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怎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要想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优化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学好的稳固阵地。怎样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呢?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准确合理并且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重视个性,自由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寻找每个孩子身上个性最强点和闪光点,帮助学生在无数的人生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创造才能的道路,使他成为一个有个性、兴趣广泛的人。每个学生都应该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写字,有的学生热衷于感情的抒发。总之,要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教师再去因材施教教。
二、激发情感,促进发展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激励性评价为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情感。
(一)以情激情
教师应是一位“诗人”。这里所指的诗人并不是真正去做完美的诗篇,而是指应具有诗人的品格。或慷慨激;或小桥流水;或悲哭流涕;或欣喜若狂,即“真正的投入”。把教育看作自己的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件工作去完成。教师要用真心爱心诚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启发学生内心的真情。教师若是玉树临风之姿,学生绝无拖沓沮丧之貌。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学生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扶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趣盎然,课堂上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快。
(二)以情育情
这里第一个“情”是指对学生的激励与鼓舞,第二个“情”是指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生由于年龄不同,他们的体力、智力、兴趣、爱好都不同。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在突变时期,不定性、可塑性大。在这种情况下,一句积极的评价就会使其终身受益。
一个孩子犯了错误。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学生的错误看成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用信任的眼光,轻轻地抚摸。给学生“老师相信你能改掉这个错误,而且以后会更棒”的信号,让学生不仅能改正错误而且能发挥特长,更好地学习。粗暴的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信任是最好的鼓励。
三、“激否结合”,均衡发展
所谓“激否”结合,就是指激励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端正学习态度,提高鉴别能力。这样的评价措施主要是针对一些“创造力”高的学生。因为有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三个特征:(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2)所作所为时逾常归。(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有嬉戏的态度。
这样的孩子资质很高,但若不与正确引导,也极易走入歧途。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自己当前的任务。有的家长说“孩子和我小的时候一样,虽然上课不听讲,但每次都能考一百分。”我们先不去追究这句话的可信度,首先要明确一个教育目标: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一百分。
一个人成长需要两种力,一种是激进的力,一种是抑制的力,就如水中行驶的帆船,需要两种风力一样。激进的力时时给自己信心,勇敢地迈出人生的脚步;抑制的力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还有更高的山需要攀登。两种力均衡发展,自己才能脚踏实地地摈弃自卑与骄傲,快乐前行,帆船也才能在两种风的合力下顺利行驶,不至于触礁、沉没。
四、充满自信,自我发展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坚定性评价向发展性转变,即实现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受到鼓励后,有了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自信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需要讲求一点艺术,必须做到准确得体,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语文教师要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要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如:“你读得很正确,要是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读得不够好,跟教师再读一遍。”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使用鼓励式的评语再加上教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就会一次比一次好。评价使学生受到帮助,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进步,对未来充满信心,迅速将学习“决定”转化为学习行动,充满自信,自我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用中华民族的独特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用教师独特的评价艺术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开心扉,正视自我,发展自我,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准确合理并且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重视个性,自由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寻找每个孩子身上个性最强点和闪光点,帮助学生在无数的人生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创造才能的道路,使他成为一个有个性、兴趣广泛的人。每个学生都应该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写字,有的学生热衷于感情的抒发。总之,要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教师再去因材施教教。
二、激发情感,促进发展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激励性评价为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情感。
(一)以情激情
教师应是一位“诗人”。这里所指的诗人并不是真正去做完美的诗篇,而是指应具有诗人的品格。或慷慨激;或小桥流水;或悲哭流涕;或欣喜若狂,即“真正的投入”。把教育看作自己的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件工作去完成。教师要用真心爱心诚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启发学生内心的真情。教师若是玉树临风之姿,学生绝无拖沓沮丧之貌。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学生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扶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趣盎然,课堂上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快。
(二)以情育情
这里第一个“情”是指对学生的激励与鼓舞,第二个“情”是指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生由于年龄不同,他们的体力、智力、兴趣、爱好都不同。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在突变时期,不定性、可塑性大。在这种情况下,一句积极的评价就会使其终身受益。
一个孩子犯了错误。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学生的错误看成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用信任的眼光,轻轻地抚摸。给学生“老师相信你能改掉这个错误,而且以后会更棒”的信号,让学生不仅能改正错误而且能发挥特长,更好地学习。粗暴的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信任是最好的鼓励。
三、“激否结合”,均衡发展
所谓“激否”结合,就是指激励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端正学习态度,提高鉴别能力。这样的评价措施主要是针对一些“创造力”高的学生。因为有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三个特征:(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2)所作所为时逾常归。(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有嬉戏的态度。
这样的孩子资质很高,但若不与正确引导,也极易走入歧途。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自己当前的任务。有的家长说“孩子和我小的时候一样,虽然上课不听讲,但每次都能考一百分。”我们先不去追究这句话的可信度,首先要明确一个教育目标: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一百分。
一个人成长需要两种力,一种是激进的力,一种是抑制的力,就如水中行驶的帆船,需要两种风力一样。激进的力时时给自己信心,勇敢地迈出人生的脚步;抑制的力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还有更高的山需要攀登。两种力均衡发展,自己才能脚踏实地地摈弃自卑与骄傲,快乐前行,帆船也才能在两种风的合力下顺利行驶,不至于触礁、沉没。
四、充满自信,自我发展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坚定性评价向发展性转变,即实现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受到鼓励后,有了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自信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需要讲求一点艺术,必须做到准确得体,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语文教师要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要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如:“你读得很正确,要是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读得不够好,跟教师再读一遍。”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使用鼓励式的评语再加上教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就会一次比一次好。评价使学生受到帮助,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进步,对未来充满信心,迅速将学习“决定”转化为学习行动,充满自信,自我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用中华民族的独特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用教师独特的评价艺术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开心扉,正视自我,发展自我,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