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变大。这就导致了很多庭以孩子为中心,实行"小太阳"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差,同时不能够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后缺乏合理的人际交流、沟通,很容易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遇到挫折,并且感到无所适从。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班主任反映的一些教育问题着手,分析家庭教育因素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影响,进而帮助更多的家长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孩子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格成长;完善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受到的是学校老师的影响,同时也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这三者密切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首要环节,自然对孩子今后的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教育培养形成自己的能力,包括学习素养和身体素养,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当中有一份立足之地。但是很多家庭在盲目追求这个目的的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导致家庭人格教育的失败进而使得孩子人格的扭曲与忽略。[1]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比学校和社会对其的影响要大得多。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教育。换言之,父母是孩子认知里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生活过程中接觸到最多的人。
在现代社会,孩子的父母本身在社会和家庭当中扮演着何种角色,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孩子在幼年时期时刻都关注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孩子们的行为举止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父母的言行举止等家庭因素。父母的人格魅力就是孩子们的生命中最灿烂的那束阳光。从而可以看出人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和深入地了解当前家庭教育过程中人格教育状况,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种现象来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成长的影响。[2]
一、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但缺乏纪律约束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那里。然而孩子和隔代老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可能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脱离同时代大多数同龄孩童的思想方式、行为习惯等。导致孩子的身心发育变异,产生一些潜意识里的思想疾病。我们不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导致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老人因素。通常来讲老人思想都比较保守,为人处世的方法也都比较陈旧,也就是说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固定而陈旧的模式。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出现偏激。
其次是隔代亲因素。这就是说老人带孩子是很关心的,但这种关心往往是过分的关心,甚至是溺爱。通常的表现就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从洗衣做饭来看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这就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和别人合作、分享,不能容忍别人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等。最终在孩子走上社会的时候,因为缺乏自理能力,缺乏与人沟通和包容的能力,会四处碰壁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事物的判断力,甚至自暴自弃走极端的道路。
最后,因为老年人大多行动不便,缺少运动,束缚了好动天性。久而久之孩子在他们的带领下也变得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交流,甚至可能产生社交恐惧症。
二.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合作精神
由于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主要接触的都是呵护、溺爱自己的老人,所以社交圈子比较狭隘。在进入校园之后,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很多孩子却很难融入到这个社交圈子当中,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自我中心突出,集体责任感不强。
鉴于以上各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
我们要明白家庭教育要满足和适应人格发展的需要,人格的健康发展不仅注意先天的因素,更要重视后天的影响。而父母的行为态度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到榜样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子。如果我们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分为民主、权威和放纵三种形式的话,那么不同的教育方式显然对孩子产生不同的结果。[3]
如果用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会充分参与,尽兴发挥。在这过程中通过比较反思,明辨是非,形成自己正确的人格,就会表现出谦恭有礼貌的性格特点,待人亲切。如果以权威的方式来教导孩子,那么容易孩子产生恐惧和不自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常会显出懦弱和胆怯。显而易见,如果采用放纵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自然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品质,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学校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班主任应该切实加强和孩子父母的沟通,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行,从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参考文献
[1]包红萍.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分析[J].才智. 2017(14).:103.
[2]姚军霞.对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8(25).:178-179.
[3]杨倩.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新视角[J].辽宁教育.2016(08).:79-81.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格成长;完善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受到的是学校老师的影响,同时也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这三者密切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首要环节,自然对孩子今后的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教育培养形成自己的能力,包括学习素养和身体素养,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当中有一份立足之地。但是很多家庭在盲目追求这个目的的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导致家庭人格教育的失败进而使得孩子人格的扭曲与忽略。[1]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比学校和社会对其的影响要大得多。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教育。换言之,父母是孩子认知里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生活过程中接觸到最多的人。
在现代社会,孩子的父母本身在社会和家庭当中扮演着何种角色,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孩子在幼年时期时刻都关注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孩子们的行为举止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父母的言行举止等家庭因素。父母的人格魅力就是孩子们的生命中最灿烂的那束阳光。从而可以看出人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和深入地了解当前家庭教育过程中人格教育状况,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种现象来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成长的影响。[2]
一、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但缺乏纪律约束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那里。然而孩子和隔代老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可能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脱离同时代大多数同龄孩童的思想方式、行为习惯等。导致孩子的身心发育变异,产生一些潜意识里的思想疾病。我们不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导致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老人因素。通常来讲老人思想都比较保守,为人处世的方法也都比较陈旧,也就是说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固定而陈旧的模式。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出现偏激。
其次是隔代亲因素。这就是说老人带孩子是很关心的,但这种关心往往是过分的关心,甚至是溺爱。通常的表现就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从洗衣做饭来看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这就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和别人合作、分享,不能容忍别人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等。最终在孩子走上社会的时候,因为缺乏自理能力,缺乏与人沟通和包容的能力,会四处碰壁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事物的判断力,甚至自暴自弃走极端的道路。
最后,因为老年人大多行动不便,缺少运动,束缚了好动天性。久而久之孩子在他们的带领下也变得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交流,甚至可能产生社交恐惧症。
二.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合作精神
由于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主要接触的都是呵护、溺爱自己的老人,所以社交圈子比较狭隘。在进入校园之后,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很多孩子却很难融入到这个社交圈子当中,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自我中心突出,集体责任感不强。
鉴于以上各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
我们要明白家庭教育要满足和适应人格发展的需要,人格的健康发展不仅注意先天的因素,更要重视后天的影响。而父母的行为态度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到榜样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子。如果我们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分为民主、权威和放纵三种形式的话,那么不同的教育方式显然对孩子产生不同的结果。[3]
如果用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会充分参与,尽兴发挥。在这过程中通过比较反思,明辨是非,形成自己正确的人格,就会表现出谦恭有礼貌的性格特点,待人亲切。如果以权威的方式来教导孩子,那么容易孩子产生恐惧和不自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常会显出懦弱和胆怯。显而易见,如果采用放纵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自然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品质,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学校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班主任应该切实加强和孩子父母的沟通,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行,从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参考文献
[1]包红萍.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分析[J].才智. 2017(14).:103.
[2]姚军霞.对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8(25).:178-179.
[3]杨倩.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新视角[J].辽宁教育.2016(08).:79-81.