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从小学升上初中后,開始正式学习文言文。他们对文言文几乎一无所知。虽然都是汉语的语言形式,但由于所使用的时间阶段不同,且有的词语古今词义有很大差别,学生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没入好门,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减。如何让学生入好门?怎么入门?这是摆在初一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由于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古代文学尤其如此。有时会觉得文言文好教,有时又觉得难教。说好教的人,也许蜻蜓点水式随便教教,浅尝辄止,不做深一点的研究;说难教的人,要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要么陷得太深,难以自拔。客观地说,初一的文言文其实不太难教,学生入门也可以较容易,但也绝不算容易教。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课文的编排不合理。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先是《论语》六则,接着是一些小短文,甚至连《三峡》(郦道原)这样比较生涩的文章都出现在这一册书上。感觉难度陡然增加,学生学习肯定有难度,教师的教学也就有难度了;其二,和前一个原因有一致性,学生从浅白如话的现代文进入文言文,有一个梯度的提高,加上学生理解习惯的问题,这就增加了学习入门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的入门教学呢?
笔者认为,应该稳打稳扎、精讲细练、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逐渐达致入门的良好境界。
说到稳打稳扎,就应该在“稳”字上下功夫。稳字当头,才会扎实。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来自农村,而且都是二、三流的学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狭窄。我们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面面俱到、讲全讲细。如《论语》六则的教学,就应该从孔子及《论语》的来历讲起,讲孔子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地位和影响;讲讲孔子带着弟子云游讲学的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讲讲孔子的相关教育主张和儒家的道德教化。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去了解孔子更多的信息。有了兴趣做引领,前期了解作铺垫,教师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再逐字逐句深入讲解,遇到不懂,就重复讲。课中还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反复咀嚼每字的意思。这样,教师讲解透彻,学生领悟透彻,才能更好地为后面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才能循序渐进。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识记。
教学中稳字挂帅,课后有针对性的布置有巩固有提高的训练,稳中求进,稳中提高,学生的入门才会稳,才会扎实。
笔者认为那种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是水土不服的。所谓水土不服不是说老师没有这种先进理念,而是没法施展。客观原因已经说过了。那种什么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自主翻译课文,课后又什么平台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等等,大多是镜中花,水中月,华而不实的东西。
其次,讲讲精讲细练。文言文这个东西,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样新兴事物。有的可能只有三分钟热情,久了以后,发现难了以后,就不想学了。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学生对文言文保持新鲜感,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学懂,让学生觉得好学。精讲细练就尤其重要了。所谓精讲,无非就是第一点讲到的逐词逐句讲透彻,如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句子时,既要讲清各词的含义,又要理清楚它所包含的辩证关系,
让学生既理解字面意思,又领悟到它的哲学道理。而细练则是说教师要拟好课堂和课后的相关练习。具体到每个词,每个句子,再到整句整篇。有词句的理解运用,有背景和人物思想的理解认识。如上述句子的练习可以要求学生解“学”“思”“罔”和“殆”这几个字,要求学生解清楚这里的“学”针对什么而言,“思”又是不是一般性的思考等等。其次就是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对自己学习、思考方面的启迪收获。
语文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其实都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的,文言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更是如此,循序渐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一蹴而就就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做到稳打稳扎,精讲细练,农村学生要入好文言文学习的门,是不会太难的。
由于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古代文学尤其如此。有时会觉得文言文好教,有时又觉得难教。说好教的人,也许蜻蜓点水式随便教教,浅尝辄止,不做深一点的研究;说难教的人,要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要么陷得太深,难以自拔。客观地说,初一的文言文其实不太难教,学生入门也可以较容易,但也绝不算容易教。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课文的编排不合理。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先是《论语》六则,接着是一些小短文,甚至连《三峡》(郦道原)这样比较生涩的文章都出现在这一册书上。感觉难度陡然增加,学生学习肯定有难度,教师的教学也就有难度了;其二,和前一个原因有一致性,学生从浅白如话的现代文进入文言文,有一个梯度的提高,加上学生理解习惯的问题,这就增加了学习入门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的入门教学呢?
笔者认为,应该稳打稳扎、精讲细练、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逐渐达致入门的良好境界。
说到稳打稳扎,就应该在“稳”字上下功夫。稳字当头,才会扎实。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来自农村,而且都是二、三流的学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狭窄。我们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面面俱到、讲全讲细。如《论语》六则的教学,就应该从孔子及《论语》的来历讲起,讲孔子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地位和影响;讲讲孔子带着弟子云游讲学的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讲讲孔子的相关教育主张和儒家的道德教化。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去了解孔子更多的信息。有了兴趣做引领,前期了解作铺垫,教师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再逐字逐句深入讲解,遇到不懂,就重复讲。课中还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反复咀嚼每字的意思。这样,教师讲解透彻,学生领悟透彻,才能更好地为后面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才能循序渐进。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识记。
教学中稳字挂帅,课后有针对性的布置有巩固有提高的训练,稳中求进,稳中提高,学生的入门才会稳,才会扎实。
笔者认为那种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是水土不服的。所谓水土不服不是说老师没有这种先进理念,而是没法施展。客观原因已经说过了。那种什么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自主翻译课文,课后又什么平台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等等,大多是镜中花,水中月,华而不实的东西。
其次,讲讲精讲细练。文言文这个东西,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样新兴事物。有的可能只有三分钟热情,久了以后,发现难了以后,就不想学了。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学生对文言文保持新鲜感,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学懂,让学生觉得好学。精讲细练就尤其重要了。所谓精讲,无非就是第一点讲到的逐词逐句讲透彻,如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句子时,既要讲清各词的含义,又要理清楚它所包含的辩证关系,
让学生既理解字面意思,又领悟到它的哲学道理。而细练则是说教师要拟好课堂和课后的相关练习。具体到每个词,每个句子,再到整句整篇。有词句的理解运用,有背景和人物思想的理解认识。如上述句子的练习可以要求学生解“学”“思”“罔”和“殆”这几个字,要求学生解清楚这里的“学”针对什么而言,“思”又是不是一般性的思考等等。其次就是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对自己学习、思考方面的启迪收获。
语文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其实都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的,文言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更是如此,循序渐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一蹴而就就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做到稳打稳扎,精讲细练,农村学生要入好文言文学习的门,是不会太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