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冫”、“氵”的两组易混字辨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泠”与“冷”、“洌”与“冽”,一笔之差,字形相似,往往被人弄混。比如,将八年级下册课文《与朱元思书》中“泠泠作响”误成“冷冷作响”,将《醉翁亭记》中“泉香而酒洌”误成“泉香而酒冽”。怎样辨清它们?首先搞清它们不同的偏旁部件“冫”与“氵”所表示的含义。这两组易混字都是一个属“氵”,一个属“冫”。
  
  一、“氵”与“冫”
  
  氵,俗称“三点水”,是“水”作偏旁部件放在字的左边时的变形。“氵”旁的字与水有关。如:浩,形容水广阔无边的样子。汲,表示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沐,本义是用水洗头发。沃,本义是用水灌溉。江、河、汶等原是水名。
  冫,俗称“两点水”。水遇寒便凝成固态的冰。古人描摹冰凌子的纹理,用“

”来表示冰。后写作“冰”,原字则变形为“冫”,且仅作偏旁部件用。冰之形成必在低温寒冷条件下,因此,“冫”旁的字大多与冰或寒冷有关。如,冻,本义:厚冰。引申泛指液体或含水东西遇冷凝固。凌,本义:结冰。凛,本义:寒冷。凓(lì),本义:寒冷。凄,本义:寒凉。

(chuàng),本义:寒、凉。寒,它下面的两点也是“

”。
  
  二、洌冽
  
  “洌”与“冽”都是以“列”作声符的形声字,不同在形符:一个以“水”表义,一个以“冰(冫)”表义。
  冽,音liè,以“冰”表义,本义:寒冷。如,山高风冽、凛冽。“岂如秋风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韩愈《感春四首》之二),“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
  洌,音liè,以“水”表义,《说文》:“洌,水清也。”本义:水纯净透明。即水清澈的样子。引申泛指如水样液体物质清澈。如,(1)阴池幽流,玄泉洌清。(张衡《东京赋》);(2)侍者进茶,乃太华之精者,茶洌而兰幽。(《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形容水时,“冽”、“洌”分工明确:从“冫”的“冽”形容水寒冷,从“水”的“洌”形容水清澈。《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其“酒洌”是说,用溪泉酿的酒十分纯净,清澈见底。“洌”与“香”互文配合,烘托其“乐”。如果改“洌”为“冽”,就成了泉酒“寒冷”,能让人心醉吗?酒“冽”颇扫太守及众宾客们的兴致。
  
  三、泠冷
  
  “泠”与“冷”都是以“令”作声符的形声字。不过,“泠”以“水”表义,“冷”则以“冰”表义,字义迥异。两字的读音也不同。
  冷,音lěng,它以“冰”表义,字义与寒冰有关,《说文》:“冷,寒也。”本义:寒冷。与“热”、“暖”相对。如,冷冻、冷暖、冬天太冷了。由此产生不少引申义,(一)不热情,有时还含轻蔑、讥讽意。如,冷遇、冷言冷语、冷笑、横眉冷对、冷嘲热讽。(二)不热闹、寂静。如,门庭冷落车马稀、冷冷清清。此外,还有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冷货);乘人不备、暗中(冷枪、冷不防)等义。
  泠,音líng,以“水”表义,字义与水有关,《玉篇》:“泠,清也。”“泠”的意思是:形容水纯净透明的样子。后进而形容明净。如(1),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韩愈《和崔舍人咏月》)此“泠”是形容景物明净清晰,若误成两点水“冷”,则成物象清冷,寒气袭人,与前句诗意刚好相反,大损诗的原意。
  溪泉水流,“泠泠”有声。人们便用“泠”摹拟泉水之声。此声清畅悦耳,又用“泠”形容声音清越。如,泠然若琴瑟、钟磬泠然。“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陆机《招隐》)“衡山有悬泉,滴岩间,声泠泠如弦音。”(罗含《湘中记》)除此,“泠”又引申出轻妙、轻柔、清凉等义。如,泠风(轻柔的和风)、凄泠泠。
  “泠”与“冷”,形不同,义迥异;从“冰”的“冷”,本义“寒”,与“热”、“暖”相对;而从“水”的“泠”,字义“清”,与“浊”、“杂”相对。“冷冷清水”,形容水寒;而“泠泠清水”则描写碧流潺潺,清越悦耳。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充满孤寂凄苦之感,心寒肌冷,何等悲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而析酲。”其“清清泠泠”则是形容清凉的样子,竟能使病愈、酒醒。
  《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其“泠泠”与“嘤嘤”都为拟声词,泉水“泠泠”而清脆悦耳,鸟鸣“嘤嘤”而和谐动听,上下唱和,何等幽雅惬意。若误成“冷冷作响”行吗?“泠”、“冷”不可混。
  四川省夹江县界牌镇永兴中学(614100)
其他文献
一直不理解查尔斯王子为何不爱风华绝代的黛安娜王妃。偏偏一生难舍“又老又丑”的卡米拉。  黛安娜如一朵怒放的牡丹,出身贵族,风姿绰约,魅力无边地征服英王室和广大民众,王妃的三围是35—28—35(英寸),标准的魔鬼身材,美丽不可方物。卡米拉呢,举止随意,不修边幅,打猎之后一身臭汗,可以不洗澡就套上晚礼服去参加晚宴。永远蓬松凌乱的头发,永远野豁豁的性格。  但是,黛安娜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让王子爱上她,
期刊
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所要教学的语文基本知识以及基本能力,还包括适当的语文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统编版教材每单元都出示了语文要素,犹如是“水中投石”的圆心,在学生的思维湖泊中荡漾起无数水波,激起阵阵涟漪。下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谈谈如何以本课的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形象”为中心,让学生的思维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一
期刊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范例”效能,在训练、迁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学生随文练笔的训练,呈现出“语文要素明”“练写密度大”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通、统整,丰盈学生的表达过程,将随文练笔化身成为习作先锋。  一、聚焦范例,在回顾方法中迁移练笔  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习
期刊
寓言是统编版教材中年级段的重要文体,寓言虽然短小,但其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还是深受学生的欢迎。其中,统编版教材中就编选了小古文的寓言文本,如何打破小古文体裁的壁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参透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呢?笔者尝试运用借读促思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比性阅读,初步把握寓言的文体特征  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重要过渡期,语文学习需要历练他们
期刊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主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教育者, 让更多的教者和学者体验着快乐。一个“活”字,既精准地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又凸显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当前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活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以革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让教育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让学生们学到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语文课程课标》对低年级写话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即“
期刊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兴趣不浓,写作中找不到方法,难以坚持,写作水平难以提升,这不仅影响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此基础上,辅以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坚持写,这样才能让学生作文更上一层楼。  一、激之以趣: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客观上存在
期刊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生性抑郁,加之国难当头、人生失意、中年丧子,下笔为文自然凄恻动人,让人荡气回肠。他的散文常用清丽潇洒的语言,挥洒写景传神的妙笔,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画廊留下了一幅幅感伤忧虑而又秀丽隽永的画卷。  郁达夫写景状物描摹入微,曲尽其妙,如:  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伏危墙。危墙腰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脚忽而不见,形成大
期刊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般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
期刊
小说的主题不在“载道”,而在于表达作者对湘西农村古朴民风、传统美德尚未消亡的诗意理想的向往。这篇小说写作时间是1933——1934年,作者身处北京,都市的腐化堕落、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让人窒息,民族传统美德的丧失令人痛苦。于是“礼失求诸野”,作者以牧歌的情调来描绘一个似真似幻的边城世界。这个世界由“爱”与“美”织就。  作者以优美而抒情的笔调交融了现实与理想,将小说的情节淡化、人物虚化、环境诗化。 
期刊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生性抑郁,加之国难当头、人生失意、中年丧子,下笔为文自然凄恻动人,让人荡气回肠。他的散文常用清丽潇洒的语言,挥洒写景传神的妙笔,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画廊留下了一幅幅感伤忧虑而又秀丽隽永的画卷。  郁达夫写景状物描摹入微,曲尽其妙,如:  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伏危墙。危墙腰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脚忽而不见,形成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