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odow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能体会情感
   初中的语文课文大多充满着鲜明、强烈、健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朗读的过程中,心、眼、口联动,会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文本的情感通过声音实现传递和强化。
   二、读,能获得情趣
   《课标》要求“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道德”“品行”“气质”等重要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时“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培养出来。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
   三、读,能发现问题
   语文教师只要认真分析便可发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还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其一是对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的反馈。其二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反馈。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朗读得通顺流畅,读出文章的意蕴和深情,能感悟出文章中的哲理。如学习《芦花荡》的第一段,教师从学生的朗读中,能感受到学生对敌人的恨,和对劳动劳动人民的爱,便可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如果读来语气平淡,只当作纯粹的景物描写,便知道学生对此理解不深;若语调抑扬顿挫,让人听了感受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顽强的生存姿态,则能更胜一筹。
   四、读,能有所积累
   虽然说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精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去观察、调查。这就要求我们去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识。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无不博览群书,他们不仅精通诗文,而且对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军事经济、琴棋书画等等都有广博的认识,因而写作起来能随心所欲,涉笔成趣。
   因此,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重视朗读,授之以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创设情境、示范引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以动情的朗读创设课堂情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农村中学生朗读基础差,对朗读功效的认识不够,同时缺乏自信心。因此我认为学生需要聆听名家的范读,因为名家的朗读字音规范、语速适当、情感丰富,无不为我们的学生、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是学生更需要自己老师的范读。教师范读的好,不仅对学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而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具有个性特点的朗读,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计的良好影响。如文言文,学生大多普通话不够准确,能读出一点文言味道来的实在更少。而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翻新花样、点燃激情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选得课文大多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必须细细读,大声朗读。
   用齐读、附加动作读展现气度恢弘、慷慨激昂的文章;用个读、配乐读展示个人朗读魅力;用轮读、师生交叉读激发学生兴趣,用品读、研读去体味文本的内涵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读法的特点,恰当而灵活运用,注意扬长避短。抓住点滴时间,不搞亲优远劣,这样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又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单独朗读求得进步,改变课堂上寥寥“明星”朗读的冷落。老师付出了,学生就肯努力了,朗读的激情被点燃了。
   三、诗文朗读, 分步成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文言文时,更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在教《<世说新语>两则》《孙权劝学》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整个过程中,我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根据有的学生往往丢三落四的现象,帮助他们抓住每段概括性的关键性词语,连成“链条”;或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达到快速成诵。
   四、以读促写 、读写共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朗读环节,朗读是语文教学之根。没有了朗读,语文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要教师肯于引导、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日益浓厚,成绩也定会稳步提高。朗读,让教师的教学轻松而富有活力,学生读在其中、乐在其中。琅琅的读书声应徜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16周岁之间,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敢说敢做。他们不喜欢“日出而学日落而息”的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如果说教学是一把钥匙的话,那么在教育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班级、不同性格、不同教学内容,围
期刊
又到教学《范进中举》了,上课之前很久,我就开始犯愁,怎么上好呢?还是以老三段?(人物、情节、环境),这样的上法,不仅速度慢,而且方式陈旧,别说学生不喜欢,我自己也上着没劲儿!可是,老式的上法也有它的优点,比如,结构清晰,知识点全面等,更要命的是,我无法战胜已经有的思想桎梏,无法跳出这个教学模式、教学框框!  就在我陷入思维困境之时,一个学生对胡屠户的提问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决定将第一课时定为对胡屠
期刊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想达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美的内容和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的目的,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文言文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较多,文质兼美,体裁多样,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学情绪。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学习,上新课前,教师可以发
期刊
《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杨过是金庸主角中最杰出的武学名家。金庸先生在创作这个人物时,好像有意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长成才之路。试看:  一、博采众长,先为杂家  杨过所学之博可称金书主角之冠,他博采众长,善于吸纳:集东邪、西毒、北丐、中神通、林朝英、独孤求败的武功于一身,有弹指神通、玉箫剑法、打狗棒法、蛤蟆功、九阴真经、玉女心经、独孤九剑等七大武功。这些武功涵盖武学的各个方面,有掌法、指法、内功、轻功、
期刊
通过总复习,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总体结构。这就犹如撒网一样,一定要尽力把网撒开,把“鱼”扣住,还要握紧“提网”的总绳——纲,把“鱼”拉上岸。所谓“纲”,就是现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谓“鱼”,就是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全部知识点。要巩固基础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效率。为此,教师要回过头来想一想,在三年中传授给了学生哪些知识,每一方面又有多少个知识点,一一做个统计,这样复习起来
期刊
古诗、古词这两颗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以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备受人们的喜爱,如何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为学生所接受?如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一次次的尝试,令我一次次感受到:古诗词的教学难度无疑比教学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的多,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使古诗词教学常常走入误区,始终无法博得学生心灵的认同。   但是一次偶然的尝试让我惊喜的发现,在古诗词教
期刊
又到幼儿园招生时。  各名牌幼儿园竞相打出华丽的招生广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切为了孩子”“圆你孩子重点大学梦”…… 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撩拨得心痒痒的。于是走路子,塞票子,非把孩子挤进去,似乎孩子送进这些幼儿园,就赢在了起跑线,就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重点”下去。  与这些华丽的宣传相匹配的是昂贵的收费。很多幼儿园,只要挂上省级、国际化的名牌,收费一下子就跳上四位数,上千元,不要以为这是一学期
期刊
一、读写结合,注重积累   散文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作家文人尚且如此,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扎实的中学生来说,要写好作文就更要广泛阅读,加强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了。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和做饭一样,没有丰富多彩的词汇,生动充实的
期刊
在有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但发展就其它的内涵而言,应该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升
期刊
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而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它能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为一体,形式新颖多样,动感效果强,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深得师生的喜爱。它代表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但在平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