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评定与资助体系构建关键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与资助体系的构建工作,首先分析了当前此项工作的开展现状,指出学生困难群体资格评定与资助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其次,结合多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经历,提出诸多贫困生资格评定与资助工作的创新举措。最后,为充分验证所提出创新举措的有效性,选取个别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点。实践表明,新举措在解决了传统贫困生资格评定与资助工作问题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同学们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评定;资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86-02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数量已占据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总数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壮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者大会上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十年内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纲要》同时强调职业教育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首次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必将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迅速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贫困学生的人数已占据在校生总人数的15%~30%。[2]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资格评定和资助体系的科学构建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学生教育的公平性,影响到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资格评定与资助体系构建工作的开展现状
  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通常将国家助学金的等级划分为三个档次:一般困难群体(C档),受助金额为2000元/学年;较困难群体(B档),受助金额为3000元/学年;特殊困难群体(A档),受助金额为4000元/学年。
  学生困难群体的认定标准(或依据)有:是否来自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父母双方是否有下岗情况、家庭中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子女的数量;家庭近期是否有遭受过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事件、家庭成员中有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巨额医疗费、家庭有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家庭中具有劳动能力成员的数量;学生本身是否存在残疾或障碍、是否是孤儿以及烈士子女等。[3]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将申请建档学生分为一般困难学生、困难学生和特殊困难学生。
  学生困难群体的认定程序:一般是由学生本人主动向学校提供家庭所在地、村(或社区居委会)、乡镇(或区民政局)、县(或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开具的三级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需加盖相应部门公章。学生携带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并认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申请表》向所在院系提出建档申请。然后由年级辅导员发动班主任在班内组成班级评议小组,通过审查申请建档同学的日常表现,经过全班同学的评议与预审,向院系推荐建档学生名单。最后,各个院系将拟建档学生名单统计汇总,上报校级学生资助中心,经过再次审核,公示无疑议后建立学生困难群体档案。[4]
  纵观国外,贫困生评定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确定学生困难群体。家庭经济条件既包含家庭财产状况,又包含家庭收入水平状况。以上方法在实施时存在开展难度大、认定标准单一等缺点,并且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这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行双证制度。同学们在进行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时都有一笔不小的花销,所以在评定贫困生时,学生参加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和资格证书的报名、培训和选购参考书等产生的费用也要计算在每个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范围之内。
  二、贫困生资格评定与资助体系构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目前,国家提高了对于贫困大学生上大学期间的资助水平,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的问题。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公众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的不断蜕化,加之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导致学生困难群体的资格评定与资助工作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挑战。
  1.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比较分散,各地政府部门对于“贫困”标准的把握程度和界定依据不统一,导致有些特殊困难的学生因没能开具有效证明而申请不到助学金,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长人际资源广泛的学生很容易开具贫困证明,并获得助学金。所以,学生递交的三级贫困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值得怀疑,可信度较低。同时由于贫困生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众多,学校不可能安排专人对提出申请建档的每一位同学进行家庭走访,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等。所以,最终使得学校对于学生困难群体的界定不够准确,在同学们及其家长中间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
  2.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导致不良申请建档之风盛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学校对于此项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比较到位,使得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家庭解决了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助学金的无偿资助性,使得个别同学的思想观念发生偏差,遇到困难主动退缩,产生懒惰心理,混在申请建档同学们的中间,滥竽充数,争抢贫困生的建档名额。
  3.通过“演讲”比穷的方式开展班级民主评议,引发热议,结果有失公平
  截止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媒体报道大学生通过上台“演讲”比穷、比惨,以博得同学们的同情,达到拉选票的目的,以获取建档名额。此种班级评议方式容易导致有些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强、不愿透露隐私的同学主动放弃申请的机会。另外,班级同学在进行投票时,有些学生感觉谁的人缘好就投谁的票,完全摒弃了贫困生的建档标准。另外,有些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的班级,通过投票来确定贫困生,同样存在有失公平的现象。
  三、解决贫困生资格评定与资助体系构建工作新问题与新挑战的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来的辅导员及班主任工作经历,总结出一套从新生入学报到直至毕业离校贯穿整个过程的学生困难群体资助工作体系,以求提升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1.在新生入学报到之初,采集原始数据,作为未来建档参考
  新生入学报到之初,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往往是最纯真、最真实的一面。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为班内每一位同学建立个人档案。可以通过单独谈话等方式,在同学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掌握他们的家庭背景大致状况,观察学生和父母的穿着打扮,有无接送车辆,是否经“绿色通道”入学等,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作出初步判断。
  2.在进行正式班级民主评议之前,班主任组织召开班委会,确定建档入围学生名单,评议时正确引导学生投票
  根据提出申请建档学生的人数,在正式进行班级民主评议之前,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走访宿舍,参考入学时采集的原始数据,通过召开班委会商讨申请建档入围学生名单。班委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战斗堡垒,也是班主任的前哨站,思想觉悟普遍较高,单独谈话时能够保证推荐入围学生困难群体的真实性。在开展民主评议时,班主任要正确地引导普通学生进行投票,避免“演讲”比穷、比惨、拉票现象的发生。
  3.将“无偿”资助转化为“有偿”资助,经常开展“感恩、励志”“诚实、守信”主题班会课教育
  由于国家助学金资助的无偿性,导致有些受助学生不知道感恩、励志,坐享其成,不积极主动克服困难。更有甚者在校期间的表现比普通同学还要差,势必会导致未获得资助者心理失衡。所以学校可将“无偿”资助转化为“有偿”资助,组织受助学生参加校园保洁、公益劳动和义务打扫实验室等志愿活动,取得相应报酬。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受助同学如何感恩,又可以将家境不错、同时不愿付出辛勤劳动的学生排除在申请建档学生群体之外。
  4.定期开展贫困生资格复查、家庭走访工作,做到及时调档或撤档,避免一劳永逸
  学校在确立学生困难群体之后,还要关注他们的动态发展状况。有些同学虽然起初申请了助学金,但随后可能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并且能够维持其完成学业。或者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够理想,超出了受助生的建档标准。对于上述情形,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定期对已建档的学生进行家访,这样做既可以带去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慰问,又可以在发现问题时立即进行调档或撤档,确保“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5.规范政府部门对于学生困难群体的认证工作,学生在读高中(或中学)时便建立家庭贫困档案,并做到数据实时更新
  将对于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认证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并与政绩考核挂钩。对于擅自捏造事实、开具不真实贫困证明的部门,应当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生源地高中(或中学)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建立档案。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家庭经济状况及表现要追踪落实到位,做到数据实时更新。当学生考入大学继续深造时,高中(或中学)应做好贫困学生的信息档案交接工作,确保信息随时可查、可用。
  6.建立一支高度负责任的学生管理工作教师队伍,把好建档学生的质量关
  “教师是个良心活”,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来讲,这本身是一项民生工程。为做好学生困难群体的资格评定工作,需要大力宣传最新的资助政策,同时还需要一支志愿为同学们热情服务、对学生负责的学生管理工作教师队伍。因为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有一线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才有机会掌握最真实的学生日常表现,获得第一手资料。教师们要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积极制订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学生困难群体评定与资助体系,尽量削弱人为因素对认定工作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宁.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38-139.
  [2]易新忠.高职院校贫困生等级认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5):222-223.
  [3]吕鹏.我国高等院校贫困生认定标准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
  2011,(26):238-239.
  [4]丁官元.新资助政策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0):50-51.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是自动化、电气、计算机类本科专业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利用软件仿真运行,演示指令、程序等运行结果,配合课堂教学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阶段就较好地理解指令功能等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软件仿真的特点,开展组态、模拟量、中断等仿真实验,实验条件不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  关键词:PLC;仿真;程序;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分布式电源以投资少、发电灵活、环境兼容等特点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近几年国内分布式发电技术高速发展,2013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11月份又下发了“两个意见”的修订版,目的在于指导、规范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的背景进行分析;对潍坊地区分布式电源并网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我国已出台的政策提出了目前分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结合相关实习及实验的亲身经历,思索和探讨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从现实教学中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分析培养创新人才的缺陷以及其制度的影响因素,建议完善更加合理的创新能力培养制度,激发本科生实践创新的激情,推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本科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以三维仿真模型为基础,开展水轮发电机组智能仿真培训系统研究。利用Solidworks、数据库、ASP.NET与服务器技术构建基于B/S结构的三维仿真培训信息系统。利用C#构建信息系统的后台,HTML、Javascript、Css实现前台Web页面显示,将前台与后台联系,借助Javascript二次开发Actify技术和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开发,实现了水轮发电机组由实际三维空
期刊
摘要:简要分析了在选修课教学中采用“自主授课”式教学法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自主授课”式教学法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并针对“自主授课”式教学法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该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授课”式;教学法;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18-01  选修课
期刊
摘要:帕金森定律对于组织形为理论发展有重大贡献,对高校提高管理水平、效率及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有重大的启示。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综合素质需要提高、业务能力需要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等问题。对此,帕金森定律启示,以激励、培训为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与能力水平;核编定岗、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加大竞争选拔力度,因才而用;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能力水平。  关键词:高校;高校管
期刊
摘要:以高等机械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基础”为研究案例,从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些方法。采用模块化、案例加讨论式、师生角色互换式、交流沟通式等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导的一元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考试考核相结合,改变以考试考核为主体的传统考核模式,探讨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以期为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
期刊
摘要:论述了长沙理工大学在电气信息类“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探索经验,包括规划制订创新实践内容、编写创新实践教材、自制实训设备、以赛促学、师资培养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的思路和做法,为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电气信息;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25-0
期刊
摘要:在外需趋降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应该具有可以有效提高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措施。在深入研究外贸人才就业受外需趋降直接影响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多维网状嵌入式提升国贸学生专业能力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成功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贸;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35-03  
期刊
摘要: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高校多数专业普遍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在阐述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式教学法的优缺点,探讨了项目式教学法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专业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