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市恭城民族中学(以下简称“民中”)十周年庆典刚刚落下帷幕。回首民中十年办学历程,其教学成绩有目共睹。更难能可贵的是,民中在提高学生智育的同时不忘德育,在专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育人。该校校长蒙世旺说:“我们的工作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十年来,民中的德育工作细致而富于特色,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民中的德育工作已渗透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良好习惯助推成长
民中学生来自全县各村瑶寨,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均烙上了瑶乡色彩。为了让瑶乡学子举止得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特别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首先,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第一周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这既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军训期间,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让学生独立整理内务,学会打饭、洗衣,同时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周的学习、生活虽然辛苦,但学生受益匪浅。在学生完成军训回家后,有不少家长特意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老师,他家的孩子以前在家是“小皇帝”,什么活也不会干,现在居然可以自己整理房间,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其次,学校进行每周检查评比,给前十名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评选出“文明卫生优秀班级”。这项检查评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良好的纪律。民中七、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晚自修下课时间是不同的,九年级的自修时间比七、八年级多四十分钟,为了不影响七、八年级学生休息,学校要求九年级下课后保持安静,并把这一要求列入宿舍评分。九年级整个年级七百多个学生,竟能做到从教室回到宿舍悄无声息,如军人般按时、按要求就寝。保持良好的纪律是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重要保证,最为突出的例子是民中第四届的二十五班,每学期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都在全年级前列,中考时这个班60多人有50人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升学率达到77%。
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7年秋季学期,教育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大型活动,民中开展了文明礼仪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并申报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培养基地”。广西环保局副局长张英曾经高度赞扬民中,她说:“民中校园整洁美丽,民中学生很有礼貌,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
爱国情怀涤荡心灵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都是德育工作的重头戏。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但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中。
自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系列活动以来,升旗仪式成为民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课堂。这一活动由全校各班轮流主持,分为主持人讲话、升旗仪式、节目表演、领导总结等环节。每周星期一早晨,学生们庄严伫立,注视着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看节目,听总结,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黑板报是另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每年5月4日、国庆节、12月9日,学校都会举行全校性的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追溯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今,黑板报比赛传统活动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刚刚过去的十周年校庆活动当天,四方来宾都对学生亲手绘制的黑板报赞不绝口,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活动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校园文化艺术节”则是民中特有的节日,多年来已形成传统。每年秋季学期段考后,它和校运会一同开幕,其中包括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大合唱比赛、读书活动、作文比赛等等。这些校园活动无一不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合唱比赛中,全体师生齐上阵,比赛分年级举行。一连三个晚上,歌声高昂,激情四溢,有时甚至引来众多学生家长参与其中。民中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一份爱国情怀。
感恩教育铸就品格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崇尚感恩的民族,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各种感恩故事层出不穷。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学生已经不懂得感恩。因此,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为时下教育的一大课题。
针对这个课题,民中特意邀请南翎绍雄先生到校作感恩励志演讲,并请学生、家长一同聆听。在演讲现场,许多学生和家长听得热泪盈眶。互动时间里,学生们纷纷跑到台上,哭着对父母或老师说“对不起”,他们说以前从来不知道父母和老师是这样的不容易,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他们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此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最后,学生们纷纷在“促感恩、知荣辱、促和谐”的条幅上签名以示决心。
除了请专家现场演讲以外,民中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这些节日正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学校常常在这些节日里,号召各班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走过综合楼和希望楼,你会看到各个班级各具特色的感恩活动,有的同学写给父母情真意切的信,有的同学唱给老师深情款款的歌,有的同学写给朋友真情流露的诗……不同的,是活动的形式;相同的,是一颗颗感恩的心。
召开家长会也是民中开展感恩教育的一个好契机。开家长会前,班主任通常都会要求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给父母说说心里话,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在去年召开的九年级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读了儿子写的信后禁不住感慨万千:“你们学校的老师真有办法啊,我这个儿子在家时从来不懂得向父母问声好。转学来民中不到一年,居然会写信让爸爸要注意身体,多多休息别累着了,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呀!”
是的,学生到民中来,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感谢别人的帮助,更学会了帮助别人。民中四十九班和七十五班分别都有一个腿脚不方便的特殊学生,同班同学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日里他们上厕所,到音乐教室、电脑室、阅览室上课,上楼、下楼时都有同学搀着甚至背着。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两个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考入了高一级学校。三十三班有个叫凤瑶希的学生患了白血病,同学们听说了以后,自发组织捐款一万三千多元,并派出代表,跑了几十里山路,把捐得的钱送到凤瑶希同学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2008年汶川“五·一二”地震爱心捐助活动,在学校学生会的组织下,全校师生捐款三万零四百九十元。那一叠叠纸币中,有一角、五角的,也有一元、五元的,那是学生们的一片心啊!一位曾经接受过帮助的学生捐出了她仅有的十元零花钱,她说:“当我困难时,别人帮助了我;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也要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这正是民中感恩教育结出的芬芳果实。
既定目标激发潜能
2012年9月,民中第十一届学生迎着朝阳踏入美丽的校园。当他们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时,便欣喜地发现,老师早已在教室后方的墙面上开辟出一块园地——“校园之星”展示栏。那里有申报“新星”的学生照片和申报项目,照片中每个学生脸上都带着自信的笑容。“校园之星”的申报、评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以提升。有个家长对班主任说:“我家孩子申报了‘奉献之星’后,整个人都变了。他以前挺小气的,别人动动他的东西都得生半天气,现在他常常把最心爱的藏书拿到学校和同学分享。有时候星期天也跑到学校,说要出板报,为班上做贡献。这个‘新星成长’活动让我家孩子受益匪浅!”
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都要求学生针对自身实际选定一个目标,在“奉献之星”“关爱之星”“追赶之星”“魅力之星”“全能之星”“学习之星”等栏目标题下签上自己的姓名,在期中进行自我述评,在期末进行全校性评比,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这一活动不仅有个人参与的形式,也有以班为单位参与的形式。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认准一个目标,申报“文明卫生班级”“模范守纪班级”“仪容仪表规范班级”“全优班级”等等,达到学校的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称号,实现全班素质的整体提升。
德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完善。民中的德育工作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提出了“新星成长”活动计划,以既定目标为动力激发学生们向上的潜能。
在十年办学历程中,民中的德育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中重视发扬本校德育工作传统特色,又从学生生活实际、心理健康、生理特点等客观实际出发,将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有机结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让学生茁壮成长。
(责编 秦越霞)
良好习惯助推成长
民中学生来自全县各村瑶寨,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均烙上了瑶乡色彩。为了让瑶乡学子举止得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特别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首先,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第一周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这既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军训期间,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让学生独立整理内务,学会打饭、洗衣,同时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周的学习、生活虽然辛苦,但学生受益匪浅。在学生完成军训回家后,有不少家长特意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老师,他家的孩子以前在家是“小皇帝”,什么活也不会干,现在居然可以自己整理房间,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其次,学校进行每周检查评比,给前十名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评选出“文明卫生优秀班级”。这项检查评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良好的纪律。民中七、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晚自修下课时间是不同的,九年级的自修时间比七、八年级多四十分钟,为了不影响七、八年级学生休息,学校要求九年级下课后保持安静,并把这一要求列入宿舍评分。九年级整个年级七百多个学生,竟能做到从教室回到宿舍悄无声息,如军人般按时、按要求就寝。保持良好的纪律是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重要保证,最为突出的例子是民中第四届的二十五班,每学期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都在全年级前列,中考时这个班60多人有50人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升学率达到77%。
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7年秋季学期,教育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大型活动,民中开展了文明礼仪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并申报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培养基地”。广西环保局副局长张英曾经高度赞扬民中,她说:“民中校园整洁美丽,民中学生很有礼貌,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
爱国情怀涤荡心灵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都是德育工作的重头戏。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但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中。
自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系列活动以来,升旗仪式成为民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课堂。这一活动由全校各班轮流主持,分为主持人讲话、升旗仪式、节目表演、领导总结等环节。每周星期一早晨,学生们庄严伫立,注视着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看节目,听总结,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黑板报是另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每年5月4日、国庆节、12月9日,学校都会举行全校性的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追溯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今,黑板报比赛传统活动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刚刚过去的十周年校庆活动当天,四方来宾都对学生亲手绘制的黑板报赞不绝口,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活动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校园文化艺术节”则是民中特有的节日,多年来已形成传统。每年秋季学期段考后,它和校运会一同开幕,其中包括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大合唱比赛、读书活动、作文比赛等等。这些校园活动无一不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合唱比赛中,全体师生齐上阵,比赛分年级举行。一连三个晚上,歌声高昂,激情四溢,有时甚至引来众多学生家长参与其中。民中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一份爱国情怀。
感恩教育铸就品格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崇尚感恩的民族,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各种感恩故事层出不穷。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学生已经不懂得感恩。因此,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为时下教育的一大课题。
针对这个课题,民中特意邀请南翎绍雄先生到校作感恩励志演讲,并请学生、家长一同聆听。在演讲现场,许多学生和家长听得热泪盈眶。互动时间里,学生们纷纷跑到台上,哭着对父母或老师说“对不起”,他们说以前从来不知道父母和老师是这样的不容易,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他们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此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最后,学生们纷纷在“促感恩、知荣辱、促和谐”的条幅上签名以示决心。
除了请专家现场演讲以外,民中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这些节日正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学校常常在这些节日里,号召各班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走过综合楼和希望楼,你会看到各个班级各具特色的感恩活动,有的同学写给父母情真意切的信,有的同学唱给老师深情款款的歌,有的同学写给朋友真情流露的诗……不同的,是活动的形式;相同的,是一颗颗感恩的心。
召开家长会也是民中开展感恩教育的一个好契机。开家长会前,班主任通常都会要求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给父母说说心里话,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在去年召开的九年级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读了儿子写的信后禁不住感慨万千:“你们学校的老师真有办法啊,我这个儿子在家时从来不懂得向父母问声好。转学来民中不到一年,居然会写信让爸爸要注意身体,多多休息别累着了,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呀!”
是的,学生到民中来,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感谢别人的帮助,更学会了帮助别人。民中四十九班和七十五班分别都有一个腿脚不方便的特殊学生,同班同学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日里他们上厕所,到音乐教室、电脑室、阅览室上课,上楼、下楼时都有同学搀着甚至背着。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两个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考入了高一级学校。三十三班有个叫凤瑶希的学生患了白血病,同学们听说了以后,自发组织捐款一万三千多元,并派出代表,跑了几十里山路,把捐得的钱送到凤瑶希同学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2008年汶川“五·一二”地震爱心捐助活动,在学校学生会的组织下,全校师生捐款三万零四百九十元。那一叠叠纸币中,有一角、五角的,也有一元、五元的,那是学生们的一片心啊!一位曾经接受过帮助的学生捐出了她仅有的十元零花钱,她说:“当我困难时,别人帮助了我;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也要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这正是民中感恩教育结出的芬芳果实。
既定目标激发潜能
2012年9月,民中第十一届学生迎着朝阳踏入美丽的校园。当他们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时,便欣喜地发现,老师早已在教室后方的墙面上开辟出一块园地——“校园之星”展示栏。那里有申报“新星”的学生照片和申报项目,照片中每个学生脸上都带着自信的笑容。“校园之星”的申报、评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以提升。有个家长对班主任说:“我家孩子申报了‘奉献之星’后,整个人都变了。他以前挺小气的,别人动动他的东西都得生半天气,现在他常常把最心爱的藏书拿到学校和同学分享。有时候星期天也跑到学校,说要出板报,为班上做贡献。这个‘新星成长’活动让我家孩子受益匪浅!”
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都要求学生针对自身实际选定一个目标,在“奉献之星”“关爱之星”“追赶之星”“魅力之星”“全能之星”“学习之星”等栏目标题下签上自己的姓名,在期中进行自我述评,在期末进行全校性评比,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这一活动不仅有个人参与的形式,也有以班为单位参与的形式。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认准一个目标,申报“文明卫生班级”“模范守纪班级”“仪容仪表规范班级”“全优班级”等等,达到学校的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称号,实现全班素质的整体提升。
德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完善。民中的德育工作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提出了“新星成长”活动计划,以既定目标为动力激发学生们向上的潜能。
在十年办学历程中,民中的德育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中重视发扬本校德育工作传统特色,又从学生生活实际、心理健康、生理特点等客观实际出发,将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有机结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让学生茁壮成长。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