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并重见精彩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与
  “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47—01
  回顾这些年自己听过的每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笔者总是对教者声情并茂、畅酣淋漓的形象和学生心有所得、欣然解颐的神态久久不能忘怀。老师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其实精彩的课堂同样是美妙的艺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那些精彩的教学片段,笔者逐渐体悟到,语文课堂之精彩如文章之精彩,同样也是缘情缘理的。现将自己的点滴体悟叙述出来。
  一、情感与理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两句富有辨证关系的话:一是“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二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就离不开这两句话。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创造出紧张有序、高潮叠起的佳境,教师才能教得投入、教得兴味十足,学生才能学得情趣盎然、乐此不疲。否则,语文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平淡乏味、紊乱空泛的窘境。著名作家梁实秋回忆梁启超先生饱含激情的课堂时说:“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梁实秋《梁启超的一次演讲》)从此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与理性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遥想国学大师梁启超凭借自己深厚的学养,将《桃花扇》、杜诗等教学内容通过感同身受地通透理解,用那种饱满的激情淋漓尽致地演绎给学生,那是何等的精彩!这份情感与理性在语文课堂中是多么重要啊!
  二、应采用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丰富的情感、严谨的理性是语文的内在呼唤。课本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情文并茂、情理俱臻的佳作。其中蕴含着浓浓的真情实感、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早在《尚书·尧典》中就已经提出了“诗言志”的著名论断。正如《毛诗序》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实此处的“志”就包含了思想、情感。自古洎今,诗歌辞赋、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浓浓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性的、理性的真切认识,而经过专家学者精选的语文教材,更是经得起情与理的检验的典范。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以文本为媒介,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教师的教则是把这种理解了的饱满的情感、清醒的理性认识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交流融合。例如,冰心的散文《谈生命》是一篇意象鲜明、富含哲理的散文。在品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应抓住课文鲜明的意象,明快高亢、顿挫深沉的语言,引导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和理性的认识来品读文章,感受文中扑面而来、激荡人心的真挚感情,进而引领学生结合古代名家的生命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激烈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中逐步认识到《谈生命》一文的深刻哲理,认识到冰心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三、情理升华才能创造出出神入化的课堂奇景
  教师深厚的学养、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等,有助于教师对教材深刻的理解。教师将这种理解进行富有激情的旁征博引、引喻阐释,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触类旁通、理解玩味,能够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理性认识上的不期而遇,创造出师生以文本为媒介,教学相长的奇景,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妙境。著名作家汪曾祺在《闻一多先生上课》一文中描述了这种妙境:“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和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不难想象,诗人闻一多先生将诗歌绘画这两个不同艺术领域的幽情邃意互相参合,才将课堂引入更为旷远高邈的境界,那是何等的神奇美妙、令人向往。
  由此可见,任何一件精彩绝伦的艺术品,都离不开艺术工作者的真情抒发和对艺术深刻的理性认识,要想创造精彩的教学艺术,又岂能不在“情”与“理”之中呢?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没有书本,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老师上课也不再直接讲授书本知识,而是给出相关任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这一幕即将在中山市实验小学“慕课教室”上演。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有机地运用于教育之中,应当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指出的是,潮流也好,趋势也罢,只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必须定位于辅佐服务教学的角色。平板电脑很大程度上只是起了取代课本和板书的功能。仅没有
期刊
据媒体报道,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凌孜谈及传统文化传承时,强调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同时他还认为,这需要先从父母、老师入手,有“上行”才会有“下效”。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教育中,什么都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了一种老套模式,在简单的线性逻辑思维下,什么问题都指向教育,什么问题也都指向儿童。  “从娃娃抓起”的论调是一种简单归因,存在避重就轻、推卸责任的嫌疑。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均有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简单地
期刊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4月也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当前,不少学校都提出建设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是建设书香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一所校园里的师生有了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作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而非竞争升学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校园里才有真正的书香。那么,书香校园如何建设?教师在书香校园以及全民读书活动中应该
期刊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加快高校去行政化。  君不见,象牙塔内也充斥虚荣之风。在一些高校,教授的荣耀远远比不上行政人员实惠,在权力通吃的现实语境中,一个处长职位就能让教授们疯抢。  高校确实应该去行政化,这是回归教育规律的必由路径,也是教育家办学的一大前提。但是,去行政化很难,不是所有的校长都愿意去行政化,即便高校去了行政化,而如果社会上仍然奉行官本位,校长在日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民族国家,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之于人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公共工具和文化载体,语言失范乃至被污染,会影响社会良序、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因此,在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怎样对待日常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树立正确的语言观,维护语言健康、促进语言和谐值得每个人思考。(沈 阳)
期刊
日前,广东某学校选出新款校服,其中女生一款夏季超短裙校服因只遮到臀部惊爆眼球。目前国内校服的款式基本上是运动装和制服两种模式。虽然统一穿校服或学生装有助于遏制学生之间穿名牌等攀比之风,但过于单调、统一的校服和学生装款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难以体现校服在学校特色文化、展示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更高层次功能的发挥,导致校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缺失。同时,运动服穿起来简便实用,但很难体现学生年龄、心理等方
期刊
“建设书香社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把“倡导全民阅读”提上了一个新高度,更为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文化底蕴。好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唯有多读书,才能博古通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浩瀚海洋,为建设书香校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进而促进良好学校氛围和社会风尚的形成。  读书要养成习惯,教师要率先垂范。“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这是人民教育家陶
期刊
编者按: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省原有的职业教育处于条块分割、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办学状态,职业教育规模小、条件差、资源分散且浪费大,已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期刊
【关键词】 “七色花”评价体系;背景与基础;设计理念;内涵  寓意;价值体现;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34—02  一、“七色花”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背景与基础  新世纪呼唤优质教育,即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优化学校教育系统内外教育因素及其结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高效能的运
期刊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两山夹一川”,却是塞上小江南;又是全国闻名的小枣之乡。  这是一个教育很有特点和看点的地方,远逊“北上广”,却是甘肃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这是一个始终把科教兴县作为工作重点的地方,西北小城镇,群众家门口一样都有好学上。  2012年,当教育部“均衡”的声音飓风般传遍全国角角落落的时候,临泽县早已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定格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