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浅谈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正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我国农村的面貌。国家“十一五”规划也已将发展乡村旅游确定为解决三表问题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乡村旅游必然要贯穿于农村发展之中,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乡村旅游又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就以云南西山为例,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的调研资料,谈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引发一些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乡村旅游,即西方的rural iourn,在欧洲通常指发生在乡村地区所有的旅游活动。国内较为全面和恰当的诠释当为王兵1999年提出的: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时生产活动以及农民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如图1所示)。可见它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交叉而新生的魅力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扩大就业的好路子,还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此外,乡村旅游还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使广大城市市民休闲娱乐有了新的好去处,同时也更加促进了国家的假日经济。
  
  正是基于这一点,2006年,我国把旅游宣传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把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引导了一种新的旅游风尚,把一部分客源从封闭型和严密控制环境或划定的地域(如大规模的主题公园等)分流到了更具有真实感和体验性的乡村来。比如2006年“十一”黄金周,云南省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其中40%为乡村旅游。但是,大量人口一下涌入农村,更加呈现和暴露了当今我国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比如环境问题,管理问题,经营问题,文化问题等等,函待我们具体研究和解决。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析
  
  1 环境问题
  夏普利(sharpley,2003)指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可见环境问题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乡村旅游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乡村旅游生命周期的长短。这里的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
  
  1.1 生态环境
  首先是能源问题。当前农村的能源结构中,仍是以柴薪和煤为主体。在云南昆明西山游玩的山路上,就到处可见用来烤苞谷和洋芋的小煤炉和烧着干柴的旧铁锅,即使在各个农家乐的厨房里,也很少能见到洁净能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森林被砍伐,空气被污染,甚至生活环境的不清洁。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资源利用模式和开发替代性新能源的途径。广西桂林的恭城自治县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极好例子:这个当年的贫困县,如今已经走出了一条“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一加工一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此外,在科技如此发达,太阳能、风能、水能普遍利用的今天,寻找一种适合农村的新能源也应该加快步伐。
  其次是垃圾处理问题。城市人口的到来更使得农村原本没有的不可降解垃圾也随之而来,譬如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农村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是堆放和填埋,所以在西山,经常可以看到绿树掩映的房子旁边,一堆堆夹杂着方便面袋子、一次性桌布、塑料袋等污染物,而且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乡村都随处可见。这不仅破坏了旅游地的美观,并且极易造成水源的污染,或直接或随着生物链间接影响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身体健康。
  一方面,从来源上,应尽量倡导旅游者和当地旅游从业者尽可能减少不可降解物品的使用;另一方面,在垃圾处理上,应尽量减少堆放,采取较为妥善的生态处理和有机处理的方法。
  
  1.2 基础设施环境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西山基础设施现状:西山基本上全村已统一建起两三层的小楼房,有些还别具乡村风格;水泥铺路通向每家不小的院落,院外大都有一两只简易秋千迎接游客,院落内可以摆放几十张桌椅,饭前饭后可以打扑克玩麻将消遣;少数还摆有台球案,室内有家庭影院。游客亦可留宿,几十块钱一宿,房间也称得上干净。大致看来条件还不错,但具体观察后,便可发现许多细节问题:首先是设施简陋,大多数桌椅残破低矮,不用时堆放在院中,影响院容,有些农家干脆就修成石桌凳;其次是卫生状况,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多数农家不太在意房间和院落的整洁干净,看来脏乱无章;其次是作为最吸引游客的项目之一——农家饭的产生地一一厨房,更是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用“脏,乱,差”概括;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方便问题,虽然保留原生态的乡村风格是我们倡导的,西山也遵承风俗把厕所修在院子后面,但厕所的卫生实在让游客望而生畏,也大大破坏了游客心目中乡村旅游的美好性;再者,在住宿方面,由于设施设备不足(比如家庭影院不能提供新潮的游客青睐的电影和歌曲),也造成乡村旅游很少能留住游客。
  这些也是乡村旅游中基础设施环境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农民逐步改变自身的意识外,还需要政府对卫生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引导和监管。此外,应学习别处先进经验,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创新更应该提倡和推广。
  
  2 文化问题
  文化问题同样存在于乡村旅游,强势文化的渗透力如此之大,以致整个农村的“城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而其旅游吸引物“乡村性”和“乡村意向”却逐步被削弱。如张一恒,叶文等在对滇西北哈木谷藏族社区调查发现,该社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懂得藏民族的传统艺术和藏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如跳锅庄、唱茶会、缝制藏族传统服饰等,这些传统艺术在30岁以上的中年人中还略有继承,但2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仅能唱、跳其中一些简单的部分,并已经不懂得其艺术内涵。正如俄克斯(Oakes)指出的那样,游客对原始民风民俗的渴望与当地对现代生活的期盼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一方面,城市与乡村环境与文化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吸引着游客,另一方面,城市先进文化对乡村起着“示范’效应”,使得农村越发朝着城市化发展,差异性减小。可见,正是“乡村性”,引发了乡村旅游,招徕了游客,而游客的到来又削弱了“乡村性”,破坏着乡村旅游。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完整的乡村性,是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对于这个问题,无法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强制性手段解决。而只能依赖于农民自身素质、意识的提高。只有他们自觉意识到文化对他们的重要性,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之道。
  
  3 管理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这一 理念同样适用于乡村旅游管理。在当今的乡村旅游中,管理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其现状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到位,管理法规不健全,管理人才不充足,利益分配不合理。
  首先,要克服片面追求短期政绩和暂时经济利益等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建立起从村民利益出发,精简、高效、完善的管理机制,避免“一言堂”,“多头管理”,“不懂管理瞎管理”等普遍存在的现象,吸收来自经营第一线的有经验、有文化、有头脑的农民加入管理队伍;其次在对游客服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服务质量标准等细节性法律法规,并保证在监督部门监督下严格地贯彻执行;再次,在乡村旅游的利益分配中,由于大多数乡村旅游是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所以一定要避免政府和村民相互矛盾对立。政府应逐步退出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角色,从而专心培育和营造适合乡村旅游运转的市场环境;尤其要重点处理好征地、拆迁后的补偿问题和由于资源分布与开发的不平衡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
  所有这些,最终仍是要归结到管理人才问题上:正是由于作为21世纪第一生产力的人才的缺乏,才导致乡村旅游中许多问题不能得以高效迅速地解决。目前我国整个旅游行业中,科班出身的人才本身就较少,尽管每年国家培养出大量旅游专业人才,也大都选择了城市发展,很少回到乡村。开展乡村旅游乡村的村干部,仅有少数接受过关于旅游理论知识的培训,但也很难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对于真正该如何开展乡村旅游也很模糊,更不用提一般村民了。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定期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村民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培养村干部等管理阶层,并以培养本地人才为主,吸引外来人才为辅,依靠自己走一条“人才强村”之路。
  
  4 经营问题
  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已经出台了关于乡村旅游的接待标准和管理条例,宣告了农民自发接待的结束;但现实中,不仅垂直方向上乡村旅游的实际经营情况与政府管理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水平方向上,全国各地开展乡村旅游的乡村也缺乏创新,只是相互效仿,出现了千家一样毫无特色的现象。
  由此可见,乡村旅游最首要的就是要发挥特色,发掘个性服务。比如西山的特色在于爬山和吃农家饭,一些民族村寨的特色在于民俗风情,据此设置旅游项目就会相得益彰,但如果生搬硬套地把那些民俗风情设置于西山旅游中,就会令人感觉不伦不类。同样,在一个乡村内,每家农户也要各有特色。虽说同处一个村庄,但由于具体位置、家庭背景、文化结构、传统技能等的内在差异,每家都可以拿出与别家不一样的吸引物。
  
  然后要完善经营项目和范围。如图2可见,乡村旅游是一个可卖点极广的产业,无论哪块做精做好,都是优势经营的资本。拿“游”这块举例来说,一个成功的旅游线路的设计可大大增加旅游经历的美感和知足感,因为游客不仅可以毫无遗漏的看到有价值的景观,还可以避免盲目性,节约时间,并掩盖有缺憾的景物。不仅如此,还可以大胆的将其中两块或多块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卖点。比如“购”是乡村旅游中的薄弱环节,那么不妨把“购”和“游”结合起来,像在爬西山的山路上,就不妨多设一些农家摊点,出售农特产品,这样不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也增添了游客的游兴和乐趣,一举两得。需要指出的是,旅游商品的选择也要与旅游环境相适应,相一致。乡村旅游中,很少有专门为之设计的旅游商品,这是问题之一,政府应加强研究设计指导,企业也可从中辟得赢利新径;在出售的商品中,有很多是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如价格低廉的手链,分不清真假的玉石等,破坏了整个乡村旅游的气氛,此乃问题之二,政府应给予引导和阻止。
  最后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农民的聪明才智,灵活地成立一些诸如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之类的组织,将农民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想法汇总讨论,以便即时解决创新,使乡村旅游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三、结语及深层思考
  
  总之,虽然乡村旅游面临着如此种种的问题,但其仍然拥有势不可挡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有车族的不断大幅度增加,对拥挤不堪的黄金周的厌倦等等因素都将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推向农村的广阔天地,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提倡和扶持,其发展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是,仍然有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探讨。
  
  1 人才问题
  人才的重要性上文已有叙述,但真正培养起乡村自己的旅游人才却很难做到。一方面,即使是从农村考人大学的专业人才也不愿意再回到本村,更不用提城市人才,因为无论是讲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还是讲经济利益,农村与城市都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也只是看似可行,因为培训毕竟做不到学校那样持久精深有效,村干部也做不到学生那样投入刻苦认真,结果充其量也只是一知半解,不能称之为“人才”。最后吸引旅游人才到农村也只船吸引东部人才到西部一样,实难实现。然而没有人才又永远不会有高水平的乡村旅游,这一矛盾迫使我们必须尽快打破人才瓶颈。
  
  2 发展方向
  单纯的发展乡村旅游不免单调,缺乏竞争力,创收不大,也不能完全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如果把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游结合起来,也许将会产生更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哪些乡村适合结合,如何结合,需要哪些配套基础设施,如何规划等等问题,都需要一一具体思考解答。
  
  3 生命周期
  任何一种形式的旅游都有其生命周期,只是长短上有差别。我们不能因为乡村旅游有远大的前途就不考虑它的生命周期。提前对生命周期作出预计,不仅有利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充分重视和实施,也可以未雨绸缪,促使我们不断思考新的旅游形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旅游,最大程度发掘旅游的潜力为人类谋福利。
其他文献
摘要:近代科技与人文事实上存在着双重的关系:一方面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愈演愈烈,人文学科的阵地激剧萎缩。另一方面。以人本主义为标态的近代人文传统和以技术理性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传统事实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  关键词:人本主义;技术理性    人文价值不仅在科学的理论构成之内,而且可以说,科学本身原是一种人文理想。科学不是自然的产物,在自然演化中。不可能自发产生科学。科学是文化,
期刊
摘要:抓好旅团部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落实党委统管,明确各级责任;严格落实项目预算,严防超标准建设;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行为;严格落实奖罚,实现赏罚分明。  关键词:部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不断深入,部队建设任务繁重,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繁多。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经费使用上较为突显。抓好部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
期刊
摘要:随着社套的不断发展,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英语在当今世界多么重要。在语言的所有基础技能中,听力是最难的。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不仅是学生,也是老师要思考的问题。全篇就是要讨论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不足和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一种畅谈式的听力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景式听力;不足;解决方法    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英语听力就象是灰姑娘的魔法(David Numn.1999.Second Langu
期刊
一、新课改的要求和阅读教学的目的    新课改对每个英语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的新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服务社会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去其专业技能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人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学校也为学生开设了“两课”、“大学语文”、“
期刊
摘要:通过对“馋猫”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可以看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语用翻译能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在对比两种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能够充分考虑到了文化背景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语用翻译类似而又不等同于功能对等翻译,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  关键词:语用翻译;文化;源语;译语    从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严复的“信、达、雅”,到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巨额负债、内部控制薄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化解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负债;内部控制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每年招生人数从10年前的不足百万人发展到目前的500万人左右,尽管一度出现高校间的合并风潮,但全国大学的数量还是从10年前的100
期刊
衡量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统计指数称为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及意义    居民
期刊
摘要:会计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技巧性及技能性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就体现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上。随着我国会计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会计人员如何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则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这也是会计人员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提高;原则    会计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技巧性及技能性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就体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一步深化,适应军事斗争准备财务保障要求的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日益凸现出其重要性,在科学发展观精神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文就加强财务人才的法制教育和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推动我军新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向前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财务保障能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提供可靠的理论保证。  关键词:财务;人才;法制;教育;管理    近年各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