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打造全球首座零碳城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有两种东西最为丰盛:一是石油,二是阳光。石油输出者的标签与首都阿布扎比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已经很多年了。现在,阿布扎比在华丽转身,投资兴建世界第一座“零碳城”。
  
  阿布扎比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北部,由海边的的几个小岛组成。阿布扎比是阿拉伯语中“有羚羊的地方”之意。据说,从前常有阿拉伯羚羊在这一带出没,所以得名。
  当全球在倾力应对能源不足与气候变暖等环境保护问题时,隶属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邦正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公司等合作一项“造城”计划,投资220亿美元,在距离阿布扎比市东南方11公里的沙漠区域圈地6.4平方公里,打造一座可容纳5万人的世界上首座实现“无碳、无废物,无汽油”的“太阳城”。整座城市计划预计在2016年前开发完成。
  目前从设计规划图看,城外将覆盖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城内以便捷公交系统替代小汽车;居民所用的电力将由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而成;由棕榈树和红树林组成的巨大的种植园将在城市周围形成一个绿化带,为生物燃料提供原材料,同时生物燃料这个新产业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为这个城市的居民带来收入。
  这项在阿布扎比的沙漠地上的建筑工程资金来源是阿布扎比政府与一些个人投资者。政府领导者宣称,修建这个名为“马斯达尔”的太阳城,是因为石油是20世纪的产物,他们要用卖石油的钱在21世纪修建一座环保之城。马斯达尔是全球第一个环保之城,建筑内的碳排放为零,能源的供给通过利用丰富的太阳光资源完成。这里还会成为1500个商家、50000个常住居民、以及40000个在此上班的人的“新家”。
  马斯达尔的建设目前已经破土动工,设计者是71岁的英国现代派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太阳城的用水量比同样规模的传统建筑少60%,用电量少70%。在马斯达尔,汽车不允许进入,交通运输改由一种通过锂电池供电的设备完成。建筑内的废水会被回收,经过处理后浇灌郊区的农田。政府对马斯达尔给予厚望,希望项目完工后,可以提供70,000个工作岗位,并成为全球绿色科技的中心。项目的指挥中心是全世界第一个百分之百利用太阳能的办公室,目前已经对外开放。
  虽然阿联酋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马斯达尔不会使用一滴石油。周边的沙漠中将布满无数太阳能光电板和反光镜,竖立在大海与沙漠之间的众多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也将成为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阿联酋的夏季每年长达9-10个月,太阳直射的地表温度在50摄氏度以上。太阳城内将采用多种绿色降温手段:第一,城内的林荫街道纵横交错,提供林荫的主要不是树木,而是覆盖在城区上空的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滤网;其次,城中将建一种叫“风塔“的装置,利用风能、空气流动和水循环形成一个天然空调;第三,密布的河道和喷泉也能降温增湿;第四,街道设计得非常窄,一些地方甚至只有约3米宽,围绕城区还种植了大量的棕榈树和红树,以减少阳光的直射。
  另外还有12米高的城墙将“太阳城”围起来,一如古代壮阔的城池。所有建筑限高5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这将是一座没有汽车行驶的城市。来访者把汽车停放在城墙之外,进城后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无人驾驶的公共电车。这种公共电车在半空中的轨道上行驶。人们从任何一个地方前往最近的交通网点和便利设施的距离都不超过200米,小汽车在这里将毫无用处。节能的设想甚至还惠及到城外,一种电动铁路系统连接马斯达尔城与周围城市的交通。由于消除了汽车废气与建筑内的零排放,这里的居住环境简直就是新时代的“桃花源”。
  阿联酋是世界最大石化产品生产国之一,却投资兴建世界第一座“零碳城”,这一让人匪夷所思的举措引人瞩目。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活在同一星球”计划负责人保罗·让勒诺说:“阿布扎比今天踏上了新的旅程,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革命的中心。”让勒诺对马斯达尔城未来很有信心。“我们希望,马斯达尔城能够证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从工厂企业到学校家庭,都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既让人承担得起,又充满吸引力。”
其他文献
Inner Mongolia in northern China has five large deserts scattered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its vast land. The 45,000-square-kilometer Badanjilin Desert is the third largest desert, larger than Belgium
期刊
June 20th, 2010 marked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Hangzhou. On this day, Hangzhou was officially designated as “Famous City of Calligraphy of China” by China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The
期刊
Guan Xiu (832-912) was a Buddhist monk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618-907). He is considered a major poet of the Tang, a dynasty when a galaxy of poets emerged making an eternal poetic prestige for the
期刊
2009年9月,我作为关西日中和平友好会访华团的一员,访问了浙江省。尽管我与中国的交往始于1991年初次访华之时,近20年的时光已经流走,但访问浙江省则还是首次。迄今为止的访华,多为友好交流和观光。此次则抱着明确的“商务访问”的目的,与15位企业界人士一起访浙。  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前往宾馆的道路,交通非常通畅,道路两侧满是田园风光和崭新时髦的3层楼农居。从接待人员那里得知,因为道路扩建的缘故,这
期刊
Zhu Danyang, born in Suichang, Zhejiang Province in 1984, is a photo journalist of City Express,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 newspaper in Hangzhou affiliated with Hangzhou Daily News Group. The hardwor
期刊
Puzi published his novel “Dragon Kiln” in 2009. The serious novel has made a stir among critics. Literary reviews in influential media such as People’s Daily, Guangming Daily, China Youth News, Art Ne
期刊
敞开心扉,拥抱世界。  像衢州二中这样,外事工作开展得如此之早、抓得如此之实、定位得如此之高,在中小学界,当是不多见的……作为一位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我既惊异也十分感动他们在外事工作方面的远见卓识。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主任许琳    一部以茶叶为题材的电影《龙顶》上映,让外国友人了解了中国茶文化,也认识了浙西名茶——开化龙顶。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外国小伙在饭店用
期刊
The year 2010 is Ji Shaocong’s bumper harvest year for his art of ancient weaponry making, for since early this year his swords have been in the national limelight.  “The Secret Story of Lady Yang”, a
期刊
西萨与东萨——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萨摩亚群岛是南太平洋一处古老而神秘的火山群岛。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许多游客到萨摩亚的海边观赏20世纪最后一抹夕阳,因为这里是夕阳西下最晚的地方。萨摩亚人在此繁衍生息3000余年,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萨摩亚人穿“树叶裙”或“草裙”,吃香蕉、芋头、面包果等热带植物,住有顶无墙的“法雷”。他们依靠大自然的恩赐,根本不需花费大力气去开发土地和海洋就很容易生存下来。
期刊
On the afternoon of March 1st 2010, Zhou Yanfang, a 26-year-old girl from China, knew what s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in Kenya, an eastern African country. Accompanied by a local guide, Zhou w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