者,琼茜的病情发展;更是作者借助医生这条线索来演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内容通过软件检索更加鲜明地映入读者眼前,而作者这样巧妙地勾勒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佩服他的构思同时,更有惊叹。
   五 象征意义检索
   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正如作品名称一样,其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就是叶子(leaf,leaves)。通过检索叶子,发现leaf出现8次,leaves出现6次,加起来共有14次,是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意名词。
   文章先从琼茜软弱无力地躺在床上一片片地数着落叶入手,烘托出凄凉、悲观的氛围。恶劣的天气,纷纷的落叶带给主人公(尤其是个病人)悲凉的心情,导致病人就像一片随时会凋零的落叶。按照通常思路,那片孤零零的叶子会掉下来,特别是经过雨雪交加的黑夜之后,肯定会掉落,而病人在医生看来已经无生还的希望。谁知叶子却毅然地挂在树上,而且作者对其形状和颜色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深绿色的根,枯黄的叶边,将整片叶子像水彩画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琼茜也被这片“叶子”所震撼,恢复活下去的信心。但是这片枯黄的叶子实际上是假的,是贝尔曼画上去的。整个作品从数真叶子到被画上去的叶子所震撼,叶子像一条丝带一样把松散的全文给穿了起来,使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这片叶子也让读者深深地回味。
   六 结语
   以上是笔者运用Wordsmith和AntConc两种语言分析软件对《最后的常春藤叶》进行的文学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作品在文本上简短,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情节上,布局严谨,结构巧妙,结尾耐人寻味;在人物塑造上,形象鲜明,给读者留有深刻影响;在用词上,简洁精悍。语料库检索软件检索能力强大,可用在文学文本的分析上,以此把隐含的结构显现出来,同时激发人的想象力,并能检验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力。而本文正是将语料库检索软件运用于揭示文学作品特征进行的一次探索。
  
   注:本文系江西九江学院2008年度青年教师“建功立业”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JGLY09)。
  
   参考文献:
   [1] 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2] 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刘洋,女,1978—,江西九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英语教学,工作单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黄庭坚在北宋新旧党争中历经十余年的贬谪,最后死于贬所。他的五十多首贬谪词既不同于情调悲苦的秦观贬谪词,也不同于平和旷达的东坡贬谪词,而是具有“于倔强中见姿态”的特点。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其大量运用象征临寒傲霜之倔强品格的菊花意象,其次表现在其贬谪词有很多对自我的称谓,凸显了自我主体精神。  关键词:黄庭坚 贬谪词 “菊花”意象 自我主体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章是进行北宋诗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籍版本、校勘文字、理清目录、编纂辑佚、辨别真伪,有助于我们进行史实考证、注释古诗,具有补今本诗集之缺、纠正今本诗集之误、提供丰富的异文以资研究参考、助考诗作编年等诸多文献学功能。  关键词:北宋诗学 诗集序跋 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是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
期刊
摘要 本文以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为分析材料,以书中主人公的性格和爱情命运为主线,阐述了一个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性格 命运 爱情 简·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性格和命运   性格,是人在选择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命运,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受运气的影响。可以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和行为方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
期刊
摘要 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两个艺术典型——《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和《雷雨》中的周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两个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之异同及其两性模式进行了深度分析后,本文发现,两人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性格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如变态和“多余”。  关键词:保罗 周萍 两性模式 性格 比较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 在自由主义批评家的眼里,乌托邦思想因在某种程度上被某些极权主义分子所挪用或盗用,因而被归咎为20世纪的几起人类社会大灾难的祸首。本文对西方乌托邦思想的几大代表流派进行了梳理,对当代社会中乌托邦思想被妖魔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并进一步介绍了西方乌托邦思想发展的两大源流,在反思极权主义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同时,倡导用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思想来助人类谛听美好未来的召唤。  关键词:乌托邦 极权主义 蓝图
期刊
摘要 作为语言与言语的载体,媒介的历史演变是在“符号”与“权力”的迷思当中不断演绎的逻辑结果:符号的进程是从“能指”到“所指”的一种静态过程,权力的进程是言语与语言之间所产生的动态过程。给予符号与权力的动静态结合,可以阐释出媒介的历史结构。  关键词:媒介 符号 权力 历史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1923年,海德格尔在弗赖堡大学登上了副教授的讲座。据说,为了终结西方逻各斯
期刊
摘要 杜甫从文人抒情记事诗和乐府民歌中寻觅叙事智慧,借鉴叙事技巧,用叙事的方法写时事,使文人乐府的叙事性大大加强。其中,代言体叙事便是杜甫乐府诗歌的重要特点和重大成就,其主要表现在《前出塞》、《后出塞》及“三别”中。  关键词:代言体叙事 《前出塞》 《后出塞》 “三别”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困守长安十年并身经安史之乱的杜甫,目睹了唐王朝的种种弊政、国家疮
期刊
摘要 汉语虚词研究隶属于传统训诂学的范畴,直到元代,出现了第一部集中汇释虚词的专著,即卢以纬的《语助》一书。它运用的虚词训释方法,对后代虚词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虚词 《语助》 研究成就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虚词作为汉语中一个重要语法手段,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对之进行了相当的研究。早在《谷梁传》这部口授于先秦而成书于西汉前期的书中,“辞”便被有
期刊
摘要 《聊斋志异》相对时空观主要指时间和空间在虚实两个世界相对及相互的转化与交融,包括两种空间的自在并存、相互交融与相对从属三种表现形式,两种时间长度的不等和相等两种形式,这是其亦真亦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基本成因与主要表现,造就了《聊斋志异》打破现实逻辑、天马行空的现代小说品格。  关键词:《聊斋志异》 相对时空观 美学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被认为
期刊
摘要 在现阶段的翻译界,就中国译学如何发展一直都成为众多学者关心和争论的核心问题。中国译论发端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在现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亟需有一个现代转换过程。本文在基本认识中国译学的定位、对比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在建设中国译论方面的作用后,提出了中国当代译论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译论的优势,同时将西方译论融入其中,这样才能顾此而不失彼,实现中国译论的大发展。  关键词:中国译学 传统译论 西方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