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创业者基因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这件事,就像个魔咒,使得很多年轻人着魔般迷恋它,甚至没有创过业都不好意思出来和朋友聊天——那得多么缺乏谈资啊!
  虽然现在不像原来那么容易拿投资人的钱了,但仍然有大批的勇士们乐此不疲地去创业。每个人似乎都想证明什么。于是,很多在创业路上栽过跟头的朋友,以及想勇敢的走向创业之路的朋友们,都在不断问我一个问题:到底什么特质的人适合创业?抑或创业的人真的需要有特别的特质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创业者的沟通和相应的研究,发现真正的创业者(指未来真的可以在某个领域里面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是有特质性的。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是什么。
  强使命感
  优秀的创业者,大都有着去颠覆一个行业的信心和决心。有敏锐的目光和远见卓识,对行业及市场极其敏感,深知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所在,痛彻理解某个行业的痛点,抱有极强的使命感。所以,当每次与这样的人交流时,往往会被他感染、折服。
  其实我们大家接触过的优秀企业家很多,这些人均具备这样的特质。比如马云,在他创业初期,与十八罗汉在一个小屋沟通的时候,说出了一段“阿里巴巴定位是国际站点”的话,并被记录下来,且证明其思想的正确与前瞻。
  強感染力
  我本来想用“会忽悠”这个词,但觉得这个词太负面,于是就放弃了。那么,用哪个词更贴切呢?也许感染力更贴切一些。这些优秀的创业者们,当你听他讲创业史和心路力程时,都会被莫明其妙的感染。
  马云说过一句话:讲什么样的内容会有底气?是你相信的东西!这些创业者,之所以在讲自己的企业时如此的笃定、并情融于血,就因为他们真的是用心在做事!这股力量无人能比。
  强大心脏
  一个创业者,要有一颗强壮的心!有一次,一个创业者讲述了他要创业的内容,我们一桌子朋友七嘴八舌的提出了各种质疑,其家人也非常不同意他创业。但在这样的声音中,他仍然顶住了各种压力,走向了创业这条路。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但往往很多人在听了这些劝说后会放弃,于是我发现这个特点以后,在别人和我探讨创业与否时,会刻意地打击对方。我发现,那些笃定的人是不会被这些风险所捆住手脚,而是在感谢与思考的同时,坚定的走向了创业之路,而有些人则迅速放弃。事实证明,那些笃定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
  乐观主义
  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相信未来的美好,哪怕路上有很多的荆棘。因为乐观,所以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因为乐观,可以让自己放下包袱去做事;因为乐观,往往会带来好的际遇。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乐观也可以牵强的与梦想联系在一起,乐观的人往往是有梦想的,是能够通过信念看到未来的美好,因此,即使道路曲折,他们也会因为梦想而砥砺前行。
  而往往常人,经常会从风险和问题的角度思考,这样没什么不好,只是丧失了很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也就是说不具备创业者的基因。
  融资能力
  哇塞,这个能力可是牛的不能再牛啦!天使轮似乎还好,尤其是从B轮融资开始,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的商业模式可以吗?你的团队可以吗?你何时才可以盈利?这个投资方是战略投资,还是短期收益投资?
  有的人说,只要有好产品,不怕没有钱。错!我的一个朋友,带着满腔的热血从美国回来创业,打算要颠覆在线学习领域,让它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在融资的过程中,总是说不清楚这么好的产品市场在哪里?市场的痛点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个痛点?结果,痛苦地谈了N次,原本投资人的钱已经准备好,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觉得她没有真正想清楚。
  再有,与投资人的关系处理也很重要。我遇到过很多投资机构设有“投后”的部门,即帮助所投的企业解决管理的问题,甚至会派驻人员到所投企业。这样做到底好不好?我看了这么多的案例,感觉真的没有一例成功的。不是不应该有投后的团队,只是不应该干预所投企业太多。
  一个好的创业者,可以告诉投资方,不需要他们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只向他一个人质询并要结果。这样,才能给被投企业一个轻松的环境。
  学习能力
  这个能力似乎所有的人都需要,但创业者更需要。因为他们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养分,以便适时释放给企业。
  很多创业者,并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培养,他们不完全知道管理与经营的所有套路,那就需要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地去学习及武装自己,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超出我们很多人的想象,只有不断地学习、沟通、交流,才能够在困惑时找到答案。尤其是创业者,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擅于学习与整合,才能够让自己快速成长与迭代,这也代表着对企业的责任!
  组建团队
  再厉害的创业者,如果仅靠自身的单打独斗,也不可能有未来!一个好的创业者,也要是好的伯乐,他不仅能够识别人,同时能够将这些人才吸引及笼络到自己的身边。试想,一个初创的没有名气、规模甚至没有钱的企业,凭什么能够吸引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那真的是需要创始人自身的魅力与远见卓识来吸引。
  记得雷军说过这样一段话,小米初期组建的时候,他最多的时间不是做业务,而是亲自找人及花大量的时间与候选人沟通,目的很简单,是为了吸引这些人才到组织中,一个好的组织必须有优秀的团队,否则何以支撑企业的未来发展?
  我记得和一个创业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商业模式真的非常不错,但因为团队不行而失败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不过是一句话,即你是一个有梦想、愿意成就客户、颠覆行业的人吗?你能够敞开心扉去吸引那些有志者和你一起创造奇迹吗?其实“有梦想+有团队”才是真正创业成功的基础。这些创业者的基因,欢迎各位对号入座,并预祝创业路上的伙伴们成功!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产业界的共识是:日本的家电行业不行了,中国的家电业打败了日本的家电业,日本的家电业已经衰退……  但是,我们现在来看看,日本的家电企业都在做什么?  那些你以为没落的企业,其实活得更好了  日本的家电品牌,如松下、索尼、东芝、夏普,在战后崛起成为全球第一梯队,但到2000年以后,又受到全球经济冲击,不断萎靡。  然而,松下現在已经不是一家家电公司了。  松下今年的营收目标是10兆日元,相
期刊
不确定环境下的隐形冠军之痛  邓地:显而易见隐形冠军公司都是聚焦、专注的公司,如果说多元化是聚焦的反面的话,那么,隐形冠军企业究竟应不应该多元化?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赫尔曼·西蒙说,多元化企业更多出现在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墨西哥、印度、土耳其这样的国家。关于多元化问题,我想先问的是:在我们中国这个土壤上,为什么各位要做专注?或者说你们是不得以才做得专注吗?  王忠明:我们一直在讲
期刊
在中国这个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隐形冠军,大家习惯性称之为“中国式隐形冠军”,实际上没必要提“中国式”概念。  无论是日本、德国、还是中国的隐形冠军,大家的特质是差不多的。当然有一点区别就是,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冠军体量都会比日本、德国更大。  在赫尔曼西蒙的“隐形冠军”定义里,提出了三个标准:  一、某一个细分市场的绝对领先者,以市场占有率衡量,它们是世界市场的老
期刊
在双童创业的25年中,时代发生了巨变。尤其是近10年的互联网,带给了我极大的思考,它对原有模式的考验无处不在。双童沿着旧地图,还能再次找到新大陆吗?  一家日本老企业的衰落  双童为何能够如此专注?这种“专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受到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所致。1997年,我结识了一位名为桑原道昭的日本友人,他身上的专注与坚持,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一路向前。  2000年9月,在这位友人
期刊
哲理的故事:  由于从未接受过正规、系统教育,达·芬奇的求知欲特别强烈,与此同时,他又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如何保存身边的碎片知识和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进而去观察、记录、改造世界呢?达·芬奇的答案是记笔记。  当年,达·芬奇准备创作一幅圣母图,考虑到这个题材很多画家早已涉猎,他决定另辟蹊径。这天,他的笔记写的是:“我要进城,去观察女人们的言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妇人们停下来闲聊或买东西时,他便快
期刊
哲理的故事: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为“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
期刊
哲理的故事:  1990年代后期,在全美大学综合评比中,斯坦福大学的排名忽然掉出前三甲,滑落至第六名。当时,包括斯坦福在内,美国所有大学对于社会上的各种排名都很重视。一些学校还为此设立了专业团队,负责整理、提供各類数据,以此配合排名机构。  面对这一结果,学校上下非常震惊,各种舆论排山倒海而来。一些人认为斯坦福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另一些人认为学校管理出了问题。面对质疑,校长卡斯帕不但不惊慌,反而表
期刊
哲理的故事:  当初,被任命为DST风险投资基金CEO时,尤里·米尔纳名不见经传。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互联网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这时候,尤里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第一时间说服公司向Facebook融资2亿美元。一开始,扎克伯格没有同意,因为他不希望外行对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指手画脚,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面对扎克伯格的担忧,尤里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份“三不”保证:“不要
期刊
企业家恐怕是面临两难困境最多的人群了。生存压力与价值坚守的两难,商业竞争与社会责任的两难,适应环境与创业理想的两难,苟且偷安与咬牙转型的两难,大胆冒险与审慎安全的两难,在理想与现实中或亢奋或悲观,与心态归零的两难……  诸多的两难,时常考验着每一位中国企业家。如何坚守创业初心?坚守住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在充实感、成就感中获得活力、韧性和竞争力?  商业和伦理完全可以有机融合在一起  杨光:企业在一
期刊
世界杯还没开始,AI(人工智能)就已经知道谁夺冠了;世界杯刚一开始,就出现AI与裁判判罚不一致的情况,结果,几分钟后,裁判团采用了AI的判罚,比赛继续进行;甚至,5∶0的首场比赛,之前也被AI预测到了……  与往届世界杯,哪怕是与四年前的世界杯相比,第一届被人工智能全面渗透的世界杯终于来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现象层面,人工智能到底在本届世界杯上呈现出了哪些主要变化?而在理性层面,这会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