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是宋朝词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自号易安居士。为“济南二安”之一。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熏陶,加之聪明好学,因而在诗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又擅长书画,精通音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使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则是她的婉约之词,著有《漱玉集》。
情感丰富的她借“瘦”字来细腻入微地描摹景物,来婉约缠绵地表情达意。她对“瘦”字可谓情有独钟。
试就借“瘦”字来抒情述怀的四首词作一赏析。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为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其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写动: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妙在“和羞走”。
“露浓花瘦”,语出新奇。因为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一语写景。正是这一景语,表明了游戏的时间:早春微凉的清晨,地点:香蕊初绽的花园。一“浓”一“瘦”,烘托了少女的娇媚柔弱的精神风貌,尽显青春与活力。在娇而瘦的花枝上缀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正是象征少女的“薄汗轻衣透”的形象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惜春小令。好似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又好似一幕情节曲折的短剧。虽说是惜春之词,却一洗凡调,不为春老花残而惆怅伤感。而接连发问,一语“绿肥红瘦”,既形象又新颖。绿意肥得逼人,花瓣瘦得揪人。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难怪清人王士祯称赞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透过花残落春空去,不难看出:词人如此惜花、叹花,为花悲喜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却又为何?其实词人心中何不感慨: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青春。凡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年华都在此痛惜情怀之内。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没有深厚的人生阅历是不会发出如此惊人之感慨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节深切的思夫之情。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归来堂生活了近十二年,赵明诚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到莱州做官。李清照暂留青州,又作一次分别,再添一份离愁。这是一种出于伉俪情深而又不得不多次分别的别绪离愁,是人世间恩爱夫妻分别时所常有的“愁”,只是情感丰富的她对此更为敏感。表达得更细腻、更形象、更婉约。她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感情。
相思情深,相思愁苦,“物皆著我之色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一气呵成。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成为全篇最精彩的一笔。瘦因情意深,瘦因相思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旬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寞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一句构造了环境、渲染了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阳斜人醉、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图。使人仿佛看到一位东篱把酒、独对黄花、面容清瘦、情怀寂寞的女词人在自我描绘。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况二者的“神”,而非在形体。
由此可见,“人比黄花瘦”之句,取譬精当,巧传神韵,暗送情思,内蕴深远,令人叹惋。此句胜过“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更胜过“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写于前《醉花阴》之后的又一首爱情悲歌。抒发离怀愁绪,表达相思情深。写离愁,步步深入,层次井然。上片用“慵”字来点染。用“瘦”字来形容。下片用“念”字来深化,用“痴”字来烘托。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层层深挖,探析了灵魂深处,展示情感幽里。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瘦”之缘由“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否定两个方面,实为突出真正的瘦因——伤离惜别,为他憔悴,衣带渐宽,罗衫微坠。而女词人未明说此因,却见其一腔哀怨、万种愁情无法排遣。因为她知道:将令人不快的事情告诉远在他乡的丈夫,只会给他徒增烦恼。与其给所深爱的人带去不安。不如将痛苦埋藏在心底,宁可自己折磨自己,容颜消瘦又何妨。这爱是深沉的,这爱是幸福的。
这“瘦”字在女词人的笔下如此跳跃传情,非婉约缠绵情深意切者不能为也。这“瘦”字情结令人感慨良深。
情感丰富的她借“瘦”字来细腻入微地描摹景物,来婉约缠绵地表情达意。她对“瘦”字可谓情有独钟。
试就借“瘦”字来抒情述怀的四首词作一赏析。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为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其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写动: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妙在“和羞走”。
“露浓花瘦”,语出新奇。因为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一语写景。正是这一景语,表明了游戏的时间:早春微凉的清晨,地点:香蕊初绽的花园。一“浓”一“瘦”,烘托了少女的娇媚柔弱的精神风貌,尽显青春与活力。在娇而瘦的花枝上缀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正是象征少女的“薄汗轻衣透”的形象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惜春小令。好似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又好似一幕情节曲折的短剧。虽说是惜春之词,却一洗凡调,不为春老花残而惆怅伤感。而接连发问,一语“绿肥红瘦”,既形象又新颖。绿意肥得逼人,花瓣瘦得揪人。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难怪清人王士祯称赞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透过花残落春空去,不难看出:词人如此惜花、叹花,为花悲喜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却又为何?其实词人心中何不感慨: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青春。凡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年华都在此痛惜情怀之内。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没有深厚的人生阅历是不会发出如此惊人之感慨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节深切的思夫之情。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归来堂生活了近十二年,赵明诚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到莱州做官。李清照暂留青州,又作一次分别,再添一份离愁。这是一种出于伉俪情深而又不得不多次分别的别绪离愁,是人世间恩爱夫妻分别时所常有的“愁”,只是情感丰富的她对此更为敏感。表达得更细腻、更形象、更婉约。她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感情。
相思情深,相思愁苦,“物皆著我之色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一气呵成。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成为全篇最精彩的一笔。瘦因情意深,瘦因相思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旬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寞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一句构造了环境、渲染了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阳斜人醉、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图。使人仿佛看到一位东篱把酒、独对黄花、面容清瘦、情怀寂寞的女词人在自我描绘。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况二者的“神”,而非在形体。
由此可见,“人比黄花瘦”之句,取譬精当,巧传神韵,暗送情思,内蕴深远,令人叹惋。此句胜过“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更胜过“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写于前《醉花阴》之后的又一首爱情悲歌。抒发离怀愁绪,表达相思情深。写离愁,步步深入,层次井然。上片用“慵”字来点染。用“瘦”字来形容。下片用“念”字来深化,用“痴”字来烘托。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层层深挖,探析了灵魂深处,展示情感幽里。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瘦”之缘由“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否定两个方面,实为突出真正的瘦因——伤离惜别,为他憔悴,衣带渐宽,罗衫微坠。而女词人未明说此因,却见其一腔哀怨、万种愁情无法排遣。因为她知道:将令人不快的事情告诉远在他乡的丈夫,只会给他徒增烦恼。与其给所深爱的人带去不安。不如将痛苦埋藏在心底,宁可自己折磨自己,容颜消瘦又何妨。这爱是深沉的,这爱是幸福的。
这“瘦”字在女词人的笔下如此跳跃传情,非婉约缠绵情深意切者不能为也。这“瘦”字情结令人感慨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