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预防性合作管控中美关系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流行“打太极”的国际关系学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却常常立场鲜明,以敢言著称,其观点曾经数次引发国际关系学界的激辩。
  在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阎学通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就中美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他看来,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中国和美国既有共同利益,也难以避免战略竞争。但双方可以把防止冲突升级变为共同利益,以此为基础开展合作,也即预防性合作。

没有冲突就没有合作


  中国新闻周刊:在中美关系方面常提到一个词叫战略互信,在未来中美竞争和博弈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理解这种互信?
  阎学通:我认为,大国之间的战略,其本质就是竞争与合作,有互信照样竞争,没互信也要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上,如果有互信,合作就会容易点,如果没有互信,合作就会难一点。总体上讲,互信是合作的结果,不是合作的条件。典型的例子是,二战期间,美国、英国和苏联之间,并没有很多的互信,但它们照样合作,这是由共同利益驱使的。中国跟美国之间也是这样,有共同利益就能合作,没有共同利益就不能。在利益冲突的问题上可以发展预防性合作,或者叫“消极合作”。也就是把防止冲突升级变成共同利益,然后进行的合作。预防性合作不是以互信为基础,而是以冲突为基础的。两国针对第三方共同威胁的合作是积极合作,也是以与第三方冲突为前提的。因而可以说,合作的第一前提是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战略合作不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的。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中美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这种互动是不是能和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成正比?
  阎学通:与其说是“互动”,不如说是“交往”。互动有对抗性的和合作性的,要看是什么样的互动才能促进两国之间关系的发展。简单地认为互动就能改善关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或者换一种说法,不用“互动”来表达,可以说现在中美“交往”增加了,因此相互了解也增加了。
  “交往”这个词比较好,因为交往是一个正面意义的词。你派一个军舰我派一个军舰打仗,不能说是交往。而两国相互派留学生、做生意、进行体育比赛、民间的旅游,这些都是交往。交往的作用就在于,能够防止冷战的发生。因为冷战的前提是相互隔离。美苏之间没有经济往来,没有人员往来,什么交往都没有,因而双方进入长期的冷战状态。
闫学通。摄影/董洁旭

  而中美之间人员之间的往来、经济之间的联系,让两个国家不可分离。当二者不可分离的时候,你伤害对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自己也会受到伤害。我制裁你,不让你出口,那我的进口就有麻烦了。我不让你投资,我引进外资就受影响,就是这利益相互交织导致的结果。在冷战时期,遏制政策就是把对方围起来,但现在美国没法把中国围起来,中国也没法把美国围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中美和美苏之间虽然都是战略竞争,但它们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完全不同。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和美国对于当前的世界格局,以及两国在这个格局中的角色的认知有哪些差异?
  阎学通:我认为,中国对中美关系性质的认识,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自本届中央集体换届一直到现在,对中美关系的基本认识都差不多。如果要说变化的话,我们对美国作用的认识有变化,政策调整有了变化。
  例如,在2013年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中国的对外战略不再把美国当做对外政策唯一最主要的方向。或者说,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政策中获得了和美国同等重要的地位。在2014年的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周边外交排序在大国外交之前。这就说明中国已经从以前大国优先的外交政策,转变为现在的周边和大国并重。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调整的背后是不是折射出中国对全球格局的理解有变化?同时,美国对全球格局变化有何理解?
  阎学通:中国过去认为,中国要想发展,必须依靠美国,如果不能和美国搞好经济合作,中国发展不了。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加强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不能得到周边国家普遍的支持,中国是民族复兴不了的。这个外交目标的改变决定了我们策略的调整。也就是说,原来是为了争取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而现在则要塑造有利于民族复兴的国际环境。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周边外交的地位提升的背景。
  从美国方面来说,它对全球格局的改变也有一点变化,但它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性的。大约从2010年开始,美国意识到,中国的崛起恐怕不能阻挡。美国还认识到,世界的中心将会从欧洲转向东亚,美国要保持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就必须保持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所以美国会在2010年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你要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世界的认识,近年来,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世界的中心向东亚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因而它也越来越明确,自己最核心的战略利益不在中东,而在东亚。
  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双方在对世界格局各自认识的基础上,其外交策略方面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阎学通:这个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双方对外表述上的差异,一个是对问题真正认识上的差异。在对外表述上,美国仍然坚持要维护其主导下的国际秩序;中国则提出要推动多极化。而在真正的认识上,美国认为,虽然中国在崛起,但是美国的软实力仍然是强大的,中国是没有能力赶上的。而中国则认为,中国与美国在硬实力上有差距,在软实力上也有差距,但随着政策的调整,中国同美国在软实力上也会像硬实力上一样缩小差距。
  虽然美国也认为,一极世界难以维持下去,但是它不认为多极世界有可能会形成。他们认为,对美国构成最大挑战的就是中国。有两个国家对美国构成挑战才有可能多极化,而美国并不这样认为。   中国新闻周刊:在当下中美在某些领域存在认知差异的背景下,将来双方在哪些方面会各自坚持,哪些方面可能会有所调整?
  阎学通:目前中国肯定会坚持新型大国关系,而美国会继续坚持战略再平衡。双方的大政方针肯定不会有什么变动,双方可能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例如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已达成了原则上的共识。其实这种原则性的共识都是预防性合作,是着眼于如何防止冲突的进一步恶化。我想,双方在这方面发展合作的空间比较大。如果这次习近平访美能够就网络问题达成一个共识,形成一个文件,也是属于预防性的。可以说,中美之间可进行消极合作的领域比积极合作的领域大。现在务实的做法,就是怎么把双方可进行消极合作的领域充分利用起来。事实上,在太空问题、网络问题等方面,双方是有很大的潜在合作空间的。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至少到2023年,我们的战略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然而美国因为受其自身体制的影响,换了总统之后其对外政策就可能发生重大改变。即使不一定是方向性的改变,程度上的改变是可能的。例如,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可能不改,但重返亚太的政策力度可能会大幅增强。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有人对中美关系出现某种担忧,这也可以在美国总统大选在涉华议题的一些说法中体现出来。
  阎学通:是的。美国社会上的说法,和美国政府的说法还不完全一样。比如说,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态度要合作得多。社会上有人认为,奥巴马对中国太软弱,在此情形下,美国社会中对中国强硬的力量在上升。但是就奥巴马政府来讲,它从2010年之后到现在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2010年有过一次变化。奥巴马政府在此之前想跟中国全面合作,其后则全面回到克林顿当年的政策,我称其为“双轨逆向”政策,就是经济上跟中国合作,安全上对中国进行遏制。从那之后到现在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中美之间要制定好规则


  中国新闻周刊:在近两年多来的中美关系中,新出现的高频词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阎学通:在有关中美关系的讨论中,目前用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网络安全。尤其是今年以来,这一问题的热度越来越高,现在网络安全几乎变成中美关系的第一问题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他们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网络攻击伤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不过我觉得,这实际上是由于人们原本对网络安全问题关注度不够。就是说,人类从没有网络到有网络,对网络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点点增加的。网络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问题。
  国际社会还没有管控网络安全问题的规则,而网络和核武器还不一样,核武器是国家使用的,而网络是老百姓使用的,它已经是像电、水、空气一样的东西,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想,这个问题之所以对中美之间这么重要,是因为它本身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巨大的。
  之所以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有冲突,是因为两国网络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普及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强者之间的矛盾一定凸显,这是因为两者有相似的能力。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普通民众,如何理解中美之间这种有时候难以理解、眼花缭乱的关系?
  阎学通:这样说吧,我们可以把中美之间比喻成一场足球比赛。双方都想赢得对方,双方都不想接受对方比自己强大,这都是正常的。这时候,双方需要的是管理竞争的规则。足球比赛,我们要知道,怎么算赢,怎么算输,怎么算犯规,怎么算不犯规。这个是双方今后合作的领域。这就是预防性合作。
  我再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比如说乒乓球双打,咱俩配对合作,把对手打败,这叫积极合作败。拳击比赛咱俩相互是对手,那么就制定好规则,不许打后脑勺,因为打后脑勺的话会打死,这就叫消极合作。也就是说,中美之间在接触中怎么不给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
  双方在制定规则上要讨价还价,这是必然的。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原则上应该是双方实力差距的结果。
  中国老百姓应该理解,中国尽管人均GDP很低,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国,是世界除美国之外第二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理解,为什么全世界好像老冲着我们来。因为你有这个影响力,你没能力他就不会冲你来,你有能力他才冲你来,要你承担责任。而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就需要智慧,而不是情绪。
其他文献
阿里埃勒·沙龙(1928-2014)。图/IC  “沙龙太复杂了。他是巴勒斯坦人最痛恨的敌人,也很可能是巴以问题最终的解决者,但8年前的中风,让一切可能性终止。直至今天,他把所有悬念、遗憾都带进坟墓。”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政治科学教授亚伯拉罕·迪斯金感叹道。  1月11日,昏迷8年后,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去世,终年85岁。  作为以色列最富争议的领导者,贴着“屠夫”和“战神”的标签,沙龙从中东战
1989年,海子卧轨,戈麦投河。  火化时,西川在场,戈麦的脸已经紫了,打了一层石膏,可头发和石膏之间,一圈儿紫色仍然可见。  这以后,西川明白了一件事儿:诗人可以死,也可以死得很有诗意,但死后你会留下一个尸体,殡仪馆还得处理它,这事儿与美无关,你控制不了。  和死亡有关的美学就这么破灭了。  也正是那一年,欧阳江河一个人跑到成都人民南路,写出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首诗,“一个无人离去的地方不是广
18岁的刘西(化名)刚上大一,他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咨询师师晓霞。她坚定地说:“我有严重的拖延症,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十多年。”  咨询了一段时间,师晓霞发现刘西的拖延其实没有对她产生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每每拖到最后一刻,她总能把事情做完,只不过都会有一些不够完美的遗憾。媒体上一直在报道拖延症,她也就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所以才来做心理咨询。  师晓霞与刘西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刘西几乎没有变化。
彭建国。(资料图)  9月1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但由于《指导意见》只是“大的框架”,没有相应细则跟进,有些内容只是原则性规定,进而引发各种讨论。  “管资本为主”是不是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组建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是不是在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中间增加了一层监管链条?出资人职能和监管职能是否要分离等等?针对种种疑问,《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国务
马琳·勒庞。图/CFP  主要看气质?12月6日,最有实力说这话的是金发碧眼的法国美女马琳·勒庞。她所领导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在法国地方选举中击败了以奥朗德为首的左翼社会党和以萨科齐为首的右翼共和党,取得历史性胜利。  在法国13个大区中赢得6个地区首轮投票之后,马琳·勒庞霸气地说,法国选民唾弃了“旧式政治阶级”。 据7日最新消息,在法国的100个省级行政区中,国民阵线竟在46个省领先,
11月20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正在抓紧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将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李忠透露,在制定该方案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一位曾参与延迟退休方案讨论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小步慢走,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明确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的目标,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界定了两个最为关键的条件。基于此,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中国造纸业未来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12月14日,以“林浆纸一体化:引领产业的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合APP(中国)主办的2013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政界、业界和学界的近
在深圳各个往来香港的口岸,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内地旅客拎着大包小包归来。而在改革开放前,拎着大包小包进入内地的几乎都是香港人。  61岁的李秀恒祖籍广东清远,他至今还记得,年少随父母回老家探亲的情景,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每一次都是大包小包地要拿上很多礼物。  改革开放后,很多香港人来内地不再只为了探亲,而是投资兴业。1987年,李秀恒在深圳坪山开建工厂,成为其中一位最早投资内地的“吃螃蟹的人”。  
去年“双11”催生出来的老段子说,某快递员连续送了几百单货,最终竟然累到猝死,然后就有某男语重心长告诫正在网购的媳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笑犹在耳,一年又过。最近的“双11”里,旧戏重新上演,网商们照例赚得眉开眼笑,屌丝们照例买得呲牙咧嘴,当然还有快递员们照例跑得眼冒金星。  快递是真辛苦,也有真风险。前面那个段子不完全是段子,今年炎夏季节的北京还曾上演过真人版。幸亏这位真人版的快递小哥是送货到
11月29日,一年一度的国家大考如约而至。人们已经习惯了“万人过独木桥”的新闻头条,但事情似乎在起着变化,国考招录人数持续增长与报名人数连续走低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真的在褪色吗?  国考全称为国家公务员考试,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诸多方面,不仅影响个人命运,更像是社会的晴雨表。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既有个体的选择与矛盾,也渐渐透出社会的风向和时代的焦虑。最好考的国考年  10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