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模式”变阵的影响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近年来东亚的经济重心出现了显著的“漂移”,传统的“雁形模式”正在“变阵”,逐渐向垂直产业内专业化结构进行转变。这将对东亚经济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
  对东亚一体化的研究数不胜数。Kojima(2000)基于国际劳动力分配对亚洲发展的标准“雁行模式”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它描述了工业化在东亚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像日本这样的主要国家逐步专注于领先技术工业的同时,将失去竞争优势的工业割让给工业化较晚的国家。然而,这种模式由于国际生产分工的发展已经改变,劳动力密集活动的离岸外包和供应链全球化,正导致产业内垂直专业化分工。
  但是,由于近年来东亚的经济重心出现了显著的“漂移”,传统的“雁形模式”正在“变阵”,逐渐向垂直产业内专业化结构进行转变。这种转变将对东亚经济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
  东亚经济重心“漂移”
  首先,我要用一组数据来说明目前的全球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漂移”。
  从全球产业化角度看,欧洲和北美两大传统经济体尽管仍处于主导地位,但东亚兴起成为第三核心,成为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者。与此同时,东亚内部的经济平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日本曾是东亚核心经济体,在1990-2010年期间失去了相当的影响力,GDP区域占比从71%下降到37%,出口从41%下降到17%。相反,中国的GDP区域占比从9%上升到40%,出口从9%上升到35%,超过日本成为领跑者。
  同一时期,东盟国家占区域GDP比例从8%上升到12%,而出口方面,由于面对中国的竞争,先是从1990年的20%增加到1996年的26%,而后轻微下降到23%。在过去20年里,韩国、中国台湾的区域GDP和出口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崛起,可部分归因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除了聚合力引起要素成本升高和拥堵情况,日元兑美元的几波增值(1990-1995,1999-2000,2002-2004,2007-2011)也加剧了日本和发展中亚洲国家生产成本的不同。
  相应地,日本公司主要在东亚内部开展了国际化努力和分散生产。据《海外活动基本调查》,日本在亚洲的(包括南亚)海外制造业分支机构的数量从1997年的3920个增加到2009年的6154个(增加57%,是全球海外分支机构增加28%的两倍还多)。同期,日本海外制造业的永久雇员几乎从143万翻倍至282万。相反,据《劳动力调查》统计,日本国内制造业的雇员数量在1997-2007年间减少了283万(从1445万到1162万)。
  在国际化生产过程中,之前的一体化生产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而分裂为若干个体。这种优化组合行为导致分裂个体根据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而选择落户地点。劳动密集的总装配选择在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而高端的半成品生产则是在工业化国家进行。东亚国际贸易的经验研究强调了这种被称作“分化”的趋势。
  传统“雁形模式”变阵
  日本和发展中亚洲国家间的垂直产业内专业化结构,与传统的“雁形模式”产业间劳动力分工是不同的。在近期的专业化结构中,发展中亚洲国家对全球市场的成品出口导致了来自于日本、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半成品进口,从而使区内贸易值增加。
  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多样化产生了与经合组织国家类似的高精产品,更多高科技产品依赖于亚洲的供应商网络,但是中国的工业多数是处在垂直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因此该区域对外部市场的成品需求并没有下降,反而在增加。
  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以下观点是按顺序提出的。首先,产业分化受益于日本高成本产生的分散力和半成品运输成本的下降。在此过程中,成品生产没有在发展中的亚洲国家间均匀分散,而是集中在有限的具有高度市场潜力的一些地区,发达的基础设施便利了同外部市场消费者的接触,也降低了区域供应半成品的接收成本。
  此外,由于发展中亚洲国家的本地需求和基于规模经济发生的聚合力,使成品生产的分散现象加剧。在这些相对年轻且发展迅速国家中,中等收入人口成为消费最旺盛的群体。例如,外国公司在中国选址时受到当地因素的强烈影响,考虑是否存在本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的素质,以增强对外出口的生产成本优势。
  然而,在判断投资项目的市场潜力方面,本地需求逐渐成为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地址的选取将更多受到当地人口的影响。在中国,由于移民控制政策形成的空间分散,公司选址将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
  日本作为半成品供应者的角色可能还不确定。关键零部件、材料及机器制造商的聚合力成为锁定整个日本高端制造业的聚合力根源。然而,半成品生产可能会与成品生产形成联合聚合力,这不仅缘于日本的要素成本上升,还取决于发展中亚洲国家规模经济的发展。
  关键零部件、材料或机器制造商聚集力的最终丧失,将极大削弱日本高端制造工业竞争优势的源头,对在广泛基于技术的大规模生产中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日本造成了严重冲击。
  当然,日本创新立异的半成品高度区分化,如果没有智囊团的聚合力,许多产品将不能生产出来。然而,如上部分所描述,创新生产力取决于日本能否维持知识多样化。这将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吸引人才。
  东亚经济一体化应加快脚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东北和关东北部地区的高端制造业不断增多,因为他们看到了这里的巨大优势,如拥有充足且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多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使该地区到东京大都会区的便利度得以提高,东北大学带动了学术和研究建设,以及当地居民支持该区工业的热情度等。
  正当该地区即将实现日本对东亚高端半成品供应商的重要角色时,“311大地震”灾难发生了。显然,最好的可行性策略就是使受波及地区的工厂恢复运营,尽快回到灾前状态。然而,仅仅回到灾前状态不一定使当地经济恢复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1995年阪神淡路岛大地震对亚洲集装箱运输的枢纽之一的神户港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当时,全球港口在深水泊位等大型设施方面展开竞争,这使东亚的其他已具备该设施的港口如釜山、上海、高雄等更有竞争优势。事实证明,神户港仅靠复原之前的设施不可能获得已经丧失的领先地位。
  因此,应用类似推理,为防止日本制造工业陷入与神户港相同的命运,认真分析当前全球竞争形势,超越恢复到灾前结构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日本制造商的海外后备或替代生产开始展开,而后成为替代供应商,那么日本东北和关东北部地区的零部件、材料供应商将不能再使产品需求恢复到灾前水平,尽管工厂重建、恢复运营。结果是,不仅该地区且全日本大量工作岗位消失,整个日本制造业内部的聚合力也将受到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波及地区制造工业恢复一旦失败,将给日本未来蒙上不祥的预兆。
  基于东亚一体化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区域政策需要改变策略。
  核心大都会区的知识活动与郊区的大规模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向东亚生产网络提供了以半成品为主的高端工业产品。然而,由于高要素成本、日元升值以及自然灾害的更高风险预见性,日本郊区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如311灾难影响的地区,开始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这些制造业活动消失,核心都会区的知识活动在失去了周边制造业基地的情况下,或将不能继续存在。
  为了提高郊区工厂水平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协调经济模式”来恢复劳动生产力,即经看重长期利益的大股东同意,工会允许工作条件变更,来换取雇主的雇佣保障和职业培训。和德国一样,协调性也是日本公司的行为标志,尽管这已经被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平交易所取代。工作保障增加也将带动国内需求,缓解分散力。
  区域政策能在三个层面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提高生活便利设施,可以吸引多样化的国际人才,使脑力人才的聚合经济得到加强。其次,应该通过税务改革来降低生产成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再次为全球市场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和可持续能力投保,也成为迫切需求。第三,应该鼓励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的产品分散到东亚各国进行生产。
  在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接受外来直接投资的水平仍然非常低下。日本应该积极接受外来直接投资,尤其是郊区制造业能从东亚国家公司的投资中极大获益,依靠日本制造的品牌吸引力,实现高端技术创新。(本刊记者吴玲翻译整理)
其他文献
中国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建设一个以中等收入阶层为轴心的消费型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步入了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顺利向高收入国家过渡,备受世界关注。  历史是严肃的。2012年初,世界银行在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尖锐地
期刊
民企日子不好过由来已久,眼下经济形势严峻,民企遇到的麻烦更为繁多。  在中国制造业最为繁荣的广东和福建等地,很多知名制造企业不得不关闭大量门店,以放慢扩张步伐来缓解当前的危机。据报道,从去年夏季一直延续至今,整整大半年,李宁、匹克等知名品牌共关店3000多家。  这股民企“收缩战线潮”,是这些企业确保生存、安然过冬所必然采取的战略。较之各方寄望已久的民企转型,“设法活下来”显得更为现实而迫切。  
期刊
核心提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尝试。三国夷陵之战的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在2012年推出了集镇“八个一”建设,这八项建设被称为该区政府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破题之作。为何要推出“八个一”?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还是一种新思路?这“八个一”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能起到多大作用?建设资金是否给集镇带来巨大压力?当地百姓是拥护还是反对?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
期刊
要实现从“中部塌陷”到“中国新引擎”的转变,中部地区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形成共同的区域理念,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  自本世纪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塌陷”的局面逐渐得到扭转,反映在经济数据上,就是各项经济指标占比全面回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持续加速  在未来十年里,中部地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希望很大,难度也很大。  首先,中部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
期刊
从区域经济角度看,2013年最大的亮点是在这一年中国加速向西开放,未来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中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多年。在改革与开放两大支点中,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而开放则进入到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在以前只依靠海洋向东开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陆地向西开放,并在这几年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
期刊
西部地区是国家扩大内需的主战场之一,国家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需要在一个点上集聚更多力量,因而选择了两江新区,而两江新区要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就必须确立起区域性中心地位。  中国经济发展周期进入到“新的三十年”,中央加大了中西部发展的力度,但在重庆及广大西部地区一直缺乏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两江新区的出现,将给西部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引擎”。  西部大开发需要突破口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
期刊
解铃,理应从系铃处入手。自2007年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始发于金融业,自然要从金融业去寻找症结和“药方”。  目前走势尚稳的中国经济也不能放松警惕。国内实业金融化近年来已现趋向,国资委监管的117家央企中有90余家涉足金融业。实业金融化对企业、对整体经济都有规避风险的效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循环的“钱炒钱”发展到极端,极易导致“产业空心化”。  而另一个趋向同样需要重视:倘金融业一味将盈利
期刊
预计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总体态势是:生产经营形势仍然严峻,但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2012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持续在低位波动,钢铁业的形势不太乐观。2013年的春天即将来临,对于仍在“过冬”的中国钢铁业来说,是否也会迎来春天?  “过冬”的钢企  2012年,我国钢企仍然在“过冬”。  从产量上看,当前我国钢材仍处于较高水平。不过,我国钢材进出口则出现两种不
期刊
历史经验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虽多,但能够修成正果、跻身发达国家者微乎其微。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问题考验下,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出现剧烈分化。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当前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突出现象。2008—2010年,世界实际GDP增长率依次为2.9%、-0.5%和5.0%,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依次为0.2%、-3.4%和3.0%,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则为6.
期刊
核心提示:尽管微信、微博可成为企业的营销工具,但用于企业营销的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用一句话解释,微博适合用来做推广,而微信则适合来做客服。微博适合企业的推广部门或者公共关系部门负责,而微信则适合企业的运营部门或者客户服务部门来负责。  《支点》记者 刘真真  在过去的半年里,微信收费之争、微博商业化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存在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还与很多企业紧密相连。  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