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买家的钱,已将法国葡萄酒庄园的土地烧红。公司、商人和明星纷纷进军酒庄,是虚火旺盛的集体狂欢,还是充满机遇的猎金之旅?
端着葡萄酒酒杯的姚明,正在慢慢代替抱着篮球的姚明。
2011年11月27日,一个慈善晚宴上,姚明带来了全球首瓶“姚明葡萄酒”。这款以2009年产赤霞珠葡萄酿制的“姚明葡萄酒”,6万元起拍,最终落槌在15万元。
酿制葡萄酒的赤霞珠,产自姚明收购的加利福尼亚州纳帕酒庄。从历史看,运动员与酒庄之间的渊源,比人们想象的近得多,绝大部分以“城堡”为名的酒庄,都可以被看做某种曾以实战马术或剑术扬名立万的运动爱好者“归隐的场所”。
而现在,中国人似乎正在将“归隐的场所”拥有者的范围扩大。
影视明星,网络巨头,珠宝大佬,房地产商人,甚至是普通的中产阶层,都纷纷进军葡萄酒酒庄,“酒庄热”不断升温。
“何乐而不为”
五月中旬的一天,河北昌黎“耿氏酒堡”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五个北京顺义郊区的葡萄种植户找到酒堡主人耿学刚,他们不买葡萄苗,不问怎么酿造酒庄酒,也不买酒,而是只为一个问题而来:如何建一个葡萄酒酒庄? 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作为中国私人酒庄的较早拥有者,耿学刚每年都要接待四五批这样的特殊客人。这些来自广西、宁夏、新疆等地的“求道者”,跟着耿学刚在600亩葡萄庄园里转悠,参观包括种植、酿造、储酒、销售、旅游在内的各个环节。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想做酒庄,”耿学刚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求道者的热睛让他印象深刻。
耿学刚往往会送给他们一个故事:2000年,耿学刚到了法国波尔多,在当地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一家私人酒庄,酒庄主人拿着手电筒,带他穿行在长着青苔的地下长廊,到了酒窖,主人从长毛的橡木桶中倒出葡萄酒,递给他。然后讲起自己家族酿造葡萄酒的故事,直到耿学刚把杯中酒喝完。
主人的故事里有这么一句:“我是跟我爷爷学的,我爷爷又是跟他的爷爷学的,我们家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从波尔多回来后,经过两年的准备,耿学刚创建了私人酒堡。在当时,耿学刚的举动被周围人笑称为“异想天开”:老老实实种葡萄酿酒得了,做什么酒庄?
而现在,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升温,中国葡萄酒行业正掀起一股以国内自建和海外收购为主的“酒庄热”。
从2001年张裕卡斯特酒庄推动酒庄运动开始。到最近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宣布,成功斩获波尔多的GrandMouē ys酒庄,创下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收购的国际酒庄单体面积之最;从姚明收购美国帕纳谷的酒庄。成立姚家族红酒酒业公司,到赵薇和老公黄有龙正式签购波尔多Saint Emilion grand cru的Chateau Monlot酒庄。甚至再到几个普通中产阶层为了移民,凑钱去法国买个小酒庄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
“在国外投资收购酒庄,并非像国内想象得那样高不可攀。”酒行业资深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他介绍说,在国外收购一个酒庄,价格大致在一亩地三万元到十万元之间,加上在国外贷款,以土地作担保,银行融资只需要1%的年息。
肖竹青认为,相对于国内葡萄园的建设和收购,收购海外酒庄投入产出比更占优势。
国内葡萄园的收购不仅涉及土地政策问题,费用也不会低于十余万元一亩,且新种的葡萄至少5年才能产酒。
“在海外市场,即便是一个现成的、中上规模的成熟酒庄,3000万一5000万元人民币也足够,而这个价钱在北京只能买一套高档别墅,”肖竹青说,“在市场不景气的现在,购买海外酒庄正当时,何乐而不为呢?”
近来,肖竹青在一些葡萄酒论坛会议上碰到越来越多的“酒庄托”。“他们都很活跃,手上的酒庄大部分面积都在几十亩以内,遇到富豪便开始推销,”尽管肖竹青对这种方式并不十分赞同,可也不得不承认,“成功率挺高的。”
复杂的“盈利”
“也就是近五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才真正进入成长期。之前的导入期,无论是企业还是大经销商,都做不起来。”肖竹青说,2007年以前做葡萄酒的,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
“很多人死在天亮的前一天晚上,”肖竹青如此形容前几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惨烈,“现在,天亮了,大家看清形势蜂拥而入。”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零售规模为600亿一700亿元,到2013年将超过900亿元。考虑到每年数量庞大的“水货”,中国葡萄酒市场规模实际已经超过1000亿元。
最新一届中国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TOPWINE CHINA 2012)便是例证。6月4日,第三届TOPWINE CHINA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TOPWlNE CHINA 2012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荷兰国际工业促进公司和北京世联新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酒尚》杂志协办,展区面积16500平方米,设三个专业展馆,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品牌参展。 这是一场热闹的葡萄酒品牌PARTY。 这个PARTY走过的三年,也是中国葡萄酒快速发展的黄金年。历经这三年的沉淀,这个PARTY上,中国葡萄酒业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一位企业代表说:“酒庄酒是未来考虑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笔得到普遍认可的进口葡萄酒账单是:出厂价为10元,进口价则要翻四倍,到了终端零售价再翻4倍,如果进了娱乐场所还要再翻一倍,最终价格高达300元以上。
“经销环节的暴利,也是这几年葡萄酒行业越来越火的原因。”肖竹青说。
而一些名庄则不存在赔钱问题,因为永远供不应求。直到现在,法国波尔多还奉行期酒制度,比方说2011年的酒,要等到2012年4月份才开始品尝,况且按照波尔多的特殊制度,只有少数几个酒庄拥有预购期酒的权力。
法国一著名葡萄酒品牌中国区代表宋元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说,五大一级庄(拉菲、拉图、木桶、玛歌、侯伯王)今年的期酒价都在400欧之内,等到几年之后期酒上市销售,价格就要翻几倍甚至十几倍。即便现在拉菲的价格下跌。相对于它的期酒价格,仍然是非常盈利的。
“名庄不愁卖。”宋元一句话概括。
可也有不同意见。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国葡萄酒公司亚洲区品牌代表说,其实国人去国外买酒庄跟去国外买房是一样的概念, “觉得外面比中国还值”,可是要想从酒庄上盈利,却绝非易事。
该品牌代表说,抛却并不算大的资金压力,投资收购一家海外酒庄并非易事,如选择难度大、购买程序繁杂、市场瞬息万变、经验要求高等。
“收购完酒庄,只是开始,”该品牌总监说,“无论是工人、机器,还是葡萄园的维护都需要相当大的费用和精力,很多葡萄园就此荒废,专业的法国酿酒师都走到破产出售的地步,别说刚刚入门的中 国人了。”
TOPWINE CHINA 2012的主办方之一,北京世联新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中国葡萄酒近些年增长迅速,但需要更加务实和理性地思考未来的方向。这也是本届TOPWINE CHINA要探讨的主题之一。
“中国快速的市场变化,快速的经济膨胀,导致很多有钱人在很短时间内将自己速成为了欧美贵族。名车,名表,名包,名酒,这种表面的速成,却容易导致内心的空虚。多数速成者在达到了满足虚荣心之后,才发现自己与实际的贵族不同,人家追求的更多是生活品质。中国对于葡萄酒的认知,还需要慢慢培养。”
一个被普遍认可的事实是:在中国,官员和房地产商做葡萄酒生意有着天然的优势。
“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要靠关系做生意。”每次有晚宴或者是重要的餐叙,他都会极力弄清受邀人的背景,如果有官员和企业老总,都会特别认真对待。
“他们是可以团购的大客户,”身为法国人的该品牌代表稍显焦虑地说,“可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关系。”
财富与尊重
2009年秋天。宋元在法国INSEEC波尔多校区,开始学习红酒管理MBA课程,这是在全法排名数一数二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所在的班级共有46个人,来自22个不同的国家,中国人就有5个。
有一次上课,系主任讲到葡萄酒的亚洲市场,别有深意地望着5个中国学生说,2009年共有三个中国买家在波尔多买了酒庄。听完,底下的同学都有点躁动。
系主任接着说,中国人买酒庄有个特点,就买跟名酒庄类似的名字,比如有人买的酒庄名叫“chateau latour—laguens”,即拉图拉甘酒庄,跟五大名庄之一的拉图(chateau latour)酒庄相比,仅有一词之差。
同学们听出了系主任的暗示,都大笑起来。
回国后,宋元成了一法国著名葡萄酒品牌的中国区代表,她听到了更加让自己感受复杂的事情:一位中国亿万富翁买下了著名的拉斐特酒庄,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儿子。
“酒庄名字里有lafite(拉菲),似乎就多值些钱。”宋元感慨道。
原拉菲特酒庄庄主则对这种外界的说法进行了反驳:“我认为,最初令他们钟情的是拉菲特酒庄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景观。当然,拉菲特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品牌名称。”不过,他还是承认两个酒庄名字的相似这一巧合对中国收购方有一定影响。
法国朋友告诉宋元,对于法国人来说,红酒是血,面包是肉,一个酒庄往往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被别人收购的。相对于卖给其他国家,酒庄被中国人收购,还多了一层顾虑。
顾虑是这样的:“为了撑门面,圆一个城堡梦,即便买了酒庄有了产出,也只是销往中国,这个酒庄的酒几乎没有可能再出现在其他国家市场上,更别说很大的可能是酒庄由此荒废了产酒功能。”
“确实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宋元向《中国周刊》记者说出了她认为的背后的真正逻辑,“严重点说,法国人觉得中国人有钱,可是没有姿态,从骨子里并不尊重这些中国‘有钱人’。”
其实,每到法国酒节的时候,成群结队的中国商人经常成为一道风景。
在宋元的记忆里,中国人品酒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媒体头版已有好几次,他们被描述成一群不关心红酒技术细节的人,只会直接向庄园主发问:你们还有多少酒卖给我?
在私下的交流里,法国朋友对宋元直言: “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懂葡萄酒,有点装模作样的感觉。”
让更多人读懂葡萄酒,也是本届TOPWINE CHINA考虑的重点。所以博览会上也设置了侍酒师大赛、品酒课程及各类品鉴会等相关活动。《酒尚》杂志作为TOPWINE CHINA展会的特别媒体协办方,还将在展会上发起一场以国际葡萄酒投资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以引导投资界更为专业地进行葡萄酒投资。
“烧红”之后
在国外,红酒投资被视为一项长期投资,无论是投资酒庄、还是购买成品酒、抑或押注期酒或购买酒类基金,都追寻长期稳定的回报。但当下国内投资客的行为,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短期炒作。
温州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温州地区进口红酒货值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0%。仅今年第一季度,温州地区累计进口红酒货值就达847万美元,同比增长207.95%。
国际酒业人士担心,目前中国的炒家和各类投资客,将打破名庄酒这一数百年的稳定市场。
这种担心并非毫无依据。
2010年7月,拉菲、莫顿等几家酒庄的2009年期酒价格放出来之后,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拉菲正牌期酒价格到了985欧元/支,比先前公布的价格翻了一倍多。这让法国主产地经销商们担心,为了得到心仪的红酒,红酒爱好者得支付史无前例的高价去购买。
甚至有人猜测,最终中国投资者将对波尔多的葡萄酒风格产生影响,使其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在两家中国人拥有的酒庄担任顾问的Stephane Toutoundji说:“中国人更喜欢柔软顺滑、风格优雅、口感平衡的葡萄酒,不喜欢单宁和橡木味过重的酒,也不喜欢苦涩的味道。”
“我们担心中国的投资者,正在制造一个国际泡沫。”Premier Cru精品葡萄酒拍卖行的一位投资顾问表示。
担心的对立面,则是越来越多的世界酒庄对中国买家敞开了怀抱。
就在最近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南非驻华使馆公使莫亚义亲临南非葡萄酒专场品鉴会:“对于中国企业去南非买酒庄,政策完全开放,中方可以100%持股。”
相对南非来说,法国去年一年已有超过10个葡萄酒庄园被中国人收购。
对于这趟不断升温的猎金酒庄之旅,最新的评论是:“中国买家的钱,已将波尔多的土地烧红。”
(实习生叶宇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端着葡萄酒酒杯的姚明,正在慢慢代替抱着篮球的姚明。
2011年11月27日,一个慈善晚宴上,姚明带来了全球首瓶“姚明葡萄酒”。这款以2009年产赤霞珠葡萄酿制的“姚明葡萄酒”,6万元起拍,最终落槌在15万元。
酿制葡萄酒的赤霞珠,产自姚明收购的加利福尼亚州纳帕酒庄。从历史看,运动员与酒庄之间的渊源,比人们想象的近得多,绝大部分以“城堡”为名的酒庄,都可以被看做某种曾以实战马术或剑术扬名立万的运动爱好者“归隐的场所”。
而现在,中国人似乎正在将“归隐的场所”拥有者的范围扩大。
影视明星,网络巨头,珠宝大佬,房地产商人,甚至是普通的中产阶层,都纷纷进军葡萄酒酒庄,“酒庄热”不断升温。
“何乐而不为”
五月中旬的一天,河北昌黎“耿氏酒堡”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五个北京顺义郊区的葡萄种植户找到酒堡主人耿学刚,他们不买葡萄苗,不问怎么酿造酒庄酒,也不买酒,而是只为一个问题而来:如何建一个葡萄酒酒庄? 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作为中国私人酒庄的较早拥有者,耿学刚每年都要接待四五批这样的特殊客人。这些来自广西、宁夏、新疆等地的“求道者”,跟着耿学刚在600亩葡萄庄园里转悠,参观包括种植、酿造、储酒、销售、旅游在内的各个环节。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想做酒庄,”耿学刚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求道者的热睛让他印象深刻。
耿学刚往往会送给他们一个故事:2000年,耿学刚到了法国波尔多,在当地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一家私人酒庄,酒庄主人拿着手电筒,带他穿行在长着青苔的地下长廊,到了酒窖,主人从长毛的橡木桶中倒出葡萄酒,递给他。然后讲起自己家族酿造葡萄酒的故事,直到耿学刚把杯中酒喝完。
主人的故事里有这么一句:“我是跟我爷爷学的,我爷爷又是跟他的爷爷学的,我们家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从波尔多回来后,经过两年的准备,耿学刚创建了私人酒堡。在当时,耿学刚的举动被周围人笑称为“异想天开”:老老实实种葡萄酿酒得了,做什么酒庄?
而现在,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升温,中国葡萄酒行业正掀起一股以国内自建和海外收购为主的“酒庄热”。
从2001年张裕卡斯特酒庄推动酒庄运动开始。到最近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宣布,成功斩获波尔多的GrandMouē ys酒庄,创下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收购的国际酒庄单体面积之最;从姚明收购美国帕纳谷的酒庄。成立姚家族红酒酒业公司,到赵薇和老公黄有龙正式签购波尔多Saint Emilion grand cru的Chateau Monlot酒庄。甚至再到几个普通中产阶层为了移民,凑钱去法国买个小酒庄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
“在国外投资收购酒庄,并非像国内想象得那样高不可攀。”酒行业资深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他介绍说,在国外收购一个酒庄,价格大致在一亩地三万元到十万元之间,加上在国外贷款,以土地作担保,银行融资只需要1%的年息。
肖竹青认为,相对于国内葡萄园的建设和收购,收购海外酒庄投入产出比更占优势。
国内葡萄园的收购不仅涉及土地政策问题,费用也不会低于十余万元一亩,且新种的葡萄至少5年才能产酒。
“在海外市场,即便是一个现成的、中上规模的成熟酒庄,3000万一5000万元人民币也足够,而这个价钱在北京只能买一套高档别墅,”肖竹青说,“在市场不景气的现在,购买海外酒庄正当时,何乐而不为呢?”
近来,肖竹青在一些葡萄酒论坛会议上碰到越来越多的“酒庄托”。“他们都很活跃,手上的酒庄大部分面积都在几十亩以内,遇到富豪便开始推销,”尽管肖竹青对这种方式并不十分赞同,可也不得不承认,“成功率挺高的。”
复杂的“盈利”
“也就是近五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才真正进入成长期。之前的导入期,无论是企业还是大经销商,都做不起来。”肖竹青说,2007年以前做葡萄酒的,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
“很多人死在天亮的前一天晚上,”肖竹青如此形容前几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惨烈,“现在,天亮了,大家看清形势蜂拥而入。”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零售规模为600亿一700亿元,到2013年将超过900亿元。考虑到每年数量庞大的“水货”,中国葡萄酒市场规模实际已经超过1000亿元。
最新一届中国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TOPWINE CHINA 2012)便是例证。6月4日,第三届TOPWINE CHINA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TOPWlNE CHINA 2012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荷兰国际工业促进公司和北京世联新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酒尚》杂志协办,展区面积16500平方米,设三个专业展馆,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品牌参展。 这是一场热闹的葡萄酒品牌PARTY。 这个PARTY走过的三年,也是中国葡萄酒快速发展的黄金年。历经这三年的沉淀,这个PARTY上,中国葡萄酒业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一位企业代表说:“酒庄酒是未来考虑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笔得到普遍认可的进口葡萄酒账单是:出厂价为10元,进口价则要翻四倍,到了终端零售价再翻4倍,如果进了娱乐场所还要再翻一倍,最终价格高达300元以上。
“经销环节的暴利,也是这几年葡萄酒行业越来越火的原因。”肖竹青说。
而一些名庄则不存在赔钱问题,因为永远供不应求。直到现在,法国波尔多还奉行期酒制度,比方说2011年的酒,要等到2012年4月份才开始品尝,况且按照波尔多的特殊制度,只有少数几个酒庄拥有预购期酒的权力。
法国一著名葡萄酒品牌中国区代表宋元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说,五大一级庄(拉菲、拉图、木桶、玛歌、侯伯王)今年的期酒价都在400欧之内,等到几年之后期酒上市销售,价格就要翻几倍甚至十几倍。即便现在拉菲的价格下跌。相对于它的期酒价格,仍然是非常盈利的。
“名庄不愁卖。”宋元一句话概括。
可也有不同意见。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国葡萄酒公司亚洲区品牌代表说,其实国人去国外买酒庄跟去国外买房是一样的概念, “觉得外面比中国还值”,可是要想从酒庄上盈利,却绝非易事。
该品牌代表说,抛却并不算大的资金压力,投资收购一家海外酒庄并非易事,如选择难度大、购买程序繁杂、市场瞬息万变、经验要求高等。
“收购完酒庄,只是开始,”该品牌总监说,“无论是工人、机器,还是葡萄园的维护都需要相当大的费用和精力,很多葡萄园就此荒废,专业的法国酿酒师都走到破产出售的地步,别说刚刚入门的中 国人了。”
TOPWINE CHINA 2012的主办方之一,北京世联新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中国葡萄酒近些年增长迅速,但需要更加务实和理性地思考未来的方向。这也是本届TOPWINE CHINA要探讨的主题之一。
“中国快速的市场变化,快速的经济膨胀,导致很多有钱人在很短时间内将自己速成为了欧美贵族。名车,名表,名包,名酒,这种表面的速成,却容易导致内心的空虚。多数速成者在达到了满足虚荣心之后,才发现自己与实际的贵族不同,人家追求的更多是生活品质。中国对于葡萄酒的认知,还需要慢慢培养。”
一个被普遍认可的事实是:在中国,官员和房地产商做葡萄酒生意有着天然的优势。
“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要靠关系做生意。”每次有晚宴或者是重要的餐叙,他都会极力弄清受邀人的背景,如果有官员和企业老总,都会特别认真对待。
“他们是可以团购的大客户,”身为法国人的该品牌代表稍显焦虑地说,“可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关系。”
财富与尊重
2009年秋天。宋元在法国INSEEC波尔多校区,开始学习红酒管理MBA课程,这是在全法排名数一数二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所在的班级共有46个人,来自22个不同的国家,中国人就有5个。
有一次上课,系主任讲到葡萄酒的亚洲市场,别有深意地望着5个中国学生说,2009年共有三个中国买家在波尔多买了酒庄。听完,底下的同学都有点躁动。
系主任接着说,中国人买酒庄有个特点,就买跟名酒庄类似的名字,比如有人买的酒庄名叫“chateau latour—laguens”,即拉图拉甘酒庄,跟五大名庄之一的拉图(chateau latour)酒庄相比,仅有一词之差。
同学们听出了系主任的暗示,都大笑起来。
回国后,宋元成了一法国著名葡萄酒品牌的中国区代表,她听到了更加让自己感受复杂的事情:一位中国亿万富翁买下了著名的拉斐特酒庄,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儿子。
“酒庄名字里有lafite(拉菲),似乎就多值些钱。”宋元感慨道。
原拉菲特酒庄庄主则对这种外界的说法进行了反驳:“我认为,最初令他们钟情的是拉菲特酒庄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景观。当然,拉菲特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品牌名称。”不过,他还是承认两个酒庄名字的相似这一巧合对中国收购方有一定影响。
法国朋友告诉宋元,对于法国人来说,红酒是血,面包是肉,一个酒庄往往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被别人收购的。相对于卖给其他国家,酒庄被中国人收购,还多了一层顾虑。
顾虑是这样的:“为了撑门面,圆一个城堡梦,即便买了酒庄有了产出,也只是销往中国,这个酒庄的酒几乎没有可能再出现在其他国家市场上,更别说很大的可能是酒庄由此荒废了产酒功能。”
“确实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宋元向《中国周刊》记者说出了她认为的背后的真正逻辑,“严重点说,法国人觉得中国人有钱,可是没有姿态,从骨子里并不尊重这些中国‘有钱人’。”
其实,每到法国酒节的时候,成群结队的中国商人经常成为一道风景。
在宋元的记忆里,中国人品酒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媒体头版已有好几次,他们被描述成一群不关心红酒技术细节的人,只会直接向庄园主发问:你们还有多少酒卖给我?
在私下的交流里,法国朋友对宋元直言: “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懂葡萄酒,有点装模作样的感觉。”
让更多人读懂葡萄酒,也是本届TOPWINE CHINA考虑的重点。所以博览会上也设置了侍酒师大赛、品酒课程及各类品鉴会等相关活动。《酒尚》杂志作为TOPWINE CHINA展会的特别媒体协办方,还将在展会上发起一场以国际葡萄酒投资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以引导投资界更为专业地进行葡萄酒投资。
“烧红”之后
在国外,红酒投资被视为一项长期投资,无论是投资酒庄、还是购买成品酒、抑或押注期酒或购买酒类基金,都追寻长期稳定的回报。但当下国内投资客的行为,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短期炒作。
温州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温州地区进口红酒货值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0%。仅今年第一季度,温州地区累计进口红酒货值就达847万美元,同比增长207.95%。
国际酒业人士担心,目前中国的炒家和各类投资客,将打破名庄酒这一数百年的稳定市场。
这种担心并非毫无依据。
2010年7月,拉菲、莫顿等几家酒庄的2009年期酒价格放出来之后,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拉菲正牌期酒价格到了985欧元/支,比先前公布的价格翻了一倍多。这让法国主产地经销商们担心,为了得到心仪的红酒,红酒爱好者得支付史无前例的高价去购买。
甚至有人猜测,最终中国投资者将对波尔多的葡萄酒风格产生影响,使其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在两家中国人拥有的酒庄担任顾问的Stephane Toutoundji说:“中国人更喜欢柔软顺滑、风格优雅、口感平衡的葡萄酒,不喜欢单宁和橡木味过重的酒,也不喜欢苦涩的味道。”
“我们担心中国的投资者,正在制造一个国际泡沫。”Premier Cru精品葡萄酒拍卖行的一位投资顾问表示。
担心的对立面,则是越来越多的世界酒庄对中国买家敞开了怀抱。
就在最近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南非驻华使馆公使莫亚义亲临南非葡萄酒专场品鉴会:“对于中国企业去南非买酒庄,政策完全开放,中方可以100%持股。”
相对南非来说,法国去年一年已有超过10个葡萄酒庄园被中国人收购。
对于这趟不断升温的猎金酒庄之旅,最新的评论是:“中国买家的钱,已将波尔多的土地烧红。”
(实习生叶宇婷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