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大自然千奇百怪,奥秘无穷,教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所以,这就需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探求大自然。此时,学生可以对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进行思索,带着问题自己到网上去查询科学知识,并借助各种网络资料,付诸于探究,将自己置身于多元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之中,自主地汲取知识,从而丰富了学习的体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对科学的热爱,扩展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结构以“秧田式”为主,这种空间形态造成的教学定势是只注重教师的教授,而忽视学生个体之间和小组之间的自主、多边的交往式学习。当我们关注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在这种“秧田式”的空间结构下组织有效的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应当发展更多的课堂教学形态,如,网络教学构造了人性化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在网上互动。在这种学习形态下,情感、形象、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地发挥其效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得以有效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动,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即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例如,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建构性学习,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总是尽量多使用各种交互手段,制作科学知识查阅软件、科学教学小游戏等互动性强
  的课件,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以便于他们架构自己个性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其次,利用网络将课件发送到每个小组,使得每组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在此空间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增进了情感交流。再次,鼓励学生到网上去寻找科学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应体现不可替代性,使其物有所值,充分贴合科学教学的实际
  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工具,如同教科书、投影、幻灯、挂图等一样,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而计算机和其它工具相比,又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特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媒介集成一体,营造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世界,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并且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正好为科学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因此,它所发挥的功效也比其它教学工具大得多。然而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仅把计算机当作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这样的传统演示工具来使用,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实际上是“新瓶装老酒”,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应调整固有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解决原本科学教学中无法用其它媒体解决的问题,使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太阳系》这一课时,由于天体运动较为抽象,用语言与传统演示工具难以将整个过程非常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就此,我制作了一个九大行星运动的演示课件来解决这一难题,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可以看着电脑屏幕,探讨运动规律。此外,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有快慢,因此在软件中还特意设置了一个重复按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察、推敲。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应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应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现象纷繁复杂,充满了矛盾。事物往往具有两重性,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又有相互对立,并在矛盾中发展变化,自然界中没有孤立的、绝对的、静止的事物。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注重课件的严密性、科学性,客观地向学生传播知识。
  如在讲授《火山与地震》这一课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火山喷发,比较一致地认为对人类有害无利。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设计课件时有意加入了“火山喷发的利与弊”这一教学内容。学生经过自主协作学习对火山喷发后的现象有了客观而全面的了解,知道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其他文献
一、注重活动开展,引导幼儿增强责任心  1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全面增强。本学期我班开展了“责任星”栏目系列活动,推出了“学习责任星”、“环境责任星”“社会责任星“等,以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有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不偏科了。  2挖掘活动的价值。在活动中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
期刊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能积极的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催化剂,它能使人精力充沛,思想灵活,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
期刊
课堂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自主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的需要,假如把身边的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
期刊
一、流失生逐年增加的原因  1家庭贫苦,无力支付各种费用。虽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但其他的费用并不低,例如 书费、住宿费、取暖费、晚自习费、各种培训费等等,再加上生活费,偶尔学校再要求学生捐款等,每年的费用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这些家庭往往希望孩子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或是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就会无奈的选择舍大保小。  2学习成绩太差,承受
期刊
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教师的信心 。信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前提,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因为学生不听话而丧失对于自己教育能力的信心,但是我们有必要认识自己教育能力不足,才能有改进,才能增强信心。其次对学生也要有信心,我们相信没有培养不好的学生,没有哪个学生天生注定教不会,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的品性、能力、进步都与老师有很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就能成功。  2教师的爱心。教育就是一
期刊
一、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合作意识引导  合作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发展。从学校竞争性的文化氛围过渡到学校合作性的文化氛围,教师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观念转化的过程,也是合作能力的发展过程。集体活动是合作观念转化为合作行为的媒介。在活动中,人与人的行为关系既可能是竞争性的,也可能是合作性的,或互不干涉的个体性的,但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教师之间才能互动,才能沟通交流。只有沟通交流,教师才能求
期刊
1 在讲评试卷之前,教师应认真仔细地批阅试卷,对每道试题的得分率进行统计,对每道试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对每道试题的讲评思路进行精心设计。一般来说,每一张试卷通常会覆盖测试范围的绝大部分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轻重地位不同,不同题型考查的能力层次不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没有重点;也不能仅仅对、抄答案,
期刊
有一种幸福是学会忘记,有一种快乐是共同分享。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忘记了年龄,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开心游戏;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分享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觉得作为教师没有什么比上好一堂课更为幸福了,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集体教学活动尤为重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更是一个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  “常规培养”是后盾。  在我们幼儿园,老师各就
期刊
一、知学生  (一) 知晓学生的心理渴望  学生的心理千差万别,不论是在认识、情意上,还是在兴趣、性格上,都存在着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理解与尊重学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合未来化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 知晓学生的学习水平  如今的学生处在信息纷繁的时代,所了解的知识、事件、新闻与我们老师并不少,备
期刊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我想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这就要求我们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