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必须达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环境熏陶、好书推荐、奖励激趣、榜样示范等营造阅读的氛围。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书籍;兴趣;方法;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必须达145万字。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是课标的要求,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 选择书籍下功夫
1.1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像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1.2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个性特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1.3 选择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小学生由于视野还不开阔,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兴趣还比较淡薄,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少年文摘》、《小学生语数英》、《少年智力开发报》等。
2 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通过推荐的书籍,对阅读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还需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
2.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比如说我虽然已经从教七、八年了,但是一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就着迷。学生也是一样,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们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2.2 以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孩子自然有孩子童年的乐趣,而且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鼓励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绘画。也可以对原有绘画的内容有所改动,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2.3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4 营造阅读的氛围
教师要注重学生环境的熏陶。为激发阅读愿望,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作为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引导孩子与好书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感染学生。在班级中,可以建立小小图书角,每天中午由图书站站长监管,孩子们自由借阅,教室内静谧无声,书卷飘香。低段的老师还利用起黑板报、博客等宣传阵地,布置些读书格言、古诗必背、优秀书籍介绍及评出的读书之星事迹介绍等,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大了。除了在物质环境方面给孩子以熏陶,还要重视借助活动的契机,来打造孩子相互学习的氛围。学校可以开展低年级讲故事比赛,班级先进行了预赛,摆出故事擂台。
3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邱少云》,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抗美援朝,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有关那个年代的书籍,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 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領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书籍;兴趣;方法;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必须达145万字。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是课标的要求,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 选择书籍下功夫
1.1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像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1.2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个性特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1.3 选择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小学生由于视野还不开阔,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兴趣还比较淡薄,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少年文摘》、《小学生语数英》、《少年智力开发报》等。
2 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通过推荐的书籍,对阅读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还需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
2.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比如说我虽然已经从教七、八年了,但是一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就着迷。学生也是一样,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们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2.2 以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孩子自然有孩子童年的乐趣,而且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鼓励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绘画。也可以对原有绘画的内容有所改动,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2.3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4 营造阅读的氛围
教师要注重学生环境的熏陶。为激发阅读愿望,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作为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引导孩子与好书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感染学生。在班级中,可以建立小小图书角,每天中午由图书站站长监管,孩子们自由借阅,教室内静谧无声,书卷飘香。低段的老师还利用起黑板报、博客等宣传阵地,布置些读书格言、古诗必背、优秀书籍介绍及评出的读书之星事迹介绍等,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大了。除了在物质环境方面给孩子以熏陶,还要重视借助活动的契机,来打造孩子相互学习的氛围。学校可以开展低年级讲故事比赛,班级先进行了预赛,摆出故事擂台。
3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邱少云》,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抗美援朝,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有关那个年代的书籍,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 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領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