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总部很“盲”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规模太大、市场份额太高、消费者太多、我们忙不过来……恐怕所有的消费品企业都喜欢用这样的托辞:不错,质量是很重要,服务是很重要,但是总部实在太忙,没时间亲自管这事。
  
  3·15的滚滚天雷过后,惠普“外焦里嫩”地站在了中国消费者为其特别定制的耻辱柱上。在整个危机中,惠普的客户体验管理专员脱口而出的“小强凶猛”,将这件事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大火,让惠普从一家普普通通的企业变成了消费者怒气的发泄对象。
  3·15晚会本身是否合理,我们暂且不论。但是无论惠普在这件事里有多少委屈,企业家们还是要面对一个事实——惠普确实有错,而且我们需要从惠普摔的这一跤中学到一些教训。
  
  教训之一:木桶短板
  
  刚进入2010年就出了“丰田门”事件。丰田门与惠普门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企业致力于在某个特定的方面单兵突进,其他部门却没有跟上、甚至成了短板。丰田以降低成本为目标,但是质量管理却被忽视了,结果成本降下来质量也跟着下来,落了个全球召回的下场。
  反观惠普,近年来,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大肆扩张,狂铺渠道。从其个人PC出货量全国第二、2009年PC销售额以40%增幅居业界之首以及近500个服务点遍布各地等数据来看,我们不难想象其攻城略地的业绩。问题是,惠普的渠道让产品顺畅地流出去了,服务质量却没有跟上。绵延的战线让惠普无力构筑自己的服务体系,只好采用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加盟制来打造售后服务团队。然而, “省时省力”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掌控权。最严重的时候,惠普本部的售后服务部门根本无法从加盟维修点获得产品问题反馈,甚至要通过公司的公关部来打探媒体曝光了哪些维修点的服务不到位。所谓的“金牌服务”,最终成了惠普自欺欺人的幌子。
  正如丰田为了低成本牺牲了产品质量,惠普则是为了市场份额而牺牲了服务质量。最终,惠普这只木桶能装的水还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服务质量的短板让惠普多年的心血一泻千里,收拾残局从头来过。
  
  教训之二:甩手掌柜
  
  惠普的售后服务体系大致有三级。第一级是驻守在本部的售后服务部门,负责接收服务渠道反馈的信息并给出解决方案;第二级是由总部派出的巡店督察人员,所谓的“客户体验管理专员”,用来监督加盟维修点的服务;第三级,也是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窗口,则是各个加盟维修点,惠普每年支付给他们一定数额的年费,由这些维修点负责接收消费者反馈,并通知惠普本部的服务部门调配维修零件。
  这个体系看起来似乎合理:最上面有总管,最下面有干活的,中间还有充当沟通渠道的“钦差大臣”。可惜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早已证明了这种制度的低效与无能,而惠普的服务体系也理所当然地呈现出“上令下止”的一贯缺陷。没错,服务质量关系到惠普的品牌、声誉和最终的收益,是惠普的生命线,可是这与“钦差大臣”们以及加盟维修点的品牌、声誉和收益有几毛钱的关系?如果惠普的品牌和声誉直接关系到客户体验管理专员的工资和奖金,那这些专员是否还敢张口就把质量责任嫁祸给学生宿舍里的蟑螂?如果说这些“钦差大臣”的任务是监督第三级的加盟维修点,那“钦差大臣”的表现又由谁来考察?
  执行不力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结果,追究起原因,还得看惠普的利益是否与各级的利益一致。所谓体系和制度,设计出来就要有环环相扣的严谨性以及立竿见影的实用性,而且任何时候也不能把核心的权力拱手让人。如果惠普真的看重服务,就不要指望自己当甩手掌柜。就算一时能甩手出去,最后的苦果还是要自己来吞。
  
  惠普教训之三:闭目塞听
  
  从关于惠普事件的各种报道来看,消费者发现了问题,想要找到惠普反馈一下,那可真是跋山涉水一般艰难。找维修点吧,态度恶劣不说,三番五次也不解决问题;找惠普的“钦差大臣”吧,“钦差大臣”说这是你们宿舍蟑螂太多造成的;打800电话吧,居然连拨N次也无人接听。于是消费者一怒之下就自己弄了个维权QQ群,支起义旗跟惠普杠上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就能找到惠普本部管事的人,这个3·15是否还会如此呢?
  对于这个问题,惠普的员工可能有很多种解释。比如说公司规模太大、市场份额太高、消费者太多、我们忙不过来……这不仅是惠普一家的托辞,恐怕所有的消费品企业都喜欢用这样的托辞:不错,质量是很重要,服务是很重要,但是总部实在太忙,没时间亲自管这事。
  个人有个人的难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过呢,为了给这篇沉闷文章一个轻松的结尾,我来讲一个最近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2010年3月初,瑞典的一位用户收到一封Email回信。这位用户是如此兴奋,他不仅在博客上公布此事,还在一段视频中说自己再也不清除收件箱了,要把这封回信永远保留下来。
  他并不是唯一的幸运用户。居住在纽约的一个14岁的孩子写邮件抱怨键盘有问题,他也得到了及时的回复,而且写信人对他深表歉意。
  又有一位23岁的创业家写邮件抱怨说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好吧,他得到了回信。在信中他的抱怨被驳回了,但是这封回信本身就已经征服了他。
  还有一位身在意大利的用户询问该公司的产品是否能实现某种功能,他很快收到回信说“可以”。于是这个写信人非常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提出一个更好的问题。
  以上所有这些用户,他们是同一家公司的忠实消费者——这家公司名叫苹果。这些用户写信到某个人公布的私人邮件地址,而且这个人亲自给他们回了信——这个人名叫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总裁。
  总部很忙,外包服务商很不可靠,渠道太复杂……如果不想做,总会有很多借口;如果想做,总会有很多办法。而这份心与力,最终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
  
  编辑:李 楠
其他文献
消费者笨?    网络营销技术派在做SEO(搜索引擎优化)时,喜欢研究搜索引擎的搜索偏好,或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设置一些关键词,却很少考虑消费者的搜索习惯。  例如,很多传统商人要是求购一批可乐的话,大多会输入“可乐求购”这个词,结果显示出来的搜索结果全部都是求购的信息。如果输入可乐供应的话,那么就一大把供应商了。  这说明了什么?是那些传统商人笨吗?不是笨,他们只是不懂网络营销,不懂搜索引擎。
期刊
现象    Q企业新一届营销管理团队走马上任。  作为外聘的“空降兵”部队,他们急需用业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是新行业、新企业,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但营销总监和团队成员均有多年实战经验,他们对自己信心满满。  如何使销售业绩短期内得到大幅增长?  做好区域绩效考核是头等大事。当时的Q企业在全国市场上有七个大区,营销总监认为,要改变过去只考核销售业绩的粗放管理模式,没有完美的过程就没有理想的结果,绩
期刊
尽管前两年红罐王老吉号称已经超越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量,但如今已经没有人在意这样的声音了。因为,人们也在犯嘀咕:按照王老吉目前的套路走下去,怎么可能全面超越?   事实上,能否真正实现超越,关键是王老吉如何看待自身的差距。    可口可乐的秘籍    频次的追求  通常意义上我们会把可口可乐的成功归功于“高市场渗透率”。后来更被很多中国企业片面理解为:让产品“无处不在”、追求高铺货率,必然有高销量,
期刊
200年前是欧洲,100年前是美国,50年前是日本,接下来的30年,中国将接过全球最具潜力市场的接力棒,成为各大服饰品牌的激战场。  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起点,我们扫描全球服装行业,发现世界级的巨人是美国的GAP、瑞典的H&M和西班牙的Inditex(拥有ZARA品牌,ZARA的销售额约占Inditex销售额的70%)。它们成功开启了平价时尚、快速时尚的蓝海,遵循更快、更近、更便宜的理念,缔造了一
期刊
产品新鲜度落后于人    这样的分析,在黑龙江市场上屈居老二地位多年的L品牌不知道做过了多少次。  在黑龙江液态奶市场,论品牌力,论产品质量,L并不比区域老大B品牌差,大家同样执行的是深度分销,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营销系统以及团队的营销能力旗鼓相当。  产品线方面,L品牌也没有明显短板。不仅在主流品项上紧随B品牌,还在细分市场上略胜一筹:有旨在调理肠道、改善人体消化吸收的益生菌牛奶。有定位于养颜、补
期刊
二元电子商务不是好榜样    据传凡客2010年上半年度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不管是否属实。你不用羡慕,他不应该是你的榜样。虽然10亿元销售传说背后的,是巨额的亏损(陈年自己都承认,VANCL要想实现规模赢利,是11年以后的事情了),单就VANCL背后,启明创投、IDG、联创策源、软银赛富这些大名鼎鼎的VC拥趸们,就知道三年29576%的增长率,是必然的。不要对“土财主做市场”嗤之以鼻,拿金钱换时间
期刊
2010年第4期、5期本刊分别刊登的《一线高手二线失足》上、下篇,非常赞同作者刘新华先生的一个观点:水土异也。但下篇中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解决办法,笔者不敢苟同,而且不辩担心误人。  因为,进入二线企业之后,一线高手通常会发觉:  如果你破了“四旧”,老板还可能会问:我要你干什么?  你根本没拿群众“一针一线”,别人却会说你惺惺作态;  你抛弃了殖民主义思想,发誓不做统治者、不做救世主,
期刊
要学会拿捏打动人心的那几句话    在企业工作,每个人都明白报告的重要性,这是展现才华和工作成绩的最佳时机。拼死拼活地忙活了那么长时间,要向上司或同事们交代工作成果,一定要把所有成绩的贡献一条不漏地宣传出来。  可过犹不及,有些人便把报告写得(或说得)如论文一般复杂,看得(或听得)人一头雾水。本想汇报得面面俱到,结果却越说越乱,毫无重点。  由于罗松在企划部出色的表现,上司于敏慧被提拔为营销副总后
期刊
如今搞促销,想颠覆性地创新实在太难。当然,类似“单手解内衣”等不顾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除外。促销方式虽已接近饱和,但只要你懂得“运用之妙”,照样能把传统促销手法玩得风生水起。    2000条红绳让销量翻5倍    2007年,公司花巨资在杭州最繁华的延安路上开了一家旗舰店。店前人流量非常大,但进店率却不高,成交率也很低。因此,销售额一直上不去,亏损严重。公司派我带队去实地调研。  到当地深入了解后
期刊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聘请一名高管,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最优秀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距离悬崖多近能拿到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第三位被录取了。  好的位置、大的堆头、上DM头版、参加路演……卖场里的诱惑实在太多了,我们都想要。别人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