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Vit K1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Vit K1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06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前者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后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Vit K1治疗,对比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高于对照组(83.1%),且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泮托拉唑联合Vit K1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临床疗效
  消化道溃疡并出血作为消化内科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是以及时、有效止血和抑制胃酸分泌为基本原则。根据临床研究显示: 泮托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发挥很强的抑制酸作用,而Vit K1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不仅可以发挥解除平滑肌痉挛和镇静的作用,在凝血过程中还发挥止血的作用。近年来,我院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6例消化溃疡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龄为18—63岁,平均年龄为(35.3±3.6) 岁。十二指肠溃疡46例、胃溃疡42例、复合性溃疡18例。 出血量>1000ml共13例,出血量为500—100ml共24 、例,出血量<500ml共69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和(或者)血便、黑便。现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柏永鹏 李奇峰 唐学峰柏永鹏 李奇峰 唐学峰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含禁食、止血、输血、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在该基础上对照组主要给予泮托拉唑(生产商: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753)进行治疗,将泮托拉唑注射液40mg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2次/d,7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肌肉注射Vit K1(生产商: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11021167)20mg,1次/1d,7d为一个疗程[1]。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的脉搏和血压,并观察大便量并进行潜血实验,注意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两组患者均不再使用其他任何抗酸药物和止血药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1.3.1 止血标准
  (1)患者呕血停止或者粪便由黑转黄;(2)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3)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稳中有升;(4)患者经胃镜检查没无活动性出血;(5)患者胃管内无血液;(6)肠源性氮质血症3-4天降至常;(7)周围循环衰竭纠正。
  1.3.2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治疗后3d内止血;(2)有效:患者治疗后5d内止血;(3)无效:患者治疗5d后仍有出血。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主要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统计,而计量资料则采用(x±s)进行表示,对计数资料则使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3.1%),且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因为酸性胃液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最终形成的溃疡,该酸性胃液同时还会侵蚀溃疡基底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而出血,是临床上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最关键的是阻止出血并预防再出血。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有效手段,而止血很大程度上是由胃酸的抑制程度来决定中,当体液和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PH>6的时候才能够发挥持作用,如果56。而Vit K1还有解痉的功能,能够缓解胃肠道痉挛的引起的不适感,也能预防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导致VitK1的继发性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2]。
  在本文的研究数据中,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Vit K1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单纯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的对照组(83.1%),并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6.9%),且P<0.0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泮托拉唑联合Vit K1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芳静.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15,24(4):302-303.
  [2] 刘辽,杨代喜,蒋丹,等.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成药,2014,36(3):491-497.
其他文献
【摘 要】 三七、人参、柴胡等临床常用中草药中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已有研究表明其对机体多个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由于以脑梗死、脑肿瘤、帕金森病等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皂苷在中枢神经疾病作用的研究正逐渐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皂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皂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 癫痫 脑肿瘤  【 Abstrac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急性期ECP水平的高低与患儿日后喘息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愈后随访6~12月,观察有无喘息发作。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联合舒洛地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当归补血汤联合舒洛地特,对照组应用舒洛地特,3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3%;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联合舒洛地特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有效方法,能明显降低24h蛋白定量,改善患者肾
期刊
【摘 要】 当前中国已逐渐步入快速老龄化的时代,新的医疗改革也面临着新的调整,尤其是对临终人群的人文关怀。但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立足于医学社会学视角,通过文献研究、问卷法、人类学的田野参与观察法、访谈法,从中西方的传统认知、孝道理念、医疗政策、NGO与志愿者的角色、权利义务等角度探析南京临终关怀事业的进程与前景。  【关键词】 生死观 临终医疗 人文
期刊
【摘 要】 目的 对股骨髓内钉术后导致骨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髓内钉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股骨髓内钉术后导致骨不愈合的原因。结论 髓内釘的工作长度、髓内釘的直径、骨折部位生物学环境、手术中软组织剥离过度影响骨折断端血供,骨折断端复位不良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比如“吸烟、酗酒,糖尿病、营养不良”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碳酸锂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躁狂症疾病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行临床碳酸锂、氯氮平联合治疗;并将同期接收另一组躁狂症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行临床碳酸锂疗法,判定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躁狂症疾病患者治疗好转率(94.3%)和对照组(77.1%)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  1.2 疾病诊断  (1)本组所接收躁狂症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均表现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CRAMS评分指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程序的临床方法,以提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能力,降低病死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收治18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90例研究组采用CRAMS评分系统进行伤情评定后进行相应救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护理程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从呼救到接受治疗这个阶段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通过运用CRAMS评分系统,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慢阻肺(COPD)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应用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患者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一组剂量为每日40mg,另一组剂量为每日80mg,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共计32例(91.4%),对照组共计30例(85.7%),两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照组给予PPI、促进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PPI、促进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常规方法的同时加用黛力新和(或)谷维素治疗。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8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伴有焦虑、忧郁的患者,在应用常规抗反流药物的同时加用抗焦虑药物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析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抽选我院养殖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并于颅脑损伤后的5h、12h、24h、3d、6d等5个时间点,分别选择10只研究对象制作标本,并对促红细胞生素进行检测,以进行对比。结果 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观察组中研究对象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检测结果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且在颅脑损伤第6d后下降。结论 腹颅脑损伤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