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眼教全篇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短意丰,布局巧妙,被广为称颂。对《爱莲说》一文中托“莲”言志、正衬反衬的手法解读在教学设计中屡见选出,但鲜有对“物”与“志”关联性做深入解读者。本文抓住最能体现莲和爱莲人特点的文眼“独”字挈领全篇,略做教学尝试:引导学生品读“花之独”(独特外形——出淤泥而不染,独特内涵——“君子”之德)与“人之独”(知人论世——周敦颐卓尔不群的风骨),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托物言志”中“物”与“志”的关系。
  关键词:《爱莲说》  教学设计  文眼  “独”
  【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课,该单元以展现中华美德为主题。《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的一篇议论散文,通过对莲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描寫,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爱莲说》整篇文章篇幅短小(仅119字),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积累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大意,难点是对莲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上,让学生积累文言朗读技巧、识记文言词意、品味美的语言、赏析写作手法都是文言文教学的题中之意。如何化繁为简,为全文教学寻找一个提纲挈领的抓手,并让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是数学本设计的核心思想。
  语文学科独特性的人文性决定了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备好课的关键。在《爱莲说》一文中,反复出现的“独”字值得玩味,将“独”作为“文眼”,既可串起“莲”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独”特,又可表现作者周敦颐卓尔不群的“人之独”,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托物言志”中“物”与“志”的关系。因此,本课尝试以抓文眼的方式提挈全篇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文章内容;
  2.探究莲的形象与高洁品质,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3.赏析文章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物”与“志”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探究莲的形象与高洁品质,体会作者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赏析文章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物”与“志”的关联。
  【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指导法、点拨法、讲授法;学法: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莲”,激趣
  1.用多媒体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区徽的图像,思考莲的形象内涵。引入本课《爱莲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具有文化内涵的区徽图片导入,既简洁新颖,又直观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释题:“说”的文体介绍。解读题目含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积累文学常识。)
  二、读“莲”,知义
  (一)诵读
  1.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朗读的要求:
  读准字音;语调舒缓;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读出感情。
  屏显:(1)重点字音:蕃(fán)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有闻
  (2)难句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教师播放范读音频,学生学读品味。
  3.学生自由朗读,生生互评。
  4.学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朗读中,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音。利用朗读、点读、视频播放等多媒体辅助手段,营造诗情画意的朗读环境,能更好地教读。学生听读、学读,丰富了朗读形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朗读训练的效果。)
  (二)译读
  1.教师进行译读指导,出示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多媒体显示:“留、删、补、换、调、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译读,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3.“翻译接龙”游戏,学生译读全文。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字词解释,提醒学生利用书下注释、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补充介绍文言文翻译方法,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给学生以学法指导。)
  三、品“莲”,析“独”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莲和爱莲人特点的一字,即——“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独”有哪些含义?
  (一)花之“独”
  1.莲有独特外形
  引导学生勾画出表现莲花外形的句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学生品读、感情诵读。
  多媒体播放12张不同角度、状态下的莲的图片,学生赏析并直观感知莲的形象(多媒体播放视频)。
  2.莲有独特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莲”与“君子”有何共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爱莲,既爱其外形,更爱其品格。将莲与君子相联系,这种写法叫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莲,作者还写了哪些花?为什么写?
  品析写法:衬托手法。菊——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
  (二)人之“独”
  1.知人论世,教师补充作者及本文创作背景: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为人正直清廉,淡泊名利,非常喜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周敦颐担任南康知军一职,时年已55岁,又患病在身,因喜爱莲花,所以在军衙的东面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上莲花,周敦颐经常或独自欣赏,或与三五好友雅集赏花,爱莲之高洁,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散文《爱莲说》。   师生讨论,明确: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周敦颐表面上是表达自己喜莲、赞颂莲,实际上是在赞颂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独”的深层含义体现的是作者独立于世俗污染之外高洁的风骨。
  2.文章结尾为什么发出“同予者何人”的感叹?
  师生讨论,明确是对比的写法,对比是为了突出: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名利之人。作者一叹真正能像陶渊明一样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世间追求富贵荣华的俗人太多。
  (设计意图:突出文眼——“独”,以此为抓手,以巧妙有效的问题引领文本的品读。用画笔、聚焦、插入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突出重点文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品读莲的形象,理解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的作用。文本链接引出对作者的介绍,拓展了课堂内容,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由花及人,感受君子之品格。深入理解“托物言志”中“物”与“志”的关系。)
  四、咏“莲”,赞人
  1.教师补充介绍:
  公元1179年,理学家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怀着对前辈周敦颐的仰慕,朱熹重修了军衙畔的爱莲池,建立了爱莲堂,并请人将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刻于石上,立在爱莲池边。朱熹追慕周敦颐的高尚品格,作詩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链接、图片展示,引用诗歌,咏莲赞人,既总结全文,又独具诗意,意味悠长。)
  2.尝试背诵:教师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积累与仿写
  1.找一找文学作品中描写“莲”的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中。
  2.尝试仿照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其他的植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丰富文学积累。将读与写结合,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2.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2.
  责任编辑:裴 帔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成为新的亮点。本文以“植物的茎”课堂教学为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就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具体教学设计中做了介绍,希望能为中职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植物的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运用信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急需推进,而智慧课堂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逐渐融合,对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优化与创新。因此,笔者以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为例,进行智慧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期由此为出发点,逐渐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普及,为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微课高中生物微生物智能化  一、微课的制作形成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人教版《生物·
期刊
摘要: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潮涌,我校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这种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亲情、关爱与监管的缺失,让大多数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表现不佳,给学校和班级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迫在眉睫。  关键词:爱心感化理解沟通家校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牵涉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存在着许
期刊
摘要:晨诵是一种仪式、一种艺术、一种感悟、一种精神和一种传承。晨诵的目的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在于对记忆力进行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内涵。儿童通过晨诵,可养成一种与清晨共舞的生活习惯,领略母语的优美之处,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之情及音乐感。  关键词:晨诵内容原则拓展  清晨是美妙的,每个清晨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通过晨诵与清晨相约,可以开启美好的一天。  一、课前准备 
期刊
摘要: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大量的教育素材,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寻章摘句,而是要吃透内涵,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能够流传几千年而被人津津乐道,自然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应用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品质美好心灵  笔者长期担任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积极响应学校的校园文
期刊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携手共进的奋斗目标,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五部教学法,将“家国情怀”培育融入“两岸和平统一”历史进程的教学中,通过真实史料的展示和解读,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刻认识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意义,培育家国情怀,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担当意识,勇于为祖同完全统一奋斗。  关键词:家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变:变“教”为“导”,适当“留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留白 运用  在国画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刻意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种做法称之为“留白”。国画大师的“留白”艺术给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往往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艺术家学
期刊
摘要: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和学生一道分析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发现学生受阅读经验的限制,对贾宝玉不是很了解。而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先抑后扬,跌宕起伏,学生也不易领会。受到某些导读的影响,学生对人物的品析流于概念化。笔者引导学生从感性分析入手,充分探讨文本细节,并适當补充《红楼梦》相关情节进行印证。学生获得了对贾宝玉的感性认识,也对贾宝玉其人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步归纳,回到
期刊
摘要: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表现,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便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都会身心愉快地陶醉于音乐的海洋。  关键词:音乐 節奏训练 寓教于乐  音乐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他们的喜好也会各不相同。2017年暑假,一档《中国有嘻哈》节目火遍全国,让Hiphop 文化从小众走向了大众。而Hipho
期刊
摘要:“发展逻辑思维”是高中语文的12个“课程目标”之一。鉴于当下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失位甚至缺位的现状,要积极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一是从语词到概念,在阐释辨析中培养逻辑思维的准确性;二是从语句到论断,在比较评估中培养逻辑思维的合理性;三是从语段到推理,在质疑辩驳中培养逻辑思维的批判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逻辑思维 准确性 合理性 批判性  “发展逻辑思维”是《高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