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这些考题问法灵活,答案难以统一却有统一的标准,令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怎样才能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呢?我谈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掌握语言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不少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慨叹阅读难,拿到题目一筹莫展,解答起来总有错漏。原因之一,是基本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一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几种文体的文体知识,这几种文体各自的特点、写作目的、要素等;二是要分清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抒情类型等,如同样是讲表达技巧,你要知道情景交融、动静相交、渲染衬托、修辞手法等技巧的作用。这些语文方面的常识,不少还需要我们背诵并牢记于心的。也只有将这些知识都掌握好了,解答这类阅读题的时候,才能正确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掌握阅读的顺序。不少同学阅读的时候,只用眼看,很少标画批注,带着感情朗读的更少,遇到障碍也未及时查找工具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少同学违犯了“学习同一内容,多种信息同时传入大脑,在理解、记忆、运用上都会产生质的飞跃”这一规律。因此,他们感知范围窄,理解肤浅,记忆散乱,运用迟缓。实际上,在标画批注、融情朗读的同时,已调动了眼、脑、手、口、耳等器官。多种器官同时运作,理解、记忆必然加深,因而运用起来更加灵活。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并没有这种习惯。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求在阅读前,必须将彩笔、字典、摘录卡片备好;阅读时,必须边读边标画批注,该查找的一定要查找,该分析的必须分析,该概括的务必概括,意在言外的要懂得它的言外之意;阅读之后,还要融情朗读。
  2.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正确地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有助于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旨要。可惜我们的同学分段分层时,大多没单凭感觉划分,偶然分对也说不出所以然。对此,可用“分段分层三步走”这一办法。第一步,阅读文段,了解体裁;第二步,按体裁特点分;第三步,联系课题具体分。为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少出或不出差错,我们还要掌握几种常用文体的分段方法:记叙文,按事情经过分;说明文,按说明顺序分;议论文,按议论结构分;具体划分时,必须紧扣课文题目。每一种体裁都有它相对稳定的结构特点,从特点出发进行分段分层,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而课题往往是课文的核心所在,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课文的每一部分都不能游离课题,所以,紧扣课文题目进行结构分析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手中有了法则,分段分层时就能做到迅速、正确,而且能说出具体的理由。
  3.要纵览全局的感知。思考回答问题,是阅读中的一个大难点。多年来,极少同学能正确、全面地回答文段后面的思考题,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原因在于他们常常顾此失彼,没有从整体上感知文段。因此,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坚持四个联系。所谓分析问题四联系就是:联系时代背景、联系写作目的、联系中心思想,必要时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了,只有方法还是不行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历练”,所以我们必须时常严格地训练自己,让自己养成习惯,培养迁移,真正能讀懂一些东西。
  三、开展课外阅读,促进阅读能力的迁移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应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外阅读中去,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加快阅读能力的提高速度。在用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课堂上所学确实有用,自己的能力正在提高,进而逐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进一步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课外阅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即每个学期都根据该学期的训练重点读一些课外读物。以记叙类的读写训练为主的几个学期,读一读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等;以说明类的读写训练为主的学期,多读一些科普性书报;以议论类的读写训练为主的学期,多读一些鲁迅的杂文,议论性的小册子等。课外阅读时,也要注意标画批注、结构分析、思考问题、培养语感,还要注意积累材料、记下阅读心得。这样,日积月累,阅读能力一定提高很快。
其他文献
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说、写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读”。尤其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顾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诵读基本成了课堂的点缀。诵读法是我国传统的经典教学方法,在古私塾的教学情境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夫子在前面摇头晃脑得意吟诵,童子们在下面高声大喊努力诵读,从古至今的先贤们都是很重视诵读的。  一、诗文的语言美通过诵读来体味  诵
期刊
一、字形推断法  該法又称形训法,即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并结合语境来推断词义的方法。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如“以手抚膺坐长叹”中的“膺”是形声字,从“月”,与“肉”有关,指胸;又如“赡”从“贝”,与“金钱”有关,是“周济,帮助”的意思。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
期刊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学生面临巨大压力,同时也有对各科学习效果好坏的迷茫。压力需要找到释放的途径;迷茫也要找到出路。客观地说,学生的中考成绩并不全是由复习决定的,但毋庸置疑,中考前的复习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有着较大影响。所以,搞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轻视不得。  一、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计划  刚开学,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课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1.完成好教材内容,抓好课本内
期刊
《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点燃了很多人对古诗词的热爱。经向学校相关领导申请,我在学校开设了诗词社团。原本只想借助社团活动点燃学生对诗词的热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随着社团的开展,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发现诗词社团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  语文“新课标”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下,近几年语文教法出现了所谓的“新潮”派,表现五花八门:自由组合的,以示体现以人为本;擅长画画的,以示形象性;更有甚者把教材变成剧本,把讲台变成舞台,美其名曰“愉快教学”……可见,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我们有必要倡导语文返璞归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方式需要返璞归真  过于重视以人为本,热闹的教学课堂让我们感到学生们学得很开心。可回过头来看一看,四十分钟他们又真正
期刊
“刘老师来了吗?”“到了,到了!”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与激动。“多一点,再多一点……”我的双手颤抖着,往杯中加着茶叶,“满一点,再满一点!”同学小心地往水杯中添着水,已经满了,还想再多一点……我的目光追随着那位同学的身影,我内心是多么渴望去给您送茶水啊,我想端着那杯热乎乎的茶水,双手恭敬地递给我们亲爱的刘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   一别四个月不见,亲爱的刘老师,您还好吗?今天您
期刊
有人问:时下语文教育的主张和说法很多,像“本色语文”“绿色语文”“人生语文”“快乐语文”“语文主题阅读”“高效语文课堂”,等等,你为什么还要提出“语文养成教育”呢?我的回答是:这是我长期以来对语文教与学的一种感悟与认知。  毋庸讳言,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功近利”的语文教育观一直左右着我们。  在阅读教学上,明显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李维鼎先生早就列举出五个“不足”、五个“太快”:一是诵
期刊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给予树》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文章。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出她金子般的心。教参中把此作为重点,我十分赞同。不过,在深入推敲文本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蕴藏其中的母爱,而这恰恰是金吉娅做出决定的前提。因此,细想之下,我便设计了抓
期刊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
期刊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不仅如此,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还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甚至无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正是因为教师对于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忽视,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聚焦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