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文化转折的时代成因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中国之日起,电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的责任,同时也被中国本土文化影响,逐渐发展成为与中国社会互相激荡、彼此促进的独特存在。虽然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一样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仔细观察,人们不难发现决定或者影响它的文化转折轨迹的种种社会因素:社会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坚守与突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的人们生存方式的颠覆与重构;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相关的电影美学逐渐同步于国际商业化风格。讨论这些因素对电影文化转折的影响关系,是人们预见中国电影走向的重要视角。
  一、时代变迁呼唤电影文化转折
  电影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迁造就了电影行业的不断变化。当下,文化转折主要表现为科技的发展、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的电影人、社会的文化分层等众多因素致使中国电影逐步从精英化、大事件取材模式逐步趋向于世俗化、平面化,多样化的电影形态转变,同时带来大众审美意识的改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文化传媒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与传统文化传媒相冲突的情况,这就是艺术审美失落。
  审美确实出现了失落现象,但也无法阻挡新时代传媒的发展趋势,这是时代对文化传媒产业提出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当前,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应该重视创造力和人性情感的表达。
  二、电影文化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潮与低谷
  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国电影发生重大转折,从发展过程来看,刚起步阶段,中国经济科技处于欠发达水平,而大众对于精神和物质处于渴望之中,在拍摄条件和制作理念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电影人创作空间是巨大的。这个时期,所有影片制作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电影创作者能够完全不受商业因素的干扰而专心进行艺术创作。正因如此,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后涌现了多部高质量的作品,中国电影得到了超越性发展,诞生了《城南旧事》《红高粱》等一部部至今难忘的经典力作,这些成就所表现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忽视的。尽管这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电影得到了腾飞发展。
  电影发展到近二十年,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大众对于电影的满意度以及电影人对于文化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于这样尴尬的处境,从电影文化艺术本身而言,为了适应商业市场和迎合观众喜好,创作者盲目跟风,这成为艺术创作的枷锁。电影本应该体现文化创意和情感升华,而时至今日,中国电影依旧没有摆脱叙事拖沓、情节老套、情感诉求粗暴且不切实际的窘境。在高强度的前期商业宣传下,大众都给予影片极高的期待,观看后却不难发现电影本身其实只剩下商业化的“空壳”,结果大失所望,不论是过去的《无极》还是近年来的《攀登者》,诸多影片都存在此类问题。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缺好的题材和故事,却一直缺少好的叙述者——把生活真实通过艺术创造转化为电影作品。从近年来的《捉妖记》《流浪地球》等影片的成功经验来看,艺术要想有活力,必须将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先决条件。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还未实现转型,电影作品产量有限,社会还未出现文化分层,大众对电影的需求相对统一。如今,大众对电影的理解和艺术鉴赏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大众对电影艺术有了多样化需求,而电影创作和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导演贾樟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虽然国内电影市场高速增长,很多片子非常容易获得过亿的票房,但是电影及文化界过度陶醉在里面,从电影语言到对人性的理解及感情的表达都有一些滞后”。
  中国的经典电影都已经很好地验证这一理论,电影对细节的抓取和拍摄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共鸣往往是从影片细节中感受到的,从而反思自身,唤起同理心,这是中国电影在文化转型时期需要重点留意的。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为大众点亮明灯、引人向上,同时电影艺术应当贴近大众生活,就好比要唤醒沉睡的人,當然需要和沉睡的人靠近,而不是伴随鼾声与之一起沉睡。
  三、中国电影文化转折具体分析
  (一)从乡村文化到城镇文化
  由于农村改革在先,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电影主要围绕乡村文化,城镇文化暂时缺席,乡土人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充斥着中国电影业,当时我国拍摄了众多极具时代感和民族意义的电影,从而达到号召大众关注农村、体验农村、引导农村发展的目的。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发展城市经济,此时中国电影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各个视角,展现我国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1987年张泽鸣导演的《太阳雨》,该部电影展现的正是深圳特区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变化,体现了城市剧烈扩张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人情冷暖。类似于《太阳雨》一样的展现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电影数不胜数,中国电影文化转折逐步从传统乡村文化步入现代城镇文化。
  (二)从展现美到揭露丑
  人性本身就是丑和美的结合体。在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会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中的美进行充分展现,无论是充分展现革命者的意志和情怀还是歌颂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都是通过电影让社会中的真善美得以直接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而达到正面引导的目的。但经历了多年扬美文化后,中国电影人开始以批判性姿态揭示社会现象,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男子的三妻四妾、女性自相残杀的悲剧展现了封建社会丑恶、阴暗的一面,将其作为参照的对象来映衬正面事物的可贵。揭丑是社会需要,通过电影揭露丑也说明社会经得起被批评,这是社会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深度进步的表现。
  (三)从现实主义文化到理想主义文化
  中国电影人从进行电影实践开始就通过镜头来抒发自身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但进入21世纪,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曾经满是战争遗留创伤的中国大地已经逐渐远去,社会的巨大变迁也让中国导演的电影理念发生了剧大的变化。中国电影开始从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将更多的想法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融入电影中。现代导演拍摄的大部分电影都会有理想主义的痕迹,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动作片。我国当代反映社会变迁的电影也会仔细刻画底层人民的平凡生活,观众在观影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这与早期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前的中国电影很难看到现代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但诸多当代电影会有一些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故事情节和具备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关系,在叙事中运用各种手法来增强影片魅力,让观众在反复观看中体会电影故事情节和台词的深刻含义,反复回味电影的关键人物、故事和情节,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透过中国电影有所感悟。
  四、结语
  一方面,电影本身反映时代、引导时代,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方向,要牢记自己的初衷和使命,要引导各个阶层,尤其要关注社会基层,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当然也要批评他们,而且要欢迎来自非官方的批评。另一方面,电影能够发挥这些作用,也受到了当代的政治、经济、科技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要想充分发挥电影的作用,国家要给电影事业提供更为宽松、更为强劲的经济政策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作者简介:郑小异(1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后期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皮革就被广泛地应用在服饰中,但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皮革服饰在色彩、款式结构上比较单一。起初,人们在服饰中加入皮革主要是为了保暖,随着潮流造型的更迭变化,皮革服饰逐渐呈现出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所以,皮革造型的优化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设计师需要从原有的造型中挖掘出更深层的内容,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对皮革服饰进行重组设计。  一、平面造型  皮革作为一种特殊的面料,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期刊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书法更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书法都是我国的国粹,都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和节气都有窥天鉴地之机,二者共同根植于传统的文化沃土,内在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旨在阐明书法展览与“二十四节气”主
期刊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贸易往来开始大量增加。中国的茶叶随之被引入欧洲,并深受欧洲人的喜爱。然而,在众多欧洲国家中,只有英国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茶不仅影响着英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族特性,还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本文主要探究在16-19世纪英国扩张的背景下,茶在英国文化与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概述  英国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随
期刊
钢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钢琴经历了由羽管键琴到现代钢琴的漫长过程,其在音乐历史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不论怎样改变,钢琴本身始终不能表达音乐家所想表达的作曲意图与情感表现,只有通过演奏者具有情感表现的演奏,才能最终实现音乐情感的外在表现。要想充分进行情感表现,弹奏者就要全面了解作品,具有处理各种演奏技巧和把握作品情感的能力,保证情感表达真真切切。  一、情感表达的先决条件 
期刊
水墨画是一种绘画形式,其将水和墨调配不同深浅的墨色,然后作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改变了传统的水墨画工艺,大量采用彩墨染料,使水墨画从基本的黑白画发展为色彩绚烂的工笔画。但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都以中国传统的“留白”“意境”為主,使观赏者感受到“美”的熏陶。而在动画领域,我国最早的动画作品《火焰山》便是以水墨技法结合动画工艺制作而成的,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后来的《大闹天宫》《九色鹿》
期刊
夏季祈愿大法会是延福寺全年中较为重要的一场仪式,意在祈愿众生平安、幸福。法会共分为三天,第一天分别在白哈五王殿、大雄宝殿诵经;第二天在大雄宝殿以及阿拉善大殿诵经;第三天进行晒大佛仪式。笔者通过详细记录第一天上午诵经仪式过程,分析仪式音乐本体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文化价值,以期为我国内蒙古西部区域藏传佛教研究尽绵薄之力。  延福寺位于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定远营城内,它坐落于王爷府的西侧,是王爷府的
期刊
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进步,女性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渐趋重要的作用。女性需要了解人际交往的具体环节和礼仪,提升审美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也是现代女性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  时代的发展是指导人们意识前进的动力。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按照个人风格和喜好来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环境。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一环,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最好标准。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如
期刊
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陶瓷艺术取得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愈来愈多的产业都出现陶瓷元素,陶瓷艺术更加多元化。当前,人们可以将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相结合,寻求公共空间中的陶瓷艺术表达方式。  陶瓷可以通过多元釉色、形状变化、肌理改变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发生改变,现代陶瓷艺术不仅是室内空间的绝妙装饰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外部公共空间艺术
期刊
中国传统纹样凭借自身独特的外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越来多的追捧。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团花纹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演变为一种民族性的艺术符号。包装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对团花纹进行拆分、重组,逐步打破了传统团花纹的寓意和内涵,将其广泛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本文简要分析了团花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指出团花纹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关系;结合团花纹的形式特点,分析团花纹在不同产品包装上不同的语义表
期刊
安德鲁·怀斯被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是20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其作品风格静谧、细腻,富有诗意,作品透露出作者对家乡和村庄的深深眷恋。怀斯虽然没有进入专业的艺术院校学习,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怀斯在艺术道路上的脚步。相反,在他的绘画中,人们可以溯源到许多优秀艺术家的身影,本文则通过怀斯的绘画视角,分析温格斯·霍默对怀斯绘画视角的影响。  一、霍默水彩画中的人文情怀  (一)19世纪到20世纪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