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审议是有效促进课程实施的手段之一。江苏省幼儿园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课程审议形式与内容都发生变化。本文提出,课程审议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挖掘课程中的真实问题,立足儿童视角,关注本土资源,不断推动课程的进程。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 审议 有生命的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大家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发生变化,如更关注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关注班级的生成活动等等。对应着这种变化,常规的课程审议活动内容、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但这些改变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又是值得商榷的?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㈠课程审议的原状
⒈偏向单面的讲述
教师根据幼儿园统一要求各自完成任务,在课程审议过程中主要阐述自己对任务的认识与想法,与同伴互动交流较少。这种审议形式忽视了小组团队的协助功能,对课程整合不能产生积极作用。
⒉忽视幼儿的兴趣
课程审议内容有既定内容,未留生成活动的空间。这种审议内容模式方便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梳理与集中,但却忽视对幼儿兴趣与经验的关注,忽视了课程是服务幼儿的核心认识。
⒊人为的班级断层
在常规的课程审议活动中,为便于时间管理,年级组同一班次的教师集中审议,而另一班次的教师另行集中审议。这种审议模式人为地把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这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实施、调整是不利的。
㈡课程审议的思考
课程审议就是解决课程中的问题。
⒈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发现问题的前提是观察,而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发现问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并伴有初步的分析,这为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
形成问题的前提是思考,而思考是教师专业成長的必要条件。从教育现象到现象背后的问题,再到这个问题成不成立,这是需要教师结合理论思考的,这种思考就是教师专业的成长。
⒉聚焦问题的过程就是主题发展梳理的过程。
在一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么这么多问题哪些是可以用来审议的?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学会聚焦问题。聚焦问题是关注当下主题的问题,聚焦问题是关注课程优化的问题,聚焦问题是关注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
⒊形成策略是一次课程审议活动的最终目的。
问题与策略是对应的,一次完整的课程审议活动最后需要梳理出问题解决策略。逻辑的、有价值的完整策略梳理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正向作用,同时也避免讨论中无效结论对教师造成的认知困扰。
㈢课程审议的策略
课程审议需要做到适人、适地、适事、适时。
⒈适人──课程审议基于儿童视角。
课程审议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这里的“倾听”一词是广义的,即关注幼儿谈话、关注幼儿记录、关注幼儿行为等等。在课程审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谈话录音、观察照片、观察视频及幼儿作品、记录等带到现场来,这些第一手资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的经验与兴趣,找出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搭鹰架。
⒉适地──课程审议基于课程资源。
幼儿园课程有蓝本,但蓝本课程不是幼儿园课程,蓝本课程经过优化成为园本课程才是幼儿园课程。蓝本课程的优化一方面基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另一方面则基于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挖掘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幼儿倍感亲切,激发其认知兴趣;同时,重视地方资源价值,可以帮助幼儿获取家乡的人文等各方面知识,增强其本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⒊适事——课程审议基于真实问题。
课程审议是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真实问题。部分问题不是问题,如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谈论假设问题;部分问题是大问题,需要组织专门的研修活动来解决;部分问题太肤浅,聚焦在问题表面不得推门而入。
以小班主题《夏天来了》课程审议中就“蚊子叮咬”一事举例。
问题起因 表面问题 真实问题
夏季蚊子出没,蚊子叮咬影响幼儿健康。 如何预防蚊子的叮咬?
蚊子叮咬后有什么处理的办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班科学领域目标,蚊子这一物体可组织哪些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班社会领域目标,就蚊子叮咬一事可组织幼儿什么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
真实问题是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学习与发展为目的的问题。只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往往不能深入问题,不能发现真实问题。
⒋适时──课程审议基于主题发展。
⑴在主题进行的期间,课程审议的指向性有所不同。
在主题活动前期,课程审议应针对主题目标,关注课程资源的挖掘与主题活动的预设,促使主题脉络的形成。主题脉络是教师主题开展思维的书面化呈现,对教师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有着高位引领意义。
在主题活动中、后期,课程审议应针对幼儿的经验与兴趣,关注活动的优化与生成,对主题目标进行修正,对主题脉络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主题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⑵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审议的即时性有所不同。
随着QQ等即时通讯工具对企业工作的深入支持,共享文件功能、群体编辑功能、长时间存储功能等都为课程审议形式的多元化打开思路。如相关文本可以在QQ群内提前浏览并思考;课程审议问题可以在QQ群中收集,与主题关联度不大或审议价值不大的问题也可以在群内及时交流掉等等。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 审议 有生命的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大家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发生变化,如更关注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关注班级的生成活动等等。对应着这种变化,常规的课程审议活动内容、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但这些改变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又是值得商榷的?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㈠课程审议的原状
⒈偏向单面的讲述
教师根据幼儿园统一要求各自完成任务,在课程审议过程中主要阐述自己对任务的认识与想法,与同伴互动交流较少。这种审议形式忽视了小组团队的协助功能,对课程整合不能产生积极作用。
⒉忽视幼儿的兴趣
课程审议内容有既定内容,未留生成活动的空间。这种审议内容模式方便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梳理与集中,但却忽视对幼儿兴趣与经验的关注,忽视了课程是服务幼儿的核心认识。
⒊人为的班级断层
在常规的课程审议活动中,为便于时间管理,年级组同一班次的教师集中审议,而另一班次的教师另行集中审议。这种审议模式人为地把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这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实施、调整是不利的。
㈡课程审议的思考
课程审议就是解决课程中的问题。
⒈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发现问题的前提是观察,而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发现问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并伴有初步的分析,这为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
形成问题的前提是思考,而思考是教师专业成長的必要条件。从教育现象到现象背后的问题,再到这个问题成不成立,这是需要教师结合理论思考的,这种思考就是教师专业的成长。
⒉聚焦问题的过程就是主题发展梳理的过程。
在一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么这么多问题哪些是可以用来审议的?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学会聚焦问题。聚焦问题是关注当下主题的问题,聚焦问题是关注课程优化的问题,聚焦问题是关注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
⒊形成策略是一次课程审议活动的最终目的。
问题与策略是对应的,一次完整的课程审议活动最后需要梳理出问题解决策略。逻辑的、有价值的完整策略梳理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正向作用,同时也避免讨论中无效结论对教师造成的认知困扰。
㈢课程审议的策略
课程审议需要做到适人、适地、适事、适时。
⒈适人──课程审议基于儿童视角。
课程审议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这里的“倾听”一词是广义的,即关注幼儿谈话、关注幼儿记录、关注幼儿行为等等。在课程审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谈话录音、观察照片、观察视频及幼儿作品、记录等带到现场来,这些第一手资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的经验与兴趣,找出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搭鹰架。
⒉适地──课程审议基于课程资源。
幼儿园课程有蓝本,但蓝本课程不是幼儿园课程,蓝本课程经过优化成为园本课程才是幼儿园课程。蓝本课程的优化一方面基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另一方面则基于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挖掘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幼儿倍感亲切,激发其认知兴趣;同时,重视地方资源价值,可以帮助幼儿获取家乡的人文等各方面知识,增强其本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⒊适事——课程审议基于真实问题。
课程审议是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真实问题。部分问题不是问题,如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谈论假设问题;部分问题是大问题,需要组织专门的研修活动来解决;部分问题太肤浅,聚焦在问题表面不得推门而入。
以小班主题《夏天来了》课程审议中就“蚊子叮咬”一事举例。
问题起因 表面问题 真实问题
夏季蚊子出没,蚊子叮咬影响幼儿健康。 如何预防蚊子的叮咬?
蚊子叮咬后有什么处理的办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班科学领域目标,蚊子这一物体可组织哪些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班社会领域目标,就蚊子叮咬一事可组织幼儿什么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
真实问题是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学习与发展为目的的问题。只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往往不能深入问题,不能发现真实问题。
⒋适时──课程审议基于主题发展。
⑴在主题进行的期间,课程审议的指向性有所不同。
在主题活动前期,课程审议应针对主题目标,关注课程资源的挖掘与主题活动的预设,促使主题脉络的形成。主题脉络是教师主题开展思维的书面化呈现,对教师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有着高位引领意义。
在主题活动中、后期,课程审议应针对幼儿的经验与兴趣,关注活动的优化与生成,对主题目标进行修正,对主题脉络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主题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⑵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审议的即时性有所不同。
随着QQ等即时通讯工具对企业工作的深入支持,共享文件功能、群体编辑功能、长时间存储功能等都为课程审议形式的多元化打开思路。如相关文本可以在QQ群内提前浏览并思考;课程审议问题可以在QQ群中收集,与主题关联度不大或审议价值不大的问题也可以在群内及时交流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