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课堂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活跃度以及最终的教学效率。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策略”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参与
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技能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更加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奥秘、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小学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实践探索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而且应该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之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数学课程设置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基础,而且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也最为广泛,需要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引入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打造多元化的课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步骤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懂得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下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重心转移到生活问题的探索上,把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细节转化为可量化、可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一家三口出去游玩,成人票30元每人,儿童票20元每人,问一共需要多少钱?一个班有男同学26人,女同学32人,问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类似的问题,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接触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通过对生活化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与数学理论知识之间建立桥梁,促使学生对生活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对实际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谨慎思考的好习惯。
二、引导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小学阶段学生处在人际关系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价值观体系不完够善,对很多事情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对大自然和动植物的好奇心,有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也有对游戏活动或者人的好奇心。一方面,好奇心指引学生探索學习,增长见识,但另一方面好奇心使得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加以利用。良好的合作学习,既能够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数学知识上,又能够起到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平面图形模型,然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几何图形的拼搭,并且指出小组创作的理念和主题。比如,学生可以以“我的家”为主题,进行家人和房屋等的创作,以圆形作为人物的头部,长方形作为人物的四肢和颈部,以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凑起来作为人物的上半部分。在搭建房屋时,学生可以以自己心目中的房屋为原型进行创作,古堡式的房屋以半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要材料,呈现的是圆顶尖塔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塔尖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以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学生在创作这类型建筑时,可以以长方形作为房屋的主体部分,在其上添加半圆形的圆顶和等腰三角形,并且用小正方形作为房屋的玻璃,增加房屋的美感。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空间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鼓励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但涉及面较广,需要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和总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数学知识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梳理知识点,构建数学知识学习框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等都属于代数加减法计算的系列,部分生活知识比如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时间等属于代数加减法知识的拓展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其梳理进位和退位的注意事项,算数式的计算方法以及100以内的数字等知识点,使得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更加的条理清晰。然后,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自主复习,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不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应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展开自主探索实践,同时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淑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N].发展导报,2018-04-03(027).
[2]丁强,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J].学周刊,2012(25):90.
[3]王秀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J].学周刊,2012(28):6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参与
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技能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更加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奥秘、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小学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实践探索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而且应该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之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数学课程设置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基础,而且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也最为广泛,需要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引入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打造多元化的课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步骤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懂得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下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重心转移到生活问题的探索上,把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细节转化为可量化、可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一家三口出去游玩,成人票30元每人,儿童票20元每人,问一共需要多少钱?一个班有男同学26人,女同学32人,问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类似的问题,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接触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通过对生活化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与数学理论知识之间建立桥梁,促使学生对生活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对实际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谨慎思考的好习惯。
二、引导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小学阶段学生处在人际关系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价值观体系不完够善,对很多事情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对大自然和动植物的好奇心,有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也有对游戏活动或者人的好奇心。一方面,好奇心指引学生探索學习,增长见识,但另一方面好奇心使得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加以利用。良好的合作学习,既能够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数学知识上,又能够起到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平面图形模型,然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几何图形的拼搭,并且指出小组创作的理念和主题。比如,学生可以以“我的家”为主题,进行家人和房屋等的创作,以圆形作为人物的头部,长方形作为人物的四肢和颈部,以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凑起来作为人物的上半部分。在搭建房屋时,学生可以以自己心目中的房屋为原型进行创作,古堡式的房屋以半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要材料,呈现的是圆顶尖塔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塔尖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以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学生在创作这类型建筑时,可以以长方形作为房屋的主体部分,在其上添加半圆形的圆顶和等腰三角形,并且用小正方形作为房屋的玻璃,增加房屋的美感。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空间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鼓励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但涉及面较广,需要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和总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数学知识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梳理知识点,构建数学知识学习框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等都属于代数加减法计算的系列,部分生活知识比如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时间等属于代数加减法知识的拓展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其梳理进位和退位的注意事项,算数式的计算方法以及100以内的数字等知识点,使得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更加的条理清晰。然后,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自主复习,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不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应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展开自主探索实践,同时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淑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N].发展导报,2018-04-03(027).
[2]丁强,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J].学周刊,2012(25):90.
[3]王秀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J].学周刊,2012(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