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学习成绩不佳、性格缺陷、道德行为规范不良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关注和共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令人堪忧。
一、大塘镇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我们针对玉州区大塘镇做了一个留守儿童的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塘镇有留守儿童380名左右,0—5岁的108人,6—12岁的221人,11—14岁的51人;其中男孩175人,女孩205人;有335人属于隔代抚养,45人属于亲属寄养;其中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爱母爱,使得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缺失。有一个女同学在回答“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亲近的陌生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和对亲情的渴望跃然纸上。
二、大塘镇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顾,长辈们大多数只顾及了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不注重对其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引导,使得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据报道,被拐卖的儿童群体中,留守儿童居第二位。而女性儿童则容易受到身体的侵犯,关于留守女童被村民性侵的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学习成绩不佳。当老师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的时候,了解到大多数临时监护人苦于文化程度太低,无法给予其学习辅导,致使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差;也有部分监护人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不好。笔者就遇到过临时监护人控诉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是班主任在学校督促、检查得不够严格。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和教育意识浅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性格的缺陷。留守儿童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或亲戚代管。隔代抚养中祖辈思想观念与孙辈差距很大,难以与孩子有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而由亲戚代管的,通常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和学习成绩,而较少关注孩子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对孩子过于宽容、放任,造成孩子蛮横、叛逆、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四)道德行为规范不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许多弊端,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出现问题。一是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行为自私、任性,有的还结伙打架斗殴,少数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二是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要强化统筹管理,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农村留守儿童能上得起学,享受与父母打工所在地孩子一样的教育。此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积极建立农村公共图书馆、少年宫,文化馆和公共体育设施,使留守儿童有丰富的图书,有锻炼的场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学校的教育。一是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减少亲情的缺失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有针对性的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是经常进行家访,让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也让老人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方法,共同商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父母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家庭亲情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父母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通过主动跟学校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状况,跟老师共同商讨教育的对策和方法。尽量多回家与子女团圆,尽可能弥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机制,让他们也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令人堪忧。
一、大塘镇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我们针对玉州区大塘镇做了一个留守儿童的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塘镇有留守儿童380名左右,0—5岁的108人,6—12岁的221人,11—14岁的51人;其中男孩175人,女孩205人;有335人属于隔代抚养,45人属于亲属寄养;其中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爱母爱,使得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缺失。有一个女同学在回答“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亲近的陌生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和对亲情的渴望跃然纸上。
二、大塘镇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顾,长辈们大多数只顾及了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不注重对其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引导,使得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据报道,被拐卖的儿童群体中,留守儿童居第二位。而女性儿童则容易受到身体的侵犯,关于留守女童被村民性侵的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学习成绩不佳。当老师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的时候,了解到大多数临时监护人苦于文化程度太低,无法给予其学习辅导,致使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差;也有部分监护人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不好。笔者就遇到过临时监护人控诉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是班主任在学校督促、检查得不够严格。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和教育意识浅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性格的缺陷。留守儿童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或亲戚代管。隔代抚养中祖辈思想观念与孙辈差距很大,难以与孩子有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而由亲戚代管的,通常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和学习成绩,而较少关注孩子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对孩子过于宽容、放任,造成孩子蛮横、叛逆、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四)道德行为规范不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许多弊端,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出现问题。一是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行为自私、任性,有的还结伙打架斗殴,少数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二是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要强化统筹管理,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农村留守儿童能上得起学,享受与父母打工所在地孩子一样的教育。此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积极建立农村公共图书馆、少年宫,文化馆和公共体育设施,使留守儿童有丰富的图书,有锻炼的场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学校的教育。一是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减少亲情的缺失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有针对性的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是经常进行家访,让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也让老人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方法,共同商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父母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家庭亲情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父母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通过主动跟学校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状况,跟老师共同商讨教育的对策和方法。尽量多回家与子女团圆,尽可能弥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机制,让他们也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