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才有“位”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句话赋予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太多的历史使命。然笔者了解到的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却很不乐观:不只是课堂教学,只要和电脑搭得上边的事都是信息技术教师该做的,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教师们的抱怨,这些都造成不断有信息技术教师逃离这种“打杂”式学科,使得信息技术专业越来越弱势。面对这一现状,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程回归本位,信息技术教师不能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一些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必须有所作为,切实提高在学校中的地位,有“为”才有“位”!
  一、“位”之根本,教学之为
  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在学校会担任很多教师以外的角色,而且在这些角色占据了教师不少的课余时间,这些任务和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工作,我们都应该保质保量完成,但我们也应该有所侧重,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有所作为。
  1.第一课堂:安身立命之所
  信息技术课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很明显,学生们的喜欢并不是因为教师,也不是因为课程的内容,而是在面对无考试压力的信息技术课,有着各种可以让他们放松的娱乐功能,他们必然会把它作为一种放松课、减压课。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不作为与放任也造成了信息技术课堂玩的“习惯”的形成。所以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所作为,应注重以下方面:
  关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都有重实践轻理论的通病,疏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再加上要应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需要,必然会和很多的教育教学新理论脱节。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所作为,就应多关注教育形势,了解课堂改革动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避免和纠正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并让这些理论在我们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产生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注课堂组织形式,构建良好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课堂能作为一种传统的“玩”的课堂,这和计算机本身的实际应用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学生日常看到、听到、了解到的有关计算机的应用都是以娱乐游戏为主,对他们的吸引也是从娱乐游戏开始。所以我们要关注课堂组织,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尤其是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学到如何学习。要激发他们对于日常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兴趣,重视能力、观念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深入认识真正的计算机。
  关注教学实际效果,完善已有评价机制。造就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玩”的课堂,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技術教师没有建立一个配套的评价机制。这个评价完全可以包括到学习和各个方面,从课堂的教学到阶段性的评价,并结合学科实际,可以围绕计算机进行,并建立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使的评价更为形象丰富和完备。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2.第二课堂:个人成就的体现
  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很大原因在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不是考试课程,它的成绩对于中考和高考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有些时候它并不反应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只是成为优秀生锦上添花的辅助数据。因而信息技术只能处于短线学科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师一般也不会象主科教师那样受到学校的重视,获得与主科教师同样的待遇。所以信息教师的成就感更要注意从课外辅导中获取,练好课外辅导基本功也是教师寻求专业发展、争取平等待遇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位”之关键,用心之为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非常被动,成为学校越来越多教学设备的维护者,从事大量许多与课堂、学生、教学和研究无关的工作,我们要也应该做好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同时也是一个机遇,面对教育信息化大趋势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更好地拓宽专业知识在学校发展中的用武之地,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协助校领导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布局、制订计划。也只有具备了“有心、用心”的心态,在应用中不断获取经验。
  三、“位”之保障,技术之修
  计算机的发展,从来就是技术的发展。信息机技术两年即进入淘汰期,对它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要真正做到技术上与时俱进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的技术能得到更新。要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具备全面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极强的自学能力更新知识、技能,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程。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面对现阶段的工作现状,绝不能不作为。要力争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扎实提高课堂教学,发展个人特长,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用心为学校、学生服务。然后去适应我们不能改变的,摆正心态,多作奉献。要有所为,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实现自己职业的价值。
  开放的校园网、高速的宽带内网、强大的软硬件处理能力,都为信息技术教师价值体现提供了最佳舞台,教师在这么方面若有所“为”,还怕没“位”吗?
其他文献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许多原理、规律必须依靠实验来加以证明。实验既是物理课堂的知识元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具体到实验教学,也作了具体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的良好环境,寓教于乐,在未来英语教学中,我们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關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诸如英语中词汇量大、学生学习兴趣过早失去、两极分化过快等问题
期刊
高效课堂应是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建生成的课堂,是学生对知识主动进行个性化意义建构、充分发挥潜能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感知和评价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生理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堂改革;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任务,将英语教学目标融合到各种写作活动中去,通过语言活动形式完成写作任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学大班化教学中,学生严重缺乏必要的语言输入训练的弊端。  关键词:策略方法;英语教学实践;写作  农村中学大多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对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精力有限。写作教学过程中,缺乏活动组织,照本宣科,活课死教,且一讲到
期刊
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可见,模仿性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创造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空间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将“一言堂”变为 “群言堂”,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
期刊
作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呢?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这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运用的重要性,而阅读和写作正是促进积累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即读写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途径是非常多的,本文主要来谈一下其中非常有效的读后感这条途径。那么怎样写好读后感呢?  首先,要让学生
期刊
人常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恼了;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了。”可见,人的口头语言对于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显得更为关键。因为,准备再好的教学方案(书面语言),也必须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口头语言来表述并完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种司空见惯的:一节课采用一种腔调,一副面孔的“朦胧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