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影视欣赏的选材问题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教学媒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在选择影视欣赏材料上,首先必须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再次又能多角度反映汉语言文化的各个方面,为语言和文化教学提供便利。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影视欣赏选材 《建国大业》 《家有儿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24
  
  1、引言
  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教学媒介,由于其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且教学效果显著,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学习者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培养汉语视听说技能,并从中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以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和汉语文化素养的目的。但关于影视欣赏课,统一规范的教材极少,上课素材一般都由任课教师自由编选,影视作品的选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本文将以《建国大业》和《家有儿女》两部影视作品为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视欣赏的选材问题。
  2、影视材料的选材原则
  对于语言教学中影视欣赏的选材问题,很多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赵睿(2010)认为影视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时代性、可理解性和趣味性;郝红艳(2004)认为影视欣赏的材料要有语言技能针对性和多样性,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遵循教学规律;赵巍(2007)则认为影视欣赏要以背景知识学习为主,语言学习为辅。下面我们通过比较《建国大业》和《家有儿女》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提出三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影视材料的选材原则。
  2.1 针对不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影视材料
  目前,影视欣赏被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各种课型中,有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例如综合课;有的课程的主要任务则是针对某一项或两项语言技能进行专门的训练,例如听说课;还有的课程则主要注重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和传播,例如中国文化课。教师在选择影视欣赏的材料时,应考虑影视作品是否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
  《建国大业》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这段特定时期的历史,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政治和历史面貌,从中汲取中国历史知识,直观地从影视画面上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淮海战役和开国大典等。因此《建国大业》可以作为中国文化课或中国历史课的影视素材,对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但《建国大业》作为正统严肃的历史题材影片,影片的对白显得过于正式,贴近日常生活的交际情景不多,故不太适合作为听说课的教学素材。
  《家有儿女》是一部优秀的家庭情景喜剧,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刘立新和邓方两位老师以《家有儿女》为蓝本编写的《汉语视听说教程——家有儿女》(2009)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我们讨论的《家有儿女》语料均来自于这本教材。该剧讲述了一个再婚家庭里父母和三个孩子的生活故事。剧里展现了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场面真实鲜活,对话贴近日常交际,学生容易模仿学习,非常适用于口语课的教学。例如教材第一部第4集中,刘星与夏东海讨论一个好爸爸的标准,就用到“你觉得……怎么样”、“换句话就是说……”等常用句型,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这个情景进行模仿练习,达到对常用句型的训练目的。
  2.2 选择影视材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
  影视欣赏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虽然现在影视欣赏课大多在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中开展,但学生水平毕竟不能与汉语本族语者的水平相比,如果影片中有大量的难词偏词或俚语俗词,就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不仅达不到相应的训练效果,还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选材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影视材料中的语言构成,要选择与学生汉语水平相符或稍稍高一点的素材,且识别出影片中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语言现象,在教学前做好注释和讲解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利用影视素材。
  《建国大业》是题材严肃的政治历史性影片,对语言用词必然有较高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影片中的词汇句式等可能难度偏大,如“虎踞龙盘”、“分庭抗礼”等都属于高级词汇,要理解意义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就有较高的要求,影片语言中还有一些文言句式的残留,如“这却要为公义是从”、“我辈又能奈何”等等,这也会对学生的理解构成困难。如果教师选择这类影片进行教学,就要注意对关键词句的讲解和语言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影片前有一定的词汇、语句储备。
  像《家有儿女》这类生活情景剧,语言贴近生活,有利于交际训练,但由于它只聚焦于中国某个地域的家庭生活情境且语言高度口语化,剧中的台词可能大量带有当地的俚语和惯用语。例如剧中有许多像“捯饬”“别介啊”等的北京口语方言。这时,教师就要对这些方言俚语加以解释,并强调其与汉语普通话的区别。还有,情景剧的台词比较生活化,会出现一些词语改变了标准说法而使用通俗说法的情况,如教材第一部第2集小雨的台词“那是什么东东啊”,这里的“东东”是“东西”的意思,这些现象可能影响学生理解,教师也应作出说明。
  2.3 题材多样化,要能反映汉语言文化的不同方面
  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包括语用文化、国情和文化背景以及专门性文化三个部分(赵睿,2010)。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影视欣赏的影视材料应该有多样化的题材,能反映出汉语言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能通过对影片的欣赏,对中国的文化有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
  《建国大业》展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同时,影片又在一些场景设置上,展现了那个时期中国人的一些思想文化观念,比如影片中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男同志窜入一群妇女代表中合照,一个妇女代表愤怒地要求摄影师把相片中的男同志修理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授受不亲的保守观念。又如蒋经国称蒋介石为“父亲”,蒋介石的下属则称他“老爷子”,这就表现了汉语言交际中的称谓文化。
  《家有儿女》也包含了大量反映中国民俗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学生了解普通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有积极作用。《家有儿女》教材里就专门有一部分叫“文化点滴”,用编者的话说,就是“选取与剧情相关的代表中国文化特质的观念、行为以及事物,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一部分介绍的例如“尖子生与三好生”、“上火与败火”和“杨门女将”等内容都能让学习者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增加其学习汉语的兴趣。
  对于《建国大业》和《家有儿女》这些不同类别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合理地综合应用,务求使学生从丰富多样的影视欣赏中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3、结语
  如何选择合适的影视欣赏材料,是提高对外汉语影视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探讨《建国大业》和《家有儿女》作为影视欣赏材料的合适性,我们提出了对外汉语影视欣赏的三个选材原则。总的来说,材料必须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又能多角度反映汉语言文化的各个方面,为语言和文化教学提供便利。此外,影视欣赏材料也应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影视材料的合理利用,在保持课程趣味性的同时,使影视欣赏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作用。
  
  本文获华南理工大学教研项目“理工院校专用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Y10001)资助”。
  
  参考文献
  郝红艳,对外汉语视听说课的选材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刘立新、邓方,汉语视听说教程——家有儿女[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赵睿,汉语国际传播中电影材料的作用[J],电影评介,2010(13)
  赵巍,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作品的选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8)
  
  作者简介
  单韵鸣,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
  陈静雯,中山大学翻译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否认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所具有的主体性,并不断通过电影语言将其编码成迎合男性目光的他者。电影《苹果》再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监督和压制,但同时又打破了社会主流话语对女性的身份定位,通过主要角色刘芦果和王梅在遭遇男权压制后自我意识的觉醒探讨了女性超越社会,发现自我的必要。  [关键词]男权话语 女性形象 主体性 觉醒    女性导演李玉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女性导演的身份
[摘要] 探索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的情感体验,一直是各代电影人孜孜不倦地探索的艺术领域。色彩,作为电影中沉默而有力的视觉语言,在外化人物情绪,表现人物内心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红色是历史悠久、广为采用的色彩,其丰富的原始经验,使其在电影中的运用极具张力。  [关键词] 色彩表情 红色 象征意义 《呼喊与细语》 《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
[摘要] 在过去的两年中,穿越剧在热极一时的同时,剧本同质化的弊端暴露无遗,其对历史事实的不够尊重不仅为主流社会所不容,以致主管部门最后以强硬措施作出限制。当今社会虽处于泛娱乐化时代,但电视从业者们在制作此类电视剧时,应正视历史,让穿越剧通俗而不低俗。电视剧引入历史,并不是通过胡乱改变历史来增添娱乐性的,穿越剧只有在立足正确的史实和积极的教导作用,才能是真正受大众欢迎和喜爱的好作品。  [关键词]
[摘要] 《心火》是苏菲·玛索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曾荣获西班牙电影节特别评审大奖。这部影片中精心的场景设置与情感纠葛结合得非常紧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它把观众带入到一个唯美的意境,用动人的真情轻拨心弦,使他们在感觉和视觉上都引起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 《心火》 情景交融 唯美 真情  昏暗的室内,跳动的灯火映照着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孔。那是一种橘黄色的暖暖的火光,让躲在屏风后的
[摘要] 在如何结构故事和使用怎样的视听手段来实施导演设想上,电影叙事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电影艺术工作者在世界电影艺术不断变化的潮流冲击下,积极寻找能表现生活和自已电影观念的多种叙事结构。《城南旧事》《罗生门》与《太阳照常升起》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叙事模式,从而构成更为完整、客观的真实,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出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性格,从而实现了电影叙事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 中国的影视业已经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娱乐产业,但表面的繁盛与喧哗遮盖的恰恰恰是其背后的浮躁与不自信。影视占据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却没有占据人们的心灵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影视业面临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影祝业表面的众声喧哗,折射的却是一种深刻的失语,  关键词 当下影视 创作 透视    在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中国电视剧的脚步也走了近半个世纪的旅程的今天,我们似乎应该有充足的理
[摘要] 《战马》这部电影把镜头对准了一战,不同是背景,相同的是用情感向生命致敬,电影秉持了斯皮尔伯格气势磅礴的大片气质,用一匹马的视觉向世人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控诉战争残酷的反战思想。电影还深度挖掘了战争背后疾苦的一众小人物,并不在枪林弹雨中展现惨烈,而是透过演员的表演将人与马之间的互动填充一丝温情,精准的拿捏住了人性。斯皮尔伯格倾注热情将生命观和价值观摆上台面的《战马》极具美学特性。  [关键词
[摘要]西双版纳傣族曲艺赞哈在当前的保护和传承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群众基础、传承人问题以及与民间其他流行艺术的竞争,使得赞哈的深入推广困难重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终极目的不在于具体项目的保护成效如何,而是让尊重文化、尊重历史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对于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赞哈艺术而言,保护策略的制定者及实施者要站在中华大文化和傣族本土文化双重角度才可能让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
[摘要] 电视剧是电视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是电视台赢得收视率的重要砝码。近几年,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剧形态,自制剧蓬勃发展起来,并以独特的优势,引起各大卫视之间新一轮的竞争。营销作为商业运作的重要环节,是自制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湖南卫视是自制剧的大赢家,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如定位战略、差异化战略、植入式广告和整合营销传播。同时,自制剧的营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关
[摘要] 纪版和陈版《赵孤》的故事主题都是复仇。纪版由于坚持彻底的神话叙事而获得了一种叙事的完整性。陈版开头部分为自在的复仇神话叙事,后将近三分二部分自为地转向了教育的日常性叙事,影片出现了深刻的叙事的断裂。影片最后又抛弃日常性叙事回到最初的复仇神话叙事,日常性叙事占据了过程,而神话叙事却获得了结果,这正反映了陈版在启蒙与忠义即西方现代个人价值自决和中国古典伦理之间的迷惘。  [关键词]复仇 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