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存在:无论是景色美,还是心灵美;也无论是节奏美,还是音乐美……这些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只是缺少发现的慧眼。同样,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进而去体味、欣赏,然后热爱美和追求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语文教学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运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不断努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1.符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效甚微。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语文审美素养需要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和内化。服从阶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去思考和发现其中的美;同化阶段,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认可,可以发现文章中的美,但处于不稳定状态;内化阶段,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原来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创造美。大部分学生处于同化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学校、家庭、老师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忽略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审美的精神诉求,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语文学科的美学底蕴,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旨在对语文教学重新定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符合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2.语文有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性格等可塑性强,也是审美素养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人文性较强,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学选文。语文教材选文经过大量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精挑细选,体裁上有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信息量强大,可以从多种角度反映时代、民族等不同的审美理念。
  (2)教材编排。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材编排体系,结构严谨、合理,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人文体系,对初中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十分有利。
  (3)课堂氛围。多样化的文学体裁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中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3.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提倡“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多变的时期,对“真、善、美”的弘扬有助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语文以其极强的人文学科特点,情感因素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挥文学作品中审美教育的能效,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价值,探索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内心诉求,使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深入内心,进而去利用和创造美,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途径
  1.诵读是形成审美素养的重要方式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学作品感知、鉴赏和创造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反复诵读。如《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在学习之前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以自身的视角去体味文章的美感。在课文第一节“缘溪行”至“欲穷其林”这几句中,陶渊明采用白描的方式,以干净利落的文笔透露出桃花源的自然之美,通过“忘”“忽”“甚异”“欲”等词语勾勒出渔人的心理变化,全文用词错落有致、朗朗上口,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营造了桃花源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
  2.赏析是培养审美素养的关键
  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每一篇流传下来的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只有用心去揣摩、感悟,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美感,从而领悟作品的内涵。比如《答谢中书书》,作者用短短六十八字,将江南美景的山川自然之美呈现给读者。文章中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是全文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句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简练中流露出作者高远的立意,接着作者以仅四十字来描绘富有代表性的奇丽景物,其中涉及了草木山川、飞禽走兽,各种静物和动物跃然纸上,给人一种“实是欲界之仙都”的感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每个词和句子,从而深刻理解作品中的意境和美感。
  3.质疑问难促其思是实现发现美的重要方法
  宋人朱熹认为“学贵有疑”,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如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作者把月光拟人化,好像月光懂得作者的孤独寂寞,主动“入户”和他做伴。如果把这两个字换成其他的字有什么效果?再比如“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一句,作者用一个“寻”字,为什么要用“尋”?这个字好在哪里呢?首先,作者认为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窝在室内大睡,肯定在某处赏月,但在哪里呢?因此用“寻”这个字;其次,作者用这个字表达了内心的不安,急欲“寻”求某种东西的失落感,凸显了内心急着见到友人共同赏月的迫切心情。
  4.写作练习是创造美的主要途径
  由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是学生由认知感悟到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审美教育的升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的局限,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首先,鼓励学生模仿练习。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可以仿写成“期待着,期待着,蝉鸣远了,秋天的脚步近了”,对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能为作文增色很多。其次,进行改写训练。比如将郦道元的《三峡》改写为散文,或者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改写为记叙文,等等。改写练习有助于学生在对原文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字的优点,体味语言用词的奥妙,不断地去同化和内化,实现对美进行再创造。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评写等,对优美的词句或者文章进行圈点评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都有一定的成效。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文而异,不拘泥于形式,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将审美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挖掘文本的美,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中学课堂之所以要加强思辨性阅读,强调课堂要渗透深刻的思辨或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审视的态度、批判的品质和反思与探索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理解生活,审视生活。  然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综合性
为了适应本学年在初中八年级开展的《基于学生需要的初中语文导学单课题研究》,我校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语文导学单。导学单的使用目的是让學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效果。  笔者去年申报了课题《基于学生需要的初中语文导学单课题研究》,同时整个备课组在平时教学中尝试使用导学单,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及时修改弥补,不断完善,不断的反思与总结。  一、目前
[摘 要:对高职院校在疫情期间展开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显示,对在线学习形成阻碍的因素主要有外界因素干扰、线上教学视频过长和学习资料枯燥乏味,而且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网络教学设备、教师缺少线上教学的经验等。基于此,疫情时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着力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改善“教”与“学”的模式等方面,期望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疫情期间;高
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一門新兴学科,创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等人。他们把积极心理学定位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一门学科,重点研究以人的幸福心理为核心的一切积极正向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积极心理学 X”的研究热潮,即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在“积极心理学 教育”这一领域,已从一些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研究。那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才能激活学
[摘 要: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直到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但是教材中的知识包含概念、计算和各种化学物质,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一种碎片性的知识,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很难吸收和掌握,因此本文主要对提高学生对化学碎片性知识的整合能力进行探究,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化学;碎片性知识;整合能力]  传统教学所传递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破碎而不完整的知识,学生将知识学得很“死”,不能将学到
[摘 要: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需要考虑到网络带来不安全问题,作为参与学院网络的建设者、管理者,我们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防范及措施,将网络安全教育作为加强学院网络安全的重要对策来加以重视,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信
伴随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的改革,语文学科不仅仅局限于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引起大家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学生日常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信息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由于各學科的课程负担过重,极大地压缩了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加上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和老师指导不力,最终导致了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这一关键学习过程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结合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如何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笔
摘 要: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为了使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初中学校应对校园管理提高重视程度,由此初中学校需格外注重落实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落实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及在校园管理中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同时运用恰当的校园管理方式,以免管理不得当,而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说,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改变硬性的管理方式,从而落实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方法,
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源于其读书功底的深厚,这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可是有些学生读的书并不少,写作能力却未见提高,我认为是光读书而不动笔造成的。在此,我建议“不动笔,不读书”。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
我国母语教育陷入“少、慢、差、费”的困境已经多年,尽管上至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下至教学行为的实施者都想尽办法想破“冰”而出,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母语只是五门中考学科中的一门,且由于母语学习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很多后进生对母语学习不知所措。也有些孩子误解了海量阅读这个概念,认为海量阅读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把尽量多的文字信息吞到肚子里去,将阅读变成掐着秒表的读书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