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笔墨闲谈逸赏(十)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期介绍曹素功墨业350年发展史中七个高潮期。毋庸讳言,高潮之间存在低谷,但无论潮起潮落,始终不变的是其对传统文化的忠诚,对制墨技艺的传承,对墨品质量的坚守。曹素功闻名于世、非因其老,而因其优。
  对墨品优劣之评估和鉴赏,大致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实用价值。即其物理性能、书画功能。曹素功墨,原料”烟细胶轻”,制作技艺“十万杵”,故而墨品。坚如玉、纹如犀、黑如漆、声如
  用时"闻来馨、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成真”,“墨分五色,隐泛紫光”。当然不同书画艺术,对墨也有不同需求,可分别选用松烟墨或油烟墨。油烟墨又分:101(五石漆烟)、102(超贡烟)、103(贡烟)、104(顶烟),各有不同的配方。1978年曹素功又研制推出“特制油烟”墨,在油烟101配方基础上,使用顶级广胶,并加倍配置黄金、麝香。1989年曹素功“尧千氏”牌油烟101高级书画墨,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
  二是文化价值。许多墨品的选题创意,都取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经典文辞、哲理名言、贺词勉语,乃至儒释道、民俗图腾、寓意诗画等。文采斐然、内涵深邃,形成独特的墨香文韵,韵味无穷,从而为墨品增添可观的附加值,使之成为文房至宝、艺术珍品。
  三是艺术价值。墨面镌制各体书法、各类字画,乃至逢刻名家名作,经不同镌刻风格的二度创作,在墨锭上得以多姿多彩的演繹,或精巧纤细入微,或粗犷刚若金石。有些还在形制上作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创新,使之成为造型奇,图文绝、雕刻精,集诗、书、画、印、雕等诸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四是文史价值。许多墨品制作之时有其特殊的起因,甚至隐有历史渊源:墨品传留之时也曾发生不少动人、曲折的传奇。情结人文因缘、留下世道沧桑:记录时代风云,成为存世宝贵史料。
  于此,分别就不同种类的墨品各举二三实例,略做介绍,同赏共析:
  雍容华贵、帝王风范——御墨
  御墨是古时朝廷皇宫帝王使用之墨,一由内务府御书处墨作专制,二由御书处制定纹样,发徽州等地墨坊名家定制。早期御墨突出皇家至尊的地位,以喻比舜尧明君圣主的典故,或象征天子皇权的龙凤等图腾为饰,威严端庄、雍容华贵,赫然呈现皇家气派。到清康乾年间,御墨则多以典故、诗词为题,并以景入墨,细腻精致、华丽隽美。据故宫博物院统计,院藏墨品46324锭,其中有御墨54种,2705锭。据曹素功现有墨模及墨品统计,其至少曾参与制作御墨27种。
  御墨“天府永藏”。“天府”为天子之府库,西周王室档案库即称‘天府”,天府永藏指皇家珍藏之珍宝。曹素功曾制一款“天府永藏”明朝版御墨。墨面朱文叠篆“天府永藏”四字,方正刚劲,直角硬折、曲转多姿,端庄而有气势。墨背镌镂一五趾爪龙,行云布雨,神龙见首不见尾。1996年北京翰海公司曾拍卖一款清乾隆版“天府永藏玺状墨”,此墨长、宽16,5厘米,高6,5厘米,重2,22千克。底部为正方形朱文篆印”天府永藏”。顶为浮雕云龙图,双龙戏水,四周海水翻腾、祥云缠绕。印基四边,镌“双龙御印,乾隆年制”,及一百个不同的龙字。其最后成交价达46万,创当时单锭墨之最高价。
  御墨”天保九如”。典出《诗经,小雅,天保》篇:“天保定尔,与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九个“如”为祝颂词。该墨墨面镌“御制””天保九如”六字,钤印:”追琢其章”。墨背镌“九如图”,月、日高悬,双辉映照山冈陵阜、松柏盎然,溪川涓流,诗意画景交融。
  御墨“兰亭高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孙绰、孙统等41人,在绍兴西南二十余里的兰亭集会,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王羲之辑诗成集,并撰序,本墨以此为题。墨面镌“御墨”“兰亭高会”六字,钤印:“大块假我以文章”。墨背镌“曲水流觞”图,呈现集会盛况。侧面边款“延趣楼珍藏"(延趣楼在紫禁城宁寿宫花园内)。
  御墨“东林莲社”。东晋太元六年,高僧慧远与十八高贤在江西庐山东林寺结社,寺内种有白莲,故名白莲社。莲社共123人,在弥陀佛像前宣誓、愿同修西方净业,本墨以此为题。墨面镌“御墨”“东林莲社”六字,钤印:“得象外音”。墨背镌莲社盛会之景,为明代画家仇十洲所绘,图中讲经者即始祖慧远法师。侧面边款“静莲斋珍藏”(静莲斋位于圆明园含经堂内)。
  御墨“紫阁铭勋”。墨面镌“御墨””紫阁铭勋”六字,钤印:“几暇怡情”。墨背镌紫阁图,殿宇楼阁,宏伟瑰丽。古时帝王为彰显其驱驾英才、推心待士之英明,曾建阁为有功之臣绘像标名以褒奖,如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
  东汉“南宫云台二十八将”、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等,以感召和勉励臣下尽忠报效。清乾隆曾西征南讨,自诩“十全武功”,学前朝帝王,修葺紫光阁,为一百位有功之臣画像陈列于此,并亲为50位撰写赞文(另50人由儒臣缀辞)此墨即纪此事。
  美轮美奂、供染宸翰——贡墨
  古时,一按征贡制,徽州等制墨之地,以墨品为方物向朝廷例贡,有春贡、万寿贡、年贡。二是朝臣、官吏为取媚邀宠君王,嘱墨家定制呈供皇帝所用之墨,此墨署有进呈者的“臣字款”。D贡墨墨质之优及外形之美,要求极致。
  ”海屋筹”贡墨。墨面镌”海屋筹”,款”臣阮尔询恭进”。墨背绘有仙山海屋,边款“康熙壬辰臣曹定远监制”。‘海屋筹”典出《东坡志林》,传说在蓬莱仙岛上有三仙人互比长寿,其中一位仙人说,他每当看到人间沧海变桑田,即往瓶里添一树枝,现在已有十间屋子堆满筹码了。于是人们就把‘海屋添筹”作为祝贺老人长寿之辞。此墨是康熙朝广东道御史、工部右侍郎阮尔询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为次年康熙六十寿辰定制的寿礼。
  ”太平清玩”贡墨。墨面镌“太平清玩”四字,上嵌一珠。墨背镌山水楼阁、下角”臣余元梦恭进”款:侧刻”康熙己未年臣曹定远谨制”。余元梦是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太子太保,居官六十余年,历事三朝:曹定远为曹素功三世孙。此墨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定制,墨名意为供太平天子雅赏清玩。   ”嵩呼万岁”贡墨。典出《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日:‘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嵩山)。获驳庸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亭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此事甚为传奇,有对帝王君主神化之嫌,然而,从此”嵩呼”即为对皇帝的例行颂辞。此墨墨面镌双龙戏珠,中间”嵩呼万岁”四字。墨背镌‘雍正元年敬制”。边款“徽歙曹素功谨制”。此墨为曹氏四世孙制作,当年雍正登基即位,制此应贡,表达对新帝祝颂之意。
  御诗宸章、敬录恭摹——御制墨
  康乾盛世墨业鼎盛,同时二帝均稽古右文,作诗赋辞、亲洒宸翰,曹素功首创”耕织图”墨,此后以御制诗文、皇城内院场景或宫廷画本作为蓝本制作的御制墨蔚然成风。御制墨在设计创意和选料制作等方面都特别考究,无疑为墨中精品,与御墨、贡墨可并肩媲美。
  御制”西湖景”墨。世传西湖景墨有”西湖十景”“西湖十八景”“西湖四十五景”等多种版本。南宋高宗建都临安(即杭州),十景之说最早见于祝穆的《方舆胜览》。宋亡入元,西湖废置、“十景”一度冷落萧条,直至明代晚期,才有所恢复。康熙五次南巡到杭州,驻跸西湖孤山行宫,为此当地对西湖景点修缮整治。康熙于三十八年(1699)巡杭时,曾逐一品题南宋西湖十景,并亲洒宸翰题写景名。两年后杭州在各景址刻石,并建亭恭护。雍正年间,总肾李卫浚治西湖修缮胜迹,复增西湖四十八景。乾隆更六下江南,均驻跸西湖,其足迹遍及西湖山水,兴致所至,留下大量诗词题,咏。“西湖十景墨””西湖十八景墨””西湖四十五景墨”即应时而生。
  最早出现的是曹素功的“西湖十景”墨。曹氏三世孙因其国子监就读的经历和官场同窗的人脉关系,最早获得康熙南巡及为景题词之讯,立即创制了“西湖十景”墨。此墨共十锭,规格统一,一锭一景。正面为景点之图,上镌景名。背面以各体书法镌赞景之五言或七言联句。侧面边款,上“紫玉光”,下“曹素功监制”。因当时康熙未曾赋詩,墨也未摹御书之字,因此墨无“御制”二字。但其构思起意与三年前的“耕织图”如出一辙,奠定了御制墨的创作思路,直到其与汪希古合作双款版的”耕织图”,才在墨面镌上”御制,诗”三字,开创“御制墨”之风。
  雍正朝出现了“西湖十八景”。雍正早年为投康熙所好,也曾要求画师以他及其福晋之肖像为蓝本绘制耕织图,绘制承德山庄图咏等。但登基后主要精力在巩固政权、吏治改革,对笔墨未多关注。故此墨流传不广。
  乾隆六下江南、题词赋诗无数。“西湖四十五景”是根据《钦定南巡盛典》记载的庚子年第五次南巡之行止及诗文而制。也是一锭一景,但形制规格各异,款式新颖奇巧。正面镌御制诗文,背面镌此处图景。此墨为歙人汪节庵所创,流传极广。汪节庵在清墨四大名家位居第三,但其开创的墨业“函璞斋””。于同光年间被胡爱棠接管,更名“鉴莹斋”。其墨模被曹素功墨庄所购、现仍存该厂墨模库房。
  御制墨基本都是集锦套墨,每套少则数锭,多则数十锭。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西湖十景墨,多为从四十五景墨中选出的十景,犹如戏剧中的折子戏,而非最早的十景墨。康熙版十景墨虽无“御制”之名,却因创版早,又以稀为贵,更为收藏者青睐。
  不过清朝到了道光之后国运渐衰,清帝被内忧外患整得焦头烂额,既无雅兴,也无文采,便再无新的御制墨问世。御制墨风行一时却戛然而止。
其他文献
柯九思(一二九O-一三四三),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人。其父柯谦,为江浙提举。柯九思以父荫补华亭尉,但他并没有赴任,而是经人介绍投奔到蒙古怀王孛儿只斤,图帖睦尔门下。不久,图帖睦尔便在统治集团斗争中获得了胜利,继位为帝,成为元代著名的崇尚文艺的皇帝——元文宗。因此,柯九思便被任命为典瑞院都事。后,元文宗设置了文化机构奎章阁,特授柯九思为学士院博士,《稗史集传》称当时「凡内府所藏书法名画,承命鉴
期刊
编辑平台:  本刊“作家手记”内容由台湾《文讯》提供简体版,繁体版台湾《文讯》同步刊行。    吴东权  1946年生。香港远东学院文史研究所毕业。曾主编《文艺》月刊。创作有散文、小说,近年开始写作「银发文学」,关注于老年人的生活。着有散文《牵手银发行》、《越老活得愈好》;小说《玉骨冰心》、《橄榄林》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姐,”我把从一大堆旧书中挑选出来的一本《古小
期刊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类相从,缀以卷。”因卷首有“十七日”,故冠名《十七帖》。当时弘文馆曾将此帖摹勒上石,末有一大“敕”字,俗称“馆本”,惜原刻本已失传,现存传世本皆为“馆本”的摹刻本或唐、宋人临摹本的再刻本。《十七帖》属今草中的小草,
期刊
毛主席诗词版本繁多,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估算,大陆出版的就有大约1,200余种。而文革十年间出版的有600余种。各地方、各出版社、各种文字、各类装帧、各样开本,用纸、印刷、字体、排版等等,层出不穷。也就是那个时代、那么多出版社造就了诗词印刷史上的一个奇迹。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版本,要说清楚实在不是我等所能胜任的,笔者只能拈轻去重,单谈谈毛主席诗词专集的线装版本。毛主席一生爱“分外妖娆”的“红装”,生
期刊
编者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作为一个特殊载体,自古以来,是君子和骨气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高风亮节的精神。竹子经由宋代文人诗文书画,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气质品格,在每一位文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竹君”。北宋文同以墨竹而闻名,他的墨竹技法和理论影响广泛,他与苏轼提倡“寓意于物”的文人写意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画家。而宋以后的画家在秉承文苏凤骨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个性特征,为文人墨竹的发展注入活
期刊
苏轼还有一些很好的画家圈子的朋友,我们今天也有很多人说雅集,苏东坡也有他的雅集,地方在当时的驸马爷王诜王晋卿的家里。苏东坡跟王诜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到他的一个园子中去聚一聚,这个园子叫西园,后来专门画画的题材西园雅集指的就是这个。苏东坡和这些画家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苏东坡特别喜欢看画、讨论画。我们看到苏东坡的书法里面有一组作品是题画诗,是他题《烟江叠嶂图》。在诗里面、他对很多艺术的观点都有了自己的阐发
期刊
收藏在日本的苏轼画作《枯木怪石图》亮相于佳士得2018年秋季拍场上,起拍价为3亿多港币,以4,1亿港元落槌。这么贵的一张画,它到底贵在何处,我们能在这张画中看出些什么呢?苏轼流传至今的作品寥寥无几,而且真假难辨。较为可信的有两件:一件曾经邓拓等收藏,现存中国美术馆的《竹石图》,另一件即此次现身拍场的《枯木怪石图》,这两件作品的画风差距较大、但在众多美术史论文集或论及苏轼艺术的资料中都会以此作为代表
期刊
晴天霹雳  今年上海的数九寒天,几乎天天下雨。正月二十日(2月24日),好不容易等来一个大晴天,屋里酒满了久违的阳光。九时许一位好友发来一则“李学勤老师逝世”的微信,顿时令我目瞪口呆。还未回过神来,几个朋友陆续发来同样微信。真是一个晴天霹雳!我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尊敬的李学勤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悲从心生,遂口占一首小诗发往朋友圈寄托哀思:‘驾鹤西去何猝然,师恩如海未能还。千古流芳文脉情,哀思痛彻清
期刊
福州中山路可谓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流如梭,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常令靓女俊男流连忘返于其中,然而屹立于道路正中的纪念堂却显得肃穆,超俗。然而在古代,此处却是八闽学子魂牵梦萦的圣地,是他们踏上青云的必经之路。    纪念堂原为福州贡院,贡院为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为唐明皇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创设立,唐代官府为防止考生翻爬,于是在四周围墙遍插荆棘,因此贡院又有“棘院”之称。北宋元祐五年
期刊
方去疾(1922-2002),原名文俊,字正事,改名痃,字去疾,以字行,号四角亭长。精鉴赏,擅篆刻,兼工书法。经多年考订编有《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出版,填补了中国印学史上的空白。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社长兼篆刻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书协副主席等。  在现今,每当梳理现当代的书法、篆刻发展史的时候,人们总会想起敬重一位这个领域中杰出的、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一方去疾先生。方去疾先生一生致力于印学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