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120例教师进行了高频心电检测,结果表明:高频心电发展了传统心电检测技术,具有先进扩展能力,弥补了常规心电的不足,此项检测对早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心肌损伤可提高检出率,可作为正常体检的常规检测手段。
关键词 高频心电 冠心病
资料与方法
吉林市120名教师体格检查,男34人,女86人。心电图有定位特征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3~80岁。其中陈旧性心梗(OMI)4例(均男性),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6例(均男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
方法:上述病人以天津产的HSD-LP20多功能心电检测系统,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及心向量图、晚电位、心率变异。本组采用计算机检测及目测校正方法记录。高频成分指频率在100Hz以上,时程≤10毫秒,幅度≤84μV的电变化,对高频成分分析可为三种类型、切迹、扭挫、顿结,我们只选用切迹。
切迹是指在某一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既有斜率改变又有方向改变的节段(R顶S底除外)。高频成分必须在图象的同一位置连续出现3次以上,形态相同,方可确定PQRSD,5个波上均有可能出现高频成分,我们研究范围仅指QRS波群上的高频成分。
由于高频心电图机记录的是心电的“微弱信号(μV)极,灵敏度高,易受环境中的电场、磁场以及受试者肌电的干扰,因此我们选择远离高频干扰电磁场,室温在16~25℃左右。
诊断阳性标准:按全国高频心电研究会规定的标准,六组合导联切迹总数≤3为正常,4~5为可疑,≥6为异常:十二组合导联切迹总数≤8为正常:9~11为可疑;≥12为异常。
结果
高频心电图分析:通过观察患有冠心病病例,高频切迹总数与药物治疗有关,用药期间切迹总数较少,阳性率较低,另外在噪声小于1μV的情况下高频切迹处于R波起点和接近S波终末处仍较多见。
讨论
分析观察结果可以认定高频心电是在常规心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心脏无创性检查技术,携带早期病变信息,可作为正常体检的常规检测手段,对于了解心脏情况特别是进行复查是有帮助的。
检查对象均系干部,阳性率为50%,似乎表明从事脑力劳动者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并表明此项检查项目可靠性强。
从表中两个年龄组43~50岁阳性率为60%,71~80岁阳性率为99%,从中可以看出40~50岁的脑力劳动者应对心脏病引起足够重视,应视为早期防治的主要对象,71~80岁人应时刻警惕心脏病的发生。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为高频心电弥补了常规心电的不足具有效果好、价廉、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孙千泉.信号叠加心电图测定心室晚电位的研究进展.山东师大学报,2004,9(2):107.
2 魏太星.心电高频信息研究的现状.山东师大学报,2004,9(2):6.
3 张丙芬,等.心脏杂志,2001,13(4):254.
关键词 高频心电 冠心病
资料与方法
吉林市120名教师体格检查,男34人,女86人。心电图有定位特征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3~80岁。其中陈旧性心梗(OMI)4例(均男性),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6例(均男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
方法:上述病人以天津产的HSD-LP20多功能心电检测系统,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及心向量图、晚电位、心率变异。本组采用计算机检测及目测校正方法记录。高频成分指频率在100Hz以上,时程≤10毫秒,幅度≤84μV的电变化,对高频成分分析可为三种类型、切迹、扭挫、顿结,我们只选用切迹。
切迹是指在某一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既有斜率改变又有方向改变的节段(R顶S底除外)。高频成分必须在图象的同一位置连续出现3次以上,形态相同,方可确定PQRSD,5个波上均有可能出现高频成分,我们研究范围仅指QRS波群上的高频成分。
由于高频心电图机记录的是心电的“微弱信号(μV)极,灵敏度高,易受环境中的电场、磁场以及受试者肌电的干扰,因此我们选择远离高频干扰电磁场,室温在16~25℃左右。
诊断阳性标准:按全国高频心电研究会规定的标准,六组合导联切迹总数≤3为正常,4~5为可疑,≥6为异常:十二组合导联切迹总数≤8为正常:9~11为可疑;≥12为异常。
结果
高频心电图分析:通过观察患有冠心病病例,高频切迹总数与药物治疗有关,用药期间切迹总数较少,阳性率较低,另外在噪声小于1μV的情况下高频切迹处于R波起点和接近S波终末处仍较多见。
讨论
分析观察结果可以认定高频心电是在常规心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心脏无创性检查技术,携带早期病变信息,可作为正常体检的常规检测手段,对于了解心脏情况特别是进行复查是有帮助的。
检查对象均系干部,阳性率为50%,似乎表明从事脑力劳动者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并表明此项检查项目可靠性强。
从表中两个年龄组43~50岁阳性率为60%,71~80岁阳性率为99%,从中可以看出40~50岁的脑力劳动者应对心脏病引起足够重视,应视为早期防治的主要对象,71~80岁人应时刻警惕心脏病的发生。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为高频心电弥补了常规心电的不足具有效果好、价廉、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孙千泉.信号叠加心电图测定心室晚电位的研究进展.山东师大学报,2004,9(2):107.
2 魏太星.心电高频信息研究的现状.山东师大学报,2004,9(2):6.
3 张丙芬,等.心脏杂志,2001,13(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