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中的课外阅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新课改指导下进行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
  
  在作文中我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此,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
  
  二、加强阅读引导
  
  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为此,我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阅读习惯
  
  这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诸多方面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海量的题库,给老师的命题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一些老师的惰性心理,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存在一些命题造假行为,互相抄袭题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做法给当前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笔者曾多次参与各种大型考试的命题工作,现结合自己长期命题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以下这道题是我2009年4月参与江苏苏北四市联考命制的一道原创题: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新
期刊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一种有效途径,广泛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但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教师的指导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谈一下自己对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探索。    一、充分宣传,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这是课外阅读体现价值的前提保障。“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便是
期刊
【摘要】 我们生活在特别的、加速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生事物不断产生,而科学源于社会,因此,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是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宝贵遗产。科学源于社会,是社会生活的概括、浓缩。因此,为了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老师们的青睐。文章从多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入手,反思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关键词】 多媒体; 兴趣; 影响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工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益。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黑板+粉笔”、教科书。学生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多媒体教学提供的是多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
期刊
[案例背景]  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近几年,外地人口急剧增多。班级成了“联合国”,哪儿的方言都有。“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乱课”的情况出现。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  [案例描述]
期刊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以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对比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全新的框架  语文新课程标准涵盖了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作了相应的扩展与补充,根据课程理论将其归整为前言、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三大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框架是全新的,因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
期刊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科学课必须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    教学新知识前,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先让学生静听周围的声音。在我们课堂的周围你听到那些声音?学生回答后再问:在家里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上下学的路上你们听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