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学生上课不配合、思维闭塞、知识面狭窄、自主能力差等等都是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课改进程。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农村的孩子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语文持续产生兴趣,并愿意配合老师呢?本文打算围绕这个问题做一番探究。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
  就目前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来看,教师并没有树立好正确的管理理念。许多教师认为上课只需要立好规矩把该传授的知识一股脑儿地丢给学生就可以了,完全忽略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后果就是课堂死气沉沉,让课堂质量大大降低。
  (二)缺乏合适的管理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正好处于一个叛逆期,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如果一味采取批评责骂的方法,有时正好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逆反,农村的孩子从小接触的生活环境可能导致他们会更加极端。
  (三)缺乏及时的师生沟通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早期的家庭教育可能相較于城市孩子有所缺乏,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空话类的大道理对他们来说丝毫没用,因为他们的心性都很固执。要软化他们淡漠的心灵,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他们非常需要温暖呵护。
  (四)农村老旧思想占重要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一直拘泥于一人说课式,学生只是单方面的倾听者。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更是如此,农村的老旧思想仍然在许多老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认为学生只需要听课就行了,完全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
  要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是最重要的培养场所。因此要彻底改变农村语文课堂管理的现状,主要还是要从教师方面来入手,就此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一)将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带进课堂
  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法及教学手段就有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元素,如历史背景、生活小故事、典故等,每篇课文作者的小故事、作者的成长经历、作者生活的年代、写作背景故事等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可以用这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调整教师的管理理念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放下严师的面孔,摒弃掉老旧的管理思维,不要一味地情调规矩规矩,规矩自然重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课堂,规矩自然就有了。比如在讲解一些神话、科幻、童话、戏剧等文章时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你会发现只要想学乐于学有兴趣学,自然就好管理了。
  (三)加强课内课外的师生联系
  新课程的“新”在于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终身幸福。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与学生们加强沟通,不要做一个冷漠的教师。
  首先要想加强师生联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日记、周记和学生进行一个书面的谈心,许多学生会把自己的心理话写进日记中,其中有自己的心事、对同学老师的看法和建议、自己家里面的事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等,老师应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挚友。
  其次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老师应有最基本的责任感,必须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个别农村孩子心理会有缺陷,这就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了解走进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心理,建立一个师生之间良好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光明,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好学的样子,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改变落后的思想和管理模式
  首先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以身作则改变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积极投入工作,并且把这种积极的思想带到课堂中去,用这种积极的思想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如果教师无精打采那么学生自然也提不起精神来。
  其次,要在教学设施和条件上做到与时俱进,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不好,硬件跟不上,但这并不能作为教师思想落后的一个借口,要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条件都利用上。
  (五)大胆进行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只有大胆进行了新课改,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管理好整个课堂,显著地提高课堂质量。
  三、结语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初中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栋梁。本文论述了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希望通过这些建议给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从业者有所启发,解决一些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和教师能更高效地学习和教学,使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管理工作更高效,让农村教育得到新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在于转变班主任的观念。教师在班级中不是执行者是合作者,不是匠人是探究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建设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舆论导航,统一思想认识,制定班集体目标  班主任转变班级管理观念首先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集体
期刊
“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讲说和指点过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叶老的话充分表明
期刊
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重在培养其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由于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刚要趋于定位,心理素质形成的最佳时期。感恩意识淡薄是目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通病,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初中生在生活习惯中的表现越加的反映出对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当下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引导迫在眉睫。  一、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辅助对学生德育
期刊
我区近年正在大力推行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是要打造高效和谐的愉快课堂,鼓励积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我十多年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初中英语高效生本课堂。  一、注重兴趣,创设情景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努力摸
期刊
从新课标来看,对于小学低段孩子的写话要求并不高,重在培养兴趣,让他们愿说,想说、想写,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表达他们的情感,尽管他们还小,积累的字、词、句不多,写话要求也不高,但是,这却是他们踏入写作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觉得写话是甜的,是美的,幼小的心灵深处会印下许多甜蜜的记号,从而主动地迈出第二步。关于培养孩子写话兴趣,我作了一下小小的尝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期刊
兴趣是“参与”和“学习”的动力.如何使学生获得兴趣、促进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参与式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对参与教学活动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趣并使两者相互促进,不断递进上升。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通过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期刊
教师每天要面对这不同时间出现的课堂40分钟,但怎样在这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其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40分钟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把握前提,增添动力,点面结合  1.宽严相济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良好
期刊
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记住歌词,一句句地按老师的要求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老师的,能连贯、完整地演唱,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表现。  一、提升教师素质,保证教学精彩纷呈  (一)教师鉴赏分析音乐
期刊
一、活动背景  这是一群特殊儿童中的特殊孩子,他们告别了学前的混沌,也许会对学校有着美好的憧憬,却无法正常地感知学校与自己的关系、校园生活与自己的距离;这是一群昂扬向上的孩子,虽然身残,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学校”的理解和宽容,只是这种“自己的方式”旁人常常难以理解。对于环境的改变,一年级的新生因为不适应而引发出各种行为问题,如哭闹、咬人、扔东西等,对常规教育更加抗拒和不接受,因此我们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