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认为难写,偏偏作文在教学中要求高,在考试中分值大。那么在骨干的现实和丰满的理想之间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文章提出应立足于课本进行拓展,采用微写作的方式进行片段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微写作;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走入了一条应试作文教学的的误区。如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运用成品化,材料选择通常化,写作缺乏个性化,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写作素材是无处不在的,就教材而言就有许多。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大量的练笔性写作,若能很好地抓住这些内容并加以拓展,我相信对学生的写作会有所提高。我对这些练习先综合后分析,并归纳了几种微写作的类型,并以具体实例来阐述自己的做法。
一、想象类微写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学生不喜欢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求写的不是自己想写的。正如潘新和老师在《把言说欲、言说权归还给学生——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之一》中说:“在写作教学的一切要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写作。要喜欢,就要依从于他们的生命指令,顺应于他们内心潜伏着的言说欲求,而不是强求他们听命于社会、教育、成人和教师的指令,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写他们不愿意写的东西。过去写作教学的最大失败,就是剥夺了学生的言说欲和话语权,窒息了他们的言说冲动和激情,从而使他们视写作为畏途。”而想象类微写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使学生有言说欲、言说权。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研讨与练习四: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看到这个题目,学生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时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言说的欲望,有了言说欲自然就有东西写。有同学说他们肯定马上去相认,并且讨好他;也有同学说不一定马上去认,得先打听清楚他的来历;……这时教师适时引导,比如“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会有一些什么表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如此,学生不但有东西写,还能写得很好。
二、描写类微写作: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教材的练习中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人教版八年级《落日的幻觉》研讨與练习三: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也有对人物的描写,如人教版八年级《蜡烛》研讨与练习三: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写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描写能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自然,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或许不会像写想象类的文章积极性来的高,但只要指导得当,学生还是很有积极性的。在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后,惯例的让学生去写人物,若简单地布置,繁琐地要求,学生必然会反感。于是我让学生写自己的同学或老师,运用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方式来写,末了,我说“等你们交上来后,让我来猜猜你们写的是谁”,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就来了,对着身边的同学看了又看,眨着眼睛想了又想,觉得我猜不出来的话就是自己写得不够到位。
三、哲思类微写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文学家们常常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哲理性的思考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些话乍一看并无文采可言,但细细品味,却包含了许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闪现着智慧的光芒。虽然初中生的阅历不深,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也并不深刻,但同样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头脑,有一股创新的力量,也能写出一些带有自己的思想痕迹的生动语句或精彩片段。
如,人教版九年级《那树》研讨与练习一: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
有学生这样说:“作者对那树表现出了无比的尊敬,由衷的感谢,就像对待自己家中的长辈一样。因为他看到了那树点点滴滴的付出,无怨无悔的奉献,珍臻可贵的精神……读着那树,我眼前闪现父母慈祥的脸庞。哦,那树;哦,天下的父母!”由树及人,深刻地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思量。
哲思类微写作重在写出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见解,除却课本上的东西,我会和学生天南地北地聊各种事,学生也会很来劲,能或多或少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当这些看法变成文字时,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谈论到“存在”这个极抽象的词,我让学生写了几句话表达自己对“存在”的认识,事实证明,学生是很有哲理性思维的。请看:
“事物的存在是有理由的,即使是上帝安排的,也有上帝喜爱的理由。”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我心甘情愿地折磨自己,只为寻找存在的意义。”
……
四、改写类微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改写类的微写作,有些是人称的改变,如人教版八年级《老王》研讨与练习三: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更多的是文体的改变,如人教版九年级《雨说》研讨与练习三: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对于改写类微写作,学生一般不太会拒绝,因为有东西写,但作为教师,任务却很重。怎样让学生写好,这是放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在写《雨的自述》时,我让学生从诗歌中挑选了一段来写,以下面这一段为例: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诗歌语言凝练,散文语言优美。这节诗歌写了雨来时的情景,我引导学生去看,“我悄悄地来了,没有人注意到我的踪迹”、“待我走过之后,草地绿了,柳枝舒展了”;去听,“没有风的呼喊,也没有雷电的喧嚷”、“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去感,“当早晨人们打开窗户,将会发现空气变得那么清新”、“草儿花儿也因春的到来而笑出了眼泪,哦!那是泪吗?不,那是我,春在欢迎我,因为我让她更加生机勃勃”……
改写诗歌是最常见的,尤其是改写古诗文,如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极强的画面感更易于转变成文字。我试着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感,多角度地描绘,这样,学生就有话说了,而且也说得生动。
总而言之,这就是时下我在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个人认为课本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大根本,它是深深扎根在语文教学这块大地之中的,立足课本进行拓展便是根基稳固枝繁叶茂了。微写作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一个有效手段,这种写作方法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评改。微作文写好了,那么大作文也会有起色。出于这些考虑,就有了以上这些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微写作终究不能取代大作文训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还得仰仗大作文训练。如果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卿平海.《天天练笔:诗意生活的创意表达》[J].语文教学通讯,2015,(12B).
[2]余俊.《微写作:中考的“轻骑兵”》[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B).
[3]韦仕成.《优化作文教学过程:体验 感悟 创新》[J].作文教学研究,2005,(1).
关键词:作文教学;微写作;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走入了一条应试作文教学的的误区。如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运用成品化,材料选择通常化,写作缺乏个性化,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写作素材是无处不在的,就教材而言就有许多。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大量的练笔性写作,若能很好地抓住这些内容并加以拓展,我相信对学生的写作会有所提高。我对这些练习先综合后分析,并归纳了几种微写作的类型,并以具体实例来阐述自己的做法。
一、想象类微写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学生不喜欢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求写的不是自己想写的。正如潘新和老师在《把言说欲、言说权归还给学生——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之一》中说:“在写作教学的一切要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写作。要喜欢,就要依从于他们的生命指令,顺应于他们内心潜伏着的言说欲求,而不是强求他们听命于社会、教育、成人和教师的指令,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写他们不愿意写的东西。过去写作教学的最大失败,就是剥夺了学生的言说欲和话语权,窒息了他们的言说冲动和激情,从而使他们视写作为畏途。”而想象类微写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使学生有言说欲、言说权。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研讨与练习四: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看到这个题目,学生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时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言说的欲望,有了言说欲自然就有东西写。有同学说他们肯定马上去相认,并且讨好他;也有同学说不一定马上去认,得先打听清楚他的来历;……这时教师适时引导,比如“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会有一些什么表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如此,学生不但有东西写,还能写得很好。
二、描写类微写作: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教材的练习中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人教版八年级《落日的幻觉》研讨與练习三: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也有对人物的描写,如人教版八年级《蜡烛》研讨与练习三: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写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描写能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自然,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或许不会像写想象类的文章积极性来的高,但只要指导得当,学生还是很有积极性的。在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后,惯例的让学生去写人物,若简单地布置,繁琐地要求,学生必然会反感。于是我让学生写自己的同学或老师,运用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方式来写,末了,我说“等你们交上来后,让我来猜猜你们写的是谁”,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就来了,对着身边的同学看了又看,眨着眼睛想了又想,觉得我猜不出来的话就是自己写得不够到位。
三、哲思类微写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文学家们常常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哲理性的思考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些话乍一看并无文采可言,但细细品味,却包含了许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闪现着智慧的光芒。虽然初中生的阅历不深,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也并不深刻,但同样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头脑,有一股创新的力量,也能写出一些带有自己的思想痕迹的生动语句或精彩片段。
如,人教版九年级《那树》研讨与练习一: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
有学生这样说:“作者对那树表现出了无比的尊敬,由衷的感谢,就像对待自己家中的长辈一样。因为他看到了那树点点滴滴的付出,无怨无悔的奉献,珍臻可贵的精神……读着那树,我眼前闪现父母慈祥的脸庞。哦,那树;哦,天下的父母!”由树及人,深刻地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思量。
哲思类微写作重在写出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见解,除却课本上的东西,我会和学生天南地北地聊各种事,学生也会很来劲,能或多或少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当这些看法变成文字时,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谈论到“存在”这个极抽象的词,我让学生写了几句话表达自己对“存在”的认识,事实证明,学生是很有哲理性思维的。请看:
“事物的存在是有理由的,即使是上帝安排的,也有上帝喜爱的理由。”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我心甘情愿地折磨自己,只为寻找存在的意义。”
……
四、改写类微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改写类的微写作,有些是人称的改变,如人教版八年级《老王》研讨与练习三: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更多的是文体的改变,如人教版九年级《雨说》研讨与练习三: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对于改写类微写作,学生一般不太会拒绝,因为有东西写,但作为教师,任务却很重。怎样让学生写好,这是放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在写《雨的自述》时,我让学生从诗歌中挑选了一段来写,以下面这一段为例: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诗歌语言凝练,散文语言优美。这节诗歌写了雨来时的情景,我引导学生去看,“我悄悄地来了,没有人注意到我的踪迹”、“待我走过之后,草地绿了,柳枝舒展了”;去听,“没有风的呼喊,也没有雷电的喧嚷”、“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去感,“当早晨人们打开窗户,将会发现空气变得那么清新”、“草儿花儿也因春的到来而笑出了眼泪,哦!那是泪吗?不,那是我,春在欢迎我,因为我让她更加生机勃勃”……
改写诗歌是最常见的,尤其是改写古诗文,如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极强的画面感更易于转变成文字。我试着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感,多角度地描绘,这样,学生就有话说了,而且也说得生动。
总而言之,这就是时下我在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个人认为课本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大根本,它是深深扎根在语文教学这块大地之中的,立足课本进行拓展便是根基稳固枝繁叶茂了。微写作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一个有效手段,这种写作方法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评改。微作文写好了,那么大作文也会有起色。出于这些考虑,就有了以上这些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微写作终究不能取代大作文训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还得仰仗大作文训练。如果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卿平海.《天天练笔:诗意生活的创意表达》[J].语文教学通讯,2015,(12B).
[2]余俊.《微写作:中考的“轻骑兵”》[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B).
[3]韦仕成.《优化作文教学过程:体验 感悟 创新》[J].作文教学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