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再成为我们沉重的话题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j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回放
  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上,一位八旬老人在女儿陪同下乘车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老人和女儿只买到了一张达州到营山的座票。火车到达南充后,老人便被座位的主人,刚上车的一名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的女儿恳请女大学生和老人“挤一挤”,被拒。大约5分钟后,一名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故事本应到此结束,然而老人女儿和女大学生接下来的对话却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中年男子受褒,情理之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道德文化,从孔子的“不独亲其亲”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道德标杆”雷锋到道德模范郭明义,美德永不过时,好人永受拥戴。女大学生受贬,似又不妥。
  对于“让”与“不让”,仁者见仁;“该”与“不该”,独见其道。本期,特邀各行各业专家代表就这一位问题展开讨论。
其他文献
吴宗霖,现任中国一川(澳门)国际有限公司总裁。作为一位80后企业家,他18岁开始创业,摆过地摊、水果摊,擦过皮鞋,当过厨师,做过电工,做过美容美发,也开过饭店——一路走来,在逐渐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吴宗霖开始孕育一个“爱的梦想”,他说,作为一位80后企业家,要引领爱的潮流,带动更多年轻人把善的事业做大。  9月20日,吴宗霖(右一)代表中国一川(澳门)旗下的珠海传眉心秀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华慈善总
期刊
2015年12月27日,《雷锋》杂志社联合厦门工行开元支行、美禾支行党支部共同举办的雷锋事迹报告会,在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召开。厦门工行开元支行行长傅安东、党支部书记林民苏,厦门工行美禾支行行长周燕滨,中国将军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朱剑平,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馆长、《雷锋》杂志品牌主管、“雷锋之花”袁雪雪,厦门雷锋艺术馆顾问杨宗华以及厦门工行党支部党员等30余人参加。  报告会上,袁雪雪通过大量真实的事例
期刊
持续半个世纪之久、至今依然保持着热度与鲜度的学雷锋活动,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父辈激情燃烧起的社会实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开启这一伟大实践的推动者,是毛泽东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然而人们也许不曾了解,许许多多关注和致力推动新中国走向前进的普通人一同参与和推进了这一进程。正是这些普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触发了伟人豪情挥洒为一个普通士兵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撼动中国半世纪的大字。  时间回溯到学雷
期刊
年过六旬的王英杰曾是开封市一位坐拥千万身家的房地产商。7年多前,他放弃生意、倾尽经商近30年的1000多万元积蓄,建成河南省唯一一座公益性道德讲堂——开封敦复书院。他举微薄之力致力拯救滑入谷底的国人道德,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处“精神高地”。  王英杰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带领全家三代、10多口人义无反顾回报社会,助学、修路、捐善款,以道德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人、感化他人,促使更多的人回归祖国
期刊
67年前,年仅19岁的董存瑞舍身一举,定格为我们对英雄的永恒记忆,激励着一代代人成长。  今天,在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里,“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烈士墓中,一块木牌还在无声地诉说;在辽宁锦州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纪念馆,大量实物和历史照片真实地记录着英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记者一路追寻,听熟悉董存瑞的人讲述英雄的故事。  董存瑞的教导员宋兆田——  “我听不清董存瑞在喊什么,但我看到他拉响炸药包。”
期刊
日前,福建海洋研究所举办的“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国家海岸带综合管理官员研修班”圆满完成,来自马来西亚、孟加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伊拉克、印度尼西亚,越南等8个亚洲国家的23位官员通过研修班,了解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学习了雷锋文化与雷锋精神。  据悉,中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作为国家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技术知识上的相互交流研讨,更是文化上的传播与共通。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到援外培训中是
期刊
1921年的7月,在南湖浩渺烟水中驶近的游船燃烧起七月的欲望,庄严宣告历史性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是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辐射地。  84年后,在纪念我们党成立84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精辟概括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开天
期刊
20世纪6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抢救集体财产的故事传遍全国。50年来,主流媒体对于此事的宣传中,前后有着两个明显的变化:一开始以扳道工人作为小姐妹的主要救命恩人来歌颂,到了90年代开始翻转为歌颂当年事件中的第一救助人——“右派”哈斯朝鲁为主要救命恩人,此说法一直延用至今。位于白云鄂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展览馆也延续了这种说法。但在本刊记者的现场采访中,却发现了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在抢救小
期刊
【英模小传】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0岁起参加儿童团,14岁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945年进入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任妇救会秘书,后任主任。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部队突袭云周西村,刘胡兰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毫不畏惧、视死如归,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牺牲在敌人铡刀下,年仅15岁。她牺牲后,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
期刊
“我们是传播雷锋精神的种子,我们是创建‘雷锋疗养院’的先行者、排头兵,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共建‘雷锋疗养院’。”12月18日,雷锋诞辰75周年当天,杭州疗养院正式组建“锋行疗远”志愿者服务团,为打造“雷锋疗养院”探路实践。  活动中,浙江省政协原政协主席李金明,雷锋生前连老连长虞仁昌,《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以及浙江省、杭州市文明办相关领导,浙江省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和杭州雷锋的士车队、爱心车队的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