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也应该讲究语言艺术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理论严谨的实践性科学.调查表明,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枯燥、乏味、难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这不仅需要理解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科学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是表达物理教学本质的重要手段.所谓科学性,就是语言要准确无误、合乎逻辑,这是每一个物理教师讲课时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艺术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艺术的语言,可以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感,要让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人,因此它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工作.而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感情充沛应该放在第一位,一个物理教师走进课堂,如果没有激情、死气沉沉、照本宣科,学生听课就会如同嚼蜡、昏昏欲睡,如若这样,怎能很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又如何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丰富的情感,不仅是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而且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应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表达教学内容的自然情境;二是对学生的期望情感.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非常亲切,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三是对事业热爱的情感.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和所教学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就会富有情感地讲好每一堂课,就能感染并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物理知识.如在讲述磁偏角、小孔成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内容时要充满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比如教师提问问题时说“依你看该怎么办?”“你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吗?”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语言,会觉得老师很亲切,他们会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比强行要求要好得多.千万不要说“你怎么不像××同学?他哪里都比你强”,这种打击人的话,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见教师在语言上贴近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把学生吸引过来.
  2教师的语言要幽默而风趣
  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这要求我们把幽默搬进课堂教学,运用幽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幽默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枯燥心态的良好方法.教学语言的幽默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巧妙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使教学顿时生辉.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的惯性时,笔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由此可见,运用幽默的物理教学艺术总比直接枯燥讲解出来要有效得多.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动力,需要发掘和注入幽默新颖的物理教学语言材料,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既要让学生走入课堂,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用心领悟物理语言文化的幽默的内在魅力.笔者每次讲到:当有交变磁场通过金属截面时,该金属截面内会有涡流产生.学生们总会发笑.于是带他们一起想象:当有交变磁场通过金属截面时,该金属截面内会有“无数只蜗牛在绕同心圆周爬动”,但一定要搞清楚“蜗牛爬动”的原因:电磁感应.
  善于运用“课堂幽默”,就是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察言观色、掌握火候、诱而不发、导而不牵,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太阳系各大行星的位置时,笔者就告诉学生“水金球”意思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把木头烧成了土”,意思是火星木星土星.这样,原本枯燥难记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好记,沉闷的课堂也变得活跃.
  幽默是一种较高级的言语境界,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一种对事物发展的把握,是对知识随心所欲的驾驭,是对物理知识的透彻认识,它体现了教师高度的智慧和极高的审美内涵.语言的幽默,恰当的比喻,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甚至终生难忘.
  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既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更能开启学生心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要比在沉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好的多.笔者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说:电影上经常放映的“英雄救美”的故事有很多是不符合物理规律的,比如一个女孩从山崖上掉下来了,另一个侠客紧接着跳下去,我们看到他们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不一会儿,侠客就可以抓住女孩的手了,然后更不可思议的是两个人竟然又飞回来掉下来的地方.向学生讲解这些现象为什么不符合物理规律,这样的效果比直接说“两个物体先后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来得生动,有感染力.但是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不应为了片面追求生动性而引用一些庸俗的笑话和比喻,应当竭力运用科学本身的动人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一堂课内,幽默的次数也不宜太多,这样,学生的情绪容易控制.过犹不及,效果反而不好,这里需要教师能够善于把握.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用幽默的方式提出批评,效果要比直接制止的好.比如,当你发现学生睡觉时,除了可以走到旁边个别提醒外,有时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幽默一下,说:“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去苏州研究寒山寺的钟是如何振动的了……”这样既不会引起睡觉同学的反感,又可以使其他同学加深知识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来挖苦学生,如果有意无意的贬损了学生的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会带来极大的负效应.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技巧,使课堂气氛轻松一下,学生情绪活跃一点,这无异于盛夏里送来缕缕清风,沙漠中淌过涓涓甘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切感,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和学的关系,往往使师生之间产生距离,而教师的幽默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3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眼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较耳朵和其它感官有着特殊的贡献,它识别的事物又多又快,获取的信息记得牢,集中率高.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除了耳听以外,还有视觉的感知,倘若老师站在那里,毕恭毕敬,毫无动作配合,就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听课兴趣.因而,在讲究语言艺术技巧时辅以必要的动作、姿态和眼神,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自己的语言、姿态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得举止适宜,恰倒好处.教师在做一般性的叙述时,为了给学生以有力的影响和深刻的印象,可以离开讲台,靠近学生;当讲到优美动情的地方,手势应柔和舒展;当讲到激动之处,可以急剧有力地挥手.教师还应随着教学的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充分利用“体态语言”来配合课堂教学.揭示学习目标时,应站在讲台与黑板之间,结合板书告诉学生应该达到的“目的地”,这时教师应是一个指路人;学生实验或练习时,教师应走下讲台巡视,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应以鼓励和期待的目光注视他们,这时教师应是学生的后盾.事实证明,教师“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自始至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思维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进取精神.记得笔者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有个学生在物理测试中得了满分,下课时,我拍了拍他的头说:好好干.后来那学生就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连本来一直不太好的英语成绩都上去了.那学生工作了以后和我说:“老师,那暖流一直滋润着我牵引着我,走向自信走向希望走过学生时代”
  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表情语言、手势语言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有效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当教师学会用姿势、声音等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示时,才能调动起学生来,使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课堂上老师把和蔼、亲切的目光落到学生身上,使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到老师能看到自己,目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样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当学生违犯了课堂纪律时,教师以严肃的目光去注视他,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会更重视,也更容易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手势的加强,加深对学习重点的记忆,给课堂增添生命力,让课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在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夸张手法
  夸张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是指为了引起他人想象,夸大而不歪曲事实的一种对事物的形象描述.在物理教学中适度运用夸张手法,不但使抽象的物理现象、概念变得丰富形象,而且给人一种似乎逼真的感觉.让难以理解的物理规律变得简单容易,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注重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适度夸张,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惯性时,有的学生对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理解不深刻,笔者就取来一个漂亮的玻璃杯,杯中装满水放在讲台边缘,下面压一张纸,笔者假意慢慢向外拉动纸,玻璃杯随之而动,学生惊呼:玻璃杯要掉了.我迅疾抽掉纸,玻璃杯没动.学生恍然大悟,产生乐趣的同时,又加深了印象和理解.
  注重物理规律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适度夸张,便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总之,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更要具有艺术性.在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又降低了知识点的坡度和难度,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掌握好语言艺术,成为学生喜爱的物理引路人.教师的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学能力,又与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学生领会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他文献
设问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概念规律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例题、习题、实验等教学过程中使用.总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使用.  1设问的类型与方法  1.1加(减)条件式设问  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通过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些条件再进行设问的方法.  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减掉一个条件:“均匀”,那就是这样设问: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吗?  让学生
高中物理是在学习了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对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直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让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越来越抵触物理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创新自己在课堂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形式推动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引领高中物理课堂走向高效。  1 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抽象、
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由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概念的局限以及由词语带来的误解进行不恰当类比而产生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或相悖的理解认知,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影响.  1前概念的来源  前概念的来源是多样的,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对概念认识不全面以及旧知识的影响.例如,有些同学从生活现象中观察到温度高时会有地面上的水会蒸发,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在温度高时才会有蒸发
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实
众所周知,海上的帆船是依靠风驱动的,虽然我们对各个海区的季风情况已比较熟悉,但有时因受制于目的地的位置,帆船不得不面对逆风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从受力的角度剖析一下帆船为什么可以逆风而行。  [TP12GW160。TIF,Y#]  先来看一种比较简单的力学解释,如图1,风从船的右前方吹来,调整帆面MN,使其与风向成一个较小的锐角,风对帆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沿着帆面的F1和垂直帆面的F2,其中F2又可分解为
近年来,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得到了持续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中,学讲模式是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在政治教学中以学讲模式为抓手,紧扣关键节点,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政治教学深入开展。  一、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标准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
从17世纪开始,笛卡尔就将以太引入科学,认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通过以太传递。19世纪,科学家们逐步发现光是一种波,而生活中的波大多需要传播介质。受经典力学思想影响,于是他们便假想是以太这种物质在光的传播中起到了介质的作用。以太的假设代表了传统的观点: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当参照系改变,光速也改变。以太这个“绝对静止系”就是“以太系”。其他惯性系的观察者所测量到的光速,应该是“
一、形象思维的作用简介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与感受体验连接在一起的。形象思维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这里所说的的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不管在哪种地方,形象思维都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例如,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如果他离开了形象思维,那么他得到的信息就可能是间接的,这就有可能让他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
1 问题的提出  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关公式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姑且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法”,其和动能定理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也是被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法宝中的二个法宝(还有一个法宝是“动量守恒定律”,现人教版高中阶段已不作重点要求),可见其在动力学中的重要性。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二者的内容都比较熟悉,对于单个定律或定理的理解也很到位,尤其是必修一上完后学生对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