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人格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①传统语文教育与人格的培养;②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与个性发展的弱化;③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回归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 人格培养
Brief talk about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Zhang Zhilong
【Abstract】The task of Chinese education is to offer students the true, virtuous and beautiful edification and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relative between the subject Chine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is closest. The writer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it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scientific Chinese education and weak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the regr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and Chinese education.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小组提出,要“重新考虑未来教育的重点”。各国在重新确定教育的重点时,都纷纷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1.传统语文教育与人格的培养。追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最早的教学著作《学纪》中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其实质上都是一种人格教育,他们是将这种人格化作为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上叙述,可见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对健全人格的认同与发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已经意识到人格培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2.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与个性发展的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改和各种实验的呼声很高,有力地反对教条和经验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实证方法来研究语文教育,在研究方法领域反映出“科学主义”的影响,而忽视了社会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3.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回归与发展。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最新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目标要求。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人格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3.1 观点正确。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都会将自己的一些观点贯穿在教学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贯穿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平等观点、民主观点、法制观点等等都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人格的。
3.2 方法科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要应用某些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韩军先生说过,科学的引导方法能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而达到语言立人的目的。
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还体现在要发挥教师的个性。这种教师个性可表现于研读教材而产生的不同思想认识倾向,表现于教学方法而具有的创造特征,表现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上具有审美的价值等等。教师个性的充分张扬对学生的人格影响自然是深远的。
当前的语文教育,已经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性”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和当今的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得久违的语文教育人格化得到回归,而当这种健全人格充满了时代气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时语文教育的人格化就会冲破传统的羁绊,语文教育必将呈现盎然生机。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 人格培养
Brief talk about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Zhang Zhilong
【Abstract】The task of Chinese education is to offer students the true, virtuous and beautiful edification and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relative between the subject Chine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is closest. The writer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it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scientific Chinese education and weak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the regr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and Chinese education.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小组提出,要“重新考虑未来教育的重点”。各国在重新确定教育的重点时,都纷纷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1.传统语文教育与人格的培养。追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最早的教学著作《学纪》中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其实质上都是一种人格教育,他们是将这种人格化作为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上叙述,可见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对健全人格的认同与发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已经意识到人格培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2.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与个性发展的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改和各种实验的呼声很高,有力地反对教条和经验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实证方法来研究语文教育,在研究方法领域反映出“科学主义”的影响,而忽视了社会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3.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回归与发展。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最新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目标要求。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人格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3.1 观点正确。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都会将自己的一些观点贯穿在教学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贯穿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平等观点、民主观点、法制观点等等都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人格的。
3.2 方法科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要应用某些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韩军先生说过,科学的引导方法能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而达到语言立人的目的。
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还体现在要发挥教师的个性。这种教师个性可表现于研读教材而产生的不同思想认识倾向,表现于教学方法而具有的创造特征,表现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上具有审美的价值等等。教师个性的充分张扬对学生的人格影响自然是深远的。
当前的语文教育,已经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性”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和当今的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得久违的语文教育人格化得到回归,而当这种健全人格充满了时代气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时语文教育的人格化就会冲破传统的羁绊,语文教育必将呈现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