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教学《范进中举》了,上课之前很久,我就开始犯愁,怎么上好呢?还是以老三段?(人物、情节、环境),这样的上法,不仅速度慢,而且方式陈旧,别说学生不喜欢,我自己也上着没劲儿!可是,老式的上法也有它的优点,比如,结构清晰,知识点全面等,更要命的是,我无法战胜已经有的思想桎梏,无法跳出这个教学模式、教学框框!
  就在我陷入思维困境之时,一个学生对胡屠户的提问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决定将第一课时定为对胡屠户性格的解读。
  以俗语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接着,设置提问环节,复习旧知识,并链接新知识。
  师:通过预习课文,文中的几个人物中,你认为主角是谁?你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借此来考查学生对主角的判定能力)
  生:范进!因为题目就是范进中举,所以描写的应该就是范进,二是从文章内容看,范进所用笔墨确实是最多的。
  师:都对,其实,还有一个材料也能帮助我证实这一点。请一个学生来讲述一下对《儒林外史》的了解。(意在考查学生对作品的预习了解是否充分)
  生: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的活动以及精神面貌,表现的中心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了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师:是的,所以根据这个背景的补充了解,我们也更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因为,这本书写的就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事情,所以,范进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公。
  师: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意在考查概括能力,要言简意赅)
  生:范进屡试不中,常被胡屠户看不起,后高中举人,欢喜过头以致发疯,被胡屠户一掌打醒的故事,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师:是的,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胡屠户在整个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对胡屠户做一个户口调查,先来了解一下胡屠户其人。
  (一)初识胡屠户,罗列胡屠户的身份
  胡屠户:关系 ——岳父 年龄——70多(从范进50多推算出来)
  健康——很健壮(这么高龄依然自己采办货物,健步如飞,还经常打骂范进)
  职业——屠户
  (以此观之,这个人脾气相当暴躁,相当难相处)
  (二)了解胡屠户
  提问:中举前范进被骂被打还情有可原,那么,中举后,作者为什么又设计他发疯和挨打的情节呢?
  答:说明中举后的范进依然是猪狗不如,本质上没有改变,这个巴掌不仅打出了范进的丑态,胡屠户的丑态,整个社会的丑态,也打给了整个科举制度,整个社会。
  提问: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既了解上层社会的生活,又洞察下层社会的生活的呢?为何两个对立的阶层都能描绘地这么细腻逼真?
  答:穿插对吴敬梓的介绍,了解他家境从富裕到贫穷的变化过程。(此环节既考察了预习,也让学生重视文学常识对作品的重要性,更要明白作家能够写出伟大作品,其实也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穿插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来佐证)
  总结:胡屠户这个职业,让我们明白了他带给范进的痛苦有多深,在他的羞辱下,范进依然执著追求功名,可见他中毒之深,中举之后发疯,更可见,科举这把刀比胡屠户的屠刀更厉害,是“杀人于无形”,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席卷了当时整个社会,也扭曲了各个阶层的人。所以,作者对这个职业的设计是精心的,也是独具匠心的。这个职业让我们体会到了胡屠户身上折射的社会意义 ,也了解他的烘托作用,是他使得范进的形象更加鲜明。
  (三)认识胡屠户,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在文学方面的高超技艺
  提问:描写一个人物,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答:五种,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
  师:对,这其中最常用的,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是哪两种?
  答:语言和动作。
  师:是的,并且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单一分散的,他们常常几种结合起来,共同表现人物性格。
  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几处精彩片断,分角色朗读,并概括性格。
  (四)再识胡屠户,中肯评价
  提问:用在胡屠户身上的形容词,我们已经看到,似乎都是贬义词,难道这个人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吗?
  答:不,他本质上是个好人。
  问:何处体现?
  答:他不过是个低贱职业者,在文章第一第二小节,他骂范进的话,虽然难听,却句句是真心关心女婿希望他好的。如第一小节,女婿中了秀才,不管怎样也还是来道贺了,说明他对晚辈的关爱。对范进的教导,实际上出自一片好心,希望女婿体面一些。饭菜好了,也招呼亲家母和女儿来吃,是真心邀请。第二节中不希望范进去参加科举,要给他找工作,确实也是希望他承担起养家糊口的家庭责任,因为这么多年,为了科举,家里一贫如洗,胡屠户希望范进做个有担当的男人。最后也讲到自己不借钱的原因,自己也是小本经营,勉强度日,希望范进现实一些。所以,这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只是被生活的贫困,社会的风气所扭曲了。
  然后,总结第一课时所学,最后,布置作业:完成对比表格,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变化。并预习下一课时的。
其他文献
《老海棠树》是史铁生回忆奶奶的一篇散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文章的前两句就谈到了:如果有一块空地他会种上海棠树,为了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今天,再次打开文章,和学生一起阅读,竟有了新的收获。  那棵海棠树是奶奶的化身吧,它在文中是与奶奶紧密相连的: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
期刊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标还根据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积累要求。对于7-9年级的要求如下:背诵优秀作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美国的L·H·克拉克等认为:“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或任何一种方法能适应各种教学情境。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所以,“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期刊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育艺术。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而合理的“提问”既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催化剂,也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更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动力。下面就针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谈谈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一)精心设问,目标明确  提问既是教学的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自己走入迷雾中,前面有层层障碍,让我疑惑,让我迷茫。  一、事倍功半的知识教育  我们的学生“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半,除吃饭上厕所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啃书本做习题,书山题海中他们学到了本领,我们很欣慰,可真是这样吗?  马上中考的学生了,试卷做了一大摞,我想学生该有能力自己去分析,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自己能够对症下药了。于是在一次做了一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然而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协调好以下各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名管理者,他首先更是一位教育者,他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精湛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是磁石,广博的知识是基础,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从心理上让学生折服。其次,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面对的
期刊
唐代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正如崔珏《哭李商隐》一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而作为诗人的他又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歌中,最能代表李商隐创作个性的是大量“无题”诗的创作。在这些诗歌中,李商隐用隐晦含蓄的语言、迷茫朦胧的意境再现了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际,悲剧性情感充斥其中。下面主要就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体验蕴含于其中
期刊
这些年,常常有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问我:“老师,文言文怎么这么难学呀?”面对学生的提问,作为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也曾经感到疑惑:“是呀,在我们老师眼里,很简单的文言文,对有些学生来说为什么就这么难学懂呢?文言文真的就这么难学吗?”  有人说:“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而在初学者眼里,文言文就像天书,晦涩难懂。这也许是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的原因吧。不过,学生要学懂它,还
期刊
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16周岁之间,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敢说敢做。他们不喜欢“日出而学日落而息”的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如果说教学是一把钥匙的话,那么在教育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班级、不同性格、不同教学内容,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