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情境:
每月的月底是更换教室外墙孩子绘画作品的时间,今天我依然拿着作品、胶棒,在教室外开始张贴孩子的绘画作品。作品粘到一半时,久久来到我身边说:“杨老师,我来帮你吧”。看着孩子涂抹胶棒,试着在墙上贴作品时的样子,头脑中闪现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来设计、规划张贴作品呢?于是我果断把贴到一半的作品全部撤下来。
回到教室我组织孩子们商讨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到外面的墙上。
师:我们怎么贴能够把全班小朋友的作品贴到墙上,并且贴的很美观呢?
李曜辰:那我们设计一下吧
师:怎么设计?
侯卜予:我觉得贴成图形的会比较好看。
师:什么图形?
侯卜予:一边三角形一边圆形。
师:设计这样的形状很有意思,但能够将全班小朋友的作品都贴上吗?
侯卜予想了想说:“好像不行”。
贾继卿:贴成许多个十字交叉的形状,一边长一边短的样子
师:这个想法很好,一会儿可以试试看。
李紫晗:还可以贴成一行长一行短的
李曜辰:我觉得贴成上边一个,下边两个的造型也挺好的。一边说一边用画纸比划着。
李昕航:一张一张挨着贴就可以把所有的画都贴上。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到底应该用哪种方法呢?
孩子们开始讨论,互相说着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孩子各执己见争论不下。最终刘钰杰小朋友说那咱们就少数服从多数吧。全班小朋友都同意這个办法,孩子们开始的举手表决。喜欢谁的贴画方法就选谁。每一位备选的小朋友都统计自己得了几票,最终侯卜予14票、贾继卿12票、李紫晗24票、李昕航8票、李曜辰17票,大家一致决定使用票数最高的李紫晗小朋友的办法。
师:大家都同意李紫晗小朋友的贴画方法,就请李紫晗小朋友组织大家贴画吧。
李紫晗让其他小朋友从墙面的最上边开始一张挨着一张贴,贴到第三幅时作品贴歪了。李紫晗说:“杨老师,他们都贴歪了”。我说:“是什么原因会越贴越歪呢?”李紫晗看了看墙上的画说:“画和画没有挨住”。我说:“是呀,有了空隙就不容易对齐了”。李紫晗对下一位小朋友说:“要紧紧地挨着贴,不要有空隙”。还对后面的小朋友说:“贴画的时候要紧紧地挨着贴,不要有空隙;排好队,不要急;不要在楼道里大声说话,公共场所要讲礼貌……”。
最后孩子们将所有的作品贴好后,我组织孩子们欣赏自己动手设计的作品墙,大家都发出的惊叹的赞美声。
我问孩子们,在贴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办法、动脑筋解决的?
李紫晗:“刚开始的时候发现画贴歪了,是因为没有对齐。画和画之间有缝隙,后面我们就都贴好了”。
李曜辰:“我贴的时候发现不要把相同颜色的脸贴到一起,不然就看不出来了,颜色要分开贴,这样才好看。”
郭熙晨:“一边是每行都有点距离的,一边是挨着的,这种设计还挺漂亮的”。
师:在贴画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想贴齐画不要有空隙;作品的颜色分开些贴更漂亮;整体的造型可以不一样,有时候不对称也是一种美,你们真的好棒!以后我们再贴画时就要注意刚才说的问题,还可以尝试设计更多的造型,让小朋友们的作品更美的展现给大家。
思考与分析:
在孩子们自主张贴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转变观念,以幼儿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从设计张贴作品造型→统计人数→最终做出决定选择哪个方案,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为幼儿充分提供了与人交往的机会。通过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统计支持自己的人数,与同伴人数进行比较,发展了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最终选择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中,提高了幼儿决策的能力。在前面上张贴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发展了空间知觉。在贴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颜色相似的不要贴在一起,造型上可以不完全对称,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对于组织小朋友们贴画的李紫晗来说,培养了孩子组织协调的能力。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幼儿的学习就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构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是学的中心”。陈鹤琴先生也曾说:“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是“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生活中学”就是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在我们成人预设的课堂中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一日生活各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在平日觉得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中,幼儿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去做,就促进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重视孩子们生活的各个环节,转变以前的观念和做法,真正将孩子看做是发展的主体,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教育价值。不仅仅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手和脚,更要解放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促进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多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身心健康的成长!
每月的月底是更换教室外墙孩子绘画作品的时间,今天我依然拿着作品、胶棒,在教室外开始张贴孩子的绘画作品。作品粘到一半时,久久来到我身边说:“杨老师,我来帮你吧”。看着孩子涂抹胶棒,试着在墙上贴作品时的样子,头脑中闪现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来设计、规划张贴作品呢?于是我果断把贴到一半的作品全部撤下来。
回到教室我组织孩子们商讨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到外面的墙上。
师:我们怎么贴能够把全班小朋友的作品贴到墙上,并且贴的很美观呢?
李曜辰:那我们设计一下吧
师:怎么设计?
侯卜予:我觉得贴成图形的会比较好看。
师:什么图形?
侯卜予:一边三角形一边圆形。
师:设计这样的形状很有意思,但能够将全班小朋友的作品都贴上吗?
侯卜予想了想说:“好像不行”。
贾继卿:贴成许多个十字交叉的形状,一边长一边短的样子
师:这个想法很好,一会儿可以试试看。
李紫晗:还可以贴成一行长一行短的
李曜辰:我觉得贴成上边一个,下边两个的造型也挺好的。一边说一边用画纸比划着。
李昕航:一张一张挨着贴就可以把所有的画都贴上。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到底应该用哪种方法呢?
孩子们开始讨论,互相说着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孩子各执己见争论不下。最终刘钰杰小朋友说那咱们就少数服从多数吧。全班小朋友都同意這个办法,孩子们开始的举手表决。喜欢谁的贴画方法就选谁。每一位备选的小朋友都统计自己得了几票,最终侯卜予14票、贾继卿12票、李紫晗24票、李昕航8票、李曜辰17票,大家一致决定使用票数最高的李紫晗小朋友的办法。
师:大家都同意李紫晗小朋友的贴画方法,就请李紫晗小朋友组织大家贴画吧。
李紫晗让其他小朋友从墙面的最上边开始一张挨着一张贴,贴到第三幅时作品贴歪了。李紫晗说:“杨老师,他们都贴歪了”。我说:“是什么原因会越贴越歪呢?”李紫晗看了看墙上的画说:“画和画没有挨住”。我说:“是呀,有了空隙就不容易对齐了”。李紫晗对下一位小朋友说:“要紧紧地挨着贴,不要有空隙”。还对后面的小朋友说:“贴画的时候要紧紧地挨着贴,不要有空隙;排好队,不要急;不要在楼道里大声说话,公共场所要讲礼貌……”。
最后孩子们将所有的作品贴好后,我组织孩子们欣赏自己动手设计的作品墙,大家都发出的惊叹的赞美声。
我问孩子们,在贴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办法、动脑筋解决的?
李紫晗:“刚开始的时候发现画贴歪了,是因为没有对齐。画和画之间有缝隙,后面我们就都贴好了”。
李曜辰:“我贴的时候发现不要把相同颜色的脸贴到一起,不然就看不出来了,颜色要分开贴,这样才好看。”
郭熙晨:“一边是每行都有点距离的,一边是挨着的,这种设计还挺漂亮的”。
师:在贴画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想贴齐画不要有空隙;作品的颜色分开些贴更漂亮;整体的造型可以不一样,有时候不对称也是一种美,你们真的好棒!以后我们再贴画时就要注意刚才说的问题,还可以尝试设计更多的造型,让小朋友们的作品更美的展现给大家。
思考与分析:
在孩子们自主张贴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转变观念,以幼儿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从设计张贴作品造型→统计人数→最终做出决定选择哪个方案,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为幼儿充分提供了与人交往的机会。通过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统计支持自己的人数,与同伴人数进行比较,发展了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最终选择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中,提高了幼儿决策的能力。在前面上张贴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发展了空间知觉。在贴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颜色相似的不要贴在一起,造型上可以不完全对称,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对于组织小朋友们贴画的李紫晗来说,培养了孩子组织协调的能力。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幼儿的学习就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构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是学的中心”。陈鹤琴先生也曾说:“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是“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生活中学”就是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在我们成人预设的课堂中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一日生活各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在平日觉得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中,幼儿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去做,就促进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重视孩子们生活的各个环节,转变以前的观念和做法,真正将孩子看做是发展的主体,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教育价值。不仅仅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手和脚,更要解放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促进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多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身心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