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北京两所高校朝鲜语本科专业近5年来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朝鲜语专业就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规划、就业辅导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常静(1977-),男,安徽宿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讲师。(北京 1000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97-03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朝鲜语专业人才也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近年来,很多高校增设了朝鲜语专业,据统计,国内已有107所高校开设朝鲜语本科专业,数十所高职或民办院校也分别开设朝鲜语专业,在校本科生已超过15000名。然而,随着用人单位需求质量的提高,朝鲜语本科人才渐趋饱和,目前高校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升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是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朝鲜语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鲜语本科专业为例,2008~2012年,两校朝鲜语本科生就业情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1.就业去向呈多元化趋势,但就业主要领域较为集中
从表1可以看出,朝鲜语专业就业去向呈多元化态势,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三资企业仍是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三类就业岗位占5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占77%。在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去向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3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3%,这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鲜语专业设置经贸类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民营企业也是吸纳朝鲜语专业毕业生的重要行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占2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12%。
此外,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国内读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21%的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或出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9%。
2.就业去向较为集中,多在安全、海关、银行、旅游、韩企等行业
表1显示,两校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三资企业岗位的朝鲜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占总数的66%。同时数据显示,在三类性质的单位中,朝鲜语专业就业又较为集中在几个行业。具体如下:安全、海关、边检、外事岗位占两校就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的65%以上,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7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5%。国有企业中就业较为集中的是银行业和旅游业,其中银行业尤为突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毕业生5年来从事银行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占从事国有企业的3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4%;旅游业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毕业生近5年来从事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占从事国有企业的3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4%。三资企业就业去向上,韩企占1/3以上,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4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34%。就业韩企中较为集中在北京现代、三星、爱思开等知名韩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呈现出在非韩企三资企业中就业的优势。
3.就业地域较为集中,以北京、天津等周边一线城市为主
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仍是很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年来留京工作占就业总数的4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占76%;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广州、深圳地区对毕业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中西部省市、西南部省市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
4.就业中受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实践经历、出国经历等因素影响很大
在朝鲜语专业本科生就业中,男生、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过出国学习经历、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2010~2012年被公务员、事业单位录取的22人中,男生16人,女生6人,20人曾担任学生干部,21人曾参加过公司或事业单位的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全部具有出国学习经历。
二、当前朝鲜语专业本科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供需存在波动和不平衡,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当前国内朝鲜语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韩国留学归来人才也不断增加,韩国出入境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在韩中国留学生已超过7万人,①这些留学生归来求职,无形中加剧了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重了朝鲜语人才需求供大于求的趋势。此外,很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大都愿意留在一线城市中能解决户口、编制的事业单位或薪酬待遇较高的三资企业工作,而待遇尚可且能解决编制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工作却往往受到冷落,更不用说经济欠发达、待遇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了,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供过于求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供不应求并存的现象。
2.用人单位需求期望与毕业生综合能力存在差距
在用人单位回访中,用人单位对朝鲜语专业人才需求期望值很高,大都希望毕业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适应工作岗位,一年内成为业务骨干。不仅在语言能力上要求精通,而且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也提出较高期望,比如要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此外,对在人际交往、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朝鲜语本科生培养往往仅限于语言的传授,由于师资专业背景的限制,除了开设专业的语言课外,有关社会、文化、经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少之又少,一般仅开设一门经贸或旅游类课程。
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就业技能亟需提高
目前,语言类学生对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未来职业倾向理想化,一般认为将来从事相关语言的翻译工作,对职业规划缺乏正确认识和长远规划。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求职和就业。此外,在求职过程中,学生的求职技能不高也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朝鲜语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工作改进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朝鲜语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的附加值和就业竞争力。
(1)走访和调研社会需求,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能力要素。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需要脱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向学生提供更有用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走进市场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实践技能、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做好准备。
(2)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宏观、泛化,对培养目标具体能力、知识的要求不是很明确,有的即使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也很难反映出来。因此,朝鲜语专业应进一步细化、具体、明确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搭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框架。
(3)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朝鲜语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为语言学、文学专业毕业,课程设置往往存在按教师专业开设课程的现象。朝鲜语专业应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积极通过引进、培养、国际交流等渠道打造多学科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师资保障。
(4)凝练专业特色,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朝鲜语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在强化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知识结构,促进文理交融,提升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校均开设了辅修课程,应该鼓励朝鲜语专业学生根据兴趣辅修其他专业课程,强化“朝鲜语+专业”或“朝鲜语+英语”的人才培养特色,满足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汲取,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朝鲜语专业需要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革。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指导。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应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尽快做好职业定位,制定好就业目标及实施路径。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就业现状,大学四年坚持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指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注重职业意识培养,帮助学生了解朝鲜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大二、大三阶段引导学生初步制订就业目标,同时做好与就业目标相关的技能训练,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就业能力,积累就业经验。大四阶段应着重加强就业实战技能的训练,包括简历制作、收集招聘信息、面试技巧等具体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对毕业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选择基层岗位或二、三线城市就业,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准确定位。
3.分类指导,提高就业技能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具体的职业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就业技能提升训练。
(1)从就业岗位类别来看,一般情况下,毕业生去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公务员。朝鲜语专业每年均会有很多学生报考公务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公务员招录的程序,包括报名时间、报名程序、考试科目、考试内容、面试等具体安排,然后通过学长经验交流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给予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备考计划,充分准备,提高成功率。
二是事业单位、企业(国企、外企、民营)。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也很高,不同性质的单位又对毕业生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鼓励学生针对自己能力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事业单位和国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用人单位,了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岗位所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实践、实习认识到能力差距,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是考研、出国读研。近几年来,考研和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目标,积极主动的去准备考试或申请。邀请读研毕业生或留学毕业生回校开展经验交流,从留学对象国选择,到专业、学校选择,均给毕业生提供最直接、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2)从毕业生个体来看,朝鲜语专业普遍存在女生较多的现象,在就业中男生往往比女生更有优势,女生就业压力大于男生。因此,加强对女生就业技能的强化尤为重要。可鼓励女生结合自身优势合理规划职业定位,提高与岗位匹配的能力,培养能力特色,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需要给予贫困生及其他就业困难学生额外的关注和辅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为他们就业铺平道路。
注释:
①数据月报[EB/OL]. http://www.immigration.go.kr.
参考文献:
[1]张英美,王笑天.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2]费俊慧.亚洲语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5).
[3]陈思.商务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刘宇.论韩国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常静(1977-),男,安徽宿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讲师。(北京 1000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97-03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朝鲜语专业人才也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近年来,很多高校增设了朝鲜语专业,据统计,国内已有107所高校开设朝鲜语本科专业,数十所高职或民办院校也分别开设朝鲜语专业,在校本科生已超过15000名。然而,随着用人单位需求质量的提高,朝鲜语本科人才渐趋饱和,目前高校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升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是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朝鲜语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鲜语本科专业为例,2008~2012年,两校朝鲜语本科生就业情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1.就业去向呈多元化趋势,但就业主要领域较为集中
从表1可以看出,朝鲜语专业就业去向呈多元化态势,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三资企业仍是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三类就业岗位占5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占77%。在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去向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3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3%,这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鲜语专业设置经贸类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民营企业也是吸纳朝鲜语专业毕业生的重要行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占2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12%。
此外,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国内读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21%的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或出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9%。
2.就业去向较为集中,多在安全、海关、银行、旅游、韩企等行业
表1显示,两校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三资企业岗位的朝鲜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占总数的66%。同时数据显示,在三类性质的单位中,朝鲜语专业就业又较为集中在几个行业。具体如下:安全、海关、边检、外事岗位占两校就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的65%以上,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7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5%。国有企业中就业较为集中的是银行业和旅游业,其中银行业尤为突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毕业生5年来从事银行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占从事国有企业的3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4%;旅游业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毕业生近5年来从事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占从事国有企业的3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4%。三资企业就业去向上,韩企占1/3以上,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4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34%。就业韩企中较为集中在北京现代、三星、爱思开等知名韩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呈现出在非韩企三资企业中就业的优势。
3.就业地域较为集中,以北京、天津等周边一线城市为主
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仍是很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年来留京工作占就业总数的4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占76%;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广州、深圳地区对毕业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中西部省市、西南部省市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
4.就业中受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实践经历、出国经历等因素影响很大
在朝鲜语专业本科生就业中,男生、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过出国学习经历、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2010~2012年被公务员、事业单位录取的22人中,男生16人,女生6人,20人曾担任学生干部,21人曾参加过公司或事业单位的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全部具有出国学习经历。
二、当前朝鲜语专业本科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供需存在波动和不平衡,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当前国内朝鲜语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韩国留学归来人才也不断增加,韩国出入境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在韩中国留学生已超过7万人,①这些留学生归来求职,无形中加剧了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重了朝鲜语人才需求供大于求的趋势。此外,很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大都愿意留在一线城市中能解决户口、编制的事业单位或薪酬待遇较高的三资企业工作,而待遇尚可且能解决编制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工作却往往受到冷落,更不用说经济欠发达、待遇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了,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供过于求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供不应求并存的现象。
2.用人单位需求期望与毕业生综合能力存在差距
在用人单位回访中,用人单位对朝鲜语专业人才需求期望值很高,大都希望毕业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适应工作岗位,一年内成为业务骨干。不仅在语言能力上要求精通,而且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也提出较高期望,比如要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此外,对在人际交往、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朝鲜语本科生培养往往仅限于语言的传授,由于师资专业背景的限制,除了开设专业的语言课外,有关社会、文化、经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少之又少,一般仅开设一门经贸或旅游类课程。
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就业技能亟需提高
目前,语言类学生对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未来职业倾向理想化,一般认为将来从事相关语言的翻译工作,对职业规划缺乏正确认识和长远规划。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求职和就业。此外,在求职过程中,学生的求职技能不高也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朝鲜语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工作改进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朝鲜语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的附加值和就业竞争力。
(1)走访和调研社会需求,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能力要素。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需要脱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向学生提供更有用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走进市场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实践技能、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做好准备。
(2)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宏观、泛化,对培养目标具体能力、知识的要求不是很明确,有的即使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也很难反映出来。因此,朝鲜语专业应进一步细化、具体、明确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搭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框架。
(3)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朝鲜语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为语言学、文学专业毕业,课程设置往往存在按教师专业开设课程的现象。朝鲜语专业应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积极通过引进、培养、国际交流等渠道打造多学科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师资保障。
(4)凝练专业特色,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朝鲜语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在强化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知识结构,促进文理交融,提升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校均开设了辅修课程,应该鼓励朝鲜语专业学生根据兴趣辅修其他专业课程,强化“朝鲜语+专业”或“朝鲜语+英语”的人才培养特色,满足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汲取,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朝鲜语专业需要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革。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指导。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应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尽快做好职业定位,制定好就业目标及实施路径。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就业现状,大学四年坚持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指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注重职业意识培养,帮助学生了解朝鲜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大二、大三阶段引导学生初步制订就业目标,同时做好与就业目标相关的技能训练,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就业能力,积累就业经验。大四阶段应着重加强就业实战技能的训练,包括简历制作、收集招聘信息、面试技巧等具体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对毕业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选择基层岗位或二、三线城市就业,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准确定位。
3.分类指导,提高就业技能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具体的职业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就业技能提升训练。
(1)从就业岗位类别来看,一般情况下,毕业生去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公务员。朝鲜语专业每年均会有很多学生报考公务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公务员招录的程序,包括报名时间、报名程序、考试科目、考试内容、面试等具体安排,然后通过学长经验交流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给予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备考计划,充分准备,提高成功率。
二是事业单位、企业(国企、外企、民营)。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也很高,不同性质的单位又对毕业生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鼓励学生针对自己能力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事业单位和国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用人单位,了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岗位所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实践、实习认识到能力差距,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是考研、出国读研。近几年来,考研和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目标,积极主动的去准备考试或申请。邀请读研毕业生或留学毕业生回校开展经验交流,从留学对象国选择,到专业、学校选择,均给毕业生提供最直接、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2)从毕业生个体来看,朝鲜语专业普遍存在女生较多的现象,在就业中男生往往比女生更有优势,女生就业压力大于男生。因此,加强对女生就业技能的强化尤为重要。可鼓励女生结合自身优势合理规划职业定位,提高与岗位匹配的能力,培养能力特色,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需要给予贫困生及其他就业困难学生额外的关注和辅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为他们就业铺平道路。
注释:
①数据月报[EB/OL]. http://www.immigration.go.kr.
参考文献:
[1]张英美,王笑天.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2]费俊慧.亚洲语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5).
[3]陈思.商务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刘宇.论韩国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