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十年磨了把快刀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海波属于“会聊天、不摆谱”的那一类明星。饭桌上坐下就吃,并不耽误谈论任何话题。有十足的把握不出十句话就把所有人拉入强大的气场之中。骂人也好,八卦也罢,声情并茂的演说不由得你不相信他,并跟着他的话题往下走。
  偶尔冷场的时候,他还会带头玩“猜年龄”的游戏,初相识的人猜一圈,误差不会超过一岁,且都往小里说,惹得现场女孩子欢声笑语一片。
  与《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八面玲珑的余味形象颇有重叠。
  黄海波歪着头思索片刻,点头表示赞同,“我演余味的感觉特别自如,我就是他那种性格的人,生活中遇到他的事儿,我应该也会一样的处理法。”
  又不甘心被贴上简单的标签,接着补充自己在生活中的性格,是余味和《上海滩》丁力的加总混合体,浪漫而细腻,看重情谊,讲义气,也会考虑利益得失。
  “未来的独生子女可能都是这样,因为社会就是一个江湖,只有这样你才能生存。”
  他声情并茂的每一个故事都随时真实地发生在每个人身边,即便讲起娱乐圈龌龊的一面也是一样宣言快语、不加修饰。
  对于这样的评价,他自己的解释是,真实最好,反正他不帅,也没有红到需要趾高气扬的程度。
  
  打仗、打架都一样,能打赢就是硬道理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时候,黄海波是最受班主任黄磊偏爱的学生之一。因为他认真,交作业交得好,“老师嘛,就是喜欢好学生”。
  四年大学,除去寒暑假、谈恋爱的时间,黄海波的校园轨迹几乎只有一条线路:宿舍楼、表导褛、图书馆里面的拉片室,不上课的时候或者在排练或者在标放室看电影。无数次的小品课,黄海波与海清以毫无做作痕迹的表演赢得班上最高分,这,也为后来两人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磊甚至在私下场合开玩笑说,《媳妇的美好时代》必须让这两个人来演才有这样的反响,最生活,最有地气。
  今年黄海波已经毕业十年,除了家喻户晓的“国民老公”身份,黄海波提交给老师的十年总结大戏,是即将热映的军旅题材新片《永不磨灭的番号》。为了成就这部戏的男主角——嬉笑怒骂的另类军人“李大本事”。黄海波掏空十年来的表演积累,厚积薄发,在银幕上完成自己儿时就有的军人梦。
  从小在部队大院生活的黄海波有着强烈的军人情结。今年6月,黄海波受《风尚周报》“边境童话”慈善项目的邀请为特别嘉宾的往云南边境上,仍不忘用当过红军的爷爷的故事鼓励少数民族学童要为自己奋斗。
  仅看片花中韦小宝、李逵和诸葛亮三位一体的黄海波收放自如的表演状态。几乎就能断定,黄海波又要为观众烧起一把战地火。
  《风尚周报》:你曾说,《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面的李大本事,是你十年来演得最好的一个角色?
  黄海波:是的。毕业十年,不敢说磨剑,但可以说磨了把快刀。这是十年来交的最满意的一份答卷。
  《风尚周报》: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军人形象吗?
  黄海波:军人形象是个重要因素。我第一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里边扮演了大儿子石林,他就是个桀骜不驯、倔强刚硬的年轻军人。类似的还有《石破天惊》里扮演的国防生魏光亮。“军人”是我最爱演、最有把握的角色,这应该跟我从小在部队大院儿长大有关,我非常尊重军人。
  《风尚周报》:这跟你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吗?
  黄海波: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小时候他就告诉我,一个好男人的标准就是忠诚、勇敢、勇于奉献——不挑事,但也别怕事就是勇敢;通过自己能去影响别人就是一种奉献。这话我以前听起来挺不靠谱的,还总是嘲笑我父亲。
  《风尚周报》:听说部队大院的孩子都爱打架,比如王朔小说里的描写。
  黄海波:因为我们那时候的环境,有点类似于群居,夏天的时候,所有孩子都集中在走廊里面打扑克,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号人,如果有人和地方上的孩子有冲突,就很容易集结起来。部队大院的孩子打架不一样,不招事,但也决不怕事。
  《风尚周报》:听这口气,你小时候一定也有过打群架的经历。
  黄海波:有啊。中学就为了初恋女孩打过架。那时候爱上一个女同学,先声明那是纯爱,手都没拉过的。有一次她被一个小痞子摸了一下,特别委屈,哭了一个星期。我气坏了,让表哥和同学陪着我,把那小子带到外面。当时我穿着军靴,一脚就踢到他的脸上了。后来这小子喊了十几个人来部队大院找我,就引发了一场混战。
  《风尚周报》:就像王朔小说里面写的对峙场面吗?菜刀、板砖都是道具,大家都叼着烟沉默不语?
  黄海波:没错!活生生的就那场景!为那事儿到最后我们决战的时候,双方总共来了上百号人,大家都不说话,随时准备着冲杀的。不过最后还是没打起来,人太多了,双方阵营里有很多相互认识的人,有人出来化解,最后吃顿饭了事。
  《风尚周报》:但那女孩一定很感动,这说明你很善于和女孩子打交道吧?像余味一样。
  黄海波:我在吸引女人的注意力方面好像还可以吧?你说余味是小男人吗?我觉得不是,他太有生活智慧了,大智若愚,他想做好儿子好老公好女婿好姐夫好哥哥,所以才甘心成为一个小男人的形象,他的目的并不是小男人的“安守本分”,恰恰是大爱的表现。
  作为余味的我面对的是5个女的,在《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面我要面对的是5个男的。有愣头青,有不要命的,有什么都明白的,有什么都不明白的,还有精打细算的。这一帮人凑在一起抗日,就像梁山聚集了108条好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出来了。这么说吧,我演的李大本事放在现在就是个大骗子,没枪、没弹药、没人,招招使的都“兵不厌诈”。
  《风尚周报》:听起来有点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龙文章。
  黄海波:不一样,《团长》里面是悲怆的基调,我们这部戏是喜剧的基调,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可能是我长了一张喜感的脸吧,更喜欢喜剧化的表现方式。比如说,李大本事的战争哲学是,打架、打仗一个道理,能打赢就是硬道理。碰着横的,推一推,不能硬来,找个黑地儿,给他一闷棍。你看,多乐观啊!
  《风尚周报》:跟你的打架哲学一脉相承吗?
  黄海波:好像是有点儿这意思吧,好汉不吃眼前亏,我遇到强的也不会硬出头,所以活到现在了。
  我自己觉得这是一部好戏。你看啊,今年市场上比较好的有三个戏,古装戏卖最贵的是《后宫,甄嫒传》,孙俪和陈建斌演的,电视剧《男人帮》孙红雷和我老师黄磊演的,然后就是《永不磨灭的番号》,今年卖到了最高价,我们一集的制作费80万人民币,卖到了267万。
  《风尚周报》:这部戏拍完以后会继续接演军旅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吗?
  黄海波:有三种戏我会永远拍下去。一种是战争戏,我对于军人的理解在战争年代是忠诚勇敢加上牺牲,在和平年代是忠诚勇敢加上奉献。第二种是江湖帮派题材,除暴安良、保护弱小,是男人心中的梦想。第三种是生活喜剧,如《媳妇的美好时代》。
  《风尚周报》:如何评价刚刚杀青的《金陵 十三钗》呢?
  黄海波:我刚刚从剧组回来,杀青的那一天,我们拍摄了两个结局,因此就连作为演员的我们都不知道结局会是什么样的,这让我太有期待感了。
  全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看过中国军旅片是什么样的,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我觉得这又会是张艺谋导演里程碑式的作品。他请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制作团队支持这部影片,负责剪接的是《盗梦空间》团队,烟火师也是好莱坞战争大片御用团队,制作成本很高,应该不会让观众失望。
  
  娱乐圈里有人坐升降机成功,但我怕被挂在空中
  
  黄海波不吝啬表现他最真实的一面。放松下来之后,他会大曝有关自己的娱乐暖血泪史:某人对于他的启发,某人让他栽的大跟头,某人与他的恋爱史,有关于他的各种事件真相通通倾泻出来,天真尽现,让人忘记他本应该养在花瓶里的明星身份。
  不是没有一夜蹿红的机会。在《新上海滩》崭露头角之后,在《媳妇的美好时代》收服了女人们的心之后,有人不断给他出主意,要学会炒作,利用感情、利用绯闻、利用媒体的猜测增加关注度,从而在娱乐圈实力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黄海波的回答是,“这种事轮不上我,有的是愿意干这个的,找他们去。”细数他的十年演艺经历,一路走到现在,还真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走任何捷径。“有人可以坐升降机成功,但我不行,我怕被挂在空中。”就像师父李雪健送给他的那句话:“演戏就像是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
  不是没有遇到过烂戏。以黄海波射手座天马行空的性格,年轻的时候当然会开炮乱轰,实实在在地告诉媒体喜己的真实感受。结果常常惹恼制作方。而立之后开始慢慢收敛,假如不认同,就索性不去参加传发布会,即使参加,也只谈人物关系,不谈技巧。
  赤裸裸的拼杀道路上,黄海波对自己的总结是,“我是传统和前卫中间的那种人,很难受。以前既有贼心也有贼胆,没人理我,现在又不敢了。”
  《风尚周报》:先从你和莫小棋的恋情开始八卦吧?
  黄海波: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愿意说,是为了让大家,包括莫小棋自己知道,我是认真的,也让大家监督我,不会出去乱搞。现在不愿意说了,是不想让别人觉得这是炒作自己的一种方式。大家其实不用老问我,成了、换了、结了、离了,要是有变化,不用你们来提,我自己就会发布。
  《风尚周报》:宣布恋情这件事情你做得挺爷们,换个别的艺人,可能会拿恋情先炒作一轮,博取眼球和版面之后再公布。因为那样的方式,对你、对公司、对对方都没什么损失。
  黄海波:我想请问诸位,我一路走到现在,是靠这个东西出来的吗?我不想靠这个出名,不想。让媒体偷拍了,然后又出来宣布怎么怎么样了,有劲吗?这样的套路轮不上我,有的是愿意干这个的人,你们找他们去。
  有的演员,可能会靠这些一下子走红,但通常只是两到三年,未来怎么样呢?没有用,最后看的还是实力。现在电视行业被搞得不像电视行业,乌烟瘴气的,我不喜欢。
  《风尚周报》:也完全不去跑戏吗?不去拉拢导演吗?
  黄海波:不去跑戏。我坚信,属于你的谁也抢不走,不属于你的跑也跑不来,像是那些偶像派演员的戏,我也演不了啊。
  应酬当然是有的。在北京嘛,我的朋友多,混这个圈子也总免不了跑场子。有一次我请几个哥们儿去喝酒,本来约了八九个人,大家又都带了自己的朋友,一到酒吧就得从中房换大房。刚唱没几首,又换超大房,最后硬是凑到48位。那晚我说得最多的话是,上果盘上果盘。我不反感这种交流方式,这也是北京文化的一种特色吧。我的朋友干什么的都有,摄影师、演员、导演,我觉得我的业余生活已经很丰富,也很有趣,娱乐圈里的那些事离我还是挺远的。
  《风尚周报》:哪个人在演戏这个事情上对你的启发最大?
  黄海波:我师父李雪健,他常常告诉我,戏是演给人看的,你得想办法把他演好看了,碰到一些感情戏的东西你得掏心窝子,你得真情实感,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得住人家。我名义上的师父一生就那么一个,我拍的觉得还算不错的戏都会拿给他看看,他看完后也非常高兴,给的评语就是:所有的一切演得恰到好处,再多一点就成郭德纲了。
  《风尚周报》:当年李雪健演绎的宋江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你怎么看他的表演?
  黄海波:这事儿我问过我师父。当时《水浒传》播出的时候我也不觉得他演的宋江特别好,但是你现在再看,我觉得演绎得太对了。我是大哥,我不能让这帮兄弟永远都是匪吧,得给他们未来找条出路。怎么办?这就是当大哥的想法,所以他必然做事不大气。我们后人可以去评说,宋江为什么不反,诛高俅,清君侧,但是真实的他就是没有这样的历史觉悟。
  《风尚周报》:孙红雷曾评价你,说你是典型的学院派表演。
  黄海波:学院派表演没错,电影学院出来的嘛,刚开始自然是学院派。不过我觉得,现在已经把它破掉了。
  我总结吧,演员想要火,必须演两种角色:女演员一定要演妓女,或者说所谓的坏女人,淫荡而多情的角色,这种表演很容易解放天性,比如张曼玉的《新龙门客栈》。男演员一定要演带有浓浓泥的气息的人物,不一定是农民,而是接地气儿的人物。因为男人都是有根的,只有让你长在地上,生长出来的角色,才有说服力。比如说《国王的演讲》那个王子,模样挺周正,就是讲话不利索。有一场戏他爹骂他,他坐在小桌子旁,眼里含着泪,很委屈的样子——这个人物一下子就落地了,虽然贵为王子,可他仍然是个儿子,还有毛病。
  《风尚周报》:那么你和孙红雷的关系是怎样的?
  黄海波:红雷比我大六岁,他是我哥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心里挺尊敬他的。他对于表演艺术有追求,尊重表演,特别有同一类人的感觉。头一天我们拍“刹马镇”就有交流,男演员演戏,演的是男人的智慧,什么样的智慧最大呢?生活智慧。就是演傻瓜,也要像余味一样,演的是傻精。因为到了孙红雷那个年纪,再也年轻不了了,要挑战年龄跨度大的戏很难,必须带着智慧去把握。
  《风尚周报》:年轻人有他不可替代的特点,中年人再有智慧也很难模仿吧?
  黄海波:也不会,其实就是表达方式的不同。20多岁的时候,记住做事情办事情不走脑子这个特点,比如你问我什么我马上回答你,脸上没有随时思索的表情。30多岁的时候,你问题问到一半,我脑子里已经转了八个弯子等着你了。40岁的时候,问什么严肃的问题都在跟你扯闲天了。
  《风尚周报》:这也能体现演员和媒体的关系吗?
  黄海波:我们对付你们,确实是有心得的。基本上你们问的问题大同小异,不管你怎么问,我只把我想说的说了,所有演员采取的都是这个策略。对于我们来说,最怕拿笔写的媒体,不怕拍摄的媒体。只要让我有准备,在摄像机前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但是笔一动意思就变。我栽了多少跟头,以前别人挖个坑我就往里头跳……说白了我就是太实在了,有什么说什么。
  比如我觉得戏不好,就会说不好,制作方就不满意啊。以前会回答,“其实我没什么可说的,我想说的都在戏里面,但在戏里面我也没说明白。”现在呢,如果我觉得戏很好,我就参与宣传,如果觉得戏不好,就不去宣传,聊天也不聊戏的事,聊人物关系,全聊这个。
  《风尚周报》:在你看来,演什么样的戏最能体现演员的功力?是哭戏吗?
  黄海波:演戏演到一定份上,哭其实不过瘾了,最难的还是笑。哭是因为心里有东西才会哭,但一定要笑到非常灿烂其实是很难的。很多女演员都会哭,但没几个会笑。我从电影里面看到很多漂亮的女演员笑起来都特丑。女演员随着作品的成绩越来越好,她潜意识地会追求一种贵气、品位、端庄、优雅,一旦开始追求这些了,脸上开始失去笑容。因为她一笑脸上就没有贵气了。只有当一个人笑的时候,你才能见到她的心里。哭是可以装的,笑是装不来的。笑容会暴露你这个人的本真。
  《风尚周报》:关于现在编剧的整体水平呢?你有什么批评吗?
  黄海波:我觉得现在编剧很大的问题是很少能够把人物写得特别好。我这段日子接触编剧特别多,我反复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我说什么样的人会出什么样的事,你要做故事,一个框架,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情节,所以一定要重视塑造人物性格。
  《风尚周报》:你认识你的微博粉丝团的人吗?
  黄海波:认识,都跟了我好几年了,特别忠诚的人有小一百人吧,我都认识。他们对我的关注和转发特别及时,我得感谢他们。
其他文献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新鲜出炉的香味    一走进自助早餐厅,新鲜出炉的牛角面包特有的黄油奶香味像个神秘的音符,立刻吸引了客人的脚步,细心的服务生除了会为你送上咖啡或者茶外,还会提醒你:牛角面包都是现点现做,需要来两个吗?  几乎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香气,就跟晴天清晨的阳光味道一样,带着丝丝香甜,又有补充体能的力量,即使只有15分钟的早餐时间,也足够享用两个热热的牛角包和一杯醒神咖啡。  新鲜的不只
期刊
数年前,欧阳应霁推出《半饱》一书,强调生活的高潮,在于滋味,在于味蕾。而今次的访问,论尽世界各处的早餐文化风俗后,欧阳兄却笑称,自己的早餐,已经简化为一杯浓缩的红萝卜与苹果汁。当胃口与大脑一同醒来,马上大快朵颐是否有点为难了肚子?半饱,着实太多,提供一天的工作能量,一半的半饱,足矣。    液体早餐,姜糖点睛    欧阳对早餐,曾经严阵以待。  几年前他偏好吃饭,一份糙米饭配上蔬菜或者萝卜,再加一
期刊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刚刚圆满落幕,中国的运动健儿再一次取得创纪录的优异成绩。为庆祝这历史性的时刻,宝马特别为广州亚运量身定做了“BMW X6 xDrive35i动感亚洲版”。近日,《风尚周报》率先体验了这款全球限量100台的纪念版车型,在X6动感亚洲版的陪同下,记者经历了一次尊贵且独具个性的体验之旅。  BMW X6 xDrive35i动感亚洲版在个性诠释方面十分独到,其特别的配色让人在百米之外也能
期刊
早餐,往小了说,是一天的精气神,往大了说,那可是健康之本。一顿营养均衡且口感丰富的早餐不可缺少四个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例如馒头,玉米,稀饭;肉、蛋类的蛋白质;补钙的牛奶;蔬果。如果按照摄取量来计算,成年人每天需要50-70克的肉类,50-100克的鱼,一个鸡蛋,早餐应该吸收全天营养的30%。  这么多的早餐备选食物该怎么挑选呢?找到优质蛋白是关键。蛋白质有成千上万种,主要分为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两
期刊
最近,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为了测试机器人内部所安装的体感控制系统的适用性,特意输入了程序,让美国机器人詹姆斯和德国机器人罗西在特备的厨房里,为科学家们煮上一顿可口的德式香肠早餐。这条消息遭欧洲媒体疯狂转载。  在21世纪的今天,在古堡里醒来摇铃唤来佣人玛丽亚的情景只能出现在电影镜头里,中产们却因这条小小的新闻而在心底偷笑一不久的未来,玛丽亚的工作可转交机器人啦。  可见,有时间有条
期刊
自家制叉烧面  配自家制叉烧、青豆角、水煮蛋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早餐点心本来就花样繁多,但最家常的早餐应该就是面条了,粗的细的、炒的下汤的各有粉丝。为了节省早上下厨的时间而又能够增加风味,可以在前一晚就把荤菜做好,煮面条的时候逐份加入。老人家常说“隔夜菜更入味”,当然,这要以干净卫生为大前提。  所谓的自家制叉烧,并不是真正的叉烧,可以理解为炖花肉。传统的广东家庭酱汁:酱油、蚝油、砂糖。腌制
期刊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所提出的杠杆原理,我们拍手称妙。殊不知在机场的某个角落里,同样也存在着阿基米德杠杆理论的实践者,他们通过计算飞机的载重,合理地安排飞机上旅客、行李、货物、邮件的位置,寻找出每架飞机的最佳重心,将一架架庞大的航天器安稳地送入蔚蓝的天空。由于飞机在空中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着力点,所以平衡重心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使飞
期刊
费洛蒙,隔着身体与荷尔蒙相望。据说,荷尔蒙主内,费洛蒙主外,哥俩都好,人生才是真的好。  先科普一下:荷尔蒙是体内激素,费洛蒙则是“同一物种个体之间分泌的用于交流信息的化学物质”,看似晦涩,其实说白了就是你散发出的吸引异性的味道。  说起费洛蒙的魔力,专家最爱的例子就是莎士比亚时代的一种觅偶游戏,女孩将削了皮的苹果放在腋下,再将沾了汗水的苹果送给意中人,若对方喜欢这苹果的滋味,双方就会开始恋爱,据
期刊
李屏宾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台湾中影公司担任摄影师,1985年掌镜的《童年往事》受到广泛好评。先后与侯孝贤、许鞍华、王家卫、姜文等导演紧密合作,也曾多次和国外导演合作,最新如《挪威的森林》。其画面风格以唯美、浪漫著称,多次获得大奖。最近一部关于他摄影人生的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面市,我们不妨跟随着摄影镜头,回顾一下李屏宾的光影之旅。    双周之选  蒋伟民    和地球上其他国家一样,英国同样面
期刊
原本缺少钟表知识,不熟悉奢侈品行业,却在就任的几年间对国内第一大手表品牌进行有力的整合,结束亏损状态。“世界第三大航天表品牌”“进入巴塞尔一号馆第一中国品牌”……这些标签已经成为徐东升职业生涯中完美的注脚。    徐东升身着黑色西装,打着金色领带,从2011年深圳钟表展的会议厅匆匆赶到飞亚达的展区,一坐下便稍事整理衬衣的袖口和手表,用沉稳的嗓音开始接受采访。徐东升娓娓道来他和飞亚达的品牌故事,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