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8一个梦想中的家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5月春夏之交,寒冷早已远去,燥热还未到来,天气一如既往地暧昧不清。公园里有很多人——公园里总是有很多人,他们唱戏、下棋、打太极拳,林荫下老头老太太就那么坐着,不远处退休老大爷没闲着,操持着上世纪的发剪和剃刀,一个脑袋接一个脑袋,3块一个,很利索,全板寸。天空中有鸽子飞过,鸽哨声在略显嘈杂的白天已经不那么尖锐。在之前的很多天,之后的很多天,这里的情景并没有太多不同,像生活在北京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波澜不惊。
  这却是法国人佳玥(Christine Cayol)奔波了近万公里抵达北京后最感到惊喜的地方。北京的日常种种像巴黎一样性感。“原来北京这么好!他们都在玩,他们都在享受生活。”
  去中国,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佳玥还住巴黎时,有一天丈夫问她:“如果有一个机会去中国,长期住在中国,你同意吗?”25年前,佳玥的丈夫已是大亚湾核电站的法国电力工程师,热爱中国,熟悉中国。但佳玥不是。这是个突如其来的选择,需要她做出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
  “我对西班牙文化感兴趣,对欧洲文化感兴趣,但对亚洲文化不感兴趣。我不是个专家,不想专门为此去中国。但我马上决定要去。”这并非是为人们猜想中顺理成章的理由,为了家庭和丈夫云云。佳玥是个哲学家,她希望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中国是其中之一。“我从西方媒体上看到了中国的很多变化,改变的过程很有意思。虽然我不熟悉,但我一直说要改观思想,所以我去中国是为了改变我自己的想法,不是为了赚钱和做生意。”
  佳玥来到了北京,感受到了与自己预期完全不同的生活气氛。在她做出“去中国”的决定之后,对北京各执不同偏见的法国朋友们纷纷劝阻,并拿出种种坚实的理由:北京的天气不好、污染重;中国人不会生活,节奏很快;北京人冷漠……总之,那里很危险。佳玥毕竟是个自由的人,会独立思考,无论北京是天堂或是地狱,她都决定亲自去体验。
  佳玥将家安在了簋街后面的一条胡同里,从此过上了北京的胡同生活。“北京的生活就像马德里的地中海气氛”,佳玥去过马德里,深有好感,但她仍需面对一个全新的开始: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全新的语言。目前为止,她在北京生活了十二年,经历了北京的雾霾,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实现了自己的梦,学会了用一个词形容所有她喜爱及愿意褒奖的东西——“有意思”。她比北京本地人更享受这里的生活。
  艺术8,关于一个梦想
  沿着北京皇城根遗址往南走,不远就能在路边看到有旧日大宅范儿的朱红漆大门敞开着,里面是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建筑,艺术8坐落于此,老北京的老树、灰砖、红柱、绿窗棂,与法式的红酒、红墙、现代家具、布沙发并存,总能看到一些青年艺术家来来往往。这里是佳玥一个梦想的实现。
  “艺术8是一个梦想,不单纯是一个画廊。法国有个很有名的媒体报纸,去全世界寻找有意思的艺术中心,罗马的、马德里的、日本的……在北京就是我们。别的艺术中心都是两百年历史,艺术8只成立了三五年。完全不一样。”佳玥来中国之后,想创建一个“家”,艺术之家。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包括艺术、沙龙、客人、朋友、美食,是一种生活方式。画廊是为了商业,吸引收藏家和投资人去看、去买,而不是聊天、学习、享受好时光。
  中国的艺术有两种,一种是国家的,一种是市场的。这是佳玥在北京考察了很多地方得出的结论,她走了第三条路,把艺术与慈善融合在一起,为法国年轻艺术家提供驻地,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支持年轻的艺术家,发现他们,支持他们,引导他们。我从来不去想五年六年以后我能不能赚钱。我的目的和标准是,这个人有意思,不追随潮流,有未来,且需要帮助。帮助这样的年轻艺术家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中国需要艺术,中国需要好的艺术家。”
  遇到皇城根下的民国老宅,用佳玥的话形容,是缘分。这里是100年前的中法大学,艺术8入驻后,一种前卫当代的灵魂与活力注入这座房子,延续蔡元培先生关于中法交流的历史使命。只是方式有所转变,当初蔡元培派驻中国人去法国学习,如今佳玥让外国人来中国学习。这所老宅因为这些而变得更有意义。
  青年艺术家们来到北京,这里给予他们更大的能量与自由。这一点,令许多本地人觉得不可思议。佳玥也觉得意外,“你们都说在中国没有自由、受限制。他们来到这里,突然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无论是否因为“只若初见”的美好,艺术家们都积极地生活、工作、学习,在北京城里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成熟还未对他们有所损害,目前,这也不在他们需要忧虑的范畴之内。
  佳玥提到艺术8,就像提到自己一个值得夸耀的孩子,她这样描述这座承载她梦想的老宅:“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独特的地方让梦想终成真。从孩提时起,我就梦想有一座房子,它热情开放,让身处其中的艺术家和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着宾至如归的感受。这是一座为创作创新和传承交流而存在的建筑。”
  时间的价值
  艺术8二楼的摄影展,是一位法国摄影师眼中的北京,那些废墟、角落、崛起的高楼、北京人的日常种种都被赋予了具有法国浪漫感的视角和诗意……这些情景在佳玥眼中,非常像她待过的一个城市——马德里。马德里是一个传统的政治中心,不像巴塞罗那那么现代和漂亮。但马德里有很多小角落有意思,有文化,不明显,需要刻意去寻找和发现。就如同现在的北京,它的魅力隐藏在幕后,那些“有意思”的边边角角,那些正在被悠闲消磨的时光。
  佳玥用一种北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被胡同里的北京文化浸染,胡同之外的世界飞速变化,老屋拆解,高楼崛起,北京的变化就是建筑的变化,新的央视大楼让佳玥觉得非常超现实。她去找一个餐厅,没找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中国人适应了总有这种突变的情况发生,或者说,不得不适应这种速度。这对佳玥来说并不容易,“我创建的第一个艺术交流中心在国贸那边。合同租期5年,两年后知道会拆。问物业,说下个月。我很不高兴。我喜欢这个地方。在北京,事情总是发生得很突然,改变得很突然。在巴黎很难有这样的突发事件,巴黎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是不一样的问题。这里速度太快。”
  面对在中国飞速占据人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电子科技,每周往返巴黎、北京的佳玥也有着自己的感受。纵使科技让生活方便了许多,但每当她在聚餐上看到一桌子人都在看手机的时候,她多多少少都有些愤懑:“大家明明坐在一起,却都在手机上和别处的人交流。”她认为这种渗透生活每一刻的不专注会让人逐渐丧失内心的敏感性,而艺术在这样的时候便更加弥足珍贵:“艺术会唤醒你内心的感官,同时让你沉浸在此地此刻。”
  在艺术8之前,早在1994年,佳玥创建了欣德新思,一个专为企业领导人提供培训和咨询的专业机构。用艺术和文化作为手段,提高他们的视觉、听觉和整体的感觉能力,使其更具创造性,在行动中更具有效性。2009年,佳玥决定将这套体系引入北京。在急功近利、一切都希望快速的时代,这是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佳玥不认为这跟中国的文化有冲突,“中国有一种农村文化,种下一个种子,在很长的时间里浇水、养护,最终才会有一个收获。现在中国已经有人意识到,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这是你们的文化。就像做茶叶、品茶、品香,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想做的事,就是让人们重新意识到时间的价值。”
  所以佳玥在胡同里与孩子们吃羊肉串儿、喝啤酒,去公园,像一个真正的老北京人那样生活。“我每天看到的北京人都比较轻松,速度很慢,他们在公园里打太极拳,与大自然交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北京与巴黎实在相隔很远,只是那种时光的缓慢流逝,无论在这里还是几千公里之外,都是一样的富有诗意。
  “将这个城市原本蕴含的想象力和诗意归还给它,这是艺术家能够赠送给北京最美的礼物。”佳玥曾经在艺术8一个展览的前言里这么说。当她坐在北京胡同的自家院子里仰望天空时——这是她最喜欢的北京的瞬间——也许脑子里盘桓着的,就是这句话。
其他文献
LINE ARTISANAL匠线,英文直译是“艺术线条”。“大意是以传统皮革制作工艺,用缝线去诠释我们心中的艺术幻想,简约是匠线的宗旨。”William如是说。  William,匠线的主理人兼设计师,喜欢纯色的衣着打扮,爱好旅游,好交友,热衷于简洁的设计,视Jony lve、原研哉为偶像。大学学的箱包设计专业,虽然母校并非专业设计学院,而是一个农业大学,好在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大家都像黄牛一样细心
期刊
好的设计是有灵魂、耐人寻味的。今年第一次在上海时装周的DFO Showroom展出的首饰品牌A L’EPOQUE就是如此,它是定居在欧洲的上海姑娘谢晶的作品。我一直对工业设计情有独钟,冰冷的工业化元素带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感,它让人联想到当代工业化过度发展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男权主义。可惜大多工业化的设计都会留下过于冰冷、或过于粗糙的印象。谢晶的设计却将这两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很巧妙轻松地解决了
期刊
你不是在为任何人拍照片,而是为了你自己。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你的照片都与他们毫不相干。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当你看到照片后出现在脸上的笑容。
期刊
米兰的“巷战”,不是世博会期间米兰街头的“反世博”暴动,而是设计周期间,各个设计团体在米兰大街小巷,为争夺眼球,引发的更为激烈的视觉“战争”。  几年前第一次去米兰看设计周时,为查找展览信息,曾在网上用各种语言的关键词搜索“米兰设计周”“milan design week”,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明白,因为米兰设计周不像London Design Week、Paris Design Week或是上
期刊
胡晏荧,人大中文系毕业,之后去英国学习纪实摄影,现在做陶瓷球形关节人偶,一半时间在景德镇,一半时间在北京。北京的工作室也是家,做好的人偶也在这里上色。  自称“宅神”,每日除了做人偶外,就是写毛笔字,最近也在学习一项新技能——银饰。  YIIZ:学中文、学摄影、银行工作、编辑,跳跃都挺大的,为什么?  胡晏荧:的确在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换工作,行业跨度也很大。可能跟本专业是中文有关系吧,什么都能做
期刊
今年春节,一个网友来青岛相见,他是白族人,住在云南的深山里,以采茶为生。相谈甚欢,尤其聊到人与动物的事,更是让人拍案惊奇。  他们的部落在一座大山里,男子必须掌握狩猎和捅蜂窝的本领,听起来野蛮,但事实上却充满人性的智慧。狩猎是集体活动,无论是人还是狗,分工明确,狩得猎物的分配也等级分明。一个狩猎团队,有两位神枪手负责开枪,其他的人和狗配合共同狩猎。而刚入伙缺乏经验的新人,在分配时所得的肉往往比猎狗
期刊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罗兰·巴尔特的书,书名叫作《如何共同生活》。很久前看过他的《明室》,虽然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却非常喜欢他描述的方式。这本看上去通俗的标题,依然让人好奇他会以怎样的方式阐述。  果然,从开篇,他便用长达几十页的篇幅讨论如何定义“共同生活”的概念。我们所认为的共同生活,可能只限于家庭生活,或是夫妻生活这样狭义的概念。但他所提出的概念,是针对时间或空间而言,我们可以对“共同”做出重新的限
期刊
摇滚女歌手Janis Joplin影响了一代女嬉皮士的穿着。复古回潮,这是一个注定要跟摇滚私奔的夏季,聚会PA和狂欢音乐节上,穿什么?又或者赶往度假村的敞篷之后,穿什么?作为一个灵魂摇滚追随者,你需要准备一打随心所欲的摇滚碟,随时准备闻声摇摆的同时,穿着可不能落下:两条细细的胸衣肩带搭配修长的锁骨;一条垂坠、打着百褶或者流苏的阔腿裤,搭配细腰和长腿;使你更耀眼的金银闪光真丝半透上衣,搭配细长耳环和
期刊
2008年的奥运,让北京开启了新一个“国际化”时代;2013年一冬天的雾霾爆表,吓走了许多驻扎的外国人,也让“帝都”有了“霾都”的新称号。就当我们的朋友圈里越来越多地出现“晒雾霾”现象时,却仍有许多对北京怀有深深情结的外国人,坚守着自己当初的梦想,也为北京这座站在怀旧的故土上眺望未来的城市,有着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和生机。
期刊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寻路中国》可能是当代中国人接触最多的“外来和尚”写成的中国经。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他对中国人生存状况的深刻观察让中国人都自愧不如。这个以外来者视角给当代中国做速写的美国人,让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折射为奇妙而令人费解的冒险。  正如彼得·海斯勒一样,许多外乡人怀揣着不同的动机、美好的愿望来到这片挑战与困境并存的冒险乐园,并且一次次地被打击、被震撼、被同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