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民记者理念的缘起与实践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对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来源的广泛性,以及提高新闻的影响力,都大有裨益。需要强调的是,国外公民记者是真正参与新闻报道的,与我国前一段时间里借“公民记者”之名搞新闻敲诈的个别人完全是两回事。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国家有计划地在其他国家利用发展公民记者,搞舆论渗透,这种把政治意图的贯彻用于公民记者身上,会毁掉公民记者的声誉。因此,在公民记者问题上,既要打击和防范借“公民记者”之名搞新闻敲诈的行为,也要警惕和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公民记者搞舆论渗透的行为,这两者都是对公民记者的异化。
  网络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向传统媒体步步紧逼,而传统媒体也从未放弃对网络的抗争。也许这本不是一场必定要决出胜负的争战,冲突、竞争、融合以至共生发展才是最终的结局。本文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推出的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t)新闻栏目《iReport for CNN》为例,从议题设置、栏目形态、主持风格及审核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电视通过借鉴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成功引入公民记者理念实施创新传播的探索之路,探寻电视与网络融合、电视与观众互动的多种可能性。
  《iReport for CNN》栏目创办缘起
  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伦敦连环爆炸案震惊了世界,也刺痛了全球媒体人的心,而这两场“天灾人祸”促成了《iReport for CNN》栏目的创立。事件发生后,包括CNN在内的全球知名媒体纷纷派出报道团队赴现场采访,但是不管媒体派出多少记者,也不管这些记者在前方如何拼力冲抢,他们还是很难取得及时讯息和封锁线内的画面,以满足受众对事件报道的快速的、多样化的需求。多亏热心民众拿起手机拍下了历史镜头提供给媒体,才如实“报道”了现场。在这两个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CNN的记者和主持人首次遭遇了公民记者的挑战,也从中看到了网络科技锐不可挡的趋势。
  2006年8月,CNN决定推出《iReport for CNN》栏目。全球民众均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自己所拍摄记录的当地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的图片和视频,然后《iReport for CNN》栏目对其进行编排选播。随后,在突发事件内容报道的基础上,栏目又增加了网民评议和娱乐生活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节目容量,扩大受众面。
  像所有电视新栏目一样,《iReport for CNN》的成长也经历了初创、探索、发展和稳定期,并因其对网络化、大众化等创新元素的引入而与固有的电视栏目发生冲突、互动与融合。从栏目播出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节目形态、报道方式及主持风格等方面日臻成熟,拥有稳定的收视率,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iReport for CNN》栏目基本框架
  栏目结构:三段内容衔接紧密。《iReport for CNN》于2006年8月开始在CNN 的International频道推出,每月一次,每期时长为30分钟,固定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播出。经过多年探索,《iReport for CNN》每期节目内容构成大致分为三段,段与段之间插播广告。三段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技术,发挥其与受众互动的优势,弥补传统电视的不足。目前,《iReport for CNN》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栏目定位、节目内容和品牌风格。其“三段式”构成的特点如下。
  第一段是要闻,通常是硬新闻。类似于传统新闻节目的“新闻热点”,往往是对近期观众甚至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的深入报道。选题近似于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节目《60 Minutes》,只是形式上有所区别。最重要的区别是:所有这些重大新闻素材的提供者都是民众,他们上传自己拍到的视频或自己的讲述、报道,组成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再由主持人或画外音串联起来。在此过程之中,公民记者代替了专业记者。这一段时间通常在三段中最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
  第二段是新闻评论,同时也是互动新闻。通常是针对近期某一热点话题,由iReporters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新闻评论。其形式是主持人通过Facetime或Skype等网络工具,连线公民记者评论员,为其提供对某一事件发表个人看法或个人评述的机会,时长在5~7分钟。
  第三段是软新闻,同时也是趣味新闻。通常是各地的iReporters录制、上传的奇闻异事或娱乐性很强的格调轻松、幽默的软新闻,时长在5分钟左右。
  报道方式:上传新闻更便捷。《iReport for CNN》的报道方式非常多样化,既有直击新闻现场的视频报道,也有iReporters自述新闻的声音报道、图片报道,还有现场使用网络视频工具连线报道。可以说,几乎网络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从报道者的角度讲,《iReport for CNN》使上传新闻报道变得更便捷,让全球受众都能参与新闻报道,实现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与参与性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的目标,强化了社会、民众的影响力,而不是一味地由传统媒体控制话语权。
  节目符号:标示统一,形象新颖。《iReport for CNN》的形象塑造非常清晰,用相机镜头、快门声、网页照片墙、鼠标等重要的传播符号,穿插在片头和转场之中。镜头和快门声捕捉着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故事,再通过鼠标点击上传到CNN网页。这一组栏目符号展现了《iReport for CNN》新闻产出的整个流程,非常好地凸显了该栏目的“鼠标元素”和“草根形象”,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迥然有别,不仅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赋予了栏目鲜明而独立的形象。
  主持制作:公民记者唱主角。《iReport for CNN》前期的主持人是位年轻的黑人Errol Barnett,讲一口英音,主持风格很有活力,符合该节目对年轻受众的定位;现在的主持主要是Jonathan Mann,他是一位有经验的、可信的资深主持人,他能娴熟地将各个板块串联在一起。在《iReport for CNN》中主持人不是新闻故事的讲述者,也不是像《60 Minutes》中的记者型主持人,而只是起引导、串联节目的作用,由公民记者自己讲述新闻故事。从栏目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不同于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 Nightly News with Brain Williams》、ABC(美国广播公司)的 《World News with Diane Sawyer》、CNN 的《Anderson Cooper360》等其他著名的英语新闻节目,《iReport for CNN》主持人的名人效应大大淡化,因为该节目的主角始终是公民记者——iReporters才是节目真正的主角。   《iReport for CNN》栏目审核流程
  《iReport for CNN》栏目刚播出时,因其存在的不够客观、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等新闻专业水准问题,在新闻业界和学术界都引起了很多争议,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于不少专家还认为栏目将因为真实性、公信力的缺失而昙花一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iReport for CNN》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做得风生水起,影响越来越大。这与栏目重视新闻专业性、严守真实性原则、对新闻素材进行严格把关的审核机制密不可分。
  《iReport for CNN》对节目的审核流程大致如下。第一步,建立一个大数据资料空间域,广泛采集新闻素材。大数据资料空间域无限开放,任何民众都可以通过CNN网站检索资料,同时将采集录制的新闻信息上传入库,无论是文字信息、图片、视频,来者不拒。第二步,建立一套测评、核实、把关程序。程序对公民记者上传至大数据资料空间域的新闻素材进行初步的甄别、核实、筛选,从中挑选出可用素材予以推荐,并给出推荐理由。第三步,建立人工审核机制。通过编辑或律师顾问等把关程序,对大数据资料空间域里通过初选的信息进行再次选择与处理,择其优者而用之。
  该栏目的负责人Lila King说:“《iReport for CNN》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公民记者网站中脱颖而出,是因为CNN努力去核实尽可能多的投稿。”对于已经核实和未经核实的播出内容,《iReport for CNN》栏目作了明确的区分。在CNN iReport网站上,清晰地表明了核准机制的存在及其对核准与未核准内容的区分:右上角标有“Not Vetted”字样的视频是未经核准的内容,而右上角标有iReport红色标记的则为已经核准的内容。对于每期《iReport for CNN》栏目播出的内容,编辑部都要与该报道上传者进行多次通话,询问、核实相关细节,以最大限度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iReport for CNN》栏目相关启示
  《iReport for CNN》不仅成为了CNN新闻节目中的亮点,也成了公司的新闻富矿。至今,该栏目已传播近20万条新闻信息资料,其中包括文字、配图、照片、声音、影像等,其中又有近2万条左右经过核准后被CNN作为正式新闻发布。另外,CNN的很多深度访谈、连续报道、社会调查等,其最初消息来源就是该栏目的报道。这足以说明,《iReport for CNN》栏目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新闻资源,扫清了专业记者的“盲点”。《iReport for CNN》一系列创新性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转型期的媒体认真总结和借鉴。
  媒体传播创新必须实现媒介融合。网络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飞速发展,极大地挑战着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电视与网络的竞争,首先是平台的竞争。2005年,我国神州六号飞船顺利升空,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视频直播,风头直逼央视新闻。近年来,专业视频网站异军突起,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电视市场,平台之争、渠道之争在竞争中的极端重要性清晰可见。CNN较早意识到应适应网络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保持其电视新闻既有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受众广泛、资讯上传功能强大的优势,大胆推出《iReport for CNN》公民新闻栏目,一炮而红、历久仍兴。《iReport for CNN》栏目的成功,既体现了其对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业未来走势的准确把握,更反映了当下电视应对网络竞争所需的兼容并蓄、扬长避短之道,堪称电网融合共生发展的成功案例。
  媒体传播创新必须全面、开放、包容。在网络时代、多媒体时代,一个普通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一台能拍照、能上网的移动终端,就能成为一个自媒体,向周围的人甚至是整个世界发送即时的信息,真可谓“个个有话筒,人人皆记者”。《iReport for CNN》栏目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报道范围,借鉴网络媒体惯用的公民记者的做法,以增强电视媒体的亲和力、感染力,进一步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综观《iReport for CNN》整个节目生产流程,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民记者作为新闻人的主体地位。从大数据资料空间域广泛采集、严格审核选播的“公民新闻”,均取之于大众而受之于大众。这些节目内容,于受众而言,要么为自己所见,要么为自己所想,要么与自己有关,要么为自己所悦,要么于自己有用,总而言之是:“我看见”“我报道”“我评论”“我喜欢”。《iReport for CNN》的成功经验说明,开放性、相关性、互动性、参与性确实是网络汇聚人气的致胜之道,但绝非其独门利器;网络工具、技术、手段乃至“公民记者”“公民新闻”理念等,经过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学习借鉴、消化融合,在传播竞争中完全可以共享共生。
  媒体传播创新尤须捍卫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由于《iReport for CNN》取材来源于普通民众,而非经过专业训练的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所以相较于传统新闻栏目,其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和专业性都要打上折扣,这是其自身的“先天不足”。面对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海量式素材,《iReport for CNN》栏目通过开放大数据资料空间域,并建立严格的测评、核实、把关程序及人工审核机制,既充分发挥了公民记者的灵活性与资源优势,又最大限度地过滤了假劣新闻,从而有效维护了传统媒体的品牌美誉度,并对固有栏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点,恰是《iReport for CNN》栏目长盛不衰的生命线。对于当前众多对网络化、移动化、多媒体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传统媒体而言,“公民记者”“公民新闻”不是问题,“公民假记者”“公民假新闻”才是问题,无论是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手机等网络新媒体,真实性、客观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线。
  媒体传播创新必须建立激励机制。《iReport for CNN》栏目设立奖项,鼓励公民记者。2013年,栏目从10万个新闻素材报道里挑选出了36个作为候选,最终评选出了7个奖项,分别是:Breaking News(突发新闻)、Original Reporting(原创报道)、Compelling Imagery(最佳影像)、Commentary(评论)、Personal Story(个人故事)、In-depth Story Telling(深度讲述)和Community Choice(社区选择)。《iReport for CNN》栏目大大提高了公民的新闻参与性,拉近了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大大扩大了消息来源,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新闻传播中可能出现的“盲点”,在世界各地都有精通当地语言的iReporters做出准确的报道;大大削弱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霸权”地位,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大降低了新闻制作的成本,提高了公民的新闻素养,加快了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转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其他文献
在传统新闻业大批关门倒闭或营收大幅缩水,企图向数字化媒体转型却力不从心之际,《赫芬顿邮报》的崛起和成功可谓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赫芬顿邮报》于2005年创办,2011年2月,美国在线(AOL)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并组建赫芬顿媒介集团。《赫芬顿邮报》2011年5月独立访客首次超过百年老号《纽约时报》,2009年的营业额1500万美元,2010年首次扭亏为盈,营业额3000万美
期刊
管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1月25日举行专题报告会。中央第21督导组组长杨多良出席报告会,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主持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作了专题辅导报告。  蒋建国在报告中围绕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主题,着重从全面深化
期刊
上海是我国近代报纸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发源地,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上海始终走在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前沿。10月28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上海报业又写下历史性一笔。11月下旬,在上海报业集团“满月”之际,本刊记者一行三人专程赶赴上海,就上海报业集团成
期刊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前身为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宜昌日报社,2006年更名为三峡日报社,2008年10月,经上级批准组建三峡日报传媒集团。近些年来,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媒体实力、报业经济、传媒覆盖、新媒体建设等方面都创造了不凡的成绩。  作为集团母体,《三峡日报》广告经营多年持续保持强劲态势,2012年收入名列中部市州报第一,这为党报履行喉舌职能提供了坚实保障。除传统纸媒的广告、印刷、发行外,集团新媒
期刊
2020全國两会于5月21日召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2020全国两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压缩现场采访记者数量,严控面对面采访,各省代表团也实行全方位闭环管理,随团记者人数大量缩减。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检验媒体报道实力的重大战役,2020年特殊的报道形式更成为一大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有两大特点:一是传媒新科技大展身手,展现了媒体融合的最新成果。在报道中,既有全球首位
期刊
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的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两会报道,成立全国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成前后方报道团队,紧紧围绕全国两会主题议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播发各种形式稿件8000余条,实现报道零差错零改稿。程序报道准确及时,全程领跑,单篇最高被
期刊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节奏。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推迟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媒体报道,是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举措。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20年6月30日,中央
期刊
视觉性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是对视觉对象的观看,而是视觉者聚焦意义的生产,从图像的观看中感受视觉对象背后的意义和对“看”的行为所做的反思。印刷媒介的封面常常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卖点”,期刊的编辑在选择封面人物作为一种形象上的象征符号时,其背后必然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意义。笔者以《中国妇女》为例,纵向考察《中国妇女》期刊编辑对封面女性的视觉性选择,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期刊编辑对
期刊
提到对外传播,人们通常想到的是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其实,在这一领域,还有一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民营媒体BON蓝海电视台。BON蓝海电视台是“蓝海电视全球传播平台”的简称,英文全称:Blue Ocean Network,英文简称为:BON。它以西方主流受众为目标观众,全英文表达中国内容,市场化运作,坚持“走出去”战略。自2010年5月在美国开播以来,其卫星电视频道已经覆盖亚太、非洲、北美、欧洲的1
期刊
摘要:包括政务微博在内的网络新媒体对政府信任的形成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湖北省政务微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定量研究,探讨了政务微博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政务微博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素,由此提出政务微博是构建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务微博 政府信任 湖北省  当前,微博无疑是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微博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传播、交流、对话的力量,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积极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