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台干多掏钱?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个税法的调整、新社保法的实施,大陆台籍员工不仅面临竞争优势弱化再次凸显的尴尬,还要面临缴个人所得税上的两难。
  
  在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九十七条中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参照本法规定」。在之前的6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研究起草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徵求意见稿)》,凡是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依法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外国常驻记者证》等就业证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非中国国籍人员,在大陆就业取得了《台港澳就业证》的港澳台人员参照本法规定。此法一出,对於广大台商来说,不仅将面临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且一旦要求台商强制投保,恐再凸显台干的「高身价」,不利台干的职场竞争力。
  
  ●台干竞争力受挑战
  
  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在近日的讲座中指出,台资企业密集的长三角不得不面对企业人事成本上升的压力,上海、苏州、昆山,三个地区的企业负担比例是,上海最高37%、苏州33%、昆山29.5%。因外籍、台籍员工薪资普遍较高,如果其上年度平均薪资高於当地社保缴费上限,则以上限为缴费基数,试以社保缴费基数上限计算一名台籍员工的社保成本,上海:企业应缴11688元(人民币,下同)X37%=4324.56元,个人应缴11688元X11%=1285.68元;苏州:企业应缴10126元X33%=3341.58元,个人应缴10126元X11%=1113.86元;昆山:企业应缴纳10065元X29.5%=2969.17元,个人应缴10065元X11%=1107.15元。
  一般来说,台干的薪资分为三部分发放,包括大陆零用金、台湾安家费及透过第三地发放的部分。而目前企业薪资规划趋势,是改发人民币薪资与第三地美金薪资;而且大陆方面会查核台干薪水,所以台干薪资必须依照当地政府规定的职等薪资报税,也必须依此缴纳社保费用。因此对於大陆即将推出的新规定,刘芳荣提醒,对於未来台资企业的人资安排以及成本控管,都是相当大的变数,不得不注意。
  他还指出,台干身价的「水涨船高」势必会影响到台干在大陆人力市场的竞争力。近几年来随着大陆人才市场的成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白领阶层的崛起,台干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一位上海企管顾问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台干本地化程度不若陆籍干部,特别是有不少仰赖人脉运作的工作,根本轮不到台干上场,例如目前很多台商公司的业务部门或是内销单位,都已转由陆籍干部挂帅。他举自家公司最近举行的面试情况说,他曾询问一位拥有台湾会计师执照的求职者,自认更胜陆籍干部的优势为何,求职者竟然回答,会讲台语;让他不禁摇头表示,「现在大多数的台商都要求员工能面对大陆市场,台干视野不够,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圈。加之比雇佣大陆员工要付出更多的薪资成本,使得台干的竞争力逐渐弱化。」
  
  ●个税调整 台干纳税受影响
  
  不仅竞争力受到影响,在大陆工作的台藉员工,还要面临缴个人所得税上的两难,在台湾端为了维持在台劳保及健保,必须在台湾领取部分薪资;在大陆端又要面对各地地税局对台籍员工外籍人员薪资申报的要求,由於两岸个人所得税法在徵收模式上不同。大陆采取的是分类个人所得税制,且是每月由公司代扣代缴;而台湾实行的是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以家庭为单位,个人1年自行申报1次,由於课税级距及免税额规定等都不相同,造成台籍人员薪资在台湾或大陆何地支领,会产生不同税负结果。
  根据本次大陆新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内容,刘芳荣介绍,外籍个人所得税负变化的临界点为人民币17,400元,也就是说月入在人民币17,400元以下在大陆工作的外籍人员依新税法是减税,反之月入17,400元以上则会加税。
  依现行《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24条规定,台籍人员直接从大陆获得的收入来源,应并同台湾地区来源所得课徵个人所得税,但在大陆已缴纳的税额可以自应纳税额中扣抵。刘芳荣表示,如果依上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及目前两岸的课税级距差异来看,会产生台籍员工在大陆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回到台湾无法全额扣抵的情形。
  
  ◆《就业证》对外籍人员社保、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1必须办理就业证,才能缴纳社保。但是就业证办理与否,个人所得税均要缴纳。就业证是合法的就业证明,不办理就业证意味着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就业者就无法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
  2《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应当为员工办理就业证明。用人单位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未为其办理就业证或未办理备案手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000元人民币罚款。
其他文献
「有3个苹果非常重要,第一个苹果诱惑了亚当和夏娃,第二个苹果成就了牛顿的『万有引力』,第三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上改变了世界。」这段有点调侃意味的戏谑之语,生动反映了当下苹果公司的如日中天。它「比美国政府更有钱」,曾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老大。更重要的是,这家牛气冲天的公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业游戏规则的破坏者和搅局人——炫目的iPhone、iPad横空出世,迷倒粉丝无数,全球卖到翻,逼得昔日的
期刊
胡志强  1948年生于北京(时称北平),吉林省永吉县人,后移居台湾。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国际关系硕士 ,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  曾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及政府发言人」、「驻美代表」、「外交部长」;2001年起任台中市长,2010年台中市升级为「直辖市」后,任首任大台中市市长至今。    扮过男高音帕瓦罗蒂、演过「图花朵」,没有架子、极具亲和力,走在街上常有路人主动向他打招呼,如此爱扮鬼马、擅长幽
期刊
「我已经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把获得的贷款借给典当行,仅利差就相当可观。」上海市民文女士近来开辟了新的投资方向——民间借贷。她把已还清贷款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以做生意需要周转资金为由,拿到60万元(人民币,下同)贷款。然後,将这笔钱交给朋友的典当行,投入民间借贷的洪流之中。  「典当行给我开出一年24%的利率,一转手,一年就能坐享16%的利差,60万元资金一年就能净赚近10万元。」文女士表示,身边有越来
期刊
台湾政治人物喜欢向美国「告御状」已经不是新闻,大凡政党领袖、政治名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往美国跑,把美国当成政治心灵诉求对象。至於政治人物跑到美国及在美国人面前如何「告御状」,以及「告御状」的内容是什麽,外界一概不知。维基解密(WikiLeaks)2011年9月初公布的一连串美国在台协会(AIT)与台湾蓝绿政治人物谈话报告电文,则把台湾政治人物最隐秘,也是最真心的「告白」摊在阳光下。让很多政治
期刊
很多人都对NOKIA(诺基亚)这个品牌不陌生,因为它曾执世界电子业之牛耳,曾经是全球手机的代名词,全球的光环都曾经聚焦在它身上。可是如今,还有几个人在使用NOKIA手机?还有多少人知道NOKIA这间企业?NOKIA为何一夜之间走上灭亡之路?  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在老板眼里,这一切皆取决於财报里的 profit margin,是「金鸡母」的自然会被呵护,如若不然,就算是还能带来不少营收的「鸡肋」
期刊
惠普从PC舞台中心退出,加速为辉煌的台湾NB厂画下句号。那些过去习惯水平分工的台厂,已无法再挤出毛利,就连规模经济也创造不出理想利润,台厂将是这场战争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时代的快车已经驶入软体当道、平台为王的年代,尽管在PC以往辉煌的30年中,台厂的精细分工和品质控管功不可没,可是,当台厂水平分工挤出的毛利只剩「茅山道士」(毛利率3%~4%)时,台厂已经完全没有了发球权
期刊
记者:HTC被冠以「後来者」的身份,当初爲什麽舍近求远先做欧美市场再做大陆市场?    任伟光:HTC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发展方式,也是基於两点考虑。一是征服的慾望,先挑战最难的。大家都知道欧美市场一向要求都比较高,如果欧美市场我们做成功了,在做其他的市场就相对更有把握了。其次是,以智能手机来说,当时只有欧美市场比较成熟,大陆是2009年底才正式开始发展起来。    记者:HTC在大陆市场的一大部分
期刊
2011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再度出炉,共有4家民营企业2010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共有329家制造业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所在的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有「向重型化发展」的趋势。    ◆500强新贵 华为横空出世登上榜首    在2009年
期刊
PC变局加剧,行业洗牌提速。  作为科技新五哥之一的HTC,如何在「变」中取胜?    2011年4月6日,HTC(智能手机)的市值继超过黑莓制造商RIM後,首度超过手机巨头诺基亚,从而成为全球市值仅次於苹果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商。  这家顶着「全球市值第二」光环的手机制造商,在欧美市场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在HTC2010年的地区销售统计中,北美地区占据了总收入的50.6%,欧洲市场占比32.3%;但
期刊
利润率持续低迷,「鸡肋」PC终於被「由硬变软」的HP抛弃。藉此,PC拱手让出老大地位,退而与更为小巧的口袋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共分天下,科技江湖的游戏规则就此改写。    「惠普不可能在继续投资PC个人电脑业务的同时对其他部门做出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源源不断地开发消费者想要的设备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因此,必须作出决定。」惠普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语调沉重。2011年8月19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